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大孔径MRI模拟定位机引导鼻咽癌靶区勾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孔径MRI模拟定位机在鼻咽癌靶区勾画方面的应用。方法 18例可进行CT及MRI扫描的鼻咽癌患者,分别利用SOMATOM Sensation Open 40排82 cm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西门子3T磁共振系统MAGNETOM Skyra 70 cm大孔径模拟定位机在同一体位下进行CT及MRI扫描定位。按照ICRU 50、62号文件分别进行GTV及腮腺勾画,利用MRI观察GTV及腮腺在放疗过程中体积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GTVCT与GTVMRIGTVnx-CT与GTVnx-MRI差异,GTVnd-CT与GTVnd-MRI差异分析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 GTVMRI较GTVCT体积明显缩小,平均体积由(213.64±84.59) cm3缩小至(199.68±84.69) cm3(P=0.006)。鼻咽原发灶GTVnx-MRI较GTVnx-CT 缩小,体积由(95.75±24.76) cm3缩小至(88.12±26.25) cm3(P=0.001)。颈部淋巴结GTVnd-MRI较GTVnd-CT缩小,体积由(117.89±72.69) cm3缩小至(111.56±70.69) cm3(P=0.018)。且CT及MRI靶区勾画不完全重合,差异主要体现在颅底骨质及颈部软组织方面。MRI引导勾画左右腮腺体积较CT引导勾画左右腮腺体积增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腮腺深叶勾画。MRI显示GTV在整个放疗过程中体积缩小约(82.64±16.87)%。左、右腮腺体积分别缩小约(32.7±23.95)%、(34.7±21.72)%。结论 MRI模拟引导勾画靶区较CT模拟勾画靶区更精确,体积范围缩小,有助于进一步精确指导鼻咽癌靶区勾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MRI图像融合在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首诊为脑胶质瘤的36例患者行术后IMRT,采用标点法(L)+手动融合法(M)+互信息法(MI)进行图像融合,并分别根据CT图像及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及OAR,成组t检验体积差异。计算CT及MRI图像上相应标记点的距离误差,并采用体积法及几何中心法计算其体积交叠度及中心位置距离。结果 采用L+M+MI法进行图像融合有着较高融合精度,融合误差均<2 mm。Ⅲ—Ⅳ级胶质瘤组GTVCT比GTVMRI减少,分别为(74.62±46.91)、(105.99±58.86) cm3(P=0.042);CTVCT比CTVMRI也减少,分别为(304.03±130.05)、(387.94±150.12) cm3(P=0.040)。融合前后视交叉中心位置变化最小(1.32±1.42) mm,CTV中心位置变化最大(7.99±11.06) mm,其次为GTV、脑干。结论 CT-MRI图像融合有助于减少靶区勾画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有水肿区存在及术后病灶残存患者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应用TOMOCON图像融合系统。对肺内病灶分别以常规二维CT及二维CT结合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肿瘤靶区勾画、体积计算及靶区横径及纵径比较。结果 48例肺癌病人CT定位扫描后常规二维CT靶区勾画结果:靶区体积(GTV)18.85~380.63 cm3,中位体积103.60 cm3;二维CT结合螺旋CT三维重建勾画结果:靶区体积(GTV)24.05~420.57 cm3,中位体积130.55 cm3。两组数据经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P=0.037,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勾画结果显示横径平均差异为(1.5±0.5)mm。纵径平均差异为(3.0±1.5)mm。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可以作为常规CT横断面扫描图像勾画的一个有力补充,使得肺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病理标本验证基于MRI、CT定义的头颈部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准确性差异,为临床评价两种影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鳞癌细胞系头颈部癌模型,6例成功。每只荷瘤兔在同一体位及固定下行头颈部MR和CT扫描,随后处死并置于明胶溶液-70℃固定72 h。采用可定位曲线锯按照与影像扫描相同位置及层厚切割标本来获取病理解剖图像。分别在MRI、CT、病理解剖图像上勾画GTV,计算GTVMRI、GTVCT、GTVSA和体积差异比(VDR),双向分类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结果 GTVMRI、GTVCT、GTVSA平均值分别为(8.20±2.56)、(8.40±2.20)、(8.11±2.88) cm3(F=0.06,P=0.943)。VDRMRI-SA、VDRCT-SA平均值分别为0.180±0.060、0.309±0.091(t=7.49,P=0.001)。结论 基于MRI的头颈部癌GTV定义的准确性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自制定位装置对喉癌患者进行CT-MRI图像融合的探索,分析图像融合的精度和融合后靶区勾画的变化。方法 选择10例喉癌患者使用自制定位装置固定体位进行CT、MRI图像采集,应用互信息+手动融合法将图像融合,通过测量两幅图像内、外标记点位置偏差和GTV交叠度(PCT-MRI)来评价图像融合精度。依据CT、MRI、CT-MRI图像勾画GTV的VCT、VMRI、VCT-MRI,计算VCT和VMRI重叠部分的体积VCT-MRI,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性。