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其作用。结果:45例膀胱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2.22%(28/45),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VEGF均为阴性。在肿瘤中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而增强(Ⅰ级35.2%;Ⅱ级71.43%;Ⅲ级85.71%)。T2~T4期的VEGF表达(79.17%)较Tis~T1期(42.86%)两者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VEGF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膀胱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系,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TEN和MDM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TEN和MDM2基因的表达.结果 PTEN和MDM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7.69%(31/65)和69.23%(45/65).随着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PTEN和MDM2的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TEN和MDM2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2,P<0.05).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TEN和MDM2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促凋亡因子Omi/HtrA2在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膀胱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44例膀胱癌组织,44例癌旁组织及12例膀胱正常粘膜组织Omi/HtrA2的表达。结果:1Omi/HtrA2的阳性表达率为膀胱癌组织81.9%(36/44),癌旁组织31.9%(14/44),正常膀胱粘膜25.0%(3/12);2Omi/Htr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情况为G1级83.3%(10/12),G2级65.2%(15/23),G3级22.2%(2/9);3Omi/HtrA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的关系。结论:1Omi/Htr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织和癌旁组织。2Omi/HtrA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分期无关,与膀胱癌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4.
陈国俊  王健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41-44,75
目的研究MMP-2和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例正常膀胱组织和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MMP-2、MMP-9在膀胱正常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在49例膀胱癌组织中均不同程度的表达。随肿瘤分级的增高,MMP-2和MMP-9的表达显著增强(P值均小于0.05);随肿瘤分期的增高,MMP-2的表达也显著增强(P<0.05),而MMP-9在膀胱肿瘤低期和高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MP-2、MMP-9与膀胱癌的侵袭转移有关,且MMP-2可能对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6例TCCB患者癌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并与13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观察。结果:46例TCCB肿瘤组织中35例LivinαmRNA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6%;对照组13例中无LivinαmRNA阳性表达,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ivin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单发与多发等生物学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复发者组LivinαmRNA表达(91%)要明显高于初发者组(6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ivin表达与TCCB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作为TCCB的分子标志物,可能为TCCB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合理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及4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47.83%)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90.00%)(P<0.01),Caspase-3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有明显关系(P<0.01),但与其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aspase-3的表达降低在膀胱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UCCB)组织中CIP2A的表达及其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48例临床分期为Tis~T1期的膀胱癌组织标本中CIP2A的表达进行检测。病理分级G1级23例,G2级17例,G3级8例;复发性膀胱癌17例;15例非肿瘤膀胱组织作对照应。结果:15例非肿瘤膀胱组织CIP2A表达均为阴性;48例膀胱癌组织中有19例可见CIP2A表达;复发的膀胱癌组织中CIP2A阳性表达率(58.82%,10/17)明显高于初发的膀胱癌组织(29.03%,9/31),两组CIP2A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IP2A表达率在不同分级的肿瘤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两年随访发现:CIP2A表达阳性的肿瘤病人复发率高(13/19,68.42%),与CIP2A表达阴性者的复发率(11/29,37.9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IP2A与膀胱癌复发有关,检测膀胱癌组织中CIP2A表达有望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种指标,在膀胱肿瘤的预后判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靶向标记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技术,使用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标记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检测。结果Ⅰ、Ⅱ、Ⅲ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均可见荧光表达,荧光值与肿瘤级别呈正相关(rs=0.942,P〈0.0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行各组间两两比较显示,Ⅰ级膀胱癌组与Ⅱ、Ⅲ级膀胱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级膀胱癌组与Ⅲ级膀胱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靶向标记与膀胱移形细胞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能够区分不同病理级别的膀胱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膀胱癌中c-FLIP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和类型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与病人预后的关系,从而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性和预后的判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6例临床资料完整石蜡包埋的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FLIP的表达,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性状的关系以及对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c-FLIP的阳性表达在56个病例中分别为:64%(36/56);其阳性表达在肿瘤高分期组中显著高于低分期组(P<0.05),而在不同的分级和不同的肿瘤类型组间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分析发现c-FLIP对生存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FLIP对评价膀胱癌的侵袭性和预后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因素。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c-FLIP的表达可作为估计病情发展、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S -P放射免疫法检测 3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3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P16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 40 .63 %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Ⅲ级中分别为 63 .64 %、3 3 .3 3 %、2 5 .0 0 %。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 ,Ⅰ级与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检测有助于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 ;P16蛋白的缺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分级、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4观察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G1级、G2级、G3级膀胱癌中HIF1α阳性率分别为27.8%、40%、63.2%,G1级与G3级膀胱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复发组及未复发组HIF1α阳性率分别为61.5%、30.6%(P<0.05);G1级、G2级、G3级膀胱癌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50%、48%、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复发组及未复发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76.9%、38.9%(P<0.05)。