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乙肝疫苗接种3-5岁幼儿园儿童的免疫效果表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后一年抗-HBs阳性转率76.38%,显著高于对照组17.05%。乙肝疫苗加强注射对抗-HBs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强注射第三针后抗-HBs阳转率及P/N均值都高于二针(P<0.01)。单项抗-HBs阳性者注射一支10μg乙肝疫苗持续抗-HBs阳性100%。单项抗-HBc阳性注射20 μg(一次10 μg)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71.42%,与易感儿童(HBV全阴)免后抗-HBs阳转率无差异(P>0.05)。抗-HBs阳转率无性别差异(P>0.05)。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郑州地区铁路职工HBsAg携带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 ;随机分两组进行乙肝血源疫苗和基因疫苗接种 ,观察对比两种疫苗免疫效果。结果 HBsAg携带率为 7.0 5 %(4 0 / 5 6 7) ,低于全国 10 %的平均水平。 5 2 7名职工接种乙肝血源疫苗和乙肝基因疫苗比较调查 ,显示两种疫苗的抗 -HBs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性别上阳转率均有差异。结论 女性抗 -HBs阳转率明显高于男性。即女性接种乙肝疫苗后更易获得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啤酒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在成人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应答。方法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新入学大学生,全程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观察抗-HBs应答。结果接种10μg、5μg、5μg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的136人,抗-HBs阳转率94.1%,几何平均浓度(GMC)105.42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接种10μg×3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的136人,抗-HBs阳转率99.3%,GMC 111.49mIU/ml。接种两种疫苗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取10μg×3的免疫程序接种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的抗-HBs阳转率和GMC均高于采用10μg、5μg、5μg免疫程序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  相似文献   

4.
乙肝疫苗初免失败婴儿再免疫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乙肝疫苗初次全程免疫失败婴儿的再免疫方法.方法对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均阴性的144名婴儿,随机分成5组,1组为对照组,其余4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再免疫方法,观察再免成功率.结果抗-HBs总阳转率为93.79%,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546.97mIU/ml,各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7.88%、90.91%、100%、96.88%;各组GMT分别为475.34mIU/ml、658.65mIU/ml、625.18mIU/ml、455.90mIU/ml.结论乙肝疫苗初免失败婴儿,再免成功率达93.79%.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后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后的远期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母亲妊娠时乙肝五项阴性者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入托时检测血清HBsAg(定性检测)、抗-HBs含量(定性检测),观察其血清学免疫效果。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2~3·5岁,抗-HBs阳转率逐年降低,第3年起,抗-HBs阳转率显著降低。疫苗安全可靠,男女间抗-HBs阳转率和免疫持久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乙肝疫苗全程免疫3年后,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对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安全性及 其提高接种阳性率方法.方法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所辖9个社区常规做乙肝疫苗计免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选 择300名,均按0、1、6个月程序,每次5 μg/5 ml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追踪,于首针免疫后12(T 12)、24(T 24)、36个月(T 36)各采血1次,用 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免疫后12、24和36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5.67%(227/300) 、60.33%(178/295)、71.88%(207/288),呈现"V"型反转;经比较检验:T 12组、T 36 组分别与T 24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显示有非常显著意义;免疫3 d后未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其抗-HBs持续时间于2岁后开始呈明显下降,于T 30加免后抗-HBs阳转率有所升高,建议于3岁时行乙肝疫苗再加免效果更佳.接种5 μg-5 μg-5 μg 3支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与10 μg-10 μg- 10 μg 3支血源性乙肝疫苗普种的免疫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成人按不同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成人乙肝免疫策略提供支持。方法按照自愿原则选择桐乡市HBs Ag和抗-HBs均阴性16~49岁人群,分别按0-1-3、0-1-6免疫程序接种国产和进口两种10μg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和1年定量检测抗-HBs,对釆用10μg国产乙肝疫苗A组(0-1-3程序)、B组(0-1-6程序),10μg进口乙肝疫苗C组(0-1-3程序)、D组(0-1-6程序)接种后的抗-HBs阳转率、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完成全程免疫并采集双份免后血样共848人,免疫1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99.76%,A组与C组、B组与D组、A组与B组、C组与D组免后抗-HBs阳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抗-HBs GMT低于C组和B组(P0.05),B组与D组抗-HBs 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抗-HBs GMT比高年龄组高。免疫1年后抗-HBs阳转率为70.28%,抗-HBs阳性率和抗-HBs GMT均较免后1个月降低。