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为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依照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制备13批麸炒枳壳标准汤剂,采用HPLC法测定标准汤剂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计算其转移率,测定汤剂的出膏率,并建立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HPLC特征图谱。结果 13批麸炒枳壳标准汤剂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转移率分别是21.1 % ~ 37.1 %、25.2 % ~ 40.9 %,出膏率为19.0 % ~ 30.5 %。特征图谱中标定了6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较,分别为新北美圣草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枳属苷,对13批麸炒枳壳标准汤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其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麸炒枳壳标准汤剂制备规范,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特征图谱相似度高,可为麸炒枳壳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测多评法结合指纹图谱在枳壳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一测多评(QAMS)与指纹图谱的方法建立27批枳壳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柚皮苷为参照,计算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其含量,比较外标法与QAMS法的差异性。采用HPLC法,建立27批枳壳饮片的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结果QAMS法与外标法测量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建立枳壳饮片指纹图谱方法,相似度均>0.95,共标定11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谱图比对,确定了3号峰为芸香柚皮苷、4号峰为柚皮苷、5号峰为橙皮苷、6号峰为新橙皮苷。结论QAMS法结合指纹图谱可为评价枳壳饮片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枳壳中10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枳壳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采用变换波长检测,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枳壳炮制方法及炮制通则制备枳壳生品、麸炒、醋炙、水润、盐炙样品,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枸橘苷、甜橙黄酮、川陈皮素、桔皮素和橙皮油素10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101.0%;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值均<3%。结果表明,炮制品中黄酮类和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大多较生品含量高,含量较高的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枸橘苷的含量变化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水润>麸炒>盐炙>醋炙>生品。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并对炮制前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枳壳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枳壳药材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以及炮制和采收期对枳壳品质的影响,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HPLC对37批次不同产地枳壳药材进行特征指纹图谱采集;使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共有峰模式,并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应用SIMCA 13.0软件,以共有峰峰面积为变量进行层序聚类分析(HCA)。结果:建立了枳壳HPLC指纹图谱,匹配了19个共有峰,鉴定了其中6个黄酮类共有峰,分别为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素和川陈皮素;37批枳壳药材中,除了S1、S5、S8和S18,其余样本的相似度均大于0.90;根据PCA主成分解释总方差和碎石图,前5个主成分可反映原来变量86.435%的信息,可用于对不同产地的枳壳进行综合评分。聚类分析将37批次样本分为三类,其结果与主成分综合评分排序及含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不同产地的枳壳药材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甚至同一地区的枳壳药材质量也并不统一,其中湖南沅江和江西新干产地的枳壳质量最佳。麸炒炮制会降低枳壳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建立的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为枳壳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枳实生品和麸炒品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4个黄酮类成分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方法,比较枳实和麸炒枳实水煎液中4个黄酮类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在正辛醇-水/缓冲盐溶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各个p H点,枳实生品和麸炒品水煎液中4个黄酮类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的大小没有规律性变化。但是4个黄酮类成分在p H5、p H7等条件下,麸炒品中的油水分配系数高于生品。结论:枳实麸炒后除新橙皮苷外均有利于其他3个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吸收,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枳实麸炒后健脾和胃作用增强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枳壳麸炒品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枳壳麸炒品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用HPLC测定,以醋酸乙酯超声法提取样品,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以柚皮苷为参照物分析了10批不同产地的枳壳麸炒品,采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进行评价,建立了共有模式,并以10批枳壳麸炒品相关系数评价指纹的相似性。结果:枳壳麸炒品液相色谱指纹图由11个特征峰构成指纹图谱的特征。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稳定、重复的特点。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适用于枳壳麸炒品分析,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枳壳麸炒品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能够便捷同步测定麸炒枳壳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并实现对其主要成分柚皮苷、橙皮苷以及新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实现客观评价麸炒枳壳配方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C_(18),以乙腈和pH为3的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设定283 nm,流速为1 mL·min~(-1),并对10批麸炒枳壳配方颗粒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特征图谱检测结果共呈现5个特征峰。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分别在0.038 8~1.553 0、0.001 9~0.077 4、0.021 2~0.850 2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3种成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6%、99.66%、99.21%,RSD分别为2.11%、1.52%、2.2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麸炒枳壳配方颗粒进行质量研究和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7,(6)
目的考察枳壳Aurantii Fructus、麸炒枳壳、制枳壳(枳壳发酵后蒸制)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色差计测定样品的颜色亮度(L*)、红绿色品坐标(a*)、黄蓝色品坐标(b*),HPLC法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含有量,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色差值与枳壳炮制程度均呈显著相关性,以L*最明显。枳壳L*与柚皮苷含有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a*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各色差值与新橙皮苷含有量均无显著相关性。2种炮制品与柚皮苷含有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制枳壳更明显,而与新橙皮苷含有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枳壳炮制前后颜色明显变化可能与柚皮苷含有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枳壳水提液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黄酮成分之间的含量。方法采用回流方法制备枳壳供试品溶液,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建立枳壳水提液黄酮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对在江西省不同时间采收的枳壳药材进行黄酮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与对照品比对,从15批枳壳水提液HPLC图谱中确定了3个黄酮特征峰,分别为柚皮苷、新橙皮苷、异柚皮苷,三种黄酮成分的含量趋势为柚皮苷〉新橙皮苷〉异柚皮苷。以新橙皮苷峰为参照峰,15批样品HPLC图谱中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0.805%,说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但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变化较大,说明不同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大。结论本文首次对枳壳药材水提液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异柚皮苷三种黄酮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可对枳壳药材质量评价及枳壳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交法优选蜜麸炒樟帮枳壳炮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并确立樟帮枳壳蜜麸炒工艺,为规范蜜麸炒樟帮枳壳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以柚皮苷含量、新橙皮苷含量、橙皮苷含量、色度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加麸量、加蜜量4因素,每个因素取4个水平,进行枳壳麸炒工艺优选考察。结果: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对实验结果均有显著影响,确定最佳枳壳麸炒工艺为:炮制温度200℃,炮制时间120s,加麸量10%,加蜜量15%。结论: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1.
