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球囊辅助Onyx胶介入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分析球囊辅助栓塞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球囊辅助Onyx胶介入栓塞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总结临床表现,血管造影特点,血管内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结果 6例患者中4例表现为皮层静脉返流.在球囊辅助下,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1例经静脉入路栓塞.4例患者球囊用于保护颈内动脉,1例用于保护椎动脉,1例用于脑膜中动脉防止Onyx胶返流并降低瘘口流速.术后血管造影示4例完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出现栓塞相关的暂时性面神经麻痹.结论 应用球囊辅助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颈内颈外动脉共同供血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能够有效地保护颅内动脉.在供血动脉中充盈球囊能够有效防止Onyx胶返流并降低瘘口流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 18栓塞治疗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方法 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7月收治的4例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随访情况等),其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瘘口位于天幕顶2例,天幕左侧1例,天幕后份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分型为Ⅱb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4例患者均行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 18栓塞治疗(ONYx注入量分别为1.5 mL、3.5 mL、9 mL、12 mL),1例合并阻塞性脑积水者在栓塞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完全栓塞3例,1例残余枕动脉少许供血瘘口,血流明显减慢.4例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3个月,原有症状均无出现. 结论 在微导管到达合适的位置时,通过正确的注射ONYX 18,通过单一供血动脉,可以将整个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瘘口、静脉端及所有供血动脉填塞.达到完全治愈.该方法 治疗高危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远端血管阻断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在经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的应用。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2例。1例为天幕缘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来自脑膜中动脉和枕动脉,采用弹簧圈闭塞枕动脉远端主干。另一例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为双侧眼动脉之筛前、筛后动脉,采用球囊临时阻断于颈内动脉眼动脉开口远端。结果微导管在弹簧圈及球囊支撑下均超选人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且迂曲的供血动脉远端,微导管头端接近瘘口,以液态栓塞材料完全消除瘘口。结论对于供血动脉迂曲且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远端血管临时或永久阻断有利于使微导管头端超选至理想位置,最终保证瘘口栓塞。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症状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收治的16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症状、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眼部充血表现(或合并突眼)13例,单纯突眼1例,颞部杂音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6例单纯南动脉途径应用NBCA进行栓塞,术后瘘口即刻闭塞3例;1例有瘘口残留,随访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另外2例瘘口残留,但症状明显好转.8例进行了单纯静脉入路栓塞,其中2例应用ONYX和弹簧圈进行栓塞,完全闭塞瘘口;2例分别合并有术后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前者术后1个月好转;5例单纯进行了ONYX栓塞:1例由动静脉联合入路进行栓塞,瘘口完全闭塞,1例因瘘口细小进行了颈动脉压迫并观察随访,术后2个月瘘口更加细小,术后3例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1例为动眼神经麻痹,1个月后好转,1例为复视并外展神经麻痹,1例为结膜充血,眼球疼痛不适,后好转.结论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动脉入路栓塞,瘘口闭塞率低于静脉入路,但术后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亦低,静脉入路瘘口闭塞率高,但应注意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Onyx胶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结果 及经验.方法 采用Onyx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18例影像学证实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过程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15例采用动脉入路、1例采用动静脉联合入路、2例采用静脉入路进行栓塞治疗.13例患者经栓塞后瘘口完全闭塞,3例大部分柃塞,2例部分栓塞,死亡1例.17例患者随访3~24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或无加重.造影显示病变1例复发.结论 Onyx胶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理想材料,通过动脉入路对大多数患者能较好的弥散并栓塞瘘口,短期疗效满意.对于动脉入路难以到达瘘口而静脉窦通畅者,可行动静脉入路或静脉入路进行.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6.
研究背景采取单纯微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姑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在栓塞血管巢近端供血动脉后,可出现新的供血动脉并可能改变静脉引流途径,从而增加颅内出血风险。闭塞引流静脉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经静脉途径闭塞引流静脉成功率较高,本研究尝试经静脉入路注射液体栓塞剂Onyx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并探讨其疗效。方法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1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海绵窦区8例、横窦乙状窦区4例),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及临床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即刻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瘘口完全闭塞者11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者1例。随访3个月至3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11例、明显缓解者1例。结论应用液体栓塞剂Onyx结合微弹簧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绵安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策略。方法对18例海绵窦区DAVF病人根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情况,分别采用经动脉或静脉入路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共行19次栓塞。完全闭塞11例,部分闭塞7例。随访3个月~5年,治愈病例无复发,好转病例无恶化、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海绵窦区DAVF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最佳检查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比分析34例该病患者各种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结果。结果CT检查阳性9例;MRI、MRA检查阳性表现23例;3D-TCD检查有24例表现患侧眼静脉流速升高;DSA检查可以清楚地反应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全貌。34例患者有17例获解剖学治愈,4例临床治愈,10例好转,1例出现偏瘫,2例未治。结论DSA是确诊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能显示出瘘口的类型、血供及静脉引流方式:CT、MRI、MRA及3D-TCD只能反应部分颅内继发性改变。血管内栓塞是目前治疗海绵窦型硬脑膜动静脉瘘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并根据其而采取不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均通过双侧眼动脉或筛前动脉供血,其中脑膜中动脉前支也参与供血7例。