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王婷  梁良  刘辉   《四川医学》2021,42(6):595-59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成人喉罩置入时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行择期喉罩置入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D0组(DEX 0μg/kg),D1组(DEX 0.5μg/kg)和D2组(DEX 1.0μg/kg),每组各25例。三组右美托咪定于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完毕,随后开始吸入8%七氟烷和100%氧气(6 L/min)行肺活量法诱导,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调整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至预设值并维持稳定15 min后置入喉罩。观察患者对置入喉罩即刻及置入喉罩后30 s内的体动反应。采用Up and Down和序贯法测定各组喉罩置入时七氟烷MAC值,相邻患者七氟烷浓度上下调节梯度值为0.2%。结果 D0、D1和D2三组喉罩置入时七氟烷MAC值分别为(2.93±0.25)%、(2.53±0.13)%和(1.93±0.21)%。静脉泵注0.5及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分别使成人喉罩置入时七氟烷MAC值降低14%和34%。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降低成人喉罩置入时所需七氟烷MAC值。  相似文献   

2.
罗凯  郭艳霞  唐惊涛  杨小霖   《四川医学》2022,43(10):993-998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扩宫刺激时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探讨宫腔镜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与七氟烷联合用药的适宜剂量。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5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4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C)和5个右美托咪定组(D1-5),每组25例。D1-5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0.4、0.6、0.8、1.0μg/kg, 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吸入七氟烷诱导,待适宜麻醉深度时完成喉罩置入,保留自主呼吸调节呼末七氟烷浓度至预设值并维持稳定15 min以上,观察扩宫刺激时有无体动反应,采用序贯法测定各组七氟烷MAC值。记录扩宫刺激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苏醒及拔除喉罩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VAS疼痛评分。结果 C组和D1-5组的MAC值分别为(1.90±0.13)%、(1.70±0.13)%、(1.50±0.13)%、(1.23±0.16)%、(1.03±0.10)%和(0.93±0.08)%。与C组相比,D1-5组的MAC值明显降低(P<0.05),但D4与D5组间七氟烷MA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5组患者术后1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D2-5组术后10 min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4-5组拔除喉罩时间较其余各组明显延长,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亦明显增加。D5组苏醒时间较其它各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妇科患者扩宫刺激时七氟烷MAC值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右美托咪定剂量超过0.8μg/kg时,其降低作用产生封顶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氯胺酮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儿行药物诱导睡眠气道镜(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 DISE)检查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纳入22例拟行DISE检查的OSA患儿,年龄2~12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在10 min内静脉泵注预设剂量右美托咪定并同步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剂量为0.5 mg/kg)。根据Dixon序贯法计算右美托咪定诱导剂量,初始剂量设为1.0μg/kg(剂量间隔为1.2倍)。麻醉诱导后行DISE检查,记录患儿对首次操作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根据Dixon和Massey公式计算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的ED50。结果 有9例OSA患儿一次性镇静成功并完成DISE检查。联合0.5 mg/kg艾司氯胺酮时,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儿童DISE检查的ED50为1.9μg/kg。给药后患儿心率减慢、舒张压升高(P值均<0.05)。无患儿发生严重呼吸抑制。结论 OSA患儿于0.5 mg/kg艾司氯胺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喉罩应用于神经介入手术的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神经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七氟醚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七氟醚和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EX1组)及七氟醚和1μg/kg右美托咪定组(DEX2组)。入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和罗库溴铵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2 MAC。评价术后苏醒时间和躁动情况。结果 DEX2组术中心率减低(26.7%)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DEX2组术后患者睁眼时间比其他两组延长近10 min。对照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其他两组未见术后躁动。结论单次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喉罩置入对神经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苏醒迅速,同时能够很好地预防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呛咳和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择期行全喉切除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不同的药物:对照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50 mL,右美0.5 μg/kg组(D0.5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右美1 μg/kg组(D1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后两组药物均加生理盐水至50 mL,并在10 min内注射完毕。