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比较帕瑞昔布钠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在肛肠病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将肛肠病术后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手术结束时帕瑞昔布钠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和舒芬太尼1.00pg/ml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12h后帕瑞昔布钠组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单纯应用舒芬太尼1.50μg/ml行PCIA。观察两组病人术后2,4,6,12h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镇痛的补救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术后舒芬太尼用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术后24h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而两组12h和24h 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肛肠病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帕瑞昔布钠对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镇痛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神经外科开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组钠(P组)和对照组(C组)。P组在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C组在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两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0.2mg/kg,加生理盐水至120ml。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16、24、48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术后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于帕瑞昔布钠给药前和给药后2h、48h测定凝血功能,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术后2、4、16、24、48hVAS评分明显高于P组(P0.05),术后2hP组镇静满意率明显高于C组(P0.05)。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前和注射2h及48h后,两组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内,C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可增强舒芬太尼PCIA的镇痛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联合应用能否有效提高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减少其它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减轻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疼痛及不良反应,将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第一组(P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第二组(D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第三组(PD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和地佐辛5mg,术后所有患者行静脉自控镇痛(PCA)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有效按压次数和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PD组患者PCA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P组和D组(P〈O.05);PD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P组和D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加PCA治疗效果明确,可降低枸橼酸芬太尼的用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术前10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术前给予2ml生理盐水,每隔12小时重复给药。术后均行吗啡PCIA镇痛。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记录拔管即刻、术后2、6、12、18、24h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h吗啡总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帕瑞昔布钠组各时点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24h吗啡总消耗量(10.4±7.6)mg,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7.7±8.9)mg(P〈0.05),相应的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较对照组为低,24h下床活动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40mg可改善单纯吗啡PCIA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帕瑞昔布钠短期应用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和肾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50例择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即帕瑞昔布钠组(A组)、帕瑞昔布钠复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B组)和安慰剂复合PCIA组(C组)。对比分析各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前即刻及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36h和48h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测定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36h和48h时的疼痛程度;记录各相邻时间点之间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显示,三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和12h VAS评分升高,B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和6h VAS评分降低,B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和36h舒芬太尼各时段消耗量减少。结果表明,短期、少量使用帕瑞昔布钠对肾功能正常的直肠癌患者的肾功能无影响。术后PCIA复合应用帕瑞昔布钠使镇痛更完善,并可减少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消耗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帕瑞昔布钠对腰椎内固定手术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1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内固定手术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帕瑞昔布钠组,每组各20例。诱导前帕瑞昔布钠组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术毕连接电子镇痛泵,镇痛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200μg+欧贝8 mg+0.9%NaCl稀释至200 ml,无背景剂量,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单次注射剂量2 ml,锁定时间20 min。帕瑞昔布钠组术后12、24、36、48、60 h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分别记录术后2、24、48、72 h的疼痛评分,24、48、72 h的舒芬太尼用量、睡眠质量评分,使用镇痛泵期间的恶心评分和术后72 h切口总引流量。结果术后2 h,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分别为(2.20±0.61)分和(3.21±0.71)分,帕瑞昔布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825,P=0.000);术后48 h,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2.05±0.76)分和(2.85±0.75)分,帕瑞昔布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351,P=0.002);其余各时点2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无显著性差异[(54.8±18.2)μg vs.(53.2±14.2)μg,t=0.310,P=0.758;(97.4±30.3)μg vs.(108.6±19.8)μg,,t=-1.384,P=0.174];术后72 h,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高于帕瑞昔布钠组〔(166.2±18.7)μg vs.(139.8±37.6)μg,t=2.810,P=0.008〕;手术日帕瑞昔布钠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Z=-2.572,P=0.010);2组恶心评分和切口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帕瑞昔布钠可以改善腰椎内固定手术的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镇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腰椎后路融合术后72小时内急性疼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静推帕瑞昔布钠组50例(帕瑞昔布钠40mg静推,Q12h×6次)和氟比洛芬酯组50例(氟比洛芬酯50mg静推,Q12h×6次),分析两组的急性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腰椎融合手术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及疼痛缓解时间方面优于氟比洛芬酯。