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2(NLRP12)在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同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30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立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模型作为对照组,另取30只雄性Balb/C小鼠结膜下注射NLRP12-lentivirus 24 h后,将铜绿假单胞菌接种于其角膜,建立体内NLRP12的小鼠模型作为实验组。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小鼠NLRP12蛋白在角膜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及炎症因子的水平,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细菌培养,分别在0、1和7 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7天实验组的角膜溃烂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小鼠的角膜细胞中均存在NLRP12活化的表现,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并且在实验组中可以发现NLRP12蛋白出现了明显的重新转移定位。实验组在第7天单位视野的细菌数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感染第7天,NLRP12蛋白不但在细胞核区具有较强的表达,而且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移较明显;在经过铜绿假单孢菌建模7 d后的角膜炎中NLRP12蛋白、Caspase-1、白介素-1β(IL-1β)均增高,且实验组增加幅度更大。结论铜绿假单孢菌感染能促进上皮细胞NLRP12炎症小体的活化,在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中NLRP12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细菌清除的作用,可以作为角膜炎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接种疫苗后婴儿湿疹(IE)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婴儿预防接种人群中IE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皮肤的糠秕马拉色菌和细菌定植进行检测。结果 IE组和对照组各纳入30例。接触多尘或花粉,IE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喂养方式,IE组母乳喂养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接种疫苗后出现皮疹,IE组高于对照组(P=0.028);糠秕马拉色菌镜检,IE组面部及背部糠秕马拉色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20);IE组皮损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种疫苗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有皮疹出现),经常接触粉尘或花粉等吸入性变应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的皮肤定植等因素可能与婴儿湿疹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TBS)系统与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细胞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取TCT制片/TBS诊断和巴氏涂片五级诊断法对1146例妇女宫颈刮片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二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宫颈刮片1146例,巴氏分级发现异常8例,不包括炎性核异质,占0.69%.TBS分类结果:ASCUS和ASUS者65例,占5.67%,LSIL者4例,占0.34%,HSIL6例,占0.52%.结论:TCT/TBS检出阳性率较高,与组织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LIM结构域蛋白1抗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异常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确诊且未接受过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纳入初治组、接受化疗并达到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者纳入缓解组、骨髓象正常的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分离培养骨髓细胞,检测细胞中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含量及细胞增殖能力。结果LIMD1的mRNA含量在三组中从小到大顺序为初治组(14.52±1.96)mg,缓解组(76.67±9.56)mg和对照组(111.27±16.4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在三组中从小到大顺序为对照组(100±15.34),缓解组(151.77±19.34)和初治组(314.45±5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的mRNA含量在三组中从小到大顺序为对照组(104.78±15.14)mg,缓解组(146.63±18.84)mg和初治组(259.34±31.4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的mRNA含量在三组中从小到大顺序为对照组(99.27±16.67)mg,缓解组(162.15±19.34)mg和初治组(325.56±36.72)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mRNA含量在三组中从小到大顺序为对照组(109.44±15.78)mg,缓解组(134.39±16.67)mg和初治组(277.74±29.34)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MD1与增殖能力以及VEGF-C,CTGF,Survivin的mRNA含量呈负相关(β=0.679~0.795,P<0.05)。结论LIMD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减少,且与细胞增殖以及恶性生物学分子VEGF-C,CTGF和Survivin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该地区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TORCH(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孕产妇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1年1~12月该院门诊和住院的2 535例孕产妇进行产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CV抗体(抗-HCV)及TORCH 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 2 535例孕产妇中,HBsAg、抗-HCV、TOX-IgM、RV-IgM、CMV-IgM及HSVⅡ-IgM阳性率分别为12.5%、0.67%、1.74%、2.68%、0.55%及0.16%.结论 本地区孕产妇以HBV感染为主,此6种病原体可垂直传播导致新生儿先天缺陷,通过对孕产妇进行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是及早发现传染病和防止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对减少新生儿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和人口素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临床罕见,约占急性白血病的2%~5%。TEL-ABL1融合基因阳性主要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等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目前以病例报道为主,均提示预后不良。本例患者B淋系/髓系MPAL伴TEL-ABL1融合基因阳性为首次报道,我们给予针对淋系、髓系白血病化学治疗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经巩固化疗后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后因肠道排异反应死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状态和组蛋白修饰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梅毒血清学固定患者各10例为观察组,1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的表达水平。结果:四组外周血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9.70±4.13)%、(13.62±3.46)%、(9.31±2.82)%、(26.34±6.35)%,组蛋白H3K9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324±0.124)、(0.210±0.130)、(0.132±0.124)、(0.677±0.128),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分别为(0.164±0.024)、(0.103±0.010)、(0.052±0.014)、(0.211±0.012),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43,F=36.21,F=190.35;P<0.05),对照组水平最高、梅毒血清学固定组水平最低;四组外周血细胞组蛋白H3K4甲基化水平有渐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P>0.05)。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P>0.05)。结论:T细胞DNA低甲基化、组蛋白H3K9甲基化和H3乙酰化参与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为防治梅毒提供新的思路和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乳腺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是由于排乳不畅乳汁淤积细菌侵入繁殖引起,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正常哺乳,给产妇造成很大的生理不适和心理压力,影响产后康复,也影响哺乳质量.为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的治疗急性乳腺炎,作者对本院2 年来引起哺乳期急性乳腺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作一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