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递质是存在于神经元突触间的特定物质,主要参与化学信号传递过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减少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已证实,除神经递质DA参与PD的发病之外,其他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同样参与PD发病过程,且神经递质网路紊乱是PD生化...  相似文献   

2.
兴奋性氨基酸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老年人常见的、以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opamine,DA)功能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是引起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纹状体和黑质内DA的缺失不是PD的唯一发病基础,脑内其他神经递质也参与了发病过程.近来的研究表明,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及其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毒性在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1,2].对EAA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将有助于PD病因、病机的阐明及预防、治疗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老年人常见的、以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功能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是导致本病症状的主要原因,左旋多巴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长期应用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运动.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纹状体和黑质内DA的缺失并不是帕金森病唯一的发病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内其他神经递质也参与了发病过程.近期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GABA)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PD、LID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将有助于PD、LID发病机制的阐明及预防、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是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D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虽然其原因尚不清楚,但雌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退行性变密切相关。雌激素可在垂体、下丘脑、中脑边缘系统和黑质-纹状体等水平影响DA能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在患者的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中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脑内多巴胺合成减少,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功能障碍。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且发病机制复杂,氧化应激、线粒体障碍等机制的学说广泛被大众接受。由于PD发病机制不清楚,所以目前可以从根本上治疗PD的方法并未出现。药物与手术治疗仅仅能缓解患者的症状,难以彻底地治疗PD。一种名为细胞治疗的方法通过向患者脑内移植细胞修复受损DA神经元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通过对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在P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谢安木  薛莉  刘敏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1):1091-1093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对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黑质、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以探讨灵芝孢子对帕金森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PD组: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术后1周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min大鼠旋转的次数,连续至第4周每分钟大于6次者为成功的帕金森氏病模型;灵芝孢子组:先用灵芝孢子粉灌胃3d,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继续灌胃4周,直至处死。正常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入黑质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处死后快速取术侧中脑、纹状体,匀浆,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中脑黑质、纹状体神经递质多巴胺(DA)、3,4-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AV)、5羟色胺(5-TH)、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等的变化。结果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果显示PD组黑质、纹状体的DA、DOPAC、HAV、5-TH、NE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灵芝组术侧黑质、纹状体DA、DOPAC、HAV、5-TH、NE含量较PD组明显增高。结论灵芝孢子能够逆转PD组DA、DOPAC、HAV、5-TH、NE含量的下降,对PD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的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伴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Lewy小体形成,导致尾状核、壳核中DA含量减少及黑质纹状体通路破坏。迄今为止,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的原因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与家族性PD有关的基因位点已经发现了13个,其中鉴定并报道有突变的有6个:α-SYN(PARK1/4)、Parkin(PARK2)、UCHL1(PARK5)、PINK1(PARK6)、DJ-1(PARK7)和LRRK2(PARK8)。果蝇因其遗传学上的优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果蝇神经系统DA的合成与人类类似,同时果蝇的DA系统也参与了运动控制,因此,目前普遍认为,果蝇DA神经元的死亡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与PD发病的情况具有可比性。果蝇含有Parkin,PINK1、DJ-1和LRRK2等PD发病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因此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PD模型。文中综述了目前以果蝇模型为主要方法研究PD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病理基础为中脑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和脑内Lewy小体(Lewy's body,LB)形成.当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丢失70%时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PD的患病率为总人口的0.2%,55岁以上人口占1.4%,75岁以上人口占3.4%[1].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较常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其发病机制虽未明确,但普遍认为是多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毒物共同作用引起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退化,使通过黑质纹状体束作用于纹状体的递质多巴胺(DA)减少,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退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dapamine,DA)能神经元选择性地调亡,使黑质--纹状体通路DA释放减少,从而导致基底节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在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一系列症状.目前PD的病因尚未清楚,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年龄、环境、氧化应激、以及自由基的产生导致线粒体功能丧失,免疫异常、兴奋性氨基酸等多种因素所致的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退行性变性和缺失。