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中的关键因素,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目前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居于首位。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中药单体及其复方制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得出中药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存在多角度、多层次、多靶点等作用优势,但具体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等仍需更进一步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再狭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体现在中医对冠心病介入后再狭窄病机的认识及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的整合调控作用。本文分别对再狭窄的病理机制以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中医药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现代机制研究1.1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冠脉介入术使用的球囊、金属支架及涂层药物对冠脉内膜的损伤和过度刺激会导致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的一种慢性血管疾病,以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为主要特征,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本质为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引起的细胞死亡,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方面与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不同。铁死亡发病机制复杂,其机制主要与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抗氧化系统活性、铁代谢、铁自噬、脂质过氧化程度等多个途径有关。铁死亡在As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As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炎症、泡沫细胞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多个病理过程,已成为As研究的新靶点。中医药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具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研究表明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及活性成分可调控血管相关细胞铁死亡,对As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主要对铁死亡在As各病理环节中的作用及相关中医药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与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血管内皮损伤、泡沫细胞的形成、血小板活化等多个方面有关,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hoA/ROCK)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药物通常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开发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模式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方向。近年来中医药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探索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较多,并发现多种单味中药可以通过靶向信号分子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本文通过对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成过程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及中医药防治的作用机制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方面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防治该病的作用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而现有的防治机制研究也开始逐步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TLR4信号通路可基于转录水平激活多种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机制之一。因此就近年来TLR4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及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在调节TLR4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15年中医药在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概况,内容涉及:①中药对脂质代谢的影响;②中药抗凝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③中药对SMC增殖的影响;④中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⑤中药对AS斑块消退的影响。展望了从活血化瘀、祛痰化浊和补肾健脾药入手,进行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活血化瘀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机制也认识得越来越深入,活血化瘀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综合调控作用的结果。从对内皮屏障、脂质浸润、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近年研究的炎症反应等方面,认识这些影响机制对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从单味中药到复方中药制剂,都进行了临床和药理学研究,发现中药除了降压以外,着眼于整体调理,对减轻左室肥厚、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及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肾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多效性作用,中医药应早期参与对高血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形态异常及功能紊乱,是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从单味中药、中药单体、复方制剂对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改善微循环的实验研究概况。中药干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开发、中药现代化、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及开辟新途径,同时指出中医药防治微循环障碍研究仍不够深入,从细胞、分子水平深入探讨是进一步解释中医药防治微循环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胰岛移植和干细胞移植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快了实现该方法的速度。文章对类器官的概念及其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分析了目前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基础研究的实验模型应用情况,指出类器官模型较传统动物模型或细胞模型不仅表现出对高科技实验室技术的适用性及遗传基因的易操纵性,还是一个更具生物生理病理学特征的模型。展望了类器官技术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领域的应用前景,在研究中药对疾病细胞及组织病理改善的作用机制,丰富中药药理作用,探索细胞间信号传递及基因表达情况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未来结合更多现代科学技术探索中药在防治糖尿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治疗方法及中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As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血管舒缩、内皮功能障碍、As等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及近10年来国内外治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大致有保护内皮的天然物质替代疗法、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补充外源性一氧化氮(NO)、拮抗内皮素(ET)等;并总结了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治疗As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缩物质如NO/ET与As关系的深入研究治疗是防治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药在保护内皮功能、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发挥调节血管功能障碍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缺乏深度,进一步探讨中药抗As的作用机制,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开发基于调节血管功能障碍的抗As的中药,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表现食疗方面。从饮食调理和选食入手,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介绍了中医营养食疗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实验研究、临床实验,进而对中医营养食疗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1):82-85
肾小球足细胞裂孔隔膜(SD)蛋白是SD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维持SD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并且与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对SD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干预,已成为防治糖尿病肾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足细胞SD蛋白的研究现状、中药有效成分对SD蛋白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主要阐述了雷公藤、黄芪、积雪草、川芎、绞股蓝、三七、冬虫夏草、红参、五味子等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对SD蛋白,尤其是nephrin、podocin蛋白等的干预作用及其防治蛋白尿的作用机制,为更好地设计早期蛋白尿防治方案以及为预防肾病综合征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春宇  董汉玉  纪瑞锋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2020,51(11):3051-3061
芳香类中药自古被用于瘟疫的预防,中医药防治疫病有独特的优势。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指南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中医治疗方案中,医学观察期、确诊患者的临床治疗期及恢复期均选用含较多芳香类中药的中成药或方剂进行防治,部分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或中医药管理局还推荐多种其他使用芳香类中药的方式(外熏、艾灸、佩戴香囊等)防治COVID-19。芳香类中药"芳香辟秽、扶助正气"的功效在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使用芳香类中药干预COVID-19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共识。芳香类中药独特的药性、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值得开展广泛深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可为后续COVID-19治疗及相应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基于中医药理论探讨芳香类中药在防治COVID-19中的作用,并推测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芳香类中药防治COVID-19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骨关节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影响整个关节组织。中药因低不良反应、低成本、多靶点起效等优势在骨关节炎的防治中占据重要位置。研究发现中药有效成分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基质降解酶、调节软骨细胞代谢及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等方面。主要综述了中药有效成分防治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在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药介导线粒体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  王科  王凯强  俞科贤 《中草药》2022,53(2):575-589
肝癌是临床肝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死率。近年来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成为防治肝癌的研究热点,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医药低毒性、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通过介导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仍是临床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药注射液的分子机制方面综述中药介导线粒体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并围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作为中医药传统非药物特色疗法手段,作用机制有调形、调息、调心,已经广泛应用于肺系及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具有治病、防病等保健作用。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作用受到了高度重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疗法也应用到抗疫一线。文章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总结八段锦防治肺系疾病的现代研究,并结合中医八段锦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践进行思考,以期为八段锦在此次疫情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在防治社区糖尿病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利用中医药所具有的优势,对糖尿病进行防治。以实际经验作为研究基础,介绍中医药在预防糖尿病中的方法,以提高防治糖尿病水平。  相似文献   

19.
骨肉瘤是一种原发性、侵袭性恶性肿瘤,极易发生早期转移且缺乏有效治疗靶点。手术和放化疗及二者的联合应用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对转移性骨肉瘤患者总体生存率的提高仍未有明显改善。骨肉瘤在中医属于“癌病”范畴,中医药治疗骨肉瘤历史悠久,并且在防治骨肉瘤转移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信号通路在骨肉瘤转移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是研究骨肉瘤转移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近年来,针对中药有效成分防治骨肉瘤转移相关信号通路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此做一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肉瘤转移、新药开发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我国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其中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的功效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病证治疗发挥出重要积极作用。总结具有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种类,梳理清热解毒类中药抗新冠肺炎作用机制研究,整理了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临床治疗组方应用,以期更好发挥清热解毒类中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作用及对于后续相关药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