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东林、郭建荣教授主译,吴新民教授主审的麻醉学专著《骨科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解剖图谱》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骨科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解剖图谱》详尽回顾了有效完成骨科手术麻醉所需的所有细节,并展示了由该领域专家亲自操作的16项基本神经阻滞技术。主要包括:臂丛神经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肌皮神经阻滞、桡神经阻滞、正中神经阻滞、尺神经阻滞、腰丛和骶丛阻滞、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踝关节神经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12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一点刺激组(A组)和两点刺激组(B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30 mL.观察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麻醉持续时间,并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结果: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神经支配区起效时间比较,B组均明显短于A组(均P<0.05).注药30 min后.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7根神经的阻滞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5).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93.3%vs 80.O%,P<0.05).A组失败12例,其中9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3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B纽失败4例,其中3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1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麻醉持续时间A组为(396±156)min,B组为(413±16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两点刺激法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一点刺激法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较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就抑郁症和焦虑症在遗传学、神经生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显示及测量正常臂部尺神经及正中神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显示臂部正常尺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方法 及其图像特点.方法 利用高频探头对50名正常成人的双臂尺神经及正中神经进行全程显示及观察,并测量伸直位肘管处尺神经、屈曲位肘管处尺神经、腕部尺神经、肘部正中神经、腕管处正中神经的前后径、左右径及截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侧上肢神经测值及肘管处尺神经伸直位与屈曲位测值.结果 所有受检者双臂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均清晰显示;双侧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管处尺神经在伸直位时测值大于屈曲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并准确测量臂部尺神经及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5.
神经阻滞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阻滞是直接在神经干、神经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周围或附近注入药物或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信号传导,神经阻滞包括物理性和化学性阻滞两种[1].神经阻滞应用于诊疗的方法,称为神经阻滞疗法[2].……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后再生能力、质量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后神经能否再生、再生的质量以及再生神经的来源。方法:将20只实验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左侧后肢胫神经、腓总神经为实验神经,切断腓总神经:A组腓总神经断端以远1.5cm处将胫神经、腓总神经相邻面的神经束、外膜切开,相对缝合束、外膜;B将腓总神经远断端与胫神经相邻面行端侧外膜缝合。术后12周腓总神经远端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行形态学和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12周两组神经缝合后神经均再生,再生质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后神经能够再生,再生侧支来源于胫神经,再生质量与神经端侧缝合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后神经能否再生、再生的质量以及再生神经的来源. 方法 将 20只实验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10只.左侧后肢胫神经、腓总神经为实验神经,切断腓总神经 A组腓总神经断端以远 1.5 cm处将胫神经、腓总神经相邻面的神经束、外膜切开,相对缝合束、外膜; B将腓总神经远断端与胫神经相邻面行端侧外膜缝合.术后 12周腓总神经远端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行形态学和组织学检测. 结果 术后 12周两组神经缝合后神经均再生,再生质量无显著差异. 结论 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后神经能够再生,再生侧支来源于胫神经,再生质量与神经端侧缝合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对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脑卒中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分别对患者双上肢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及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进行评估,并对偏瘫上肢冈上肌、三角肌、肱二头肌、伸指总肌、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进行静息状态下针极肌电图检测;采用Brunnstrom分期对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进行评估,并对患侧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变化率与患者病程、年龄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侧相比,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侧的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波幅均显著降低(P<0.01),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的潜伏期延长(P<0.05),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潜伏期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无差异(P>0.05)。偏瘫侧腋神经、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CMAP波幅变化率明显高于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P<0.05)。偏瘫侧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较健侧降低(P<0.01),感觉传导速度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侧SNAP波幅变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但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率两两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半脱位后上肢所检肌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发电位,偏瘫上肢近端出现率高于远端肢体,其中冈上肌自发电位出现率为61.54%,三角肌为84.62%,肱二头肌为69.23%,伸指总肌和拇短展肌为46.15%,小指展肌为30.77%。偏瘫侧CMAP变化率与患者病程、年龄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可导致支配肩和上臂的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大于支配前臂和手的神经,可能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神经鞘瘤好发于脊神经根、颈神经、交感神经、腓神经和尺神经,深部神经鞘瘤多见于后纵隔,后腹膜和盆腔。而胃神经鞘瘤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工程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随着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技术日渐成熟和深入,许多研究者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人工改造,产生了工程化的神经干细胞,如可示踪的神经干细胞、有治疗基因的神经干细胞、把神经干细胞改造成永生化的神经干细胞.文章对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及近年来神经干细胞工程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邓开鸿  唐汉军 《华西医学》2009,24(1):F0002-F0002
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为两种常见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约占良性肿瘤的5%。多起源于肢体屈侧较大神经干,如上肢的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的股神经、腓神经等。临床上常可扪及与神经干位置相一致的梭形、橄榄形肿块,质硬韧,边缘清楚,可活动。  相似文献   

12.
贾东林、郭建荣教授主译,吴新民教授主审的麻醉学专著《骨科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解剖图谱》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骨科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解剖图谱》详尽回顾了有效完成骨科手术麻醉所需的所有细节,并展示了由该领域专家亲自操作的16项基本神经阻滞技术。主要包括:臂丛神经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肌皮神经阻滞、桡神经阻滞、正中神经阻  相似文献   