结论成人采用国产10μg乙肝疫苗按0-1-6免疫程序接种的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价10μg和20μg国产重组酵母(CHO)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方法 在北京市4个区县范围内选择18~45岁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642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按照"0-1-6"程序分别接种10μg和20μg CHO乙肝疫苗,通过问卷方法调查每个对象可能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于接种第三针1个月后采血,以雅培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抗-HBs滴度值,抗-HBs阴性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一步检测HBV DNA,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抗-HBs阳转的个体因素.结果 10μg和20μg两个剂量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8.8%(95%CI:85.4%~92.2%)和95.3%(95%CI:93.0%~97.6%).按照抗-HBs<100 mIU/ml为低无应答标准,低无应答率分别为34.3%和17.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3.42 mIU/ml和588.51 mIU/ml.多因素分析表明:患糖尿病、配偶为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大年龄组人群是抗体阳转不利因素,而20μg疫苗剂量有利于抗体阳转.结论 CHO乙肝疫苗20μg免疫效果优于10μg,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应考虑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者接种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接种副反应。方法 80名≥16岁的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观察组每人接种1剂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查血清抗-HBs,抗-HBs未转阳者继续接种第2剂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查血清抗-HBs。对照组每人接种1剂2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查血清抗-HBs,抗-HBs未转阳者按0、1、6月程序继续接种2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第7个月再查血清抗-HBs。同时观察两组接种首剂疫苗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结果观察组首剂接种后抗-HBs阳转率(57.50%)高于对照组(20.00%)(P<0.01),且观察组的抗-HBs阳转率(82.50%)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两组接种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者接种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短时间内抗-HBs转阳的安全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52例HBsAg、HBe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进行了接种乙肝疫苗及未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HBs情况及保护率的对照观察。接种疫苗组抗-HBs阳转率达83.51%,而未接种组则为0,结果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说明母亲有HBsAg血症时,使用疫苗对婴儿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与批号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505名5~20岁健康人,5μg、10μg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批,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后1个月采血,进行免疫原性观察。结果各批乙肝疫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达95.45%~100.00%,平均99.21%,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 775.0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5~7、8~10、11~13、14~16、18~20岁抗-HBs阳转率分别达99.04%~100.00%。GMC1 611.85mIU/ml~2 551.28mIU/ml;5μg、10μg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分别达99.34%和98.03%,GMC分别达1 897.22mIU/ml和981.43mIU/ml。结论不同剂量与批号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成人免疫接种提供参考。方法将152名成人随机分为2组,按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检测血清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平均几何滴度(GMT),同时观察所有接种对象的不良反应。结果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的抗-HBs阳转率为89.04%和91.14%;抗-HBs平均几何滴度分别为202.99 mIU/ml和201.98 mIU/ml,两者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对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但肥胖者抗-HBs阳转率要明显低于其他人群。所有接种对象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反应。结论重组酵母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抗体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批次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儿童的抗体反应。方法  1994~ 1999年 ,按 0 ,1,6月和 0 ,1,2月免疫程序 ,分别应用 10批和 3批国产酵母乙肝疫苗 ,免疫 12 10和 3 54名 6~ 12岁儿童 ,观察免后 1年抗体反应 ,并分别进行 2~ 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酵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好。按 2种免疫程序、应用 10批疫苗免疫的 17组儿童在完成全程免疫后 1个月 (T7)时 ,抗体阳转率均高于 90 % ,抗体滴度范围在 96 0 4~ 619 0 1U /L之间 ,0 ,1,6和 0 ,1,2组抗 -HBs阳转率均值分别为 97 3 4 %和 99 13 % ,无、低应答率为 2 66%和 0 87%。免后抗体阳转率下降速率慢 ,抗体滴度下降快 ,但均在首针免后 3~ 5年保持一个稳定水平。 0 ,1,6组抗体峰值几何均值(GMT)显著高于 0 ,1,2组 (3 0 5 2 7;115 0 5U/L ,P <0 0 1) ,但免后 3~ 4年的随访观察未发现 0 ,1,6组抗体持久性优于 0 ,1,2组 (P >0 0 5)。结论 国产酵母乙肝疫苗生产稳定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两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成人免疫接种提供参考。方法将152名成人随机分为2组,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检测血清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平均几何滴度(GMT),同时观察所有接种对象的不良反应。