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嗅觉障碍,且早于运动症状数年出现,临床可表现为气味辨别、气味识别、气味记忆与再认以及气味感知等方面的缺陷。目前已建立多种检测嗅觉的方法,对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的发生机制涉及许多方面,十分复杂。现从嗅觉系统的解剖生理、嗅觉障碍的表现和检测手段、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及嗅觉障碍的机制研究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嘉  顾承志  朱连海  李丹  黄怀宇 《海南医学》2016,(22):3618-362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嗅觉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Sniffin' Sticks方法(SST)嗅觉功能检查在P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PD、VP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同期体检正常对照者(HC组)各40例。采用SST检查方法分别评价PD、VP、HC三组受检者的嗅觉阈值(OT)、嗅觉辨别阈值(OD)、嗅觉识别阈值(OI)及三项得分之和(TDI)总分,比较三组受检者间嗅觉功能的差异,并评估其嗅觉功能与年龄、性别、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病程、H-Y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等变量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TDI在P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PD、VP、HC三组受检者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嗅觉障碍发生率为92.5%,显著高于VP组(37.5%)及HC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VP、HC三组受检者的TDI总分分别为(20.07±4.45)分、(30.53±5.90)分和(31.00±4.99)分,PD组TDI总分明显低于HC组和VP组(P<0.05),而VP组与H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TDI总分与年龄呈负相关(r=-0.987,P<0.05),与MMSE呈正相关(r=0.866,P<0.05);PD组TDI总分与病程呈负相关(r=-0.484,P<0.05),与MMSE呈正相关(r=0.618,P<0.05),与性别、年龄、H-Y分级及UPDRS-Ⅲ评分无关;VP组TDI总分与年龄、病程、H-Y分级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989,P<0.05;r=-0.770,P<0.05;r=-0.353,P<0.05),与MMSE呈正相关(r=0.838,P<0.05),与性别、UPDRS-Ⅲ评分无关;区分PD组和HC组时TDI总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临界值为23.313,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97.5%;区分PD组和VP组时,TDI总分AUC为0.911,临界值为23.563,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2.5%。结论 SST嗅觉检测方法临床应用简单、结果可靠、可操作性强;PD存在较为显著的嗅觉障碍,VP嗅觉功能与HC比较无显著差异;使用SST能够为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嗅觉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气味察觉、气味识别、气味辨别及气味记忆与再认障碍。嗅觉障碍的出现可早于典型运动症状多年。研究发现,嗅觉障碍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相关,其可作为早期帕金森病的预测标志。该文就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发病风险的评估、早期诊断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嗅觉定量测量方法在临床实际帕金森病早期是否存在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嗅觉定量检测嗅阈,比较30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25名阿尔茨海默病(AD组)以及30例正常人,分析各组组间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以及PD组内UPDRS评分、H-Y分级与嗅觉的相关性。结果 PD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UPDRS、H-Y分级与嗅觉阈值之间比较无明显区别。PD组的嗅觉阈值远高于正常人群对照组(P<0.01),但与阿尔茨海默病组比较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患者的嗅觉功能可以通过嗅觉定量测量有效反映,但不能作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早期帕金森病(PD)病人嗅觉功能障碍情况,探讨嗅觉定量检测在早期P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早期PD病人45例及同期健康成人49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五味嗅觉测试液"进行双侧鼻孔嗅觉检测,并评价PD病人年龄、病程、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分、Hoehn-Yahr(H-Y)分级与嗅觉的相关性.结果:PD病人的嗅觉察觉阈值及识别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嗅觉察觉阈值及识别阈值与病人年龄、病程、UPDRS评分、H-Y分级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UPDRS评分与病程、H-Y分级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和P<0.01).结论:早期PD病人存在嗅觉功能障碍,且双侧对称性出现,嗅觉检测对早期诊断PD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原发性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和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探讨嗅觉障碍在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0例特发性震颤、30例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简易嗅觉检查,分析比较嗅觉障碍在早期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血管性帕金森病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按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结果:原发性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远高于对照组,而特发性震颤和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障碍与对照组相近。结论: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明显嗅觉障碍,嗅觉检测可作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以及鉴别原发性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和血管性帕金森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表达人α-synucleinA53T的转基因小鼠嗅觉功能的检测和比较,确立一个可供研究帕金森病早期嗅觉障碍发病机制的模型.