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启膈散对EC970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对微RNA-133a(miR-133a)/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乙酸乙酯法提取启膈散有效部位;噻唑蓝(MTT)比色法筛选启膈散细胞用药剂量及检测启膈散对EC970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启膈散对EC9706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启膈散对miR-133a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RNA表达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启膈散对miR-133a/Akt/mTOR通路靶蛋白Akt,mTOR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启膈散可抑制EC9706细胞的增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筛选30%抑制浓度(IC30)40 mg·L-1和半抑制浓度(IC50)80 mg·L-1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抑制剂组、抑制剂+启膈散组均可抑制EC9706细胞增殖(P<0.01),筛选抑制剂0.25 μmol·L-1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比较,启膈散80 mg·L-1组可明显促进EC9706细胞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P<0.05),启膈散40 mg·L-1组可促进EC9706细胞晚期凋亡率(P<0.05),与Akt/mTOR抑制剂联合用药后,可协同增效。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均能提高miR-133a表达(P<0.05),其中抑制剂与中药抑制剂+启膈散组促进作用明显。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均能够均可明显降低Akt,mTOR蛋白表达(P<0.05),与单独用药比较,抑制剂与中药联合应用组Akt,mTOR的蛋白表达有所降低。结论 启膈散能够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生长,促进EC9706细胞的凋亡,其抑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133a的表达,影响其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为靶点,探讨左归丸对60Co-γ射线早衰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6.0 Gy,LD40)性成熟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补佳乐组(0.18 g·kg-1·d-1)、补佳乐(0.09 g·kg-1·d-1)+左归丸高剂量(23.625 g·kg-1·d-1)组、左归丸高剂量(23.625 g·kg-1·d-1)组、左归丸中剂量(9.45 g·kg-1·d-1)组和左归丸低剂量(4.725 g·kg-1·d-1)组,每日1次,治疗21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的组织形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颗粒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磷酸化(p)-PI3K、p-Akt、p-mTOR和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结果。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SH显著上升(P<0.01),E2明显下降(P<0.05),卵巢早期卵泡和黄体数量减少(P<0.01);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卵巢组织p-PI3K、p-Akt、p-mTOR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干预后卵巢内早期卵泡数量增加,颗粒细胞凋亡率降低,p-PI3K、p-Akt、p-mTOR和Bcl-2蛋白表达有增加趋势,Bax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尤以补佳乐+左归丸高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左归丸对辐射损伤卵巢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卵巢组织PI3K/Akt/mTOR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量和抑制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因子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Ataya法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60只DOR模型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0.000 9 g·kg-1),补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33,16.5,8.25 g·kg-1),同时另设正常组,每组12只;各组相应药物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 d,每天1次。治疗结束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卵巢组织,光镜观察初级卵泡数、成熟卵泡数、总卵泡数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PI3K,Akt,mTO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卵巢组织中PI3K,Akt,mTOR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卵巢组织中成熟卵泡数量、总卵泡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1),卵巢组织中VEGF,Caspase-3表达升高(P<0.05),PI3K,Akt,mTO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中、高剂量组成熟卵泡数量、总卵泡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VEGF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及戊酸雌二醇组Caspase-3下降,补肾活血方中、高剂量组PI3K,Akt,mTO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且补肾活血方中剂量组更加接近于正常组。结论 补肾活血方可以有效地改善DOR大鼠卵巢储备功能,促进卵泡数量增加。作用机制可能与补肾活血方通过增加卵巢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关,进而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调节Caspase-3的含量,最后促进卵泡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肝豆扶木汤(GDFMD)对氯化铜(CuCl2)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GDFMD组,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10 nmol·L-1)组,GDFMD+NVP-BEZ235(10 nmol·L-1)组。采用200 μmol·L-1 CuCl2构建模型组铜负荷HepG2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观察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酸化PI3K(p-PI3K)/PI3K,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mTOR(p-mTOR)/mTOR,Beclin-1,LC3Ⅱ/LC3Ⅰ,p62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PI3K,Akt,mTOR,Beclin-1,LC3Ⅰ,LC3Ⅱ,p62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含药血清组SOD,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P<0.01);NVP-BEZ235组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表达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NVP-BEZ235组p-PI3K/PI3K,p-mTOR/mTOR表达水平下调,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10% GDFMD组比较,10% GDFMD+NVP-BEZ235组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下降,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组LC3Ⅱ蛋白表达降低,与10% GDFMD组比较,10% GDFMD+NVP-BEZ235组LC3Ⅱ蛋白表达升高。