结果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的抗-HBs阳转率为89.04%和91.14%,抗-HBs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202.99mIU/mL和201.98mIU/mL,两者均无明显差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对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也无明显差别,但肥胖者抗-HBs阳转率要明显低于其他人群。所有接种对象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反应。结论重组酵母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乙肝疫苗常规全程免疫后抗-HBs无应答儿童的再次免疫方案。方法:将自2003年1月起乙肝疫苗常规全程免疫后抗-HBs无应答的95名儿童(7个月~12岁)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不同再次免疫方法:A组30人,给予乙肝疫苗、左旋咪唑涂布剂、免疫球蛋白;B组30人给予乙肝疫苗、左旋咪唑涂布剂;C组35人,单纯注射乙肝疫苗。结果:抗-HBs总阳转率为86.73%,A、B、C各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100%、90%、80%。结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后,给予抗-HBs无应答儿童再次免疫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国产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用5μg/0.5ml和10μg/0.5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免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膜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68例,采用0、1、6个月接种程序,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及HBsAg。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10μg剂量组新生婴儿HBsAg阳性率为2.86%,保护率为96.43%;5μg剂量组的HBsAg阳性率为3.45%,保护率为95.69%。10μg、5μg剂量组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7.14%、82.76%,产生的抗-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237.4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150.06mIU/ml。10μg组的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5μg组。结论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母婴阻断效果良好,10μg组的免疫原性高于5μg组。  相似文献   

17.
江秀梅  张辉  唐伟  汪迎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81-4182
[目的]调查南平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对无应答者进行复种并观察效果。[方法]对156例初次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进行复种。按0、1、6月3针常规免疫程序接种,肌肉注射10μg重组乙肝疫苗。首针接种1个月、7个月时,查抗-HBs阳性情况。[结果]无应答者加强1针疫苗后,抗-HBs阳转率为39.39%,其中抗体滴度S/N≥10仅占8.33%,按常规3针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为92.30%,抗体滴度S/N≥10的为7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免后抗-HBs为阴性者应按0、1、6月3针常规免疫再次复种,可获得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对抗-HBs阴性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应答效果,为卫生机构选择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入托前乙肝病毒感染指标阴性儿童加强接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检测免疫后4~5周血清中HBsAg、抗-HBs、抗-HBc的滴度。结果128名3~4岁儿童分别接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4.14mIU/mL。不同厂家乙肝疫苗在GMT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泰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后GMT高于天坛酵母和华北CHO乙肝疫苗。结论3~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有很好的回忆反应。对有高危暴露因素的抗-HBs阴性儿童,使用与初免相同或不同厂家的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同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婴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对抗体应答低下者实施再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状况,在正定县7个乡选取1997年1月1日~1998年8月31日出生的婴儿,按0、1、6个月程序实施3剂乙肝疫苗免疫,于1999年5月采血检测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3项指标均阴性的90例又接种了1~2剂乙肝疫苗,2剂间隔1个月,分别在每剂接种1个月后采血检测抗-HBs.结果显示再免疫1剂乙肝疫苗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85.6%(S/N≥2.1)和65.6%(S/N≥10.0).对再免疫1剂后仍无抗体应答者中的8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检测抗-HBs全部阳转,其中4例抗体S/N值≥10.0;同时对再免疫1剂后抗-HBs弱阳性(S/N值2.1~9.9)者中的15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后检测仅4例抗-HBs S/N值≥10.0,占26.7%.因此,对按3剂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失败者再接种疫苗,可以诱导抗-HBs阳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对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安全性及其提高接种阳性率方法。方法  在我院所辖9个社区常规做乙肝疫苗计免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300名,均按0、1、6个月程序,每次5ug/0.5ml接种国产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追踪,于首针免疫后12个月(T12)、24个月(T24)、36个月(T36)各采血1次,用RIA法检测 HBsAg和抗-HBs。结果 免疫后12、24和36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5.67%(227/300)、60.33%(178/295)、71. 88%(207/288),呈现“V”型反转;经比较检验:T12组、T36组分别与T24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显示为有极显著意义;免疫3d后 未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其抗HBs持续时间于2岁 后开始呈明显下降,我们于T30加免后抗HBs阳转率有所升高,建议于3岁时行乙肝疫苗再加免效果更佳。接种5ug-5ug- 5ug3支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与10ug-10ug-10ug3支血源性乙肝疫苗普种的免疫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