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45~62岁,平均54岁。术前均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采用腹腔镜下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然后取长约40cm回肠于体外缝制贮尿囊及输尿管贮尿囊吻合,体内行贮尿囊尿道吻合术。结果手术时间5.5~8h,平均6.5h;出血量200~1100ml,平均550ml。术后8周静脉尿路造影以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日间控尿良好,7例患者夜间控尿良好,夜间排尿2~3次。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体外建成贮尿囊及输尿管再植、体内贮尿囊尿道吻合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尿控率高、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膀胱癌患者行逆行和顺行相结合的全膀胱切除方法,截取40cm带蒂回肠,对肠系膜纵行剖开后W形折叠,缝制成新膀胱,输尿管以乳头法种植于膀胱“三角区”,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术后随访患者恢复和排尿情况,定期复查生化指标、B超和膀胱排尿造影。结果患者术后均康复,平均随访18个月,白天控尿良好20例,夜间控尿良好18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和肾功能异常,其中1例出现双肾积水,均行膀胱排尿造影除外返流;无低钾血症和酸中毒。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膀胱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及代膀胱功能良好的特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组8例浸润性膀胱癌采用逆行法行全膀胱切除后作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6例用改良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2例用改良回肠原位新膀胱做下尿路重建。输尿管吻合用改良Le Duc和粘膜下隧道法。手术时间240-360min。术中出血量300-1200ml,输血5例,输血量200-400ml。术后平均住院18(8-20)d。平均随访14(3-24)个月。全部病人自主排尿,6例昼夜完全控尿,2例白天完全控尿,夜间偶有失禁。肾功能正常8例,电解质正常7例。改良肠道原位膀胱功能良好,是膀胱全切后尿路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的经验。方法: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例。方法是经腹壁小切口取出切除物,行回肠去管成形新膀胱,然后在腹腔镜下将新膀胱与尿道连续吻合。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5~7.2h。腹腔镜手术中以超声刀及双极电凝行膀胱侧韧带、前列腺血管蒂及前列腺尖部切断止血,未使用钛夹、术中出血量180~550ml,平均输血400ml。术后4~5天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2例夜间偶有尿失禁。1例术后尿漏,经引流治愈。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而回肠新膀胱和尿道连续吻合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缝合紧密、可防止尿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再发尿道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89例,术后发生尿道癌5例(5.6%),再发尿道癌平均时间18(9~32)个月.5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1~T2.因复发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4例,因膀胱多发癌行全膀胱切除术1例.采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3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2例.5例患者术后因排尿不畅(3例)、肉眼血尿(1例)、血性分泌物(1例)再次就诊.尿道镜检查发现尿道肿物位于前列腺部尿道2例、阴茎部尿道3例.肿物呈菜花状向尿道腔内生长,可见基底部,肿物直径1~3 cm.尿道镜活检报告均为尿道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1~T2.5例均行TUR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尿道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Ⅰ~Ⅱ级.术后辅以羟基喜树碱尿道灌注,每周1次,共6周.结果 5例TUR术后平均随访37(24~52)个月,控尿满意,血尿和血性分泌物均消失,尿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尿道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肿瘤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再发尿道尿路上皮癌可以选择保全尿道的TUR术和尿道灌注治疗,疗效较满意且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改良膀胱全切新回肠膀胱术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包膜及精囊对原位新膀胱功能及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4例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原位回肠膀胱术: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及精囊,新回肠膀胱与残留前列腺包膜连续缝合;对术后新膀胱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及患者的勃起功能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分期:T2aN0M0 5例,T2bN0M0 9例,T3aN0M0 7例,T3bN1M0 3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7月。无瘤生存22例;带瘤生存2例。新膀胱容量(385±68)mL,最大充盈压(24±16)cmH2O。排尿良好,最大尿流率(18±5)mL/s,剩余尿(35±16)mL;完全控尿22例,夜间尿失禁2例;21例术前勃起功能正常者术后2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及精囊,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和勃起功能,同时可有效防止新膀胱一尿道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术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对32例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4 ~60个月,平均34个月,均原位排尿,未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肾功能正常,无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结论 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创伤较小、术野清晰、操作方便、淋巴清扫彻底.