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探讨HER2在儿童ETV6/RUNX1~+(E/R~+)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37例初诊E/R~+ ALL患儿及6例对照(4例ITP和2例正常儿童)。根据中国儿童白血病组织ALL-2008化疗方案将患儿分为标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根据随访结果患儿将分为复发和未复发2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肿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儿及对照组中HER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E/R~+ ALL患儿不同分组之间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37例E/R~+ ALL患儿中,男性19例(51.35%),女性18例(48.65%),中位年龄4.72(1.72-11.99)岁。6例对照中,男性3例(50%),女性3例(50%),中位年龄5.24(1.53-13.17)岁。HER2的表达水平在E/R~+ ALL患儿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ER2在不同危险度分组及预后分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危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危组及中危组,在复发组的HER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持续缓解组。此外,HER2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初始白细胞计数,肿瘤细胞百分比和LDH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ER2在E/R~+ ALL患儿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在复发组的表达低于持续缓解组,提示该基因的表达降低可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功能,从而在E/R~+ ALL的发生及复发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microRNA-181a(miR-181a)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在ALL细胞株CCRF-CEM细胞及耐药株CEM-C1细胞中的功能.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LL患儿骨髓样本、ALL细胞株CCRF-CEM细胞及其耐药株CEM-C1细胞中miR-181a的表达水平.采用电穿孔转染的方法抑制耐药株CEM-C1细胞并上调非耐药株CCRF-CEM细胞中miR-181a的表达,予不同浓度梯度(终浓度分别为0.01、0.1、1、10、100、1 000 ng/ml)喜树碱处理后,采用CCK-8法观察各浓度梯度喜树碱处理后细胞的存活情况,绘制细胞增殖抑制曲线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初诊-复发组患儿初诊及复发骨髓样本miR-181a相对表达水平(4.84±2.71及6.53±2.20)均高于对照组(1.41±0.53)(P=0.017、0.001),初诊-完全缓解组患儿初诊骨髓样本miR-181a水平(7.58±2.50)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而完全缓解后miR-181a水平下降至1.35±0.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CEM-C1细胞miR-181a相对表达水平(-4.39±0.08)较CCRF-CEM细胞(-2.32±0.03)明显升高(P=0.000).转染miR-181a抑制剂CEM-C1细胞较转染阴性对照组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IC50分别为30.61、2 255.00 ng/ml,耐药指数(RI) =73.67.miR-181a过表达CCRF-CEM细胞较阴性对照组增殖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IC50分别为126.60、1.34 ng/ml,RI=94.26.结论 ALL患儿骨髓及CEM-C1细胞中miR-181a异常高表达,抑制CEM-C1细胞中miR-181a的表达可明显增加CEM-C1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在CCRF-CEM细胞中上凋miR-181a的表达能明显增加CCRF-CEM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MicroRNA-210(miR-21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iR-210与微小残留病灶(MRD)联合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Q-PCR方法检测88例初诊儿童ALL骨髓样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及第33天的MRD表达水平。结果:miR-210在儿童ALL初诊骨髓样本中普遍高表达,且在非复发组miR-2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复发组(10.64±1.5 vs 3.27±0.68)(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与高表达组相比,miR-210低表达组具有较差的无复发活存率(RFS)(P=0.011)、无事件活存率(EFS)(P=0.013)及总活存率(OS)(P=0.0108)。根据miR-210及MRD水平,将88例患儿分为3组。miR-210-MRD高风险组复发率(70%)显著高于miR-210-MRD中风险组(6.25%)及miR-210-MRD低风险组(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miR-210-MRD高风险组RFS、EFS及OS均显著低于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P0.01)。结论:儿童ALL初诊骨髓样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对疾病复发、诱导失败有良好的预测价值。miR-210的低表达与低LFS、EFS及OS高度相关。miR-210与第33天MRD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预后差、复发风险大的患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95例成人ALL患者(包括52例初治ALL患者,23例治疗后复发的ALL患者以及20例完全缓解的ALL患者)骨髓中和20例健康者外周血中的livin和survivin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人ALL患者初治组、复发组中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初治成人ALL患者中,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与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型、初诊时白细胞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初治成人ALL患者中,livin、survivin表达阳性的患者缓解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livin和survivin在成人ALL初治组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ivin和survivin可能参与成人ALL的发生与发展;livin和survivin高表达可能是成人ALL预后不良指标;livin和survivin在成人ALL中可能没有协同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5.