结果 3个外标记点x、y、z轴向上平均位置偏差分别为(0.996±0.222)、(1.146±0.291)、(1.368±0.298) mm (P=0.000);内部解剖标志点平均位置偏差分别为(0.476±0.151)、(0.561±0.083)、(0.724±0.125) mm (P=0.000);VCT、VMRI、VCT-MRI分别为(26.355±7.876)、(33.556±7.407) cm3、(19.875±8.588) cm3(P=0.000);PCT-MRI为(73.7±9.8)%。结论 应用自制定位装置可提高CT、MRI图像采集时的体位一致性;CT-MRI图像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增加靶区定义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平扫或强化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在胰腺癌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 2008—2009年间 21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及术后复发胰腺癌患者资料,以相同固定体位分别行平扫CT、PET,其中 11例之后行强化CT。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行平扫或强化CT、PET图像融合,分别依据强化CT、平扫CT、平扫PET及平扫或强化PET-CT融合图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并用配对或成组t检验比较不同图像GTV大小。结果 21例患者平扫 GTVCT、平扫 GTVPET、平扫或强化 GTVPET-CT平均值分别为76.9、47.0、44.5 cm3,平扫 GTVPET-CT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平扫GTVCT (z=-3.91,P=0.000)。11例强化 GTVCT、强化 GTVPET、强化 GTVPET-CT平均体积分别为64.1、45.1、49.3 cm3,强化 GTVPET-CT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强化GTVCT (z=-2.13,P=0.033),强化 GTVPET-CT平均体积与平扫 GTVPET-CT相似(z=-0.80,P=0.424)。结论 PET和强化或平扫CT的融合图像能提高不可切除胰腺癌靶区勾画准确性,有望降低放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定位在合并阻塞性肺不张(POLC)肺癌患者中进行靶区勾画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对14例合并POLC肺癌患者同时行CT、MRI定位,分别采集CT、T1WI、 T2WI、DWI图像并测量癌肿与POLC在T2WI、DWI图像上的比信噪比(CNRs)。将CT、MRI定位图像在TPS中进行融合,分别在CT、MRI上进行靶区勾画,制定放疗计划。PlanCT 、PlanMRI 均以CT为基础实现剂量计算,采用相同射野数目及角度。系统自动计算GTV,比较2个计划的DVH。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T2WI可以显示12/14癌肿与POLC的界限,6/6中肿块与POLC的分界均可被DWI显示。GTVMRI为(149.317±229.670) cm3,GTVCT为(178.073±236.604) cm3(P=0.000)。DWI图像CNRs为77.295±49.273,T2WI的为12.942±5.553(P=0.027)。DVH比较显示在靶区适形度及均匀性无差异的前提下,PlanMRI比PlanCT患侧肺平均剂量低(P=0.002),健侧肺平均剂量相近(P=0.052),总肺平均剂量、食管平均剂量、脊髓最大剂量均低(P=0.009、0.038、0.038),患侧肺V5、V10和心脏V25均低(P=0.010、0.031、0.04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骨转移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将3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传送到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在CT和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GTV,比较勾画后的GTV体积大小,并用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进行适形放疗。结果:CT图像上肿瘤靶区GTV CT的体积变化范围为(71.6±75.5)cm3,平均体积为71.6cm3;CT/MRI融合图像上肿瘤靶区GTV CT/MRI的体积变化范围为(123.9±97.8)cm3,平均体积为123.9cm3。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明显大于CT图像上勾画的GTV。结论:CT/MRI融合图像技术可以提高骨转移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适形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由2位不同资历的肿瘤放疗专科医师分别在1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的CT定位图像、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并比较组间勾画体积差异。结果 住院医师组与副主任医师组勾画的CTVCT体积均比CTVCT+MRI体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组勾画的CTVCT体积大于副主任医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师勾画的CTVCT+MRI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图像融合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减少主观因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放射治疗中,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1例临床分期T3-4N0M0的NSCLC患者,分别根据CT图像和PET/CT图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分别比较基于两种影像资料所得靶区体积的大小差异,及该差异与靶区本身体积的关系;在靶区的剂量达到临床要求的条件下,比较两者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双肺Vx(即接受大于X剂量照射的肺的体积)、平均剂量(MLD)、心脏剂量和脊髓剂量的差异。