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活化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B)患者外周血活化抗原CD69、HLA-DR分子在T细胞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3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CA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CD69、HLA-DR抗原表达;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的病毒DNA载量。结果CAHB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的百分率(63.78%±9.7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D4+T细胞的百分率(45.88%±8.5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D8+T细胞的百分率(44.64%±7.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CD3+T细胞CD69的表达(6.85%±2.83%)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其中CD4+T细胞CD69的表达(2.31%±0.9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CD8+T细胞表达CD69水平(3.87%±1.8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T细胞上HLA-DR的表达(17.09%±4.23%)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CD4+T细胞中HLA-DR+细胞(7.97%±2.43%)和CD8+T细胞中HLA-DR+细胞(5.52%±1.48%)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01);CD8+CD69+、CD8+HLA-DR+细胞的数量与病毒DNA载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CAHB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淋巴细胞异常激活现象,T淋巴细胞的激活以CD8+T细胞为主,其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咏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10-110,1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测定 5 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 3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CD3 + 细胞百分比、CD4+ 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5及P <0 .0 0 1) ,CD8+ 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HBV持续复制、肝组织免疫病理损伤及病程慢性化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频率。结果 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2.21±1.46)%,1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1.36±1.06)%,与6例健康对照组(9.86±1.0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reg与CHB患者持续HBV感染密切相关,而是否参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者外周血CD4~+和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分离哮喘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型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结果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4.2±1.5)%,对照组(8.5±2.6)%,哮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面表达的活化表型CTLA-4和CD69无显著性学差异(P>0.05)。结论CD04+和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健康成人和结核患者外周血αβT细胞亚群以及γδ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及结核病患者外周血,用不同荧光素标记单抗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αβT细胞免疫亚型CD45RA+CD27+初始型细胞(Tnaive)、CD45RA-CD27中央记忆型T细胞(Tcm)+、CD45RA-CD27-效应记忆型T细胞(Tem)和CD45RA+CD27-效应型T细胞(Teff);γδT细胞中Vδ1、Vδ2、Vδ1-Vδ2-(即Vδ3-8)4种免疫亚型的百分率.结果:与健康成人比较,结核患者CD4+αβT细胞中Tnaive、Teff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1),Tem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1),Tcm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与健康成人比较,患者CD8+αβT细胞中Tnaive、Tcm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1和P<0.05),Tem、Teff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1).与健康成人比较,结核患者Vδ1γδT细胞中Tnaive、Tcm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5),Tem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5),Teff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Vδ2γδT细胞中Tcm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5),Tem、Teff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5,P<0.01),Tnaive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Vδ3-8γδT细胞中Tem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5),Tnaive、Tcm、Teff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αβT和γδT细胞亚群分布均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6.
57例小儿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用 APAAP 法对57例反复患支气管肺炎的患儿进行 T 淋巴细胞亚群及 NK 细胞检测,结果 CD_3~+53.20±7.64%(对照组:62.50±9.65%),CD_4~+34.2±4.36%(对照组:38.64±4.05%),CD_8~+32.50±6.39%(对照组:26.70±4.23%)。CD_4~+/CD_8~+比值1.05±0.14(对照组:1.45±0.11),NK 细胞8.30±2.40%(对照组:6.44±3.37%)。结果证明,患儿 T 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1),NK 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7.
用抗人单克隆抗体 OKT 系列检测36例正常人和16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OKT_3、OKT_4、OKT_8),计算 OKT_4/OKT_8之比。结果发现,正常人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9例小儿和7例成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T 细胞亚群和胰岛素用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测定20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COPD 患者的CD_(?)(总T 细胞)、CD_4(辅助T细胞)、CD_(?)(抑制T 细胞)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CD_4/CD_(?)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观察到用E-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换率所测T 细胞值和CD_(?)值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3+CD4-CD8-(double negative T,D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 C,CHC)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92例CHC患者、93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的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 CHC患者DNT细胞百分比(8.57%±6.16%)高于正常对照组(6.78%±4.50%)(P<0.05),其绝对数在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C患者CD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 CHC患者DN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60例癫痫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T总淋巴细胞(T_3细胞),T辅助淋巴细胞(T_4细胞)及T辅助淋巴细胞/T抑制淋巴细胞(T_4/T_8)比值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_8细胞呈增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E玫瑰花环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以上变化与癫痫病人的类型、病程,测定距末次发作时间长短以及是否服用抗癫痫药物均无明显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预处理后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肺癌拟行肺叶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n=15)。实验组(组Ⅱ)术前1周开始,每天1次服用6%的番茄红素4 g,对照组(组Ⅰ)给予安慰剂,实验前(T1)、术前(T2)和术后第1(T3)、3(T4)、7(T5)天取外周静脉血1.5 mL,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结果 T细胞亚群:组Ⅰ从T2开始,CD 3+、CD 4+和(CD 3++CD 4+)/(CD 3++CD 8+)显著下降(P<0.05),T3、T4下降更明显(P<0.01),至T5时仍低于T1时(P<0.05);组Ⅱ在T3、T4时CD3+、CD4+和(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T5与T1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T2、T5时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NK细胞:组Ⅰ在T2、T3时显著降低(P<0.05),T4、T5时降低更为明显(P<0.01)。