cdx2基因在儿童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cdx2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取33例初发儿童白血病患儿骨髓及外周血,运用RT-PCR方法检测cdx2基因在各型白血病及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随访25例并观察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发现,病例组中3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cdx2表达阳性25例(83.3%),30例中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cdx2表达阳性分别为20例(95.2%)和5例(55.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1例cdx2表达阳性。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x2表达阴性,与病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例AL患儿cdx2阳性21例(ALL17例,AML4例)与阴性者4例(ALL1例,AML3例)经治疗后均达到完全缓解(CR)。cdx2是否阳性表达可能与CR率无相关关系。对8例cdx2表达阳性AL患儿治疗后动态观察,结果初诊cdx2阳性表达在CR时仍阳性,但随着CR延长cdx2表达逐渐转为阴性,而初诊时cdx2阴性表达在骨髓CR时仍为阴性。结论:cdx2在儿童AL患者中广泛高表达,ALL者该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AML患儿。CML患儿中也有cdx2表达;cdx2基因表达与AL患者CR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的骨髓单个核细胞CRLF2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儿童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第一疗程化疗获得完全缓解且有完整随访信息的218例初诊ALL儿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CRLF2表达水平;分析CRLF2表达水平在ALL儿童临床预后中的意义。结果:有完整资料的218例儿童ALL中有28例CRLF2高表达。CRLF2高表达组累计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53.6%vs 12.6%)(P 0.01),CRLF2高表达组预计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 0.01)。标危组中的CRLF2高表达和低表达患儿预计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危组和高危组中CRLF2低表达的患儿预计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高表达组的儿童(P 0.05)。Cox法分析显示,CRLF2高表达是影响ALL儿童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LF2高表达的ALL儿童复发率高,CRLF2高表达是中高危ALL儿童复发高风险的重要预后因素。有必要将CRLF2表达水平作为ALL儿童的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ⅠR)、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收集43例儿童ALL和14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IGF-ⅠR和IR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儿童ALL和正常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均表达IGF-ⅠR mRNA。ALL初发组、复发组及高血糖组的IGF-ⅠR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00,P=0.002和P=0.05)。完全缓解组与初发组和复发组相比,IGF-ⅠR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00和P=0.018)。初发组和复发组ALL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IR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P=0.018)。完全缓解组与初发组和复发组相比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01)。ALL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IGF-ⅠR mRNA和IR mRNA在不同病程阶段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及初诊时白血病计数无关。结论:IGF-ⅠR的表达与儿童ALL病程相关,病情进展时(初发、复发)表达升高,病情缓解(CR)时则降低,提示IGF-ⅠR在ALL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量增高可能反映了ALL细胞恶性增殖倾向。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p16抑癌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用ABC法研究了61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p16抗原的表达和用多重PCR法研究了51例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的结构缺陷。结果发现白血病患者p16抗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又明显低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P<0.05);但在AML和ALL完全缓解组(CR)和未缓解组(NR),p16抗原表达均无差异(P>0.05)。在30例ALL中仅发现4例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纯合子缺失,在21例AML未发现pl6基因的结构变化,说明p16基因的表达缺陷是急性白血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主要变化,而结构异常并不是其演变中的必需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抗原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表现及疗效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78例初诊AL患儿进行免疫分型。【结果】6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45.3%表达髓系抗原,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43.8%伴有淋系相关抗原的表达。CD34^+ALL及CD34~ALL在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肝脾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25),在诱导治疗4周的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与My^-ALL在强的松试验反应及4周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L与T-ALL在诱导治疗四周缓解率并无差异,但T-ALL较B-ALL更易复发,预后更差。【结论】儿童AL的免疫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与NF-κB通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明确诊断为ALL的30例患儿作为病例组,3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DR、NF-κ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DR、NF-κB蛋白表达,并回顾性分析上述基因mRNA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ALL患儿外周血中VDR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50×109/L的患儿NF-κB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50×109/L的患儿(P<0.01);感染患儿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患儿(P<0.05);不同性别、年龄、初诊时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免疫学分型、危险度与诱导缓解情况的患儿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分析lrp16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系及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探讨lrp16基因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lrp16基因mRNA在4种白血病细胞系及11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分析lrp16基因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4种白血病细胞系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及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白血病细胞系U937。