结果 85.7%的病例,在CT图像上得到的靶体积(即依据传统CT资料所勾画的靶)比PET/CT大,且两者所勾画出的临床靶区(CTV)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计划靶区(PTV)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方法所得到的靶体积差异与靶体积本身的大小呈正相关,肿瘤区(GTV)r=0.96、CTV部分r=0.82、PTV部分r=0.61;依据CT图像的计划中正常肺组织受照射剂量均较PET/CT的大,且两者肺受照20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20)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者肺的平均受照剂量(MLD)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者受照40Gy以上剂量的心脏体积(Vheart)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能改善靶体积和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BRAF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甲状腺切除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和活检的患者51例(平均年龄为49.3±12.9岁),病理诊断为PTC 48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3例。采用基因检测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状态,半定量分析法测定甲状腺结节灶的SUVmax,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甲状腺球蛋白浓度与SUVmax之间的相关性;将患者分为BRAF V600E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分析比较两组间SUVmax值的差异。结果 在PTC患者中,33例患者肿瘤发生BRAF V600E突变,15例患者肿瘤未发生突变,BRAF V600E突变组的SUVmax显著高于未突变组(5.5±3.9 vs. 2.2±1.2,P=0.002);肿瘤直径≥1cm的患者的SUVmax明显高于肿瘤<1cm(P<0.05);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升高患者的SUVmax高于正常甲状腺球蛋白浓度的患者(P<0.05);FTC组中未观察到BRAF V600E突变。结论 PTC患者携带BRAF V600E突变基因相对于未携带者具有更高的SUVmax值,不同肿瘤大小、血清甲状腺球蛋浓度的PTC患者SUVmax值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MRI-CT融合图像和CT为基础图像进行靶区勾画比较靶体积和危及器官体积差异,探讨带来的治疗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3—2014年颈椎原发肿瘤患者10例,收集患者放疗前我院放射科MRI (GE Discovery MR 750 3.0T)图像传输至我科Eclipse系统,与定位CT 图像进行融合。比较以MRI-CT融合图像和CT图像为基础进行靶区及OAR勾画体积差异及靶体积差异所致治疗计划剂量分布差异。对不同医师不同影像参考下勾画靶体积、剂量学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非正态性资料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相关系数(ICC)可靠性分析。结果 GTVMRI-CT体积大于GTVCT,二者体积重叠指数为0.84±0.17。脊髓MRI-CT体积小于CT的(P=0.001)。5例肿瘤科医师靶区勾画组内相关系数ICCMRI-CT>ICCCT。脊髓剂量学参数DmaxMRI-CT结论 MRI-CT融合下的肿瘤靶区勾画不易造成靶区遗漏,不同医师间组间差异在MRI-CT融合图像后减少,并带来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CT与MRI图像引导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放疗靶区及剂量学的差异,为优化影像引导方式及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患者 13例,均行外照射+MRI引导三维适形腔内+插植近距离治疗。每次后装均实施MRI和CT扫描,并分别进行靶区勾画、腔内+插植和模拟去除插植针单纯腔内治疗计划设计。对两组扫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MRI比CT的高危CTV的宽度、体积小[(38.0±9.4) mm∶(45.1±8.7) mm (P=0.000)、(34.2±15.3) cm3∶42.9±20.4 cm3(P=0.002)],中危CTV的宽度、厚度、体积也小[(58.8±9.4) mm∶(65.4±10.3) mm (P=0.000)、(34.8±6.3) mm∶(37.5±6.3) mm (P=0.001)、(90.9±28.5) cm3∶(109.0±36.4) cm3(P=0.000)]。MRI较CT的高危、中危CTV的 D90%均增高[87.6 Gy∶85.8 Gy (P=0.013)、67.7 Gy∶66.3 Gy (P=0.005)],而膀胱、直肠 D2 cm3均降低[73.1 Gy∶75.5 Gy (P=0.011)、61.0 Gy∶65.7 Gy (P=0.000)]。