方法 选取不同月龄的表达人α-synucleinA53T的转基因(TC)小鼠与同窝野生型(WT)对照小鼠;转棒试验评估10月龄TG小鼠随意运动功能足否发生变化;DAB法观察10月龄小鼠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一步验证小鼠是否发生运动功能改变.通过气味鉴别及适应试验,观察小鼠对已熟悉的同种气味的短期记忆能力及适应能力,判断小鼠对陌生气味的辨别能力;通过长间隔记忆试验,检测小鼠对已经暴露过的气味在一定间隔时间后再次暴露的记忆能力;通过隐藏颗粒试验,检测小鼠对食物气味的感知能力,反映嗅觉阈值的水平.结果 转棒试验和多巴胺能神经元观察结果均显示10月龄TG小鼠的随意运动功能尚未发生改变.6月龄TG小鼠出现对气味辨别能力的下降,对新旧两种气味的识别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10月龄TG小鼠表现出更明显的气味识别缺陷(P=0.295).6月龄TG小鼠寻找到食物的时限长于WT小鼠(P=0.015).各年龄段小鼠短期记忆及适应能力均正常;但9月龄TG小鼠表现出长期(两次试验间隔时间60、80、100 min)记忆能力减退.结论 表达人α-synuclein A53T的转基因小鼠在运动功能改变之前出现嗅觉障碍,表现在气味辨别、记忆、感知能力等方面,能够很好地模拟帕金森病早期嗅觉障碍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表达人α-synucleinA53T的转基因小鼠嗅觉功能的检测和比较,确立一个可供研究帕金森病早期嗅觉障碍发病机制的模型。方法选取不同月龄的表达人α-synucleinA53T的转基因(TG)小鼠与同窝野生型(WT)对照小鼠;转棒试验评估10月龄TG小鼠随意运动功能是否发生变化;DAB法观察10月龄小鼠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一步验证小鼠是否发生运动功能改变。通过气味鉴别及适应试验,观察小鼠对已熟悉的同种气味的短期记忆能力及适应能力,判断小鼠对陌生气味的辨别能力;通过长间隔记忆试验,检测小鼠对已经暴露过的气味在一定间隔时间后再次暴露的记忆能力;通过隐藏颗粒试验,检测小鼠对食物气味的感知能力,反映嗅觉阈值的水平。结果转棒试验和多巴胺能神经元观察结果均显示10月龄TG小鼠的随意运动功能尚未发生改变。6月龄TG小鼠出现对气味辨别能力的下降,对新旧两种气味的识别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10月龄TG小鼠表现出更明显的气味识别缺陷(P=0.295)。6月龄TG小鼠寻找到食物的时限长于WT小鼠(P=0.015)。各年龄段小鼠短期记忆及适应能力均正常;但9月龄TG小鼠表现出长期(两次试验间隔时间60、80、100 min)记忆能力减退。结论表达人α-synucleinA53T的转基因小鼠在运动功能改变之前出现嗅觉障碍,表现在气味辨别、记忆、感知能力等方面,能够很好地模拟帕金森病早期嗅觉障碍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嗅觉功能测查联合磁共振嗅球容积测定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图片介导的气味识别试验分别测定21例AD患者及21例正常对照者的嗅觉觉察阈、嗅觉识别阈;磁共振方法分别测定两组的海马体积及嗅球容积.结果:AD组嗅觉减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总分与嗅觉察觉阈、嗅觉识别阈之间呈负相关(r=-0.50,r=-0.54,P〈0.01).AD组海马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海马体积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5,P〈0.05).AD组嗅球容积实测值及经颅腔容积校正值均较正常对照组缩小(P〈0.01),AD组嗅球容积与海马体积、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2,P〈0.01;r=0.50,P〈0.05),与嗅觉察觉阈及嗅觉识别阈呈负相关(为r=-0.63,r=-0.54,P〈0.05).结论:嗅觉功能测查联合磁共振嗅球容积测定可帮助诊断早期A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VP患者(VP组)和3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D组)的主要危险因素、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VP组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高于PD组;VP组的13例患者(占46.4%)急性、亚急性起病,起病时间短于PD组;VP组的肌强直、早期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或跌倒、情感失控、延髓麻痹、尿失禁、锥体束征的发生率均高于PD组,VP组的静止性震颤、小碎步或慌张步态、言语障碍的发生率少于PD组;影像学检查显示VP组的脑叶损害、白质病变、丘脑病变、脑干病变、基底节病变及小脑病变发病例数均多于PD组(均P〈0.05)。结论 VP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与PD均存在明显差异。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正确诊断VP。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嗅觉的改变及其与病程、严重程度的关系,初步探讨嗅觉检测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5例PD患者进行简易嗅觉检查,并与正常老年人作对照,观察与Hoehn-Yahr分级,病程关系。结果:PD组的嗅觉障碍发生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01)。Hoehn-Yahr分级中,嗅觉丧失和嗅觉减退的比较,Ⅵ级与Ⅲ级,Ⅲ级与Ⅱ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Ⅵ级与Ⅱ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嗅觉丧失比率明显上升。各病程中嗅觉丧失和嗅觉减退的比较显示,其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有明显减退,与病程无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嗅觉检测对于帕金森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 (CDFI)联合检查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和帕金森病 (PD)不同结果的对比分析 ,进一步探讨VP和PD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 2 9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 30例帕金森病为对象 ,2组患者均行TCD检查及CDFI检查。以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情况、狭窄程度的超声分级作为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 VP组TCD异常率为 5 5 .17% ,PD组为 35 .18% ,2组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DFI也显示 2组的动脉硬化斑块致血管狭窄程度分级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TCD及CDFI联合检查有助于鉴别VP、PD ,可揭示二者不同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为进一步探讨VP、PD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先天性嗅觉缺失患者事件相关嗅觉诱发电位(OEP)及与临床嗅觉功能检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OEP的起源。方法对9例先天性嗅觉缺失患者及9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进行了嗅觉功能的评价,包括OEP测定、标准的嗅觉识别评分和对3种气味的嗅觉阈值检查:纯嗅觉刺激的苯乙醇(PEA)、刺激嗅神经同时中等程度刺激三叉神经的醋酸异戊酯(IAA)和强烈刺激三叉神经的氯乙酚(CAP)。