结果表明:lrp16基因在K562、HL-60、MOLT4及U9374种细胞系中均表达。lrp16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8%(16/42),其中完全缓解者表达阳性率为13%(4/30),未缓解者为100%(12/12);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8%(10/26),其中完全缓解者阳性率为16%(3/18),未缓解者为87%(7/8);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6%(9/25),其中完全缓解者阳性率为20%(4/20),未缓解者为100%(5/5);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率为31%(7/22),其中完全缓解者阳性率为11%(2/17),未缓解者为100%(5/5)。lrp16基因表达在各种白血病亚型之间无差异,但各亚型中完全缓解者与未缓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lrp16基因是一个白血病癌基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临床白血病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背景:微小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新近研究认为微小RNA可用作肿瘤标记物,对肿瘤进行分类。目的:分析微小RNA-181a、微小RNA-128b和微小RNA-22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提取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及对照受试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总RNA,经微小RNA特异性引物反转录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各微小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受试者相比,无论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微小RNA-128b,微小RNA-181a和微小RNA-223表达均降低;统计学分析显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微小RNA-128b和微小RNA-181a表达与对照受试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与对照受试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小RNA-128b,-181a和-223的表达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微小RNA-128b,-181a和-223有可能是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SLC25A3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以2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实验组,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SLC25A38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3例实验组中SLC25A38蛋白阳性的有8例,阳性率34.78%,10例对照均未检测出SLC25A38蛋白;ALL患儿中SLC25A38蛋白阳性组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673±0.05344,阴性组为1.296±0.2517;蛋白阳性组较阴性组SLC25A38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蛋白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 =0.1097);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性别比例、免疫分型、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25A38蛋白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蛋白,在初诊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过表达,有可能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新的分子标志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约20%成年及50%老年患者表达Ph,统称为Ph+ ALL.与Ph ALL相比,Ph+ ALL的完全缓解率(CR)低、预后极差.近年,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Ph+ ALL,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缓解率,然而复发率仍然很高.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CR1期Ph+ ALL患者的最佳手段.Ph+ ALL的进一步的治疗策略包括移植后TKI的应用及新一代TKI的研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叉头框蛋白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3a,FoxO3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leukemia,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收集4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患者骨髓标本,5例正常人骨髓作为对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细胞FoxO3a蛋白的表达,其中14例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复测骨髓FoxO3a的表达。结果表明:AML患者骨髓细胞FoxO3a蛋白表达上调,平均表达量(灰度值)为0.43±0.1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9±0.06(P<0.001);化疗缓解后FoxO3a蛋白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0)。相关分析显示,FoxO3a蛋白表达与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48,P=0.012);尽管FoxO3a表达量对缓解率无明显影响,但高表达者缓解时间短。结论:FoxO3a在AML中可能是一种原癌蛋白,初诊时高表达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比较eIF4E在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了解eIF4E是否在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收集10例正常人和76例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标本,76例患者包括3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和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离标本中的白细胞,分别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IF4E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就eIF4E mRNA绝对表达水平而言,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其表达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其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在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其表达水平虽有所上调,但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就eIF4E mRNA相对表达水平而言,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除M4、M5之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其表达均无显著性变化。