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冉  王婷婷  李开铃  尚锐峰  宋杰  张景勍 《中草药》2020,51(6):1412-1426
近期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西医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在考察和试验中。中国多地用中医药治疗COVID-19临床治愈率较高,且治疗经济性较好。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在调节免疫力的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在治疗COVID-19中应用较多。筛选200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明确报道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11种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甘草、广藿香、金银花、黄芩、连翘、厚朴、柴胡、板蓝根、大黄、黄芪、鱼腥草),总结了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以及在临床方剂和中成药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更好地用于COVID-19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寻求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QOL.方法:对120例IBS患者行健康问卷(SF-36量表)调查,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IBS患者的QOL水平,并与一般人比较,检测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对其QOL的影响.结果:IBS患者的QOL水平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纬度上得分显著低于一般人群(P<0.01),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家庭支持、疼痛症状与该类患者的QOL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探索护理对策时应特别关注QOL得分低的IBS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学性质,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 方法 50 mg/mL(以去甲氧基姜黄素原料药计)剂量SD大鼠口服灌胃给药制剂及游离药物后,不同时间点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血浆中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浓度。结果 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的AUC 0-∞ (μg/L*h)为(1424.87±258.62),较原料药去甲氧基姜黄素(370.58±2.76 ),去甲氧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716.17±123.18),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1009.35±138.64),均有有所提高,分别为其3.84、1.98、1.41倍。结论 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较单一的磷脂复合物或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更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乐卡地平片的溶出度。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测定第二法,以含0.3%吐温80的0.1 mol·L-1盐酸500 m 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1,45 min时采样。采样后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Sun Fire C18,流动相为0.15 mol·L-1高氯酸钠溶液(p H3)-乙腈(39∶61),柱温30℃,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40 nm,以外标法测定溶出度。结果盐酸乐卡地平2.036~40.72μg·m 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0.98%(n=9),溶出度符合规定。结论所用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稳定性好,适于盐酸乐卡地平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用星点设计优化处方,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与二项式方程拟合,采用效应面法选取较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结果以磷脂与胆固醇为1.41∶1投料、主药浓度为22.98 g·L-1、三油酸甘油酯为24.93 mmol·L-1的优化条件制备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包封率为80.34%±1.53%,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结果相差小于2.5%。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能快速方便地得到最佳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因艺术体操运动项目中大量动作是依靠脊柱腰段超常幅度的屈伸或扭转来完成的,长期的局部负荷导致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的发生,本文主要探讨分析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特征。方法:于2000—09月选择15个省市的114名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为艺术体操组;以来自国家体操队的11名运动员为体操组,武汉杂技团的11名演员为杂技组。设后两组为对照。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关于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损伤尤其是腰部损伤及相关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损伤现状方面的资料。采用专家访谈法对教练员进行访谈以了解运动员的损伤现状、原因、多发期等。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体操运动员和杂技演员的损伤具体部位、损伤原因、损伤程度、项目训练特点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上海200mAX射线机对部分典型病例进行脊柱腰段关节前后位拍片,此部分由医院专业人士完成。主要观察运动员腰部损伤程度、腰椎椎体骨骺损伤的具体部位、脊柱腰段的形态结构的改变程度。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及进一步的多重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结果:艺术体操组114名及体操组11名和杂技组的11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艺术体操运动员腰部损伤现状:97.5%的运动员患有腰部损伤,100%的运动员表示有过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主要损伤具体部位有腰椎问盘突出,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骨骺炎,腰椎错位和腰肌劳损。②技术结构的特殊性所致腰椎椎体骨骺损伤的差异:艺术体操组与杂技组的损伤部位主要发生在腰椎椎体的前上缘,但艺术体操组损伤概率远远高于杂技组。体操组运动员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腰椎椎体前上缘和前下缘。③技术水平的不均衡性所致腰痛程度的比较:健将级、预备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的腰痛程度评分分别为3.8182&;#177;1.2505,3.5833&;#177;1.0836,2,7647&;#177;0.7524。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腰痛程度差异集中在健将级与预备健将级、健将级与一级组之间,而预备健将级别与一级组之问没有显著性差异。④个人集体项目的差异性所致腰部损伤的差异:集体项目运动员腰部损伤程度低于个人项目[(2.8750&;#177;0.7188),(3.583&;#177;1.2129),t=2.098,P=0.043]。⑤形态与机能变化外显的不一致性:在对现有国家队10名运动员抽样X射线拍片中发现,运动员脊柱腰段的形态结构与正常人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询问得知只有4人表示没有明显的疼痛感。结论:艺术体操运动员腰部损伤特征主要表现技术结构的特殊性、脊柱腰段过度的伸展性、技术水平的不均衡性、个人集体项目的差异性和形态与机能变化外显的不一致性5个方面。脊柱腰段的损伤是影响国内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发挥的莺要因素,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8.
患者男,34岁。以阵发性心悸、闷气二月余就诊。十年前曾胸透示心脏扩大,无外伤史及风湿病史。查体: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未闻及明显杂音。血压13.3/9.33Kpa。心电图示阵发性心房纤颤。超声检查:左室内径略大,大动脉短轴及心尖四腔心可见一椭圆形液性暗区从左心房发出,沿左室侧壁至心尖部,约75×60mm,壁薄,其大小不随心脏舒缩而变化,腔内可见两条隔膜样回声,未见血栓,交通口径约30mm,心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EAB)和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固体脂质纳米粒(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loaded lipid nanoparticles,EABLN)在大鼠体内的多功能性药效学行为。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EABLN,对制剂的外观、粒径、电位和包封率进行检测。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EAB治疗组、EABLN治疗组,每天监测大鼠的体质量变化。治疗组先连续口服灌胃给药治疗1周后,再口服灌胃次黄嘌呤并皮下注射氧嗪酸钾后成功造就了大鼠的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血清中尿酸(uric acid,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CR)、尿素氮(usea nitrogen,BUN)、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并进行心、肝、脾、肺、肾、脑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电镜结果显示,EABLN制备成功。体质量曲线结果显示不同组别对大鼠体质量影响未见不同,但4个组别在7个时间点上体质量有差异。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模型组UA、CR、BUN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80,F=8.459,F=7.169;P=0.000,P=0.007,P=0.012);4组间的血清ALT、AS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F=1.701,F=3.528;P=0.244,P=0.068)。4组间的TC、TG、LDL和HDL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F=3.069,F=0.398,F=0.191,F=3.291;P=0.091,P=0.758,P=0.899,P=0.079)。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模型组的肾单位完整性被严重破坏,而经EABLN治疗后,逆转了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且EABLN不会对心、肝、脾、肺、脑造成病变。结论:EABLN首次被发现能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其所引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败血症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收治新生儿败血症8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