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刺激和磁波刺激法评价膈肌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比较经皮双侧膈神经电刺激和颈部磁波刺激法评价膈肌功能的简便性及其诱发的电、磁刺激颤搐性跨膈压 [Pdi(t)e、Pdi(t)m]的差异。方法 对 13例正常人和 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观察两种刺激方法的定位时间及其诱发的Pdi(t)e和Pdi(t)m。结果  2 2例非机械通气者电刺激法的定位时间长于颈部磁波刺激法 (P <0 0 1) ;正常组的Pdi(t)m高于Pdi(t)e(P <0 0 1) ,但两者接近且明显相关 (r=0 92 ,P <0 0 1) ,COPD组的Pdi(t)m与Pdi(t)e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两组Pdi(t)m的变异系数均低于Pdi(t)e(P <0 0 5 )。结论 颈部磁波刺激法测定膈肌功能优越于电刺激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吸氧及静脉应用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跨膈压(Pdi)的影响.方法:应用连续灌注导管测压系统,采用分段外曳法测定19例COPD患者平静呼吸时的Pdi,在用力呼尽肺内气体行最大努力吸气时测最大跨膈压(Pdimax);于吸氧(2 L/min) 30 min后以及静脉注射氨茶碱30 min后分别测定Pdi、Pdimax,并与8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COPD组Pdi为(41.78±21.63)cmH2O(1 cmH2O=0.098 kPa),Pdimax为(52.66±22.43) cmH2O,对照组分别为(102.43±20.67)和(132.35±29.12) cmH2O,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OPD患者吸氧30 min后PaO2由(62.63±11.81)mmHg(1 mmHg=0.133 kPa)上升到(87.63±9.70) 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PaCO2下降,Pdi、Pdimax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吸氧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COPD患者静脉注射氨茶碱后,Pdi、Pdimax分别由(42.37±18.33)、(53.76±20.57)cmH2O上升到(57.48±23.39)、(73.94±24.86) cmH2O,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连续灌注导管测压系统是测定Pdi的有效方法;氨茶碱可提高COPD患者跨膈压,有益于减轻膈肌疲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最大跨膈压(Pdimax)、膈肌肌电图(EMGdi)检查方法及16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检查结果,并与肺功能、血气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dimax与PaCO_2、RV/TLC、FRC相对值显著负相关,与VC、IG、FVC、MVV显著正相关。讨论了膈肌检查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膈肌肌凝蛋白重链表型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以呼吸负荷和肺容量慢性增加为特点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膈肌中肌凝蛋白表型的变化.方法:24例患者经开胸手术取膈肌标本.通过非变性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膈肌肌凝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各种异构体组分改变.分析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肺总量(TLC)和功能残气量(FRC)等检测结果与慢MHC(β-MHC)占总MHC比例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过度负荷与β-MHC比例增加,快MHC比例减少有关;COPD患者β-MHC比例为(75.36±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4.81)%(P<0.01);β-MHC比例与FEV1呈线性负相关(r=-0.89, P<0.01),与TLC呈线性正相关(r=0.60, P<0.01),与FRC呈线性正相关(r=0.74, P<0.01).结论:COPD患者快肌凝蛋白比例减少而慢肌凝蛋白比例增加,这种改变与肺过度充气有关,也可能反映膈肌对于新的功能需要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机械通气≥72h、病情稳定、通过撤机筛查、拟行自主呼吸试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新型多功能食管电极管结合双颈前外侧膈神经磁刺激(BAMPS),监测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膈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颤触性跨膈压(TwPdi)。结果共入选14例患者,1例不能耐受磁刺激,2例无膈肌肌电信号,1例未刺激到膈神经,1例未获得有效颤触性跨膈压(PNCT、CMAP分别为7.2ms、1.26mV),9例取得完整检查数据的ICU机械通气患者PNCT、CMAP、TwPdi分别为(8.5±1.5)ins、(1.01±0.35)mV、(11.2±4.7)cmH2O。结论新型多功能食管电极管结合膈神经磁刺激可客观综合评估ICU患者的膈肌功能,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厚度分数和活动耐力及其变化,评价其与呼吸困难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患者为COPD组(74例),来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74例),分别比较两组肺功能检查、膈肌厚度和膈肌厚度分数(TF),比较COPD组不同膈肌肌部厚度患者肺功能,计算功能残气(FRC)至肺总量(TLC)时相...  相似文献   

