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斌  崔猛  张宏 《重庆医学》2013,42(15):1724-1726
目的探讨高糖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正常糖(5.5mmol/L,对照组)和高糖(25mmol/L,高糖组)干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刺激12h可使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加,Ⅰ、Ⅲ前胶原mRNA表达在12h升高,在24h达高峰,Ⅰ型前胶原mRNA升高幅度高于Ⅲ型前胶原mRNA;高糖刺激48h可使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Ⅰ型胶原蛋白升高幅度高于Ⅲ型胶原。结论高糖可促进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合成及降解影响的机理.方法用MTT法检测及原位杂交技术,对增生性瘢痕用白黎芦醇作用不同时间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最大抑制率可达到93.69%.(2)Ⅰ、Ⅲ型前胶原mRNA 3 d已被明显抑制(P<0.01),7 d后表达强度进一步下降,白黎芦醇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结论(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2)白黎芦醇对Ⅰ、Ⅲ型前胶原mRNA有明显抑制作用,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  相似文献   

3.
白黎芦醇对胶原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合成及降解影响的机理.方法用MTT法检测及原位杂交技术,对增生性瘢痕用白黎芦醇作用不同时间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最大抑制率可达到93.69%.(2)Ⅰ、Ⅲ型前胶原mRNA 3 d已被明显抑制(P<0.01),7 d后表达强度进一步下降,白黎芦醇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结论(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2)白黎芦醇对Ⅰ、Ⅲ型前胶原mBNA有明显抑制作用,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转染人转化生长因子-β3(hTGF-β3)基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BK-CMV)-TGF-β3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TGF-β3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RI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的浓度。结果 构建的TGF-β3质粒可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并增强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下调Ⅰ/Ⅲ型胶原比值。结论 转染hTGF-β3基因可调节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诺新康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PCR法检测诺新康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诺新康能明显抑制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诺新康可通过抑制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而起到抑制皮肤增生性瘢痕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氧(2%氧)对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总蛋白合成及Ⅰ、Ⅲ型胶原前α肽链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方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酶敏感的3H-脯氨酸掺入率来观察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变化,并检测3H-亮氨酸掺入率观察细胞总蛋白合成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前α肽链mRNA的表达.结果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在低氧第24、48小时胶原酶敏感的3H-脯氨酸掺入率较常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32%(P<0.05)和163%(P<0.01);低氧12 h起Ⅰ、Ⅲ型胶原前α肽链mRNA表达显著高于常氧培养的细胞.结论低氧能够直接促进体外培养的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和Ⅰ、Ⅲ型胶原前α肽链mRNA的表达,提示低氧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代谢的直接调节可能是低氧性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及MMP-1mRNA的影响。方法:12例SSc患者分成SSc对照组(初诊未治疗者)、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每组3例。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分别给予青霉胺和强的松、温阳通络方煎剂、青霉胺和强的松加温阳通络方煎剂口服,疗程2个月。SSc对照组在治疗前取血分离血清备用;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治疗2个月后取血分离血清。另取正常及SSc患者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以上述血清处理,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然后提取总RNA,以设计的引物逆转录生成cDNA,然后PCR扩增、凝胶电泳后图像分析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SSc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SSc对照组比较,20%含药血清处理后各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均〈0.01);中药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P均〈0.01),中西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各组间SSc皮肤成纤维细胞MMP-1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增加,温阳通络方在一定程度上干扰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mRNA表达,而对MMP-1干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离 SiO2粉尘对循环成纤维细胞 RNA 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 PCR 法测定 cFb(循环成纤维细胞)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胶原Ⅰ、胶原-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 mRNA 的表达:和未加上清液比较,浓度在20、40、60、80μg/m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0到80浓度组表达水平增加。结论:经游离 SiO2粉尘刺激 AM的培养上清液刺激循环成纤维细胞后随二氧化硅浓度增加存在对胶原Ⅰ、胶原-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 表达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姜黄素体外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培养液培养,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检测,流式细胞仪技术结合PI及Annexin V双标记染色检测姜黄素的促凋亡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Ⅲ型前胶原及Bcl-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处理组凋亡细胞增多,凋亡细胞表现出典型的超微结构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也在逐渐升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姜黄素处理后Ⅰ、Ⅲ型前胶原及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下调.结论:姜黄素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液(30、35、40 mmol/L)培养48 h(高糖1~3组),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质量-体积浓度;RT-PCR技术检测Ⅰ、Ⅲ型前胶原蛋白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TIMP-2) mRNA的表达.以加入含25 mmol/L葡萄糖培养液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随着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明显受抑;培养液中羟脯氨酸的质量-体积浓度明显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内Ⅰ、Ⅲ型前胶原蛋白及TIMP-2 mRNA表达明显下调,MMP-2 mRNA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Ⅰ、Ⅲ型前胶原蛋白、TIMP-2和上调MMP-2的mRNA表达导致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肌腱构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外伤病人术中修剪的多余肌腱和皮肤组织,一部分用于石蜡包埋做组织学检测,一部分用酶消化法培养细胞,取第2代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测.本实验采用偏光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细胞荧光、RT-PCR 技术从蛋白水平、RNA水平比较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的情况.结果偏光显微镜下可见肌腱组织中以粗大的Ⅰ型胶原为主,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交错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和显示石蜡包埋的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的Ⅰ型胶原染色均为强阳性,肌腱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阴性,皮肤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荧光显示第2代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Ⅰ、m型胶原染色均为阳性.RT-PCR灰度分析结果示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25±0.03,Ⅲ型胶原肌腱组织不表达.