结论 CT比MRI定位过度评估靶区宽度;应用MRI定位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有明显优势;腔内+插植可弥补CT引导造成的靶区剂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miR-320a和头帕肿瘤综合征蛋白(CYLD)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行肿瘤切除术的4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收集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非肿瘤胃粘膜组织,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20a和CYLD mRNA表达水平,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YLD蛋白表达, 分析miR-320a和CYLD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R-320a和CYLD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7±0.09)、(0.91±0.23), 在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86±0.15), (1.56±0.42), miR-320a和CYLD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非肿瘤组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078, 29.113, P<0.001);CYLD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3.48%与癌旁非肿瘤组织73.91%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624, P=0.003);miR-320a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25.859, 13.742, P<0.05);YLD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χ2=37.725, 59.323, P<0.05)。miR-320a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0.36±0.56)(95% CI:19.252~21.462)与miR-320a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8.29个月95% CI:27.158~29.412个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967, P<0.001);CYLD阴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17.70个月95% CI:16.599~18.796个月)与CYLD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6.74个月95% CI:25.474~27.997个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87, P<0.001);miR-320a和CYLD共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9.01个月95% CI:26.831~28.946个月)与非共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17.13个月95% CI:17.214~19.568个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80, P<0.001)。肿瘤组织miR-320a与CYLD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07, P<0.001);miR-320a低表达、CYLD阴性表达、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9、2.180、1.561、1.719、1.608, 95% CI:1.141~3.295, 1.252~3.796, 1.014~2.403, 1.115~2.650, 1.097~2.357, P<0.05)。结论 miR-320a和CYLD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降低, 与疾病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是潜在的胃癌诊断及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4种融合方法进行CT-MRI图像融合后的精度,为脑部肿瘤放疗患者寻求一种更有效的图像融合方法.方法 选择10例脑部肿瘤患者,在相同定位条件下进行定位CT扫描和MRI T1W1增强序列扫描,分别用标点法、标点+手动融合法、互信息法和互信息+手动融合法将CT与MRI图像融合.分别在经融合过的CT和MRI图像上勾画临床靶体积(CTV),利用两种图像上相对应5个解剖点间距离平均值(d1-5)、CTV中心位置距离(dCTV)及CTV交叠度(PCT-MRI)评价图像融合精度,并用非参数Friedman M检验差异.结果 标点法、标点+手动融合法、互信息法和互信息+手动融合法测得的d1-5不完全相同,分别为(0.28±0.12)、(0.15±0.02)、(0.25±0.19)、(0.10±0.06)cm(M=14.41,P=0.002);dCTV也不完全相同,分别为(0.59±0.28)、(0.60±0.32)、(0.58±0.39)、(0.42±0.30)cm(M=9.72,P=0.021);PCT-MRI也不完全相同,分别为0.69%±0.18%、0.68%±0.16%、0.66%±0.17%、0.74%±0.14%(M=14.82,P=0.002).