记录患者注入前、注入后、苏醒时(即患者能听从口头指令睁眼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术后呛咳、Ramsay镇静评分以及切口出血情况。结果  给药后,3组间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1组心率降低最明显,但各组间血压相似;苏醒期,3组组间心率和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较D1和D0.5组舒张压有显著升高;D1组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其余两组。与C组相比,D1和D0.5组的术后呛咳、Ramsay镇静评分、切口出血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静注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改善全喉切除术后的呛咳反应和苏醒期躁动,右美托咪定0.5 μg/kg对于心率和苏醒时间的影响较1 μg/kg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对眼内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在减轻拔除气管导管反应和苏醒期躁动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入右美托咪定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吸入七氟烷行麻醉诱导后,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单次静脉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0.9%氯化钠溶液组给予单次静脉缓慢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术中两组均予持续吸入七氟烷(呼气末的体积分数为0.01~0.02),经微量静脉输液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分别于吸入七氟烷后和气管插管后1min测定患儿的眼内压。在吸入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0min、拔除气管导管前、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记录所有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拔除气管导管后15min内监测患儿的呛咳次数,采用四分表对呛咳进行评估;并记录患儿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和氧不足的情况。应用小儿麻醉苏醒躁动量表对患儿的烦躁情况进行评分。记录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气管插管后1min的眼内压分别为(14.58±4.39)、(13.64±3.31)mmHg(1mmHg=0.133kPa),均较同组气管插管前的(19.36±3.65)、(18.78±4.01)mmHg显著降低(P值均<0.01)。两组吸入麻醉诱导后10min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同组吸入麻醉诱导前(P值均<0.05),0.9%氯化钠溶液组拔除气管导管时和拔除气管导管后的MAP和HR均显著高于同组拔除气管导管前(P值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拔除气管导管时和拔除气管导管后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0.9%氯化钠溶液组的呛咳发生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0.9%氯化钠溶液组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0.9%氯化钠溶液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3.3%(13/30),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的10.0%(3/30,P<0.05)。右美托咪定组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平均躁动评分为(1.77±0.15)分,显著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的(2.40±0.21)分(P<0.05)。结论小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对眼内压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的影响,并能减轻拔除气管导管反应和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静注右美托咪定对女性患者成功置入喉罩时所需丙泊酚剂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择期行妇科宫腔镜检查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 Ⅰ~Ⅱ级,Mallampati Ⅰ~Ⅱ级,随机分为试验组(D组)和对照组(P组),每组30例。试验开始时两组分别恒速静脉输注试验药物10 min,D组试验药物为右美托咪定0.5 μg/kg,P组则为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试验药物输注完毕后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5 μg/kg,并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两组丙泊酚初始靶浓度均为3 μg/mL。记录置入喉罩是否成功,根据Dixon序贯法原则决定下一病例的丙泊酚靶浓度(采用等比数据,等比比值1∶0.85),由此计算丙泊酚EC50值。记录输注试验药物前(T0)、试验药物输注完毕后5  min(T1),丙泊酚TCI达靶浓度后喉罩置入前(T2)、成功置入喉罩后1  min(T3)、成功置入喉罩后5  min(T4)的呼吸循环参数和不良反应。 结果  成功置入喉罩时,P组和D组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50分别为3.53 μg/mL(95%CI:3.21~3.87 μg/mL)和2.70 μg/mL(95%CI:2.46~2.97 μ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和D组基础心率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0.05);靶控输注丙泊酚后,P组较D组血压显著下降(T2,P<0.01;T4,P<0.05);在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各时点D组心率均明显低于P组(T1~4,P<0.01)。置入喉罩前后,D组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置入前:46.67% vs. 83.33%,P<0.01;置入后:13.33% vs. 66.67%,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成功置入喉罩时丙泊酚EC50值,并有利于全麻应用喉罩后成功保留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8.