组Ⅱ在T2、T3及T4时显著降低(P<0.05),T5与T1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T4、T5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番茄红素预处理可以明显减轻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胡冰  程静  刘孙琴 《现代医学》2013,(8):543-54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2例AS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1)AS患者外周血Th1细胞(CD3+CD4+IFN-γ+)百分率及Th1/Th2值高于对照组(P<0.05),Th细胞(CD3+CD4+)、Th2细胞(CD3+CD4+IL-4)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患者Tc细胞(CD3+CD8+)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Tc1细胞(CD3+CD8+IFN-γ+)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Tc2细胞(CD3+CD8+IL-4)百分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Th1/Th2、Tc1/Tc2失衡,AS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及其相关性肺间质疾病(ILD)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42例RA患者(RA组),38例合并肺间质疾病的RA患者(RA-ILD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并记录所有患者RA 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肺功能等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应的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γt)和叉头螺旋翼状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Th17/Treg细胞平衡与肺间质疾病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在外周血中,RA-ILD组Th17细胞比例为(3.11±1.32)%,同RA组[(2.34±0.72)%]及对照组[(1.12±0.33)%]比较均有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为(3.53±0.84)%,RA组为(3.73±0.64)%,均较对照组[(5.83±1.55)%]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A-ILD组与R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Th17/Treg细胞比例为(0.88±0.31),较RA组(0.54±0.16)和对照组(0.38±0.11)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RA-ILD组患者的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为(13.12±3.73),较RA组的(8.31±3.72)及对照组(4.12±1.22)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RA-ILD组患者的Foxp3 mRNA表达水平为(1.24±0.55),明显低于RA组的(2.53±1.14)和对照组的(3.74±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A-ILD组患者的Th17细胞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42,P=0.013),ROR-γt mRNA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413,P<0.01);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h17细胞、Th17/Treg细胞比值、DAS28评分及病程对RA-ILD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Th17细胞明显增多且伴随Treg细胞减少,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参与RA-ILD的发生及发展,并导致患者肺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4.
郭宁红  石庆之  华建媛 《重庆医学》2011,40(12):1150-1152,1155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ITP患者和2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Treg)、CD4+IL-17A+T细胞(Th17)占总CD4+T细胞的比例,并评价其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0I、L-17水平;RT-PCR法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P患者组外周血CD4+CD25+T/CD4+T细胞比例升高(P<0.05)、Treg/CD4+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Th17/CD4+T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Th17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5)。ITP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RORc mRNA表达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reg/CD4+T细胞比例及Treg/Th17细胞比值在效佳组显著高于效差组(P<0.05),Th17/CD4+T细胞比例效佳组显著低于效差组(P<0.05)。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reg/CD4+T细胞比例、Treg/Th17细胞比值成正相关(P<0.05),而与Th17/CD4+T细胞比例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ITP患者存在Treg/Th17细胞平衡紊乱,T细胞亚群的功能失调可能与ITP免疫发病机制有关,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状态和组蛋白修饰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梅毒血清学固定患者各10例为观察组,1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的表达水平。结果:四组外周血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9.70±4.13)%、(13.62±3.46)%、(9.31±2.82)%、(26.34±6.35)%,组蛋白H3K9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324±0.124)、(0.210±0.130)、(0.132±0.124)、(0.677±0.128),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分别为(0.164±0.024)、(0.103±0.010)、(0.052±0.014)、(0.211±0.012),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43,F=36.21,F=190.35;P<0.05),对照组水平最高、梅毒血清学固定组水平最低;四组外周血细胞组蛋白H3K4甲基化水平有渐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P>0.05)。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P>0.05)。结论:T细胞DNA低甲基化、组蛋白H3K9甲基化和H3乙酰化参与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为防治梅毒提供新的思路和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癌间质T细胞亚群与患者5 a生存率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CD4+、CD8+T细胞和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的表达。结果乳腺癌间质中T细胞亚群的表达与患者5 a生存率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间质中Foxp3+Treg的浸润与p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间质中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与p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间质Foxp3+T细胞可抑制CD4+和CD8+T细胞的表达,打破肿瘤间质免疫平衡状态,对癌细胞免疫逃逸和肿瘤的侵袭、转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CD4+T细胞的改变及意义,为晚期肝硬化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成年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再根据其病原学细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和非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同时选取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不同病因肝硬化和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数及百分比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组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D4+T细胞的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病毒性与非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的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和CD4+T细胞的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4,P=0.166);CD4+T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相关(P<0.01).结论 病毒与非病毒感染的肝硬化患者CD4+T细胞的计数和百分比无明显差异;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下降,与脾功能亢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CD16+CD56+)所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乙肝肝炎、LC和HCC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逐步递减(P<0.05),以HCC患者下降最为显著。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LC、HCC患者CD8+T细胞则显著下降(P<0.05)。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LC、HCC患者NK细胞计数则下降显著(P<0.05)。结论 HBV感染者临床类型不同,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判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梦  蔡婧  李景攀   《四川医学》2024,45(3):280-285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A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肿瘤标志物(CEA、CA125)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差异,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疗效整体情况更优((印)Z(正)=-2.32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ORR(34.69%vs.22.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DCR(71.43%vs.46.94%)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4 CEA、CA125水平相较于T1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两组CEA、CA125水平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观察组CEA、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67.56±9.55 vs.63.01±9.86)、CD4+(37.95±6.71 vs.31.89±7.15)、CD4+/CD8+(1.72±0.51 vs.1.41±0.39)以及NK细胞(27.35±6.11 vs.22.89±5.7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骨髓抑制(63.27%vs.57.14%)、胃肠道反应(73.47%vs.69.39%)、肝功能异常(30.61%vs.24.49%)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20.41%vs.6.1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迪利单抗辅助A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能够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安全性,但可能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9例冠心病患者和23例正常人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在总B(%)、总T(%)、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比值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提示免疫异常可能为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