7.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存在包括膈肌在内的全身骨骼肌营养不良和萎缩。膈肌疲劳是此类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但应用超声联合肺功能评估膈肌功能却鲜见报道。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情况,及其与肺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COPD组),按COPD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另选取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肺功能室做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肺功能检查、超声测量平静呼吸时相膈肌移动度(FRC)及用力呼吸时相膈肌移动度(TLC),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估呼吸困难,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mMRC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RC、TLC、不同呼吸时相下膈肌移动度的差值(TLC-FRC)、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残气量/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等指标,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膈肌移动度与研究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COPD组身高、体质量、mMRC评分高于对照组,FEV1%pred、FVC%pred、FEV1/FVC低于对照组(P<0.05)。四组间FRC、TLC、TLC-FR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FRC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TLC、TLC-FRC低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P<0.05);中度组FRC高于对照组,TLC、TLC-FRC低于对照组、轻度组(P<0.05);轻度组TLC-FRC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膈肌移动度与BMI(r=0.501,P<0.001)、FEV1%pred(r=0.697,P<0.001)、FVC%pred(r=0.639,P<0.001)、FEV1/FVC(r=0.564,P<0.001)、IC%pred(r=0.438,P<0.001)、MVV%pred(r=0.578,P<0.001)呈正相关,与mMRC评分(r=-0.615,P<0.001)、RV/TLC%pred(r=-0.350,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EV1%pred〔β=0.728,95%CI(0.027,0.042),P=0.001〕是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可以用超声来评价,而膈肌移动度的大小与肺功能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氨茶碱增强犬膈肌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侧膈神经电刺激方法,测定Pdi-F曲线,结合EMGdi频谱分析,观测氨茶碱对犬正常和疲劳膈肌的作用。在静注氨茶碱(10、20mg/kg)后,Pdi-F显著增加,Pdi曲线左移,EMGdi频谱显著上升。提示治疗剂量氨茶碱具有增强犬膈肌肌力和恢复膈肌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电刺激犬膈肌神经、记录经膈压(Pdi)-刺激频率(F)曲线及膈肌单收缩指标,分析自主呼吸肌电频谱(EMGdi)的方法,研究急性CO_2潴留对膈肌功能的影响,探讨pH、运动在其中的作用,观察西地兰在急性CO_2潴留时对膈肌疲劳的预防作用。发现:(1)急性CO_2潴留严重损害膈肌功能。(2)pH下降是膈肌疲劳的重要原因。(3)静止的膈肌可减轻CO_2潴留的损害。(4)西地兰对急性CO_2潴留所致的膈肌疲劳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曲仪庆 《医学综述》1998,4(1):34-35
<正>呼吸肌疲劳是指呼吸肌在持续或反复收缩过程中不能够维持或再产生足够的压力以维持正常的肺泡通气.它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其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近几年来呼吸肌疲劳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茶碱类目前认为此类药物具有增强呼吸肌收缩力、延缓疲劳发生及加快疲劳恢复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多认为与其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增加钙离子流入细胞内有关.Wanke等的研究显示,氨茶碱虽不能提高健康人正常膈肌的跨膈压(Pdi),但可使疲劳状态的隔肌在不同肺容量位(包括过度充气位)的Pdi增加,在90%肺总量位时,Pdi提高50%~60%.新近研究显示,氨茶碱不仅能够提高健康人正常或疲劳状态下膈肌的收缩力,且以膈肌处在短纤维长度状态下更佳,在90%吸气容量位近乎使Pdi提高1倍.Aubier等给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用氨茶碱后其膈肌收缩力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COPD患者与健康人膈肌厚度的差异,分析COPD患者膈肌厚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COPD患者膈肌厚度与血清IL-8、TNF-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作为COPD组,同时选取肺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COPD组根据GOLD分级标准将其分为轻-中度组、重-极重度组2组。分别测定肺功能,平静呼吸(FRC)、深呼吸(TLC)两个时相的膈肌厚度(TD),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 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分别为(51.93±21.9)%和(60.56±6.76)%,与健康对照组的(80.53±10.09)%和(83.65±7.