结果嗅觉识别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PEA和IAA刺激嗅觉阈值2组之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而对刺激三叉神经的CAP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AA刺激OEP在对照组可记录到重复性好而且稳定的波形,由P1、N1、P2和N2成分组成。患者组对IAA刺激未记录到重复可信的诱发电位,主观上也无任何反应。2组对空气对照刺激均未记录到诱发电位。结论OEP是评价嗅觉功能特异的、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合并息肉患者嗅觉检测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1~2014-01间收治的60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患者,观察组进行鼻内镜手术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嗅觉检测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周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对酸、香蕉等5种不同气味的嗅觉察觉阈值( DT)和嗅觉识别阈值( IT)的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药物等保守治疗方法,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效果显著,手术后患者嗅觉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失眠伴记忆障碍患者的中医辨证要素特征及其记忆障碍特征。方法将患者分为失眠伴记忆障碍组50例、失眠不伴记忆障碍组50例,比较2组中医辨证要素差异。结果2组在临床记忆测查中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回忆上差异极显著(P〈0.01);失眠伴记忆障碍组血瘀证的出现率高于失眠不伴记忆障碍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的记忆损害涉及指向、联想、图像、再认等各个方面;失眠患者伴记忆障碍与血瘀相关。  相似文献   

16.
Cui L  Evans W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588-590
目的 通过先天性嗅觉缺失患者事件相关嗅觉电位(OEP)及与临床嗅觉功能检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OEP的起源。方法对9例先天性缺失患者及9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进行了嗅觉功能的评价,包括OEP测定、标准的嗅觉识别评分和对3种气味的嗅觉阈值检查;纯嗅觉刺激乙醇(PEA)、刺激嗅神经同时中等程度刺激三叉神经的醋酸异戊酯(IAA)和强烈刺激三叉神经的氯乙酚(CAP)。结果 嗅觉识别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电针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检测和图形再认实验。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MMSE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高(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单用药物组(P〈0.01)。认知、记忆、言语亚项评分显示,第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第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认知、记忆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言语亚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形再认总评分在治疗后有两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综合认知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疗效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 syndrome,V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2例确诊PD和46例确诊VP患者为受试对象,分别纳入PD组和VP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颅脑MRI检查。记录三组患者黑质致密带(substantia nigra zona compacta,SNc)宽度(width of pars compacta of substantia nigra,WPCSN)值、中脑直径及两者比值检测结果差异,分析PD患者及VP患者颅脑MRI影像特征。结果三组受试者中脑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WPCSN值及WPCSN值/中脑直径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VP组和对照组(P0.05);VP组和对照组上述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颅脑MRI影像示无特殊改变或颅脑正常老化改变者居多,VP组颅脑MRI影像多示颅内缺血性改变异常信号,主要区域为皮质下、侧脑室旁脑白质及基底节区等,小脑及脑干累及病例较少。结论颅脑MRI可在PD和VP鉴别诊断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血管性痴呆与嗅觉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并验证嗅三针对此的干预效应。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并伴有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嗅三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嗅觉功能检查。同时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60例患者均为嗅觉部分缺失;经嗅三针治疗后,18例患者嗅觉恢复,24例患者嗅觉改善,有效率为70%。同时,治疗前后自身比较,HDS、MMSE均有所上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嗅觉功能障碍。经嗅三针治疗后,患者在痴呆症状改善的同时,嗅觉功能也得以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20.
林志坚  张海鸥  吴军  高宙 《疑难病杂志》2009,8(1):6-8,F0003
目的探讨脑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DAT)SPECT显像对鉴别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PD组患者、24例VP组患者及16例健康对照(组)者分别进行99mTc-TRODAT-1 SPECT脑显像,剂量为740MBq。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及2个数学模型分别计算PD患者、V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双侧纹状体体积(V,cm3)、质量(W,g),代表相应部位DAT的功能水平。结果PD组双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及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D患者症状对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均显著低于症状同侧(P<0.01)。VP组双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症状对侧与症状同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TRODAT-1 DAT SPECT脑显像有助于PD与VP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