结论帕瑞昔布钠具有高效和安全的镇痛特性,适合于腰椎后路融合术术后的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侧TKA术患者60例,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30例) 及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组(B组,30例).两组术毕即采用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 q12 h镇痛.术后24 h起,A组:当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随后每隔12 h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当VAS〉5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10 min后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10 mg,随后每隔12h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并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10 mg.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32、40、48及72 h静息及运动时VAS、Ramsay镇静评分(RSS),术后48、72 h膝关节被动活动最大可忍受度,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32、40、48、72 h的静息及运动疼痛 VAS 评分降低(P〈0.05),镇静评分增加(P〈0.05),术后48 h和72 h患者可忍受最大屈曲角度增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帕瑞昔布钠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应用符合多模式镇痛趋势,可基本实现TKA患者术后无痛的目标,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疼痛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胃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羟考酮组(PO组)和帕瑞昔布钠+吗啡组(PM组)。两组术前30min均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预先镇痛,术后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PO组缝皮前缓慢静推羟考酮0.03mg/kg,术后羟考酮0.6mg/kg和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入泵。PM组缝皮给予吗啡0.03mg/kg,术后吗啡0.6mg/kg和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入泵。记录两组术后3、12、24和48h患者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术后48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药物追加和上腹部不适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PM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PO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药物追加例数明显减少(P0.05),上腹部不适感、恶心呕吐、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给胃癌根治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在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择期行混合痔切除术者80例进行研究,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腰麻药物为0.5%罗哌卡因1.5ml。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生理盐水组(NS组)、地佐辛组(D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组),各20例,于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滴注相应药物。对比各组患者术后4h(T4)、8h(T8)、12h(T12)、24h(T24)时的疼痛情况(VAS评分)、术后补给镇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T。时点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8和T12时点,P组、NS组、D组VAS评分均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4时点,DP组VAS评分与P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术后补给镇痛药量略少于D组和P组,明显少于NS组,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DP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联合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两药单独应用,且可以减少其他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腔镜术后疼痛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所行妇科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 组,n =40)和舒芬太尼组(S 组,n =40)。DF 组用生理盐水将地佐辛0.3 mg/kg +氟比洛芬酯2 mg/kg 稀释至100 ml,S 组用生理盐水将舒芬太尼2μg/kg 稀释至100 ml,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记录术后6 h、12 h、24 h、48 h 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Ramsay 镇静评分、PCIA 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各时点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与 S 组比较,DF 组术后6、12 h Ramsay 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两组患者术后 VAS、BCS评分和 PCIA 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T1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点 IL-6、IL-10、TNF-α浓度显著升高(P <0.05);与 S 组比较,DF 组术后不同时点的 IL-6、TNF-α浓度显著降低;而 IL-10浓度显著升高(P <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腔镜手术患者 PCIA,可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临床研究。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216例,ASAⅠ或Ⅱ级,计算机信封法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D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缓慢静注地佐辛5 mg+氟比洛芬酯50 mg,继之用生理盐水将地佐辛25 mg+氟比洛芬酯250 mg配制成100 ml,以2 ml/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48 h;S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缓慢推注舒芬太尼3μg,此后用生理盐水将3μg/kg的舒芬太尼配制成100 ml持续泵注。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4、8、12、24、36、48 h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副作用等。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安静状态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翻身活动时D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出汗、恶心和寒战发生率D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与单用舒芬太尼比较,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对术后运动痛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静脉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组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25mg 昂丹司琼8mg/100ml;氟芬组关胸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0·5mg 氟比洛芬酯200mg 昂丹司琼8mg/100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24、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于镇痛治疗前后采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评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两组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氟芬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两组间镇痛治疗后凝血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芬太尼相似,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对凝血与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剂量的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P组)、地佐辛10 mg(D组)、帕瑞昔布钠40 mg+地佐辛10 mg(PD组)及等容量生理盐水(C组).