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并观察其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形态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3 d后可见细胞形态改变,并呈集簇生长,培养至5 d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s,扫描电镜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高表达骨髓来源DCs特异性标记CD11c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MHC-Ⅱ,成熟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基因型和同种异基因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成熟的DCs,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tnarrowdendriticcell,BMDC)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表型和功能进行鉴定.方法无菌取BALB/c小鼠股骨、胫骨中的骨髓细胞,以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体外诱导分化为BMDC,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BMDC增殖和形态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并检测其抗原吞噬功能.结果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可获得大量未成熟和成熟BMDC,呈现典型的树突状形态.未成熟BMDC的细胞表型为CDllchighCD40lowcD86lowMHC—Illow,具有较强的抗原吞噬能力.未成熟BMDC经细菌脂多糖刺激后可分化为高表达CD11c、CD40、CD86及MHC—II类分子的成熟BMDC.结论体外诱导培养可获得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和成熟D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从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大量优势不成熟CD8a+DC(DC2)的新方法。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采用GM-CSF 5ng/ml,IL-4 20ng/ml,Flt3L 25ng/ml,SCF 100ng/ml四种细胞因子组合,37℃,5%CO2体外培养诱导。第3、7、16天流式细胞术4色荧光标记法分析细胞表型,细胞计数分析总细胞产量,采用电镜、免疫荧光及相差摄影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小鼠骨髓细胞经GM-CSF+ IL-4+Flt3L+SCF 诱导第3天在CD11c+的DC细胞群中可产生97.09%的CD8a+优势DC2细胞(占总细胞的34.6%),其中CD8a+MHCⅡ-的不成熟DC占61.77%;随培养时间延长比例下降,但培养第16天时CD8a+的不成熟DC仍占优势。总细胞计数分析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总数下降。电镜、免疫荧光及相差摄影等形态学检查显示所诱导的DC呈现典型树突状形态特征。【结论】GM-CSF+ IL-4+ Flt3L+SCF可以体外快速诱导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大量优势不成熟CD8a+ DC,是体外制备不成熟DC2的一种较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改进目前体外大量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从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等方面给予鉴定.方法用20 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诱导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FACS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结果培养10 d,可获得大量典型DC,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达表面分子CD11C、CD80、MHCⅡ.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对于内毒素(LPS)诱导的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采用黏附法结合GM-CSF和IL-4刺激法在体外培养髓源性DCs(BMDCs)。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BM-DCs的形态特点。用LPS诱导DC成熟。采用FACS结合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IL-6处理与否,LPS诱导的BMDCs在表型和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上的变化。结果形态观察和FACS分析的结果表明:体外成功培养了纯度较高的高表达CD11c的BMDCs,LPS能明显诱导BMDCs表面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的表达上调;而经过IL-6处理后,LPS诱导BMDCs表面CD80、CD86、CD40表达上调的能力被显著削弱(P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与单独用LPS处理的BMDCs相比,经IL-6处理后的BMDCs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减弱,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IL-6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BMDCs成熟,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不同成熟状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方法:rmGM—CSF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5~6d后,利用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11C^ 细胞,部分细胞加入rmTNFα继续培养1~2d,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别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的体外刺激能力。结果:小鼠骨髓细胞经rmGM-CSF培养5~6d,再经过MACS分离可获得大量未成熟DCs,细胞表面出现少量短而粗的突起,低水平表达MHCI/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CI40,刺激同种CD4^ T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较弱:加入rmTNFα继续培养可获得成熟DCs,细胞表面出现大量细长突起,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MHC Ⅱ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CI40,刺激同种CI4^ T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较强。结论:通过rmGM-CSF或rmGM-CSF rmTNFα体外培养体系可以获得大量未成熟DCs或成熟DCs,为进一步研究DCs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体外诱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成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表型及功能进行检测,并与骨髓来源的DC进行比较.方法:分离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通过添加25 ng·ml-1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25 ng·ml-1的白细胞介素-4(IL-4)将其诱导为DC,分别从细胞形态、表型以及功能3个方面对其进行检测,并与骨髓来源的DC进行比较.结果:小鼠脾脏来源的DC经磷酸脂多糖(LPS)刺激成熟后其表面显示出明显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CD11c、CD86及MHC-Ⅱ类分子,并具有极强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其特征与骨髓来源的DC相差无几.结论: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能够被诱导为具有正常形态、表型、功能的DC,为DC的功能研究以及进一步制备相应的肿瘤疫苗提供又一可靠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不同来源的人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与诱导,建立树突状细胞的稳定体系,为更进一步实验打好基础。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不同树突状细胞亚群的特异性表面标记抗体磁珠分离树突状细胞前体,通过加入不同的刺激分子,分别诱导未成熟、成熟及活化等不同阶段的树突状细胞。结果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相比,成熟活化型树突状细胞表达HLA-DR、CD86以及CD40等共刺激分子明显升高,其中MoDC对成熟标记物CD83的表达水平亦较高。此外,两者在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对不同亚群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和鉴定,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平台,为深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经体外诱导培养获取树突状细胞(DC)并鉴定其表型.[方法]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培养出DC,动态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经诱导培养出具有典型特征的DC,高表达CD86、CD80,DC特征性标志CD1a平均为49.28%,在体外能诱导强烈的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该方法能可靠地诱导培养出DC,为D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树突状细胞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以实体瘤患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为来源,建立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工进行表型鉴定及功能检测。方法: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经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加入rhGM-CSF,rhIL-4和nrhTfNF-α培养7-9d成为树突状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表型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分析。结果:PBSC经诱导培养后,倒置显微镜和电镜显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其中CD1a 38.28%,CD11c 66.77%,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分别为51.05%,67.58%,MHCⅡ类分子HLA-DR为72.09%,为典型的DC表型特征,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DC具有高效的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结论:实体瘤患PBSC可成功诱导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及功能的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