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FRC、TLC时相膈肌厚度分别为(0.28±0.07)cm和(0.46±0.11)cm,对照组为(0.41±0.05)cm和(0.60±0.07)cm,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参总皂甙(GS)对疲劳大鼠膈肌收缩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疲劳组6只,予低频电刺激(刺激参数:频率5Hz,电压20V,波宽2ms,串脉冲数5,串间隔330ms)10min诱发疲劳,静置30min;人参总皂甙(GS)组6只,予低频电刺激(参数如上述)10min诱发疲劳,应用人参总皂甙160mg/L灌流30min。分别测量其颤搐张力(Pt)、最大强直张力(P0)、力-频率曲线、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最大收缩速率(+dT/dtmax)及最大舒张速率(-dT/dtmax)。结果: GS组大鼠膈肌P0高于疲劳组(P<0.05);GS组大鼠膈肌1/2RT短于疲劳组(P<0.05);GS组大鼠膈肌+dT/dtmax及-dT/dtmax均高于疲劳组(P<0.05)。结论: 人参总皂甙能改善疲劳大鼠膈肌的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磊  赵强扬 《新疆医学》1995,25(3):144-146
作者对25例肺切除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肺功能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手术后与手术前比较,肺活量(VC)、用力呼气量(FEV)、最大通气量(MVV)和肺总量(TLC)均明显降低(P<0.001或0.05);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_1%)明显增高(P<0.05),而残气量(RV)、功能残气量(FRC)和RV/TLC无显著差别(P均>0.05)。MVV可较全面反映气道阻力、肺总量等的变化,但对年老体弱的病人不能做这项检查,可用FEV_1%代替。RV、FRC、RV/TLC可能对远期康复预测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21只实验犬探讨了咖啡因对正常及疲劳后膈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了可能的机理。用双气囊导管-差分换能器系统测定跨膈压-刺激频率(Pdi-F)曲线,以 Pdi-F 曲线作为评价膈肌收缩力的指标。膈肌疲劳模型用连续电刺激两侧膈神经的方法制备。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正常或疲劳后膈肌,咖啡因(20mg/kg)均可显著地增强其收缩力。而且,咖啡因对膈肌的正性肌力作用与心输出量、肺总阻力及动态肺顺应性变化无关。指出咖啡因在治疗慢阻肺呼吸肌疲劳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评估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4例应用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同时以进行长时程家庭氧疗的40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最大吸气压(MIP)、跨膈压(Pdi)、最大跨膈压(Pdimax)及Pdi/Pdimax、PaCO2、肺功能、6min行走距离(6MWD)、病死率及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体重指数、PaCO2、PaO2、MIP、Pdi、Pdimax及Pdi/Pdimax、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6MWD和每年住院次数均具可比性(均P〉0.05)。1年后治疗组PaCO2、MIP、Pdi、Pdimax及Pdi/Pdimax、FEV1%、FEV1/FVC%、6MWD、每年住院次数分别为(52±8)mmHg(1mmHg=0.133kPa)、(64±7)cmH2O(1cmH2O=0.098kPa)、(33±5)cmH2O、(101±9)cmH2O、0.31±0.04、(35±4)%、(44±4)%、(272±26)m和(2.6±0.8)次/年,与对照组[(57±6)mmHg、(59±6)cmH2O、(31±4)cmH2O、(84±7)cmH2O、0.35±0.05、(33±3)%、(41±4)%、(212±28)m、(3.7±0.8)次/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死亡1例(1/24),对照组3例(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以有效地提高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肌力及呼吸肌耐力,改善肺通气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多甙对肌肉收缩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对肌肉本身收缩力的作用。方法 用电子刺激器刺激30只大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膈神经和直接刺激45只蟾蜍肠肌标本的方法,研究雷公藤多甙对肌肉本身收缩力的影响。结果 在三分之一最适刺激强度时,雷公藤多甙在20mg/L组,前60min使大鼠膈肌收缩幅度增大,此后到90min为止,收缩幅度无增大;在40mg/L,60mg/L组中前60min未引起大鼠膈肌收缩幅度减小。在三分之一最适刺激强度直接刺激蟾蜍腓肠肌标本时,雷公藤多甙在60mg/L组前30min未引起蟾蜍肠肌收缩张力减小。而溶剂二甲亚砜在三分之一最适刺激强度时使大鼠膈肌收缩幅度和蟾蜍腓肠肌收缩张力均明显减小。结论 雷公藤多甙对肌肉本身收缩力有一定增强作用;溶剂二甲亚砜对肌肉本身收缩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巴胺(dopamine,DA)对低氧高碳酸诱发膈肌疲劳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对照+DA组、模型组及模型+DA组。对照组和对照+DA组通氧气(95% O2+5% CO2)作对照,其它两组通低氧高二氧化碳混合气(21% O2,12% CO2,67% N2)4 min复制膈肌疲劳模型,第2、4组各给DA (1 mmol/L),利用MedLab-U/4c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采集数据,并分析单收缩力(Pt)、最大强直收缩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t、Po显著降低(P<0.05和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Po显著升高(P<0.05)。