刘超  辛忠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7):96-99,95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使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患儿苏醒期咽喉反射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骨科、泌尿外科等手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D1组(Dex1.0μg/kg)、D2组(Dex 0.5μg/kg)、D3组(Dex 0.25μg/kg)和C组(安慰剂组)。入室后给予七氟醚吸入诱导,置入喉罩;术中以空氧混合-七氟烷-芬太尼维持,全程保留自主呼吸。预计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恒速输注不同剂量Dex或等容积生理盐水(15min泵入)。手术结束时关闭七氟烷,深麻醉下拔除喉罩,置入鼻咽通气道保证患儿通气,直至苏醒。记录患儿苏醒后2min咽喉反射恢复质量评级;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D3组在苏醒后2min咽喉反射恢复质量最高,明显优于D1组(P<0.05);D3组咽喉反射恢复速度最快,恢复时间显著短于D1组(P<0.01)、D2组(P<0.05)。术中使用Dex的患儿有一定比例发生低血压及心动过缓,D1组、D2组、D3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D1组、D2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3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患儿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25μg/kg可有效减少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使得苏醒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逆转七氟烷对发育期大鼠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雌雄不拘,日龄7d,体重15~20g,将大鼠随机分入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七氟烷组和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七氟烷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放入密闭箱内吸入混合气体(体积分数为0.3的氧气+体积分数为0.7的氮气);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L(25μg/kg,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μL),放入另一密闭箱内,持续吸入混合气体+体积分数为0.02的七氟烷4h。结束后4h,每组各取6只幼鼠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水平。各组余下的9只大鼠饲养至42d,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测定其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七氟烷组的活化型caspase-3表达水平(0.1373±0.2000)显著高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0.0694±0.0900,P<0.01),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的活化型caspase-3表达水平(0.0958±0.1300)较七氟烷组显著降低(P<0.05)。七氟烷组的p-p38MAPK表达水平(0.0319±0.2100)显著高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0.0242±0.1600,P<0.05),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的p-p38MAPK表达水平(0.0210±0.1400)显著低于七氟烷组(P<0.05)。实验第45、46天,七氟烷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同时间(P值均<0.05),而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大鼠均显著短于七氟烷组同时间(P值均<0.05)。七氟烷组的穿越平台次数为(1.33±0.46)次,显著少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的(3.44±0.51)次(P<0.01);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为(1.89±0.86)次,显著多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七氟烷对幼鼠发育期的神经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眼科全凭吸入麻醉中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眼科斜视矫正手术患儿60例,年龄4~7岁,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入室后监测ECG,HR,SPO2,BIS等,开放静脉,给予阿托品0.02 mg/kg.两组均采用潮气量呼吸法面罩吸入4 L/min纯氧及7%七氟烷诱导;由同一位熟练掌握喉罩置入技术的麻醉医生置入喉罩,手术全程保留自主呼吸,并给予以下处理: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右美托咪定组将1μg/kg右美托咪定稀释至10ml经10 min静脉缓慢泵注.10 min后遵循序贯实验的原则设定并调整挥发罐,使两组患者七氟烷呼出浓度达到设定值.手术开始眼部局麻时,观察并记录患儿循环及体动反应等情况.按照等比级设立5个阶梯:3.3%,3.0%,2.7%,2.4%,2.1%.每组首例患者初始呼气末浓度值均为3.0%,如出现体动或HR升高≥15%或BIS≥60,则下一例目标浓度提高一个阶梯;否则视为有效,下一例目标浓度降低一个阶梯.并按照序贯试验的方法计算得出两组MAC并进行比较.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MAC为2.57%,95%可信区间CIB(2.56%,2.59%);对照组测定值2.90%,CIA(2.89%,2.91%)低11.29%,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呼气末CO2(PETCO2)的数值对照组比右美托咪定组高5.18%,MV,PETSEV值右美托咪定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4.16%,15.2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自主呼吸的小儿眼科斜视矫正手术全凭吸入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减少七氟烷用量,其最低肺泡有效浓度降低为2.57%,95%可信区间为2.56%,2.5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L组)和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H组)。