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激活在DA神经元变性损伤中起关键作用。在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刺激时,小胶质细胞大量激活,产生前炎性细胞因子和神经毒性因子,启动或加重神经元损伤,导致DA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死亡。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小胶质细胞激活对DA神经元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对PD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病因不明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SNpc)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减少、路易小体(LB)的出现,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临床症状以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不稳等为特征,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非运动症状。目前研究PD发病机制的报道有很多,但P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PD的临床治疗都是对症治疗,治疗方法有很多,虽然都有效果,但也都有缺陷。本文就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的正确诊断及其探索基因治疗。方法和结果MTT法、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仪(FCM)、电镜、DNA电泳、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显示MPP~+致使MES23.5细胞活力显著减低,线粒体膜电势(△m)下降和氧自由基增加,MPTP、MPP~+和(或)6-OHDA使黑质细胞和(或)PC12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mRNA表达增加。微透析与HPLC、免疫组化等显示PD患者血IgG、脂多糖(LPS)、Fe~(2+)致使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减少,纹状体多巴胺(DA)降低,MPTP致使猴纹状体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一氧化氮增高。~(125)I-β-CIT、~(99m)Tc-TRODAT-1及~(125)I-IBZM、~(131)I-AIBZM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或)放射自显影显示PD猴、大鼠或小鼠模型的纹状体DA转运载体(DAT)功能降低和D_2DA受体活性增强。转TH基因成肌细胞或转TH与GTP环水解酶-1(GCH)成纤维细胞,以及腺病毒介导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治疗显示PD大鼠模型的旋转行为改善,TH和GDNF基因表达,以及DA浓度增加。结论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免疫异常等与PD发病有关。DAT和D_2DA受体显像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TH和(或)GDNF基因可能是PD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检测51~60岁、61~70岁PD患者52例未用药时或停药48h后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其中已服用多巴丝肼治疗的34例患者再次检测服药1.5h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值比较,2个年龄组PD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明显降低(P<0.05或P<0.01);5-羟色胺(5-HT)也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Ach)增高,但仅61~70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年龄组比较,DA在61~70岁组实测值更低(P<0.05)。34例患者服用多巴丝肼后,NE、5-HT、DA较服药前明显升高(P<0.15)。结论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DA、NE、5-HT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年龄增加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段其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有所不同。ET可测量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为PD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获1998年度国家科持进步三等奖,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建立应用立体定向脑内注射6-OHDA或颈内动脉、静脉、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单侧或/和双侧帕金森病(PD)猴、猎、大鼠、小鼠模型。行为显示PD样症状,尤其猴的症状明显和典型;HPLC、微透析检测显示纹状体和黑质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  相似文献   

16.
兰艳  杨庆华  姜海英 《河北医学》2006,12(10):955-957
目的:探讨长期给酒精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HPLC-ECD)技术观察长期给酒精后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ate,G lu)和天冬氨酸(aspartate,Asp)的含量变化。结果:长期给酒精4周大鼠海马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细胞外液G lu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Asp含量无明显变化。给酒精2周大鼠海马DG区细胞外液G lu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长期给酒精对海马的影响是以抑制兴奋性为主,主要与抑制谷氨酸释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tstem,CNS)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主要病理变化是在黑质致密部等处DA能神经元严重缺失,残留神经元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称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纹状体DA含量下降。PD是一个集遗传、环境、生理退化与病理损害等多因素造成的错综复杂、交互影响的一个改变过程。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I)是脑内重要的免疫细胞,有多项研究认为MI的激活及神经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PD神经变性的发病过程。同时有研究发现,抑制MI的激活或抗炎治疗可对DA神经元变性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学特征为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同时伴随路易小体形成和胶质细胞增生。目前报道的脂质代谢与PD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脂质成分在P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临床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性别或病因),故难以获得脂质与PD发生发展之间的明确联系。本文旨在综述脂质在PD中的研究进展,深化对PD病理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以期为治疗PD提供新的潜在靶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脑损害与脑内氨基酸递质关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宪文  初晓燕  赵继宗 《河北医学》2007,13(11):1370-1373
本文就脑损害与脑内氨基酸递质的相关性进行文献综述如下:1兴奋性氨基酸EAAs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谷氨酸(G lu)和天冬氨酸(Asp)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重要的两种内源性EAAs,其突触释放约占中枢突触总数的40%,尤其是G lu,它以脑内含量最高,也是脑组织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Asp含量的3~4倍[1]。正常情况下,脑细胞内血清谷氨酸的浓度约为10mmol/L,细胞外为0.6μmol/L,由于有血脑屏障存在,血液中的血清谷氨酸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引起脑组织的损伤[2]。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G lu等兴奋性氨基酸在学习记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在纹状体中的分布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状体作为基底神经节信息处理通路中的重要环节,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均相当复杂,并受多种神经递质所调控。目前看来,NO这种神经递质可影响纹状体神经元而引起DA含量的改变,在纹状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