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四川省泌尿系结石的化学成分构成特点,为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2 年12 月手术取出及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出的泌尿系结石标本479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结石成分,结合相应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79例结石中,上尿路结石452例(94.4%),下尿路结石27例(5.6%),男312例,女167例,男女比例为1.9∶1.其中,草酸钙结石最多(54.1%)、尿酸结石(2.9%)、L-胱氨酸结石(0.6%)、六水磷酸镁铵结石(0.8%)、二水磷酸氢钙(0.2%);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25.7%)、草酸钙+尿酸(1.9%)、六水磷酸镁铵+草酸钙(2.5%)、六水磷酸镁铵+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11.3%).男性尿酸结石明显高于女性(P<0.05),女性六水磷酸铵镁结石比例高于男性(P<0.01).结论 四川省泌尿系结石成分构成有其地域特点,即以单纯草酸钙结石为主,尿酸结石发病率低,上尿路结石远多于下尿路结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闽南地区泌尿系结石(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和不同性别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 983例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应用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确定结石成分,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患者的结石分布特点。结果 2 983例结石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5∶1,其中混合型结石2 238例,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多见(40.0%),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21.4%)次之;单纯型结石745例,以一水草酸钙为主(71.3%),尿酸结石(16.6%)次之。混合型结石中,男、女性患者结石成分前三位均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和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女性患者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和感染性结石多于男性患者(P<0.05)。单纯型结石中,男性患者以草酸钙(70.6%)、尿酸结石(19.2%)和感染性结石(3.2%)为主,女性患者主要为草酸钙(72.9%)、尿酸结石(无水尿酸和尿酸铵,12.5%)和感染性结石(碳酸磷灰石和六水磷酸镁铵,8.6%),男性患者的尿酸类结石占比高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感染性结石占比高于男性患者,差别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红外光谱法分析长株潭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的构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结石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三市本地区居民经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及开放手术取得的尿路结石标本各100例共300例,分析结石标本的化学成分与临床特征。结果 300例中,男∶女为2.03∶1.00;单纯性结石15例,其中最多单一结石成分为尿酸结石11例(3.66%);混合性结石285例,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二水草酸钙结石124例(41.33%),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二水草酸钙83例(27.67%)。草酸钙结石最多,占77.3%,感染性结石占16%。含草酸钙、感染性结石在上尿路结石中的比例(64.7%和13.0%)高于下尿路结石(12.7%和3.0%)。结论 长株潭地区泌尿系患者结石以混合型为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高发年龄50~69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云南省彝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分析,为该地区彝族人群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云南省205例彝族泌尿系结石标本,应用红外光谱仪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泌尿系结石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上尿路结石占90.7%,下尿路结石占9.3%.单一成分结石占51.2%,混合成分结石占48.8%.单一成分结石中最常见的结石为草酸钙结石(43.4%);混合成分结石中最常见的结石为草酸钙、碳酸磷灰石(31.2%).男女泌尿系结石成分存在差异:含有草酸钙结石成分的男性泌尿系结石患者多于女性患者(P=0.023);而含有碳酸磷灰石成分及六水磷酸铵镁成分的女性泌尿系结石患者多于男性患者(P<0.01).结论云南省彝族泌尿系结石患者中,上尿路结石明显多于下尿路结石.草酸钙是最主要的结石成分,性别对结石成分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睿  孟晓辉 《西部医学》2012,24(10):1997-1999
目的探讨南疆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份及防治方法。方法搜集新疆南部地区与三聚氰胺奶粉相关尿路结石病例197例。手术取石,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定性检测。结果除外8例资料不全,纳入统计189例,共检测出8种成份,其中单纯成份结石51.85%(98例),混合成份结石48.15%(91例)。按结石主要成份分为含钙结石72例(38%),非钙结石66例(34.8%),混合型结石51例(28%)。各种成份的结石病例的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尿酸铵结石44例(44.9%),一水草酸钙和尿酸铵28例(28.5%),一水草酸钙24例(26.3%)。三种结石的临床特点是67%为维吾尔族患者,男性占71%,且52.8%为3岁以下婴幼儿;肾结石占61.4%;尿酸铵是主要的结石成份,草酸钙结石具一定比例。结论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男性肾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男性;同时发现三聚氰胺奶粉易诱导维族男性婴幼儿患尿酸铵结石,应进一步探讨诱因,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检测尿路结石成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LIIR型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110例尿路结石的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结石标本分别取自患者自排、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和经皮肾镜碎石。在结石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39例,男:女:2.6:1。结果在结石的构成比中,草酸钙结石最多,其次是碳酸磷灰石,再次为尿酸类结石;感染石少见。