原位回肠代膀胱通过负压和尿道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原位排尿,发生尿路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的概率低,不失为膀胱根治性切除后尿流改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改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对24例膀胱癌及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谢膀胱术。膀胱全切采用顺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截取末段回肠,排列成W形,褥式缝合制作贮尿袋。输尿管以乳头法种植。结果:25例手术时间平均4h,输血量平均550ml,术后24例随访2-84个月,平均24个月,23例白天可控排尿,14例夜间自控排尿。仅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积水,1例术前左肾积水者术后无变化。2例肾功能异常。23例行膀胱排尿造影均未发现输尿管返流。术后出现低血钾者2例,余22例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无肠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者。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8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61~76岁,平均68.5岁。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延长脐下切口取出标本,于体外选择40cm回肠,对系膜缘切开后W形折叠形成新膀胱,双输尿管乳头状再植于新膀胱,腹腔镜下将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行端端吻合。结果手术耗时4~7h,平均5.3h;出血量100~1100mL,平均250mL。术后平均肠道恢复时间3.9d。术后随访7~27个月(平均16.2个月),患者排尿良好,行B超、IVU及新膀胱造影检查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膀胱全切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术中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膀胱癌患者行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膀胱全切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中保留距前列腺尖部约1cm的前列腺包膜及血管神经束。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控尿、性功能及瘤控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和勃起血管神经束的膀胱根治性切除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时间为240~370min,平均273min;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385ml。术后随访3~36个月,所有患者均可自主排尿,新膀胱容量250-350ml,残余尿量0~80ml,除1例患者白天控尿良好,夜间少量漏尿外,其余患者均控尿良好。术前阴茎勃起正常23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有10例(43.4%)阴茎勃起正常。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及尿道残端复发的现象。术后9个月1例出现肺部转移。结论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术式是以改善尿控为主要目的,在不降低瘤控效果的前提下的一种改良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尿情况、肿瘤控制情况和生存质量等。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50 min。术中输血量平均470 mL。术后3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电解质紊乱2例,尿瘘1例。1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20个月,1例发生单侧输尿管反流,1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满意。结论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术式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和代膀胱功能好,是浸润性膀胱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2.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7年来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结果:25例患者中有2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4个月,平均84个月。手术时间平均240min,输血量平均550ml,手术并发症少,23例患者白天可控制排尿,其中14例夜间自控排尿。3例有肾脏或输尿管积水,2例肾功能异常。膀胱排尿造影均未发现输尿管反流。血生化检查除2例发现低血钾外,其余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未发现肠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值得选择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技术改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0例女性膀胱肿瘤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间进行了系列改良探索,包括保留子宫、卵巢及附件的膀胱全切;保留完整尿道、阴道及自主神经的膀胱全切;腹膜外顺行切除膀胱;手助拔针邻边全层连续褥式缝合制作"W"回肠新膀胱;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恢复肠道连续性;用自制引导探子引导新膀胱与尿道吻合等。随访观察肿瘤控制、并发症及排尿控尿功能。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30min,术中平均出血560ml。术后2~4周拔除尿管,患者排尿通畅。1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2个月内恢复昼夜尿控分别为94.4%和88.9%,新膀胱容量平均330ml,蹲式手辅腹压排尿下,最大尿流率平均24.6ml/s,残余尿量0~25ml。无肿瘤复发及种植转移。结论经初步观察,女性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可尝试保留子宫、卵巢、附件和完整的尿道、阴道;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较适于女性患者;所行系列改良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在肿瘤根治的同时利于控尿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63(51~74)岁。5个套管针法先行腹腔镜手术:游离输尿管后分侧清扫盆腔淋巴结;男性患者切除膀胱及前列腺,标本通过腹壁小切口取出;女性患者切除膀胱、子宫及双附件,标本经阴道取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下腹正中4~8cm切口,将回肠拉出切口外,游离40~50cm回肠,剖开后W形折叠缝合形成贮尿囊;插入法植入双侧输尿管。16例患者在直视下进行新膀胱尿道吻合。6例缝合腹壁切口后重新开启气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结果: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4.5~9h,平均6.3h;出血量400-1200ml,平均529ml。