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年龄60~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40mg帕瑞昔布钠组(P1组)和80mg帕瑞昔布钠组(P2组),每组15例。C组、P1组分别于手术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帕瑞昔布钠40mg,P2组在给药90min后再次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至颈内静脉球部,分别采集诱导前(T0)、首次给药后2h(T1)、6h(T2)及术后24h(T3)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及Aβ含量。记录麻醉前24h及术后24h和48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C组比较,T2、T3时P1组和P2组IL-6、TNF-α及A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和48h 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P1组与P2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降低老年患者胃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炎性因子及Aβ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达米弱刺激通气型口垫(达米口垫)作为一种创新型过渡性口咽通气道在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部手术且拔管后出现意识未完全恢复清醒、伴有舌后坠或呼吸不畅的患者200例,男153例,女47例,年龄26~66岁,体重42~91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达米口垫组(D组)、口咽通气道组(K组)、鼻咽通气管组(B组)和传统托颌组(C组),每组50例。拔管后气道管理措施:D组经口置入达米弱刺激通气型口垫;K组置入口咽通气道;B组经鼻置入鼻咽通气道;C组出现气道梗阻情况时予以托颌通气处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前即刻(T_0)、拔管后5 min(T_1)、拔管后10 min(T_2)、拔管后15 min(T_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BP、SpO_2)、血气分析指标(PaCO_2、PaO_2、pH值);记录通气道留置时间、调整通气道次数,以及PACU停留时间、拔管后通气过程中舒适度。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组比较,T_1时C组HR明显增快(P0.05),T_2时K组、C组HR明显增快(P0.05),T_3时K组HR明显增快(P0.05),T_2、T_3时K组、B组MAP明显升高(P0.05),T_3时B组、C组PaCO_2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K组、B组、C组PaO_2明显降低(P0.05),T_2时C组、T_3时B、C组pH值明显升高(P0.05)。与T_0时比较,T_1时四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T_2时D组HR减慢,D组、B组MAP明显降低(P0.05),T_3时K组、B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四组PaO_2、pH值明显降低,PaCO_2明显升高(P0.05)。四组不同时点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组比较,K组通气道留置时间和调整通气道次数明显增多(P0.05),C组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K组、C组拔管后舒适度明显降低(P0.05)。C组躁动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达米弱刺激通气型口垫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恢复期能够有效维持呼吸道的通畅,具有循环影响小、舒适度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优于传统口咽、鼻咽通气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经鼻与静脉给药2种给药方式对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腹股沟疝结扎术患儿苏醒期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腹腔镜腹股沟疝结扎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给药(VD组),经鼻给药组(N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VD组患儿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ND组患儿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2.0 μg/kg,C组患儿使用生理盐水。记录各组患儿手术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及PACU逗留时间。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各组患儿苏醒后5、15、30 min的镇静程度。记录患儿术前、手术开始10 min、手术结束时患儿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手术及PACU逗留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患儿苏醒后5、15、30 min VD组和ND组PAED值评分显著降低,患儿术后躁动显著减少(均P<0.05)。患儿苏醒后各时间点Ramsay值C组低于VD组和ND组(均P<0.05)。手术后10 min与手术结束时VD组心率下降高于ND组和C组(均P<0.05),但仍在安全范围内。3组患儿均未发生呼吸抑制。 结论 对于腹腔镜腹股沟疝结扎术患儿,使用右美托咪定经鼻与静脉给药均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抗焦虑作用,但是经鼻给药较静脉给药对患儿心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P组在术前由麻醉医师超声定位T4、T6椎旁间隙,I组在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T4、T6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总量20 mL,行TPVB。两组患者均予以支气管内全麻,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记录两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及阻滞皮区范围,记录入室后、插管后、手术5 min、手术30 min、术毕、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及烦躁、气胸、椎旁血肿(胸腔镜直视下判断)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6、8、12、24、48小时两组患者静止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 操作时间I组低于P组,苏醒后痛觉阻滞范围I组大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min、手术30 min两组患者的MAP、HR均有降低,且I组相较于P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止、咳嗽时VAS评分、PCIA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5例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I组无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发生。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TPVB可减少患者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中麻醉管理,且苏醒较快,但可能出现胸壁出血、血肿;术中胸腔镜直视下TPVB,可避免反复穿刺及误注血管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二者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情况适时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P组在术前由麻醉医师超声定位T4、T6椎旁间隙,I组在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T4、T6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总量20 mL,行TPVB。两组患者均予以支气管内全麻,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记录两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及阻滞皮区范围,记录入室后、插管后、手术5 min、手术30 min、术毕、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及烦躁、气胸、椎旁血肿(胸腔镜直视下判断)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6、8、12、24、48小时两组患者静止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 操作时间I组低于P组,苏醒后痛觉阻滞范围I组大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min、手术30 min两组患者的MAP、HR均有降低,且I组相较于P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止、咳嗽时VAS评分、PCIA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5例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I组无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发生。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TPVB可减少患者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中麻醉管理,且苏醒较快,但可能出现胸壁出血、血肿;术中胸腔镜直视下TPVB,可避免反复穿刺及误注血管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二者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情况适时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7.
瘢痕子宫剖宫产的风险与麻醉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产妇和围产儿的风险与麻醉处理.方法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100例,年龄24~43岁.硬膜外麻醉90例(A组),全身麻醉10例(B组).术中连续监测ECG、BP、HR、SpO_2;危重产妇监测CVP.记录切皮至胎儿娩出(I-D)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U-D)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A组硬膜外阻滞不全20例(22%).B组I-D时间短于A组L(7.5±2.0)min vs.(12.3±2.6)min](P<0.01).全组术中低血压32例(32%);新生儿窒息21例(21%);Apgar评分低于3分11例(死亡5例),4~7分10例,8~10分79例.产妇子宫次全切除2例、膀胱损伤修补1例、术中大量出血15例.结论 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产妇和新产儿的风险明显增加,硬膜外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高危因素是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gar评分.结果 A组硬膜外阻滞不全20例(22%).B组I-D时间短于A组L(7.5±2.0)min vs.(12.3±2.6)min](P<0.01).全组术中低血压32例(32%);新生儿窒息21例(21% ;Apgar评分低于3分11例(死亡5例),4~7分10例,8~10分79例.产妇子宫次全切除2例、膀胱损伤修补1例、术中大量出血15例.结论 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产妇和新产儿的风险明显增加,硬膜外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高危因素是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孕妇剖宫产率高达30%以上,其原因除社会、经济因素外,主要是宫内胎儿窘迫指征放宽和择期反复剖宫产,还有治疗因素,曾有1例第二次剖宫产的女孩患白血病,  相似文献   
9.
10.
郭凤林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6,37(9):1075-107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地佐辛组(DEZ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DD组),每组20例。DEX、DD组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Z组和DD组关腹时静脉注射地佐辛,C组关腹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入PACU(T0)、吸痰拔管(T1)、拔管后5分钟(T2)及10分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后10分钟(T3)、30分钟(T4)、60分钟(T5)的VAS、Ramsay评分。结果 同C组相比,T0~T3时DEX、DEZ、DD组MAP降低,DEX和DD组HR减慢(P<0.05),T3~T5时DEX、DEZ和DD组VAS评分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5)。同C组比较,其他各组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D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可使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后躁动和寒战发生率降低,复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