结论 采用互信息法+手动融合的方法所得d1-5、dCTV最小和PCT-MRI最大,用此方法进行图像融合具有较高融合精度,可用于脑部肿瘤患者临床放疗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LACAT1在结直肠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starBase分析TCGA数据库中lncRNA BLACAT1分别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分别检测1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BLACAT1的表达水平;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HT-29、LoVo、HCT116和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FHC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筛选lncRNA BLACAT1高表达细胞系;敲低lncRNA BLACAT1验证对高表达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starBase在线预测与lncRNA BLACAT1靶向作用的基因,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starBase分析lncRNA BLACAT1与作用基因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检测lncRNA BLACAT1作用靶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和结直肠癌患者检测结果均表明癌组织中lncRNA BLACAT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P<0.001);敲低lncRNA BLACAT1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能力(P<0.001);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及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lncRNA BLACAT1与LEMD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778,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LEMD1是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lncRNA BLACAT1上调LEMD1的表达,促进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P<0.001)。结论 lncRNA BLACAT1靶向LEMD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CT与MRI定位图像的靶区和剂量的差异,探讨MRI定位在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前在仰卧位下行CT及MRI定位扫描,分别对CT与MRI图像上的瘤床进行术腔可视化评分(CVS),勾画瘤床(TB)、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并基于CT图像制定部分乳腺照射计划。比较CT与MRI图像上TB的CVS、靶区差异与一致性,探讨40Gy处方剂量等剂量线覆盖PTV比例差异。结果 CT、MRI图像上TB的CVS分别为2.97±1.40、3.10±1.40(P=0.408)。MRI图像上勾画的TB、CTV、PTV较CT均明显增加,分别为(24.48±16.60) cm3∶(38.00±19.77) cm3、(126.76±56.81) cm3∶(168.42±70.54) cm3、(216.63±81.99) cm3∶(279.24±101.55) cm3(均P<0.001),但CTV、PTV增加的比例较TB明显减小(均P<0.001)。CT与MRI图像勾画的TB、CTV、PTV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43±0.13、0.66±0.11、0.70±0.09(P<0.001)。放疗计划40Gy等剂量线覆盖PTV-CT与PTV-MRI比例中位数分别为95.6%(95.0%~97.5%)与81.9%(62.3%~92.4%)(P<0.001)。结论 CT与MRI对于TB术腔的可视化相近,但MRI图像勾画的TB、CTV、PTV范围明显增加,基于CT图像制定的放疗计划对于PTV-MRI剂量覆盖不充分。作为CT定位的补充,保乳术后MRI定位的应用可能可以提高TB勾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适形放疗(IMRT)中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例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的初治NSCLC患者,分别依据单纯增强CT图像和同一固定体位下PET-CT与CT融合后的图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分别比较两种影像资料下所勾画的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PTV)体积;在PTV的处方剂量达60 Gy/30次时,比较两组放疗计划中双肺的肺受照5 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5)、肺受照20 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20)及肺受照射的平均剂量(MLD)。结果 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勾画的GTV体积为(248.39±94.80)cm3,低于单纯CT组的(311.22±99.1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TV的基础上外扩得到PTV,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的PTV体积为(356.68±92.73)cm3,低于单纯CT组的(433.58±107.8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V处方剂量达到60 Gy/30次时,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双肺V5、V20、MLD分别为(51.26±10.50)%、(25.71±5.17)%、(1595.27±148.24)cGy,均低于单纯CT组的(56.41±9.55)%、(29.09±4.10)%、(1693.59±100.60)c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改善靶体积并降低正常肺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