麻醉诱导前15 min,右美托咪定两组分别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1.0μg/kg,完成后以0.3、0.5μg/(kg.h)泵注,对照组以同样方式静脉注射0.9%NaCl溶液,3组患者均以七氟烷行诱导麻醉,观察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各组患者基础值(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L组各时间点HR明显低于T0时点(P<0.05);与L组比较,H组各时点均明显下降(P<0.05),除T0时点,其他时点右美托咪定两组HR值均明显低于C组(P<0.05);H组T3、T4时点MAP值与C组差异明显(P<0.05)。T3、T4时点H、L组HR值比较差异明显(P<0.05)。与C组比较,右美托咪定两组OAA/S评分在T1、T2时点,BIS在T1、T2、T4时点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右美托米定能有效减轻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期的应激反应,显示出剂量依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入右美托咪定0.4μg/kg组、右美托咪定0.2μg/kg组、丙泊酚1mg/kg组、0.9%氯化钠溶液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0.4μg/kg组、右美托咪定0.2μg/kg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经静脉输液泵注射相应药物10min,丙泊酚1mg/kg组于手术结束时经静脉输液泵注射丙泊酚。4组的药物容积均为10mL。小儿苏醒期躁动评分采用Aono的四分评级法和儿童麻醉苏醒谵妄(PAED)评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15min时的Aono评分、PAED评分和躁动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0.4μg/kg组的Aono评分、PAED评分、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0.2μg/kg组、丙泊酚1mg/kg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P值均<0.05),但后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儿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均无呕吐、误吸、呼吸暂停和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能够降低小儿苏醒期的术后躁动率。  相似文献   

13.
李铭  崔旭  潘楚雄 《北京医学》2016,(6):547-550
目的 探讨小剂量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用于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Ⅰ~Ⅱ级,拟择期于全麻下行斜视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Ⅰ)、芬太尼(ⅡF)、右美托咪定(ⅡD)和氯胺酮(ⅡK组)3个观察组.所有患儿均吸入8%七氟烷诱导并置入喉罩;3%七氟烷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3个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前分别给予芬太尼1 μg/kg(ⅡF)、右美托咪定0.5 μg/kg(ⅡD)和氯胺酮0.5 mg/kg(ⅡK),Ⅰ组则给予生理盐水10 ml.记录静脉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前(0 rmin)、给药后5、10、15、20 min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停药30 min后记录患儿躁动评分和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患儿在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 120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每组30例.ⅡF组患儿躁动发生率20.0%,ⅡD组13.3%,ⅡK组10.0%,均显著低于Ⅰ组发生率(46.7%,P均< 0.05).恢复室停留时间依次为,ⅡK组(37.5±18.4) min,ⅡD组(35.6± 16.1) min,ⅡF组(31.1±16.2) min,Ⅰ组(29.4±14.6)min,其中ⅡK组和ⅡD组明显长于ⅡF组和Ⅰ组(P<0.05).ⅡF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和分钟通气量在给药后5 min开始减慢,20 min时恢复至给药前水平.结论 1μg/kg芬太尼、0.5μg/kg右美托咪定和0.5 mg/kg氯胺酮均可安全用于小儿七氟烷麻醉,降低躁动的发生率,提高恢复期质量.芬太尼更适合在短小手术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患儿镇静和躁动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6月择期手术治疗的患儿90例进行调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奇偶法分为A、B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麻醉诱导期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滴鼻,B组麻醉诱导期给予右美托咪定2.0μg/kg滴鼻,C组麻醉诱导期给予生理盐水2.0μg/kg滴鼻,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躁动评分、疼痛评分、Steward苏醒评分以及镇静镇痛需求。结果 B组患儿躁动评分、疼痛评分以及Steward苏醒评分均高于A组和C组,且术后镇静镇痛率、不良反应率均低于A组和C组;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效果佳,可有效缓解躁动和疼痛;2.0μg/kg的剂量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择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2~7岁,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化原则将患儿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期间艾司氯胺酮组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0.3μg/kg静脉注射,术中均予以体积分数为0.02~0.03七氟烷与体积分数为0.5氧气吸入维持。记录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构成、BMI、手术时长。分别于术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拔管即刻(T2)记录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患儿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麻醉后EA、术后疼痛、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患儿的年龄、性别构成、BMI、手术时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T0、T1、T2时间点,两组间患儿的心率和MAP的差异均...  相似文献   

16.