13.
臂丛神经痛     
李洵桦 《新医学》2001,32(1):15-16
1引言臂丛神经是由第五颈神经至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前支组成,个别有第二胸神经参与。其终末支主要有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等,主要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由发出臂丛神经的神经根以及神经丛、神经干原发或继发病变所产生的疼痛,称为臂丛神经痛。常见的原因有:炎症、感染、压迫(肿瘤或结核等)、损伤(颈椎损伤、脱位和骨折等)及其后遗症等。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颈根部、肩部、上肢和手的疼痛,但各种原因引起的臂丛神经痛,其临床特点有所不同。2.1臂丛神经炎多见于成年人,受寒或感染后急性或亚急性起…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水分离术是一种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的新技术,能缓解纤维缠绕、炎症粘连、保护神经及血管[1]。国外多项研究证实其对轻中度正中神经、尺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坐骨神经非隐匿病变导致的卡压有治疗效果,现报告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术治疗术后复发肘管综合征1例。  相似文献   

15.
贾东林、郭建荣教授主译,吴新民教授主审的麻醉学专著《骨科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解剖图谱》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骨科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解剖图谱》详尽回顾了有效完成骨科手术麻醉所需的所有细节,并展示了由该领域专家亲自操作的16项基本神经阻滞技术。主要包括:臂丛神经阻滞、颈椎旁神经阻滞、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肌皮神经阻滞、桡神经阻滞、正中神经阻  相似文献   

16.
高频超声显示正常肘管处尺神经及腓骨头背侧腓总神经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显示正常肘管处尺神经和腓骨头背侧腓总神经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4MHz高频超声检查20例正常受检者肘管处尺神经及腓骨头背侧腓总神经,观察神经的内部结构、回声、外膜等声像图特征,并于横切面上测量受检者左、右两侧神经的长径、宽径及表面积。结果超声可清晰显示所有受检者肘管处尺神经和腓骨头背侧腓总神经。肘管处尺神经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构,位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而走行于前臂肌内和肌间的尺神经呈略偏强的细网状回声。腓骨头背侧腓总神经呈略偏强细网状回声。左、右两侧尺神经、腓总神经的长径、宽径及表面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肘管处尺神经和腓骨头背侧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后后痉挛性膀胱的去神经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世民  侯春林 《现代康复》2000,4(6):812-814
综合介绍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去神经治疗的各种方法及其效果。去神经可分为两种:周围性去神经施行于膀胱壁、膀胱周围及盆内脏神经;中枢性去神经施行于脊髓及骶神经根。去神经的方法包括注射经溶性药物、灌注神经毒性药物和外科手术切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损伤早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根据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应用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具体方法为神经探查、神经松解、神经外膜修补、神经外膜端端吻合、神经束膜端端吻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神经植入等。结果共修复周围神经118例12条166处,获随访72例12条98处,运动功能恢复达M3以上31.82%,感觉功能恢复达S3以上67.74%,其中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均达到S3,28处指神经损伤修复后感觉恢复达s3以上占82.14%,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功能无一例恢复,桡神经及股神经的运动功能恢复最理想。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良好,但应注意修复时机及方式。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去神经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合介绍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去神经治疗的各种方法及其效果。去神经可分为两种 :周围性去神经施行于膀胱壁、膀胱周围及盆内脏神经 ;中枢性去神经施行于脊髓及骶神经根。去神经的方法包括注射神经溶解性药物 (酒精或酚 )、灌注神经毒性药物 (辣椒辣素或肉毒素A)和外科手术切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和受体动物血浆浸泡处理同种异体移植神经,观察两者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0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体质量2.5~3.0kg健康大耳白兔30只,左、右肢正中神经60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购于珠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复合降解膜由沈阳药科大学协制。②实验分组:根据处理方法,实验分为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血浆 神经组、神经 复合膜组和神经组,每组各15条神经。③实验干预:切除兔正中神经2.5cm,进行异体缝接。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与血浆 神经组均用经受体动物血浆浸泡冷冻处理的异体神经移植,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移植处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血浆 神经组不置入膜。神经 复合膜组与神经组只经冷冻处理神经缝接,神经 复合膜组缝接神经处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神经组不置入膜。④实验评估:术后56,90和180d,分别切取异体神经移植部位进行光镜苏木精-伊红、Mallory、髓鞘染色切片、血-神经屏障切片及透射电镜切片,图像分析仪测定,神经外周粘连定量测定和电生理指标检测。结果:①4组神经移植段大体观察和镜下观察: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和神经 复合膜组的神经移植段表面多较血浆 神经组和神经组光滑。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神经远、近端缝合段的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少于其他各组。②4组血-神经屏障功能恢复情况: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明显优于血浆 神经组。③4组Luzex-F图像分析仪测定结果: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和神经 复合膜组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优于不包膜的血浆 神经组与神经组(t=-4.7143~-6.4534,P≤0.01),血浆 神经组优于神经组。④4组神经外周组织粘连定量测定结果: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粘连程度较血浆 神经组明显轻(P<0.05)。⑤4组屈腕肌电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血浆 神经组潜伏期较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延长(t=5.4675,P<0.001),波幅较血浆 神经 复合膜组低(t=4.3350,P<0.05)。结论:①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和经受体血浆处理的异体神经,均有提高神经再生作用。②经受体动物血浆浸泡并冷冻前处理的异体神经移植处,置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降解膜,其神经再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