王磊  张静泽  高文远  刘振 《中成药》2012,34(10):1949-1954
目的 研究枳壳大黄配伍后化学成分变化以及黄酮苷、蒽醌类成分在配伍前后含有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HPLC对药材枳壳与大黄甲醇提取物配伍前后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枳壳中4种黄酮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大黄中5种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在配伍前后游离型以及结合型含有量的变化.结果 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枳壳大黄配伍后并未出现新的化学成分,而配伍后枳壳中黄酮苷类成分,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有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枳壳大黄配伍促进了其有效成分黄酮苷及蒽醌类化合物的溶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枳实和麸炒枳实中黄酮类成分橙皮苷、新橙皮苷及其单体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机制,从而解析炮制原理。方法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枳实和麸炒枳实中黄酮类成分橙皮苷、新橙皮苷及其单体的双向跨膜转运特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分析枳实炮制前后橙皮苷、新橙皮苷经细胞转运后的含量变化,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考察时间对二者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麸炒枳实的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双侧表观渗透系数值总体上大于枳实,各药液双侧转运速率均在60 min较高,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趋势。结论枳实和麸炒枳实中的黄酮类成分橙皮苷、新橙皮苷及其单体具有良好的肠吸收特性,麸炒能够增加枳实内这两种黄酮类成分口服后的肠吸收,且在麸炒后橙皮苷的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枳壳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及测定其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3种成分的含量,以建立药材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HPLC指纹图谱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来自10个产地的枳壳药材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Alltim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十二烷基磺酸钠和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 224 nm,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检测波长为283 nm,辛弗林含量的检测波长为224 nm。结果 得到分离度、重现性均较好的枳壳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示了6个共有色谱峰,对10批来自不同产地的枳壳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应用HPLC-DAD测定了10种枳壳样品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枳壳药材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枳壳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产地的枳壳药材有效成分(柚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枳壳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马尔敏和葡萄内酯的含量,考察10批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 麸炒后枳壳饮片中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和马尔敏含量均略微下降,而葡萄内酯含量明显上升。葡萄内酯小剂量(0.6 mg·kg-1)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高剂量(9 mg·kg-1)则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麸炒后葡萄内酯含量的升高是枳壳炮制的目的,可通过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阐述枳壳饮片的炮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HPLC法对枳壳的江西炮制方法及其药典法炮制品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E1823028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23:77),检测波长UV 285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柚皮苷在0.596-5.9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橙皮苷在0.106-1.0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新橙皮苷在0.470-4.7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柚皮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1.17%(RSD=1.26%),新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8%(RSD=1.34%),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0%(RSD=0.895%)。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枳壳药材的质量控制;樟帮炮制法对枳壳的成分影响较大,并且有新的成分产生。  相似文献   

16.
枳壳炮制历史悠久,炮制方法较多,除目前主流饮片品种生枳壳与麸炒枳壳外,历代文献还记载有面炒、米炒、炒焦、炒炭、盐制、蜜制、药汁制等17种炮制方法。笔者拟对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查阅和梳理,通过厘清枳壳的炮制历史沿革,分析枳壳的现代研究现状,总结了产地加工、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现代研究进展,并对枳壳炮制的后续研究工作提出设想,以期为筛选枳壳优势饮片品种、规范特色饮片炮制工艺、阐释炮制科学内涵、提升药材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麸炒枳实的炮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麸炒枳实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出膏率、辛弗林的含量及柚皮苷和橙皮苷的总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炮制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枳实炮制工艺为,取直径为1.5~2.5 cm枳实,投麸量100∶10,于180℃,炒制1 min。结论:麸炒枳实的炮制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盐制、醋制和麸炒三种炮制方法对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影响。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5μm(250mm×4.6mm);流动相:乙腈-0.3%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283nm;柱温:35℃;流速:1.0mL/min。结果:柚皮苷在0.1~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2%(RSD=3.42%);新橙皮苷在0.1~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RSD=1.4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而且可靠,可以用来分析枳壳不同炮制品的质量高低。不同炮制方法中枳壳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性状、浸出物、生物碱和黄酮成分的含量、指纹图谱等内容来系统研究基原为酸橙Citrusaurantium和甜橙C. sinensis的枳实药材质量差异,以期建立一个多元的枳实药材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枳实项下对酸橙和甜橙枳实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和比较,通过HPLC法对枳实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别建立不同基原枳实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其9个主要的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不同基原的枳实药材浸出物含量差异明显,而辛弗林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甜橙枳实中不含新橙皮苷,而酸橙枳实中该成分含量最高;除桔皮素外,2个基原枳实的其他黄酮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2种枳实分类情况与其产地分布较为吻合;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了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这3个差异性成分。结论 不同基原枳实药材在浸出物含量、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其进行的质量差异研究及指纹图谱的比较,可以为枳实临床用药选择、新药开发、药材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