予不同频率刺激膈肌时,模型组大鼠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治疗组在高频刺激时肌张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 DA能增强大鼠膈肌收缩功能,对低氧高碳酸所致膈肌疲劳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奥普利侬对细菌性腹膜炎致大鼠膈肌疲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预防性腹腔注射奥普利侬对大白鼠细菌性腹膜炎致膈肌疲劳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用肓肠结扎术加穿孔 (CLP)方法制成大白鼠腹膜炎模型。分组为 (n =10 ) :Ⅰ .假手术对照组 ;Ⅱ .CLP组 ;Ⅲ .CLP +10mg·kg 1奥普利侬 (Olprinone)组 ;Ⅳ .CLP +2 0mg·kg 1奥普利侬组。实验时 ,首先用 10、2 0、5 0、10 0Hz(刺激电压为 6V ,时间为 1s)直接刺激肌肉并记录数值 ;然后 ,采用 6V、2ms单刺激直接刺激肌肉 ,并记录峰颤张力(PTT)、达峰颤搐时间 (TPT)和半量松弛时间 (1/ 2RT)值。通过公式将记录的肌张力转换成单位面积所产生的肌张力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各种刺激所引起的Ⅱ、Ⅲ、Ⅳ组膈肌单位面积产生的肌张力显著降低 (P <0 .0 5 )。Ⅲ、Ⅳ组与Ⅱ组相比 ,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而 6V、2ms单刺激所引起的Ⅱ、Ⅲ、Ⅳ组TPT和 1/ 2RT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P >0 .0 5 ) ,PTT值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细菌性腹膜炎可使膈肌发生疲劳 ,预防性单次给予奥普利侬不能缓解大白鼠CLP腹膜炎引起的膈肌疲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抚顺地区低剂量MS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肺容积测定在COPD患者肺功能测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抚顺市健康自愿者20例,临床确诊为COPD患者20例,采用Philip公司生产的256层iCT,采用50mAs预设值于吸气末和呼气末进行扫描,采集层厚1mm,重建层厚为5mm,用自动化软件测量和计算容积指标:吸气末肺容积(V1)、呼气末肺容积(V2)、容积差(V1-V2)和容积比(V2/V1)。采用美国森迪斯Sensor Medics型号Vmax 22测定肺功能。测定指标有:第1s用力肺活量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1﹪)、第1s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残气量(RV)、肺总量(TLC)、肺活量(VC)、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指标相比较,RV、RV/TLC%、FEV1%、FEV1/FV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PFT检查结果 :TLC和RV增加,RV增加值明显高于TLC,RV/TLC增大;FEV1(%)和FEV1/FVC(%)明显减小。20例正常组成年人与20例COPD患者低剂量MSCT检测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呼气末容积(V2)、容积差(V1-V2)和容积比(V2/V1)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20例COPD患者的V2、V2/V1指标升高,V2明显升高,与PFT的检测值一致。对MSCT和PFT测得的指标,进行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在MSCT和PFT容积指标中,V1类似TLC,V2类似RV,V1-V2类似VC,V2/V1类似RV/TLC。V1与TLC(t=0.920,P<0.05)、V2与RV(t=0.908,P<0.05)的相关性最好,V2/V1与RV/TLC也显著相关(t=0.759,P<0.05)。结论低剂量MSCT胸部扫描能较好地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而患者接受扫描曝光剂量较低,适于抚顺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中枢增加所造成的呼吸力学改变及其对吸气开始信号的影响。方法以10例正常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2重复呼吸的方法,使呼气末CO2分压(PCO2-ET)增高到最大耐受水平,观察呼吸中枢驱动增加时的呼吸力学和吸气开始时相关信号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志愿者重复呼吸试验最大可以耐受的PCO2-ET值为(81.2±6.6)mm Hg。随着PCO2-ET逐渐升高,膈肌肌电图的均方根(RMSdi)、跨膈压(Pdi)和潮气量(VT)进行性增高,而呼吸周期(Ttot)逐渐缩短,PCO2-ET水平从基础值[PCO2-ET(level-0)]到最大值[PCO2-ET(level-4)],RMSdi从(17.17±12.41)μV增加到(147.99±161.64)μV,Pdi和VT分别由(7.5±1.7)cm H2O和(0.68±0.27)L增加到(26.13±11.51)cm H2O和(2.21±0.37)L,而Ttot从(2.91±0.85)s减少到(1.92±0.39)s,RMSdi、Pdi、VT和Ttot与PCO2-ET的动态变化呈高度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956、0.973、0.956和0.89,P均<0.001)。吸气开始时,最早出现吸气信号改变为RMSdi,其次为口腔压(Pm),再次为吸气流量(Flow);随着PCO2-ET增加,Pm和Flow滞后于RMSdi的时间逐渐延长,而Flow滞后于Pm的时间不变。结论膈肌肌电图信号的出现先于其他吸气相关信号,随着呼吸中枢驱动的增加,传统的吸气同步信号口腔压和吸气流量滞后于膈肌肌电图时间延长,提示膈肌肌电图可作为更加敏感的吸气开始的信号,可以用于呼吸机的人机同步触发,改善同步性,尤其是适合在中枢驱动异常增高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