术后1~3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新膀胱平均最大容量约398ml。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愈浸润性膀胱癌可行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150~450mL(平均220 mL).术后4~8d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功能,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30例术后均能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平均膀胱容量约398mL,平均夜尿1~3次;1例出现夜间遗尿;2例出现尿漏;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2例死于原发病转移.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血生化指标均正常,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积水.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术后控尿满意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150~450 ml(平均220 m1)。术后4~8d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功能,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30例术后均能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平均膀胱容量约398ml,平均夜尿1~3次;1例出现夜间遗尿; 2例出现尿漏;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2例死于原发病转移。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血生化指标均正常,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积水。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术后控尿满意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08年9月,对3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开放手术22例,腹腔镜手术13例.术中保留患者的前列腺包膜、精囊、输精管、神经血管束.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排尿情况,并检测患者的残余尿量、新膀胱压力及性功能情况等.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保留前列腺包膜和勃起神经的膀胱根治性切除一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开放手术时间为210~330 min,平均271 min;术中出血200~800 ml,平均460 ml.腹腔镜手术时间为210~420 min,平均343 min;术中出血80~800 ml,平均377 ml.术后3个月IVU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250~350 ml.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能自行排尿,2例患者有夜间尿失禁.术后71.4%(20/28)的患者保留了阴茎勃起功能.无患者出现尿道残端或前列腺包膜肿瘤复发,有2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骨转移.结论 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与标准的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控尿效果好、可保留勃起神经等特点,适用于对性功能要求较强、肿瘤未累及膀胱颈及前列腺的较年轻的患者.然而,其肿瘤控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尿道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0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患者资料,总结尿道肿瘤的复发率、原凼、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6例患者出现尿道肿瘤复发,复发率为1.5%,均为男性。2例浸润性尿道肿瘤和1例尿道广泛表浅性乳头状瘤行全尿道切除术和新膀胱造瘘术,3例尿道表浅性乳头状瘤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和尿道内灌注化疗,术后2例复发,再次行全尿道切除术。2例浸润性尿道肿瘤和1例尿道广泛表浅性乳头状瘤在2年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结论:膀胱多发原位癌、肿瘤侵犯前列腺尿道和基质、女性膀胱颈部是尿道复发主要原因。原位新膀胱的尿道复发率低于其他尿流改道术,全尿道切除术是尿道复发更可靠的治疗方案,尿道表浅性肿瘤的预后明显好于浸润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膀胱根治术后行尿流改道的方法。方法:对17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采用改良的手术方法。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30min;输血量平均480ml;全部病例可完全控尿,需夜间定时排尿;膀胱最大贮尿量平均330ml,剩余尿均小于80ml。17例全部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仅发生单侧输尿管反流1例,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肿瘤转移死亡1例。无电解质紊乱发生,未发现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膀胱根治术后尿流改道的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0.
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附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对 36例膀胱肿瘤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W形回肠代膀胱术 ,并对术式进行改进。结果 :36例手术时间平均 4 .2h。术后 31例随访 4~ 19个月 ,平均 10 .6个月 ,无严重并发症 ,均无瘤生存。患者一般于术后 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 ,日间尿控率为 10 0 % ,术后 3、6、12个月夜间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 2 2 .5 %、11.1%及 6 .2 %。术后 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 (36 0± 30 )ml,最大尿流率 (13.6± 2 .6 )ml/s,剩余尿量 (11.5± 5 .8)ml,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新膀胱造影发现新膀胱呈球形 ,完全位于盆腔 ,未见输尿管反流。B超及IVU检查发现原上尿路积水 4例均明显减轻 ,其余未发现输尿管狭窄和上尿路积水征象。无高氯性酸中毒 ,肾功能正常。结论 :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时间短 ,操作简单 ,创伤轻 ,并发症少 ;新膀胱容量大 ,内压低 ,顺应性好 ,功能接近于正常膀胱 ,保持原位排尿 ,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