第2代肌腱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09±0.05,Ⅲ型胶原灰度比值为0.93 ±0.08.结论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在胶原组成上均以Ⅰ型胶原为主.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相近,均合成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皮肤成纤维细胞很有可能成为肌腱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肌腱构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外伤病人术中修剪的多余肌腱和皮肤组织,一部分用于石蜡包埋做组织学检测,一部分用酶消化法培养细胞,取第2代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测.本实验采用偏光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细胞荧光、RT-PCR 技术从蛋白水平、RNA水平比较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的情况.结果偏光显微镜下可见肌腱组织中以粗大的Ⅰ型胶原为主,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交错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和显示石蜡包埋的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的Ⅰ型胶原染色均为强阳性,肌腱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阴性,皮肤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荧光显示第2代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Ⅰ、m型胶原染色均为阳性.RT-PCR灰度分析结果示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25±0.03,Ⅲ型胶原肌腱组织不表达.第2代肌腱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09±0.05,Ⅲ型胶原灰度比值为0.93 ±0.08.结论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在胶原组成上均以Ⅰ型胶原为主.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相近,均合成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皮肤成纤维细胞很有可能成为肌腱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液(30、35、40 mmol/L)培养48 h(高糖1~3组),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质量-体积浓度;RT-PCR技术检测Ⅰ、Ⅲ型前胶原蛋白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TIMP-2) mRNA的表达.以加入含25 mmol/L葡萄糖培养液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随着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明显受抑;培养液中羟脯氨酸的质量-体积浓度明显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高糖组细胞内Ⅰ、Ⅲ型前胶原蛋白及TIMP-2 mRNA表达明显下调,MMP-2 mRNA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Ⅰ、Ⅲ型前胶原蛋白、TIMP-2和上调MMP-2的mRNA表达导致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良性胆管瘢痕CD90、α-SMA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例良性胆管瘢痕组织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CD90、α-SMA、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取由良性胆管瘢痕组织培养成纤维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CD90的表达.结果 CD90、α-SMA在良性胆管瘢痕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且两者表达正相关(r=0.681,P=0.000);Ⅰ型和Ⅲ型胶原在良性胆管瘢痕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且两者表达负相关(r=-0.413,P=0.011).取由良性胆管瘢痕组织培养成纤维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CD90高表达.在良性胆管瘢痕组织中,CD90、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较正常组为高;CD90与α-SMA表达正相关;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表达负相关.结论 良性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CD90高表达;CD90可能是良性胆管瘢痕异常增生的特异表型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芍药苷(PEF)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入不同浓度的PEF(10或100 μ mol/L)预处理2h,然后加入ISO(10-5 mol/L)作用48 h.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Ⅰ、Ⅲ型胶原和心肌营养素-1(CT-1)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Western blot和DCFH-DA荧光法分别检测CT-1蛋白和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结果 ISO能明显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能显著增加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和含量,同时CT-1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内ROS的水平也显著升高,而预先应用不同浓度的PEF处理后,上述效应明显减弱.结论 PEF能抑制ISO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的产生进而下调CT-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内毒素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Ⅰ型胶原合成及胶原分泌的影响,探讨大蒜素在牙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hPDLCs有限细胞系,用大蒜素作用于第5代hPDLCs,培养液中加入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LPS),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Ⅰ型胶原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大蒜素可显著降低LPS对hPDLCsⅠ型胶原合成及胶原分泌的抑制作用(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大蒜素可降低LPS对hPDLCsⅠ型胶原合成及胶原分泌的抑制作用,在牙周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强脉冲光(IPL)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强脉冲光对目标皮肤进行连续照射,在照射前及照射后取照射部位皮肤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时间点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连续的强脉冲光照射可以显著提高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照射2,3次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7.9±1.7)×10-4、(11.1±2.4)×10-4]明显高于照射前[(2.1±0.7)×10-4],P<0.05.结论 强脉冲光可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证实了强脉冲光的除皱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细胞外基质在疝组织改变或由于成纤维细胞转彔缺陷导致切口疝发生过程中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方法 成纤维细胞来自切口疝病人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对照组来自正常健康组织而没有经过手术皮肤病人和虽有切口癍痕但无临床表现切口疝病人.用RT-PCR和Northern Blotting确定Ⅰ型胶原Mrna对Ⅲ型胶原Mrna比率.结果 RT-PCR结果表明了Ⅰ型胶原Mrna在切口疝病人(0.90±0.04)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1.19±0.04)组中,标相应地在癍痕组织(0.54±0.02)和健康组织(0.43±0.01).然而Ⅲ型胶原Mrna在切口疝病人显著增加至4.13±0.04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增加至6.02±0.03,而在癍痕组织2.29±0.04,在健康组织中为1.72±0.03.疝病人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Mrna对Ⅲ型胶原Mrna比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 在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对Ⅲ型胶原Mrna的比率减少,表明在切口疝病人存在胶原蛋白代谢紊乱.因此一个损伤的伤口愈合过程可能解释临床缝合修补疝组织不尽满意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糖诱导的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以及胶原分泌)过程中活化素受体样激酶7(ALK7)的作用。方法 体外高糖培养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 real time PCR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ALK7和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成纤维细胞ALK7蛋白的表达水平;siRNA抑制ALK7表达,再次观察高糖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及上述各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糖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高糖促进Ⅰ型胶原mRNA 和蛋白的表达(P<0.05);高糖促进成纤维细胞ALK7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 ALK7 siRNA 抑制ALK7的表达后,高糖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及合成Ⅰ型胶原的作用下降(P<0.05)。结论 ALK7参与了高糖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及合成Ⅰ型胶原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