eIF4E蛋白质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和急变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eIF4E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大多数白血病中并无显著性改变,但是eIF4E mRNA绝对表达水平及其蛋白质水平在大多数白血病中均显著性上调。因此推测,eIF4E可能对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它为靶点治疗白血病,尤其是复发和难治性白血病,可能是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抗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根据免疫标记和FAB亚型将交叉表达髓系和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白血病进行分组,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所分析的淋系抗原标志物包括CD2、CD7、CD19、CD56以及其他多个同时表达的淋系抗原,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所分析的髓系抗原标志物包括CD13及同时表达的CD13/CD33。以同期无交叉抗原表达的AML和ALL作为对照,比较各组白血病的完全缓解(CR)率和无复发生存期(RFS)有无差别。结果表明:161例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91例交叉表达淋系和髓系抗原的急性白血病分为仅伴CD7表达的AML即CD7(+)AML24例,仅伴CD19表达的AML即CD19(+)AML14例,伴CD2表达的AML即CD2(+)AML(包括CD2与CD19共表达病例)8例,伴CD56表达的AML即CD56(+)AML(包括CD56与CD2或CD19共表达病例)10例,表达2个及2个以上淋系相关抗原的AML即Ly≥2(+)AML16例,仅伴CD13表达的ALL即CD13(+)ALL9例,伴CD13、CD33同时表达的ALL即CD13/CD33(+)ALL10例。无淋系抗原表达的AML即Ly(-)AML和无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即My(-)ALL分别为41例、29例。与Ly(-)AML相比,Ly≥2(+)AMLCR率、RFS均明显偏低;CD56(+)AML的RFS较低,但CR率无明显差别;其余各组与Ly(-)AML相比CR率、RFS均无明显差别。CD13(+)ALL组、CD13/CD33(+)ALL组与My(-)ALL组相比CR率、RFS亦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白血病中各抗原标志物的交叉表达对预后的意义应区别对待。AML伴CD56表达或多个抗原交叉表达时预后较差,而其他交叉表达的髓系或淋系抗原标志物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检测中期因子(midkine,MK)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探讨MK与白血病细胞化疗药物外排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153例儿童ALL患者骨髓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的标本中MKmRNA的表达,同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0例进展期B—ALL患者和正常儿童的单个核细胞对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123)的外排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观察药物累积。结果表明:正常对照、完全缓解期及进展期B—AL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MKmRNA表达水平依次增高,分别为0.795(0.697-1.570),3.012(0.932—5.076),12.909(2.385—26.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期B—ALL细胞中MKmRNA表达水平较进展期T—ALL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罗丹明123的外排实验中发现,进展期淋巴白血病细胞中MFI较正常对照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期淋巴白血病细胞药物累积与患者MKmRNA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0.869,P〈0.001)。结论:高表达MK的淋巴白血病细胞药物外排能力较强,中期因子可能影响血液肿瘤的化疗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5年-2011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接受a110—HSCT的200例ALL患者,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免疫分型、BCR/ABL融合基因、移植前疾病状态、HLA配型、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CsA减免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891d(367~6212d),复发55例,总复发率为27.5%。死亡82例,总病死率为41.0%。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均显示具有BCR/ABL融合基因及移植时非CR状态是复发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LL患者预后较差,allo-HSCT后复发率及病死率较高,复发与死亡的危险因素有Ph染色体和移植时非CR状态。  相似文献   

20.
凋亡抑制基因aven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讨AML患者凋亡抑制基因avert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为预后评估提供实验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9例初诊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aven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aven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LDH水平、外周血和骨髓的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的关系,21名正常人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表明:69例初诊AML患者aven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值为37.2(11.72—178.93)%,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aven 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为28.81(10.81-50.98)%,AML患者aven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6)。aven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25,P=0.039),以AML患者中位年龄(44岁)为界分为2组,年龄大于/等于44岁组aven 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50.08%,(18.88—152.02)%]明显高于年龄小于44岁组[中位值32.41%,(11.72—178.93)%],(P=0.018)。aven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Hb水平和FAB分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29,P=0.019;r=0.253,P=0.036)。2个化疗疗程后avenmRNA表达水平低于中位值组的完全缓解率(25/30,83.33%)高于avenmRNA表达水平高于中位值组(21/30,70%),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2)。复发患者avenmRNA的表达水平与无复发者相比无明显升高(P=0.076)。结论:初诊AML患者凋亡抑制基因aven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AML的发病有关,但尚未发现基因avcilmRNA的表达情况与疾病的疗效和复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