采用开颅手术9例,血管内治疗4例。并分析影像学特征对选择治疗方式的影响。结果术后DSA复查示所有病人的动静脉瘘均消失,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逐渐好转。术后1年,DSA复查7例,均未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明确有硬脑膜中动脉前支供血的病变,也可行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0.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12例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DAVFs)外科治疗方法和结果,探讨治疗的必要性及如何提高疗效.方法 行六血管全脑血管造影,结合CT、MRI,分析影像学特点,全麻下进行经颅手术夹闭瘘口或血管内栓塞治疗.3例经眼动脉分支供血动脉到接近瘘口处用10%~20%的NBCA胶栓塞,1例经颌内动脉分支接近瘘口用ONYX胶栓塞,2例经颌内动脉以PVA栓塞;6例(包括1例经静脉入路血管内治疗失败后)经前颅窝底入路用动脉瘤夹直接夹闭位于筛板的瘘口的静脉端.结果 6例前颅窝底DAVFs直接手术夹闭瘘口治愈;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愈;2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后好转.结论 前颅窝底DAVFs直接手术效果好;经动脉入路栓塞到瘘口静脉端也可治愈,但需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反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3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单纯用颈动脉压迫法治疗。结果:28例中,23例应用上述方法治愈,治愈率为82.1%。4例症状明显改善,1例好转。结论:应用颈动脉压迫法及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巧及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经DSA确诊的CS-DAVF患者34例,其中17例经动脉入路,15例静脉入路,2例经动、静脉联合入路;采用Onyx栓塞17例,弹簧圈栓塞6例,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7例,1例采用Gluebran栓塞。结果 1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患者中,Class分级1级栓塞10例,2级栓塞6例,3级栓塞1例;15例经静脉脉入路栓塞患者中,1级栓塞10例,2级栓塞2例,3例栓塞失败;2例经动静脉联合入路栓塞患者中,1级栓塞1例,2级栓塞1例。31例成功栓塞的患者术后2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Onyx误栓同侧大脑中动脉。18例经DSA随访3~36个月,14例1级栓塞的患者未见复发;4例2级栓塞者2例瘘口完全闭塞,2例仍见瘘口。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S-DAVF首选方法,依据供血动脉、瘘口特点及引流静脉选择不同途径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有一部分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该病的治疗分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切断供血动脉两种[1].我们将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4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髓周动静脉瘘的诊断、分型、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15例经脊髓动脉造影证实为髓周动静脉瘘的患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Ⅰ型瘘5例,Ⅱ型瘘12例,Ⅲ型瘘8例。经栓塞治疗后痊愈4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无变化4例,加重1例。纣脊髓DSA可明显髓周动静脉瘘的诊断、分型,并确定其他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血管内栓塞对该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不同入路应用Onyx、弹簧圈或二者联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DSA证实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15例经岩下窦入路栓塞,2例经面静脉或颞浅静脉一眼静脉人路栓塞,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单纯使用Onyx栓塞11例,单纯用弹簧圈栓塞3例,用弹簧圈联合Onyx栓塞7例,其中2例注入Onyx过程中使用封堵球囊保护颈内动脉。结果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17例,大部分闭塞4例。栓塞术后所有颅内杂音均消失。术后出现同侧眼睑下垂加重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3月后均改善。16例患者随访3~62个月,平均随访28个月;6例经DSA随访未见复发,10例电话或门诊随访症状改善。结论使用Onyx、弹簧圈或二者联合进行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静脉入路为首选,必要时可使用封堵球囊保护供血动脉,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介入治疗的21例海绵窦区硬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股静脉-岩下窦途径16例,经颈外动脉入路4例,经动静脉联合入路1例;采用弹簧圈联合Onyx-18胶栓塞17例,单纯应用弹簧圈1例,单用Onyx-18胶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18例,次全闭塞3例。术后随访3~12个月,临床治愈17例,好转4例。15例复查造影未见瘘口复发。结论 根据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瘘血管构筑特征,采用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治方法。方法 9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其中6例采取球囊瘘内闭塞术,3例采用瘘口一同闭塞的颈内动脉闭塞术。11例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瘘的供血动脉及瘘口栓塞。栓塞后7例仍有供血者3例经压颈1个月瘘口消失,2例疗效不满意,患者未再来治疗,2例采取经岩下窦途径和经眼静脉途径。1例单纯由颈内动脉脑膜支供血的行γ刀治疗。结果 13例栓塞后造影瘘口完全闭塞,7例栓塞后造影瘘口有显影,术后采取压迫患侧颈总动脉1个月,半年后3例造影瘘口消失,2例疗效不满意,失去随访,2例经眼静脉、岩下窦栓塞海绵窦取得成功。γ刀治疗1例,症状消失。19例随访6个月未见瘘口再通。结论 介入栓塞是治疗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软脑膜动静脉瘘(PAV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9例PAVF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3~23岁,平均(12.3±6.0)岁;头痛5例(颅内出血3例),癫痫发作3例,肢体无力1例。大脑后动脉供血2例,大脑中动脉供血3例,大脑前动脉供血2例,小脑后下动脉供血1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1例;皮层静脉引流8例,深部静脉引流1例。Onyx胶+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9例均达到治愈性栓塞。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术后随访1~8个月,完成DSA随访6例,320-CTA随访2例,MRA随访1例;9例瘘口均未见复发;8例症状完全缓解,1例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结论 PAVF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以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随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首选血管内介入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经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 方法 经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9例.均经静脉途径予以栓塞治疗. 结果 本组9例中治愈8例,症状好转1例,无加重和死亡.随访2个月~3年,无复发及加重者. 结论 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组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于2005年9月~2007年2月期间,连续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治疗8例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就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策略及结果进行研究。结果8例均有软膜静脉逆流,Cog-nard分型均为Ⅳ型,其中6例患脑出血,2例有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6例血管造影示病变消失,1例术后神经功能下降。随访2~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下降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均未出现再次颅内出血,6例GOS=5,2例GOS=4。结论经动脉入路应用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栓塞可以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