观察患者在PACU的RSS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P、D、PD三组的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而PD组又明显低于P组和D组(P<0.05);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全身麻醉对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180例,男68例,女112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电针组(A组)、非经非穴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前,A组予双侧合谷、内关穴电针治疗30 min;B组取上肢2个非经非穴点予电针刺激;C组不予电针治疗。三组麻醉方法相同,术后予PCIA。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48 h镇痛泵累积用量,电针治疗前(T2)、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时(T3)和缝皮结束即刻(T4)的HR、MAP。检测T2、T3、T4时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皮质醇(Cor)及血糖浓度。结果A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48 h镇痛泵累积用量明显少于B组、C组(P<0.05);与T2时比较,T2、T3时A组、C组与T2时B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1时B组HR明显快于A组,T3时B组HR明显慢于A组、C组,T2、T3时A组、B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T3时A组DA浓度明显低于C组,T4时A组E浓度明显低于B组、C组。与T2时比较,T3、T4时三组Cor和血糖浓度明显升高(P<0.05)。T3、T4时A组、T4时B组Cor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全身麻醉有利于维持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急性应激反应,减少麻醉镇痛药用量,与非经非穴电针刺激比较,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90例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三组:布托啡诺8 mg组(B组)、氟比洛芬酯200 mg组(F组)、布托啡诺4 mg+氟比洛芬酯100 mg组(BF组).记录术后4、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BF组术后4、6、12 h时VAS评分低于B组和F组(P<0.05),其它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Ramsay评分术后6、12 h高于F组和BF组(P<0.05);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后路手术术后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心脏手术后静脉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心脏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开胸心脏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3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250 μg/125ml;氟舒芬组(F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125μg+氟比洛芬酯150 mg/125 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0.2 ml/h,单次负荷剂量0.8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两组镇痛开始时及开始后4、8、24、48 h的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心脏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舒芬太尼组相似,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尼卡地平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男56例,女44例,平均(70±6)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尼卡地平组(D+N组)和单用尼卡地平组(N组),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10 min(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停药时(T5)、手术结束(T6)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术前和术后2 h、6 h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术野清晰度、术中失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N组T2、T3、T4、T5、T6的HR[(78.5±5.8)次/min、(80.3±5.7)次/min、(81.6±5.9)次/min、(81.8±6.12)次/min、(80.1±8.6)次/min]、MAP[(58.2±3.3)mm Hg、(58.8±3.5)mmHg、(59.1±3.5)mm Hg、(84.1±6.6)mm Hg、(83.1±6.2)mm Hg]、CVP[(4.0±0.5)cm H2O、(4.1±0.5)cm H2O、(4.2±0.5)cm H2O、(5.2±0.5)cm H2O、(5.1±0.5)cm H2O]低于N组[(85.6±6.5)次/min、(88.1±6.7)次/min、(89.3±6.9)次/min、(88.7±6.57)次/min、(86.4±6.4)次/min,(62.2±3.5)mm Hg、(63.3±3.5)mm Hg、(63.6±3.8)mm Hg、(92.6±6.4)mm Hg、(90.2±6.2)mm Hg,(4.7±0.5)cm H2O、(4.9±0.5)cm H2O、(5.0±0.5)cm H2O、(7.1±0.7)cm H2O、(6.6±0.7)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462,F=72.428,F=76.921;F=167.562,F=204.382,F=257.691;均P<0.05);D+N组术野清晰度评分[(2.1±0.3)分]、术中失血量[(392±71)ml]低于N组[(2.6±0.3)分、(684±9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3,t=17.331,均P<0.05);D+N组术后2 h、6 h的IL-6[(182.5±20.3)pg/ml、(253.6±30.2)pg/ml]、TNF-α[(35.7±4.0)ng/ml、(44.4±5.7)ng/ml]、CRP[(27.2±2.2)mg/L、(42.1±5.0)mg/L]低于N组[(214.3±25.7)pg/ml、(342.4±36.1)pg/ml,(41.5±4.7)ng/ml、(56.4±6.2)ng/ml,(34.3±2.7)mg/L、(58.4±6.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871,F=82.653,F=93.254;F=94.268,F=125.436,F=151.367;F=74.216,F=90.843,F=98.630;P均<0.05);D+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明显低于N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尼卡地平可有效改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术野清晰度,且可减少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中曲马多与芬太尼分别联合氟比洛芬酯的镇痛及防治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行PCIA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氟曲组关腹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曲马多400mg、氟比洛芬酯150mg和托烷司琼5m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氟芬组关腹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0.3mg、氟比洛芬酯150mg和托烷司琼5m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毕给药后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寒战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2、24、48h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氟曲组寒战发生率为3.33%(1/30),低于氟芬组的26.67%(8/30),差异显著(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确切,与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相似,且寒战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择拟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70例,年龄38~56岁,体重50~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均行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随机分为2组(n=35):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分别于麻醉前2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或帕瑞昔布钠40 mg/2 ml,术毕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药物为布托啡诺.于帕瑞昔布钠或生理盐水用药前、用药后30 min及2 h时采集静脉血样检测凝血功能,并行血小板计数,记录术后镇痛期间布托啡诺单位时间用量、术后24 h内布托啡诺的总用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30 min时C组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P组凝血酶时间延长(P<0.05),其余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缩短,布托啡诺单位时间用量及术后24 h内布托啡诺总用量减少(P<0.05),其余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40 mg超前镇痛可增强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