在构成比中,碳酸磷灰石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不同成分的检出率中,男性依次是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二水草酸钙、尿酸和六水磷酸铵镁;女性依次是碳酸磷灰石、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和六水磷酸铵镁。在不同成分的检出率中碳酸磷灰石存在性别差异(P〈0.05)。此外,在110例结石中,单一结石成分占26.36%(29/110);二种结石成分占43.36%(48/110);三种石成分占30.00%(33/110)。最常见的混合性结石成分为-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论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自动、准确、快捷、方便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泌尿系上尿路结石的成分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为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 832例泌尿系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分析结石成分,然后对结石成分比例、性别差异以及主要结石类型伴随的相关危险因素、伴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在1 832例结石中,单一成分结石共478例,占26.1%,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占比最高(193例,占10.6%),无水尿酸结石次之(144例,占7.9%);混合性结石共1 349例,占73.6%,其中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占比最高(725例,占39.6%)。分析结石主要成分,草酸钙为主的结石共1 545例(占84.3%),碳酸磷灰石为主的结石1 048例(占57.2%),无水尿酸为主的结石208例(占11.4%),六水磷酸铵镁为主的结石111例(占6.1%),胱氨酸为主的结石29例(占1.6%);其他结石5例。男性患者的结石总体发病率高于女性[70.1%(1 285/1 832) vs 29.9%(547/1 832),P<0.01]。结石的总体高发年龄段在31~60岁,男性好发于41~50岁,女性好发于51~60岁。无水尿酸结石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比例及痛风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石类型的患者。结论 上尿路结石成分的这种变化趋势,对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湖南省泌尿系结石种类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泌尿系结石防治策略。方法:收集中南 大学湘雅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 849例来自湖南省14个州市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使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 结石成分。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结石种类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所有结石分为6类,男性中草酸钙结石和 尿酸结石分别占84.1%和7.7%;女性中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结石分别占78.4%和4.2%,男性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所占比 例高于女性(P<0.05)。年龄越大尿酸结石所占比例越高(<18岁为0.0%;18~<41岁为1.6%;41~<66岁为6.6%;≥66岁为 12.4%)。不同BMI结石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有尿路感染、高血压、糖尿病对结石种类构 成无明显影响(P>0.05)。尿液pH值呈正常、酸性、碱性的患者尿酸结石比例分别为 0.3%,13.8%和10.3%,尿液呈酸性 患者中尿酸结石比例较高。肌酐升高患者中含尿酸结石的比例高于肌酐正常患者(12.1% vs 4.5%,P<0.05)。结论:老 年患者、尿液呈酸性和肾功能不全患者较易发生尿酸结石,而改变尿液pH可能是防治湖南省泌尿系结石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91-293
目的:对芜湖及周边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进行分析,为本地区结石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于弋矶山医院泌尿外科住院且手术取出或自行排出而确诊的38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标本,用红外光谱进行成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389例泌尿系结石标本中男性患者254例,女性患者135例,男女比例1.88∶1。上尿路结石占总人数的93.83%,下尿路结石占总人数的6.17%。男性患者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女性患者结石成分以碳酸磷灰石为主。在所有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含有草酸钙成分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含有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及六水磷酸铵镁成分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女性患者(P<0.05);而含有尿酸铵、尿酸钠、磷酸氢钙、L-胱氨酸和羟基磷灰石成分的患者在男女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芜湖及周边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中,上尿路结石患者多于下尿路结石患者,混合型结石患者多于单一型结石患者,草酸钙是主要的结石成分,结石和性别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发病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结石成分特点。方法 选取184例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结石组,取100例壮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血液代谢指标及24 h尿液代谢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结石组患者的结石成分,并比较不同结石成分的泌尿系结石患者代谢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结石组的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尿草酸、尿尿酸、尿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 h尿量及尿枸橼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尿尿酸、尿钙水平是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24 h尿量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石组患者的结石以草酸钙结石、无水尿酸结石为主;草酸钙结石患者的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结石成分的患者,无水尿酸结石患者的高尿酸尿症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结石成分的患者(均P<0.05)。结论 血清尿酸、尿尿酸、尿钙水平是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24 h尿量是其保护因素。壮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以草酸钙结石、无水尿酸结石...  相似文献   

11.