各组PI3K,Akt,mTOR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6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Beclin-1,LC3Ⅰ,LC3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组p6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Beclin-1,LC3Ⅰ,LC3Ⅱ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1);NVP-BEZ235组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10% GDFMD组比较,10%GDFMD+NVP-BEZ235组Beclin-1,LC3Ⅱ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GDFMD能抑制CuCl2诱导的HepG2细胞过度自噬,减轻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金丹提取物(XJD)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M1型和M2型极化。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10~80 mg·L-1对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CD206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活化。结果 10~80 mg·L-1 XJD对0.5 mg·L-1 LPS和20 μg·L-1 IL-4诱导的RAW264.7细胞增殖未见明显影响。与空白组比较,LPS诱导组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升高,主要包括显著增加NO、IL-6释放(P<0.01),明显上调M1型基因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合酶(iNOS)、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P<0.01)。同LPS诱导组比较,20~80 mg·L-1 XJD能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NO、IL-6的释放(P<0.01);10~80 mg·L-1 XJD能浓度依赖性下调M1型基因IL-1β、iNOS、COX-2和TNF-α mRNA表达(P<0.01)。与空白组比较,IL-4诱导组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升高,主要包括CD206+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显著上调M2型基因精氨酸-1(Arg-1)、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P<0.01)。同IL-4诱导组比较,10~80 mg·L-1 XJD能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CD206+ M2型巨噬细胞比例(P<0.01);显著下调Arg-1、IL-10、IL-13和TGF-β1 mRNA表达(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LPS和IL-4诱导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110(PI3K-p110)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同LPS或IL-4诱导组比较,XJD能明显降低PI3K p110蛋白表达和p-Akt水平(P<0.05,P<0.01)。结论 小金丹提取物能抑制LPS和IL-4诱导RAW264.7细胞的M1型极化和M2型极化,机制与降低PI3K/Akt通路的活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补肾通络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并设假手术对照组,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灌胃,1次/d,连续4周;其中补肾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的灌胃剂量分别为3,1.5,0.75 g·kg-1,IGF-1组灌胃剂量20 μ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灌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高尔基染色法(Golgi)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及树突棘数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突触素(SYP)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明显延长,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P<0.05);树突棘数量明显减少(P<0.05);PI3K,Akt,mTOR,SYP蛋白表达明显减少,APP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通络方组,IGF-1组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明显缩短,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PI3K,Akt,mTOR,SYP蛋白表达明显增多,APP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IGF-1组比较,在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细胞凋亡数目,树突棘数量,PI3K,Akt,mTOR,SYP,APP蛋白表达等,补肾通络方高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补肾通络方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通络方能够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自噬通路,改善海马神经元细胞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当归四逆汤对痛风性关节炎(GA)大鼠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3 mg·kg-1)和当归四逆汤低、中、高剂量组(6.54、13.08、26.16 g·kg-1),每组10只,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于第5天给药1 h后向各组(正常组除外)大鼠右侧踝关节注射尿酸钠混悬液(50 g·L-1)建立GA模型,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踝关节肿胀情况;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观察踝关节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滑膜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mTOR、p-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Ⅱ/Ⅰ)、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I3K、Akt、mTOR、LC3、Beclin-1、p6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P<0.01),踝关节滑膜组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滑膜组织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p6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I3K、Akt、mTOR、p6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LC3Ⅱ/Ⅰ、Beclin-1蛋白和LC3、Beclin-1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四逆汤中、高剂量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减轻(P<0.05);血清中TNF-α、IL-6、IL-1β表达量显著明显降低(P<0.05);踝关节滑膜组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减轻;滑膜组织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p6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PI3K、Akt、mTOR、p62 mRNA表达量亦明显降低(P<0.05),而LC3Ⅱ/Ⅰ、Beclin-1蛋白和LC3、Beclin-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当归四逆汤可以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提高大鼠滑膜组织自噬水平,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并且以高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解毒活血方是否可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自噬抑制炎症反应稳定AS易损斑块。