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甜甜  陆芳  李霖荣  何欢  樊红 《中国康复》2016,31(6):412-4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的疗效,比较不同频率rTMS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24例,分为对照组、低频组和高频组3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语言治疗,低频和高频组在常规语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低频和高频rTMS治疗,3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估(PACA)中的视图命名测试。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3组视图命名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反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rTMS刺激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低频组与高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和高频rTMS刺激和语言治疗均有利于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视图命名成绩,并加快视图命名反应时间,而且rTMS联合语言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语言治疗;另外,低频与高频rTMS在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方面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言语失用合并Broca失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脑梗死后言语失用合并Broca失语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磁刺激组与常规组,每组1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与言语康复治疗,磁刺激组在常规药物与言语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患者言语失用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磁刺激组言语失用得分(9.26±0.62)分,高于常规组的(6.55±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7,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言语失用症状,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以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低频刺激组(n=22)给予左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刺激频率1Hz;高频刺激组(n=25)给予右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刺激频率10Hz;假刺激组(n=23)随机给予左右侧相应部位伪刺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基线值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各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时,3组患者间HAMD得分和UPDR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假刺激组无明显改变;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患者HAMD得分和UPDRS得分均明显较入组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刺激组患者HAMD得分比低频刺激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额叶的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具有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及抑郁症状的双重作用,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作观察疗法(AOT)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2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分为低频rTMS刺激组(简称rTMS组)和联合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言语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在rTMS组的基础上辅以AOT治疗。经颅磁刺激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磁刺激频率为1Hz。AOT为患者佩戴VR眼镜,观察180个词汇的口型以及动作视频,同时进行复述。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使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及改善情况,采用实用语言交流能力检查表(CADL)评价治疗前后失语症的严重程度分级,并计算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经过4周治疗,2组CRRCAE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1),联合组各项分值均更高于rTMS组(均P<0.01),联合组有效率显著高于rTMS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低频组、高频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均常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低频组重复经颅磁刺激频率为1 Hz、高频组重复经颅磁刺激频率为10 Hz,对照组患者置于相同的环境,线圈不通电,既无电流脉冲,只施予同样次数的声音刺激,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月汉密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症状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前3组汉密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1周末高频组、低频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减分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末高频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减分率显著高于低频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第4周末高频组、低频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减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及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疗效显著,高频治疗起效更快,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单用抗抑郁剂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及对照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分别给予高频rTMS(10Hz)、低频率rTMS(1Hz)、伪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MoCA和LOT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高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高于低频磁刺激组(均P<0.05)。3组与治疗前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频磁刺激组P300潜伏期较低频磁刺激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能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且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镜像区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假刺激组(n=20)、低频组(n=20)和高频组(n=2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语言训练,在此基础上,后两组分别采用1 Hz和10 Hz 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镜像区,假手术组接受假刺激,每天1次,每周5 d,共2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2个月后,分别采用中文版西方失语症成套检验(WAB)进行语言评估。结果 治疗前,4组WAB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2个月,4组WAB测试各项评分均改善(P <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结束2个月低频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和失语商(AQ)均改善(P <0.05),高频组复述、命名和AQ改善(P <0.05)。治疗结束时,低频组自发言语、听理解、AQ评分高于高频组(P <0.05)。治疗结束2个月,低频组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应扩充疗法(response elaboration training,RET)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仅采用传统语言训练),r TMS组(传统语言训练+低频rTMS治疗),RET+rTMS组(传统语言训练+RET+低频r TMS治疗),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动作说明、画面说明2个亚项,以及实用性语言交流能力检查(CADL)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RET+rTMS组患者WAB自发言语、听理解、命名、复述、AQ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RET+rTMS组自发言语、命名及AQ得分高于rTMS组(P0.05);治疗后,RET+rTMS组患者CRRCAE动作说明和画面说明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和rTMS组(P0.05),rTMS组患者动作说明得分高于治疗前(P0.05),常规组以上两项得分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rTMS组与RET+rTMS组患者CADL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RET+rTMS组CADL得分高于rTMS组(P0.05)。结论:反应扩充疗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显著改善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低频(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镜像区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等分为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低强度组r TMS治疗每天1次,高强度组每天2次,均每次10 min,共10 d。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2个月后应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高强度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失语商(AQ)明显优于低强度组(P0.01);治疗结束2个月后,高强度组自发言语、复述、AQ优于低强度组(P0.05)。