Ma K  Huang XB  Xu QQ  Li JX  Xiong LL  Yang B  Ye XJ  Chen L  Wang XF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150-3152
目的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肾鹿角形结石的化学成分,探讨其与泌尿系统感染的关系,为肾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共51例肾鹿角形结石病例,以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的化学成分,并对尿/结石细菌培养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共检测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镁铵、尿酸、L-胱氨酸等6种化学成分.结石以混合成分为主,单一成分结石15例(29.4%).含钙结石41例(80.4%),含尿酸结石10例(19.6%).感染石26例(51.0%).术前尿常规阳性率78.4%(40/51),尿/结石细菌学培养阳性率64.7%(33/51).结论 肾鹿角形结石成分多样,病因复杂,与泌尿系统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连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组成,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共1761例结石标本,包括男性1140例,女性621例,年龄7个月~93岁,上尿路结石1626例,下尿路结石135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结石成分,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及结石位置上的差异。结果 男性高发;高发年龄段为51~70岁,该年龄段患者占所有患者的60%以上;一水草酸钙检出率最高为75.87%,其次为碳酸磷灰石45.26%;单纯型结石761例(43.21%),混合型结石1000例(56.79%)。结论 大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混合结石多于单纯结石,给予个体化生活指导建议有利于本地泌尿系结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宁波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构成,为临床防治泌尿系结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386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结石成分,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2.02∶1,40~60岁是泌尿系结石高发年龄段(49.61%);结石好发于上尿路(93.22%),且下尿路结石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性别比19.15∶1);夏秋季发病率较春冬季高,且男性患病率随季节的变化波动较女性大;共发现53种成分组成,其中单一成分型1147例(29.67%),混合成分型2719例(70.33%),一水草酸钙最多(24.75%),其次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19.14%);按结石成分分类,草酸钙类最多(79.57%),除磷酸铵镁类结石,其余类型结石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草酸钙类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结论 宁波地区泌尿系结石以草酸钙类结石为主,上尿路结石最常见,夏秋季是结石的高发季节,对当地结石的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构成。比较上下尿路结石成分的特点,年龄、性别构成比例及城市居住人群与郊区居住人群的尿路结石成分的异同,为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出和住院患者手术取出的泌尿系结石标本420例,使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420例泌尿系结石中单纯草酸钙结石占26.4%(111/420),草酸钙+磷酸钙结石占31.4%(132/420),草酸钙+羟基磷灰石结石占17.4%(73/420),尿酸结石占12.4%(52/420),碳酸磷灰石结石占8.8%(37/420),磷酸镁铵结石占3.1%(13/420),胱氨酸结石占0.5%(2/420),磷酸氢钙结石为0,其中含钙结石占75.2%(316/420);尿酸结石比例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男女患病比例为2.75∶1,发病高峰在25~65岁之间,老年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上尿路结石占94.5%(397/420),下尿路结石占5.5%(23/420),比例为17.3∶1;郊区下尿路结石所占比例9.0%(12/134)高于市区3.8%(11/286),结石成分无明显差异;5年间结石成分无明显差异。结论:(1)本组含钙结石上尿路比下尿路多,含尿酸结石及磷酸镁铵结石下尿路比上尿路多。(2)尿酸结石所占结石总数百分比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这对于本地区治疗及预防尿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泌尿系结石发病年龄高峰延迟,说明老年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增加。(4)郊区下尿路结石比例高于市区,考虑与生活条件及医疗水平有关。(5)本地区5年内结石成分构成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尿液成分与结石类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尿石症类型的诊断与ESWL术后复发提供依据,以利于临床上采用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及ESWL的术后复发预防措施。方法取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后排出结石做红外光谱分析,来确定结石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尿酸结石与其他结石之间比较,尿液pH值和尿草酸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结石,差异有显著性(P〈0.01);一水、二水草酸钙结石与草酸钙+羟基磷灰石结石、尿酸结石之间比较,尿总钙、尿草酸、尿枸橼酸含量均高于草酸钙+羟基磷灰石结石,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酸结石与草酸钙+羟基磷灰石结石比较,尿液pH值、尿草酸含量均明显低于草酸钙+羟基磷灰石结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24h尿液成分的变化对推断结石类型,指导临床对结石治疗方案的选择及ESWL术后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泌尿系统结石的化学成分及与尿代谢异常、性别和民族差异性的关系,探讨其在泌尿系统结石预防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长期居住在延边地区的上尿路结石100例,利用化学试剂方法对其结石中的草酸盐、磷酸盐、尿酸及尿酸盐、胱氨酸、碳酸盐、铵、钙、镁等主要成分进行测定,结合患者临床资料中的尿酸、尿比重、尿pH值、尿钙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上尿路结石中含有草酸盐成分的为92例(92%),磷酸盐成分为49例(49%),尿酸及尿酸盐为20例(20%),碳酸盐成分为27例(27%),铵成分为13例(13%),钙成分为92例(92%),镁成分为42例(42%),无含有胱氨酸成分结石.100例中含有1种成分的结石为35例(35%),2种成分为44例(44%),3种成分为19例(19%),4种成分为2例(2%).24h尿分析结果示代谢异常为43例(43%),其中高尿酸尿症为13例,高尿比重为21例,pH值低于5.5的为7例,高尿钙症为2例.汉族与朝鲜族泌尿系统结石成分中尿酸及尿酸盐差异明显(P<0.05).[结论]延边地区泌尿系统结石成分以草酸盐和磷酸盐为主;不同尿代谢异常、不同民族及性别人群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方法不同导致结石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st 4 years, we us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analyze 728 urinary calculi. The most common component of pure urinary calculi was calcium oxalate (whewellite and weddellite) 8.65%, followed by calcium phosphate (carbonate apatite, brushite and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6.87%, uric acid 5.91% and struvite 2.75%. The majority of urinary calculi had mixed components: whewellite/apatite 28.98%, weddellite/apatite 24.31% and whewellite/weddellite/apatite 14.42%. Only 3 cystine stones were found (0.41%). Good correspondence (82.7%) was noted when the results of 110 urinary calculi analy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olarization microscop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