樊娟  李爱军  李福龙 《广东医学》2016,(23):3604-3607
目的 与咪达唑仑对比,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七氟烷吸入麻醉预防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手术患儿60例,年龄3~6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30)和咪达唑仑组(n=30).两组患儿均以七氟烷吸入麻醉,分别于建立静脉通路后泵注含1μg/kg右美托咪定或含0.05 mg/kg咪达唑仑的生理盐水稀释液10 mL,泵注时间均为15 min.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停留恢复室时间;于入恢复室即刻开始对患儿进行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镇静、FLACC镇痛评分评估,每隔5 min评估1次,评估总时间为15 min,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时间和停留恢复室时间均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各时点躁动、镇静、镇痛评分均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术后发生不良反应(10.00%)少于咪达唑仑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预防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且苏醒快,无呼吸抑制,并发症少,术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氯胺酮、芬太尼三种麻醉药应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54例唇腭裂患儿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定组和芬太尼三组,每组各18例。氯胺酮组诱导用氯胺酮2mg/kg,维持0.5mg/(kg.h);芬太尼组诱导用芬太尼3μg/kg,间断给药维持;右美托咪定组诱导用右美托咪定2μg/kg(10分钟以上),维持0.5μg/(kg.h)。诱导同时用异丙酚、万可松,维持时用七氟醚辅助。记录术前、术中、术后2小时及术后2~24小时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氯胺酮组(P<0.05);复苏时间右美托咪定组和芬太尼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术中及术后2小时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和氯胺酮组(均P<0.05),术后2~24小时三组间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心率、血压较平稳,术后并发症较少,可替代芬太尼和氯胺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喉罩全麻在切痂植皮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60例行切痂植皮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诱导均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和七氟烷,喉罩置入,术中麻醉维持均吸入七氟烷,在麻醉诱导前,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泵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泵注,观察记录入室时(t0)、置入喉罩时(t1)、切痂时(t2)、术毕拔出喉罩时(t3)的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4个时期的血流动力学明显比对照组稳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6.67%)明显少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7, P=0.002)。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在烧伤切痂植皮喉罩全麻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在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进行骨折手术,其中45例患者术中持续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组),45例患者术中持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除喉罩时间,观察2组患者使用前右美托咪定前(T_0)、拔除喉罩时(T_1)及拔除喉罩后10 min(T_2)、20 min(T_3)、40 min(T_4)时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并进行躁动评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除喉罩时间分别为(6.83±2.13)、(8.12±2.11)、(9.32±2.01)min,对照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除喉罩时间分别为(6.23±1.85)、(8.91±2.32)、(9.45±2.91)min,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时2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2、T_3、T_4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SpO_2与T_0、T_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低氧血症、寒战和导管脱出发生率分别为8.89%(4/45)、42.22%(19/45)和11.11%(5/4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低氧血症、寒战和导管脱出发生率分别为11.11%(5/45)、6.67%(3/45)和0.00%(0/4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寒战、导管脱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术中持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术后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半数有效浓度(EC50),以及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啶改善全麻苏醒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各30例.右美托咪啶组10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 u g/kg后改为0.5μg/(kg·h).对照组泵注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常规给予麻醉诱导及维持,手术结束时根据Dixon序贯法确定拔除气管导管的七氟烷浓度,并观察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Ramsay评分达3、1分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EC50分别是0.22MAC和0.61MAC,其95%CI分别为(0.14~0.30)和(0.47~0.75)MAC.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Ramsay评分达3、1分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抑制、需辅助通气、需放置口咽通气道例数分别为2、1、1、0例和5、4、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降低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所需七氟烷EC50,对患者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可降低拔管后七氟烷所致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改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