G1级、G2级、G3级膀胱癌MDV分别为44.3±11.6、53.5±10.6、71.9±15.3,G1级与G3级膀胱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复发组及未复发组MDV分别为41.7±10.9、77.2±15.3(P<0.05)。结论膀胱癌HIF1α表达与肿瘤分级复发相关,对膀胱癌复发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Survivin及Caspase-3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7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T1期内.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1%(32/47),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8.3%(18/47),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有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无关;Caspase-3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发复发有关,但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无关.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D13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B)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方法检测50例膀胱癌组织及4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的表达.结果: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39/50).CD133 mRNA阳性表达率为84%(42/50);43例癌旁组织中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6.28%(7/43),CD133 mRNA表达阳性率为13.95%(6/43),CD133蛋白和mRNA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133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布与性别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分化程度等相关(P<0.05).结论:CD13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D13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性别无相关性,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相关;CD133有望成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张荣贵  姜庆  徐光勇  张唯力  刘川  于圣杰  胡自力  林艳君 《重庆医学》2011,40(33):3361-3362,336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ST-π的表达。结果 GST-π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水平为76.54%;初发和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97%和94.7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GST-π的高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有关,且可能与肿瘤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计数(MVC)与膀胱癌的分级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VEGF和MVC的表达。结果:TCCB细胞VEGF的表达率为54.3%(25/46),浸润性癌组VEGF、MVC的表达明显高于表浅性癌组(PVEGF<0.05,PMVC<0.01),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VEGF、MVC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激酶-2(EphA2)及其磷酸化与膀胱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技术分别测定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EphA2和磷酸化上皮细胞激酶(EphA2-P)的表达。结果 Eph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P<0.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低分化组表达强于高分化组;EphA2-P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高于膀胱移行细胞癌(P<0.001)。结论 EphA2及其磷酸化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达,EphA2将成为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和膀胱癌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S100A4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100A4蛋白在38例膀胱移行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100A4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及癌旁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21/38)、0.0%(0/38)。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100A4蛋白水平明显明显高于癌旁膀胱组织P<0.05,且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P<0.05、临床分期P<0.05呈正相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S100A4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肿瘤的发生、进展、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极具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Zhou JT  Cai ZM  Li NC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70-1974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靶基因Glut-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TransAMTM酶联法测定2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同一患者远离肿瘤5 cm的癌周正常对照组织中HIF-1α蛋白活性定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38例肾透明细胞癌石蜡组织标本中Glut-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IF-1含量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为(3.38±1.71)μg/孔板,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2.23±1.07)μg/孔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HIF-1α在膀胱TCC与对照中含量低,差别小,膀胱癌组织HIF-1含量较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2例正常膀胱黏膜和16例正常肾组织中无Glut-1蛋白的表达,Glut-1蛋白在膀胱癌和肾癌组织表达均显著增强,Glut-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广泛表达,阳性率为77.9%(45/58)。G1、G2、G3膀胱癌组织Glu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89.1%和53.3%。Glut-1蛋白与膀胱肿瘤分级有差异(P=0.029);31例表浅性膀胱癌Glut-1阳性表达率为83.9%,浸润性膀胱癌Glut-1阳性表达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提示Glut-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无关。本组58例均有2年以上的随访,其中31例表浅性膀胱癌2年内有19例复发,12例无复发,复发组19例与未复发组12例Glut-1蛋白的表达分布无差异(P=0.90),提示Glut-1蛋白的表达与表浅性膀胱癌复发无关。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存在Glut-1广泛表达86.9%(33/38)。但Glut-1蛋白的表达与肾癌分级,分期无关。结论HIF-1α的表达可能对肾癌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膀胱癌中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Glut-1基因参与了肾透明癌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钙黏蛋白-E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钙黏蛋白-E在38例膀胱移行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cad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18/38)、81.6%(31/38),有显著性(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cad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肿瘤的发生、进展、预后密切相关,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极具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胸苷磷酸化酶 (TP)、 型环氧合酶 (Cox-2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探讨它们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并研究它们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关系 ,从而探讨 TP及 Cox- 2在膀胱肿瘤血管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TP、Cox- 2、VEGF及MVD在 9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 2例膀胱良性病变和 5例膀胱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它们在各组的表达差异、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  TP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上皮及基质中都有表达。 TP的表达随着膀胱癌分级分期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 .0 5 ) ;在高分级膀胱癌中 (G2 - G3级 )比低分级膀胱癌(G1 级 )、浸润性膀胱癌 (≥ p T2 )比浅表性膀胱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