结论高强度低频r 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促进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更明显,治疗效果可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失语症训练系统治疗失语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失语症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失语症训练系统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治疗后复述能力、书写能力、理解力和阅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复述能力、书写能力、理解力和阅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失语症训练系统对失语症语言功能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复述能力、书写能力、理解力和阅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非流利型失语症语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训练措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和命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P 0.05)。治疗前,两组ABC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和命名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非流利型失语症语言功能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和命名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词联导航训练法(word association navigation training,WANT)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改善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治疗方案。方法:16例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8例)和伪刺激组(8例)。真刺激组tDCS阳极置于左侧Broca区,阴极置于对侧肩部,电流强度为1.0mA,2次/天,20min/次,连续10d。伪刺激组每次tDCS刺激30s后停止。两组同时实施WANT训练。治疗前后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试(WAB)、训练图片和未训练图片命名测试。结果:治疗前后两组WAB失语商(WAB-AQ)和图片命名测试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训练图片命名得分和WAB中言语流畅度得分显著提高(P0.01)。未训练图片命名测试得分和WAB-AQ较伪刺激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词联导航训练法结合tDCS能更显著地改善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言语流畅度和命名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治疗早期干预治疗卒中后外侧裂周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4例急性脑卒中后外侧裂周失语症患者分为rTMS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2例。 rTMS治疗组采用rTMS治疗,刺激频率为1 Hz,80个序列,每个序列10次脉冲,间隔10秒,刺激强度40%~90%,共10次。分别于入组前、入组12周末进行汉语失语成套检查( ABC评分),以判定疗效。结果入组12周末两组AB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均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采用rTMS干预治疗可能对卒中后外侧裂周失语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听理解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6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TMS组)和假刺激组(S-rTMS组),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汉化版)听理解维度和简式Token测验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听理解功能评定。对纳入的部分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Re Ho方法对扫描后的图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对比,rTMS组患者WAB听理解维度及简式Token测验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且改善幅度较S-rTMS组患者显著增高。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结果为:Re Ho分析发现rTMS组患者右侧半球多个脑区ReHo值下降,功能连接发现部分颞叶大脑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常规言语训练可通过抑制右侧半球颞顶叶多个脑区激活从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半侧空间忽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2周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半侧空间忽略评估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半侧空间忽略程度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重度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频左侧与低频右侧两种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治疗方式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80例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2组,高频组采用10 Hz刺激左侧前额叶部位,低频组用1 Hz刺激右侧前额叶部位,每周治疗5次,进行为期3周的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高频组有效率为52.8%(19/36),低频组有效率为47.5%(18/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7,P〉0.05)。两组患者HAMD24分值和CGI-SI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频组不良反应率低于高频组(χ2=5.125,P〈0.05)。结论低频右侧和高频左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两种治疗方式效果相当,低频右侧治疗方式耐受性更好,适应人群更广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YRD经颅磁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把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入院4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言语治疗,1次/d,30 min/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给予YRD经颅磁刺激治疗,1次/d,20 min/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汉语失语症检测方法评定患者的语言障碍。用汉语失语评分(ABC)来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听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及书写能力。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障碍评分较治疗前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语言障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ABC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AB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RD经颅磁刺激仪在右侧额下回三角部给予频率1 Hz的磁刺激对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对照组仅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定2组患者失语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ABC评分、BDA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4周后2组BDA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改善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0.5 Hz和1.0 Hz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颅脑损伤后躁狂症状的疗效。 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后躁狂障碍患者49例,随机分为1.0 Hz组(17例)、0.5 Hz组(16例)和假刺激组(16例),每组每日给予相应频率的经颅磁刺激20 min,每周6次,除此之外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措施并配合服用奥氮平药物,连续治疗4周。3组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后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躁狂症状控制情况。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BRMS评分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1.0 Hz组患者的BRMS评分(18.82±3.66)低于0.5 Hz组(22.19±5.27),0.5 Hz组低于假刺激组(26.06±4.71),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 、P=0.036)。1.0 Hz组(8.88±2.26)和0.5 Hz组(9.06±1.88)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较假刺激组低(11.56±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0 Hz组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颅脑损伤后躁狂症效果优于0.5 Hz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组、低频高强度(1Hz,100%)组、低频低强度(1Hz,50%)组,每组参数刺激50次;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激光探头下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4组不同参数r TMS干预后大鼠刺激区域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均增高,不同强度的1Hz与5Hz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量曲线变化特征不同,强度是影响脑血流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频率与强度相互不影响,脑血流随刺激结束不再变化。结论: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呈强度依赖性,频率影响不明显,刺激后血流量变化无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