方法 30只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解毒活血方(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雷帕霉素组,6只普通饲料喂养的ApoE-/-小鼠为正常组,6只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造模7周后开始灌胃给药,中药组予解毒活血方溶液(5.35、10.7、21.4 g·kg-1·d-1),雷帕霉素组予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2 mg·kg-1·d-1),连续给药4周,余各组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血脂及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血管壁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单克隆抗体(MOMA-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测主动脉自噬体数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效应蛋白(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及PI3K、Akt、mTOR通路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血脂和炎症因子MCP-1、IL-6水平升高(P<0.05),MOMA-2、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自噬蛋白Beclin-1表达增加(P<0.05),通路蛋白PI3K、Akt、mTOR表达减少(P<0.05,P<0.01);主动脉内壁可见明显粥样斑块,斑块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斑块附着处血管内膜明显增厚且结构紊乱;自噬体和线粒体数量更少,且线粒体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雷帕霉素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MCP-1、IL-6水平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P<0.05),MOMA-2、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Beclin-1、LC3Ⅱ表达增加(P<0.05,P<0.01),PI3K、Akt、mTOR表达减少(P<0.05,P<0.01);主动脉内壁可见少量粥样斑块,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及血管壁厚度减轻;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多。结论 解毒活血方改善AS小鼠脂质代谢,增强巨噬细胞自噬活性,减轻AS炎症反应,提高易损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芹菜素对人大肠癌CL1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人大肠癌CL187细胞,利用芹菜素(0、30、45、60 mg·L-1)进行干预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芹菜素对CL187细胞的增殖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芹菜素对CL187细胞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芹菜素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磷酸化(p)-Akt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JNK、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细胞克隆数和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克隆形成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不同浓度芹菜素干预CL187细胞48 h,与空白组比较,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细胞荧光反应增强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45、60 mg·L-1)抑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芹菜素组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促凋亡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促凋亡蛋白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芹菜素组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60 mg·L-1)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p-Akt、ERK1/2、p-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芹菜素组JNK、p-JN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芹菜素组(60 mg·L-1) 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芹菜素组p-p38 MA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芹菜素组p-Akt/Akt明显降低(P<0.05,P<0.01),芹菜素组p-ERK1/2/ERK1/2显著降低(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p-JNK/JNK明显升高(P<0.05,P<0.01),芹菜素组p-p38 MAPK/p38 MAPK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芹菜素可抑制大肠癌CL187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和调控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26(miRNA126)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慢性肾脏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CKD AS)中的作用,以及肾衰泄浊汤干预5/6肾切除术联合高脂饲养的CKD AS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组、肾衰泄浊汤低、中、高剂量组。通过5/6肾切除术联合高脂饲养10周建立大鼠CKD AS模型,肾衰泄浊汤低、中、高剂量组(6.0、12.0、24.0 g·kg-1·d-1),氯沙坦组(20 mg·kg-1·d-1)剂量灌胃,进行相应的干预8周,然后处死大鼠,取材进行相应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大鼠肾功能和血脂: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主动脉组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学观察;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miRNA126、PI3K、Akt、mTOR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磷酸化(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苄氯素-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Ⅱ/LC3Ⅰ)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TC、TG、LDL-C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与肾衰泄浊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SCr、BUN、TC、TG、LDL-C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内膜可见增厚斑块形成,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少量泡沫细胞,中膜平滑肌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多,氯沙坦组与肾衰泄浊汤各组较模型组病变减轻;与模型组比较,肾衰泄浊汤中、高剂量组中电镜的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的数量增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miRNA126表达显著下降(P<0.01),PI3K、Akt、mTOR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衰泄浊汤高、中、低剂量组及氯沙坦组大鼠主动脉组织miRNA126表达显著升高(P<0.01),PI3K、Akt、mTO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和肾衰泄浊汤低、中、高剂量组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 CKD AS大鼠主动脉组织miRNA126表达降低,激活PI3K/Akt/mTOR通路抑制自噬通量;肾衰泄浊汤通过miRNA126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恢复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自噬,保护CKD血管损伤,减少As斑块的形成,减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