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36只家兔左、右侧髂骨各打一孔,左侧孔内植入氧化铝涂层材料作为实验侧,右侧孔内不放置任何材料作为自身对照。手术后分为20,40,60,90,120和180天组测定二侧髂骨和臀中肌的铝和硅元素,所有实验侧髂骨和肌肉的铝和硅元素均高于相应的对照侧。其中第40,60,120和180天髂骨的铝元素,第90天髂骨的硅元素,第20,40,60,120,180天臀中肌的铝元素及第20,180天臀中肌的硅元素与相应对照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  相似文献   

2.
PHBV复合HA纳米纤维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复合羟基磷灰石(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硫酸钙人工骨,各16只;空白对照组8只。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大体观察,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周植入材料处有片状密度增强,截骨处有骨痂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有骨性缺损,术后12~16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干结构,髓腔再通。与对照组相比,8周之前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的作用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到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现了更好的成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兔脱钙骨基质(DBM),研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DBM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制备DBM材料,将体外培养的ICR小鼠BMSCs与DBM复合培养后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植入ICR小鼠股部肌袋中,以单纯DBM植入组为对照,术后7d及28d行X线检测,并于术后7,14,28d取植入材料作组织学检测、钙含量测定。结果:DBM与BMSCs复合体植入后7d即有成骨细胞出现,随着时间增加成骨细胞增多,术后28d即有较成熟骨质形成,移植物钙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单纯植入DBM术后14d出现少量成骨细胞,术后28d出现少量类骨质,钙含量持续处于较低水平。结论:DBM与BMSCs复合后具有很好的异位成骨能力,DBM是组织工程骨研究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金葡液对冻干异体骨移植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金葡液对冻干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兔右侧桡骨造成15mm缺损模型,植入冻干异体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只。术后第10d开始,实验组局部注射金葡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行X线片、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并测定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 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的骨代谢活性、新骨生成和血清P及AL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异体骨90d完全愈合,对照组仍未愈合。结论 金葡液作为一种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可有效加快冻干异体骨的愈合,加速新骨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腰椎融合区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新西兰兔行双侧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左侧植入自体髂骨,右侧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所有实验兔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1周开始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共4周;对照组予以假治疗.于手术结束及超声治疗结束时摄腰椎后前位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组织学检测观察融合区形态学结构,并计数软骨细胞.结果:治疗组X线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切片发现治疗组融合区骨小梁结构丰富,软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髂骨组与人工骨组治疗后软骨细胞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能提高兔腰椎后外侧融合的植骨融合率,其可能机制是促进软骨内成骨.  相似文献   

6.
肖智博  吕富荣  蒋电明  吕发金  李杰 《重庆医学》2011,40(3):215-217,封2
目的 对比研究3种人工骨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材料、瑞邦骨泰(CPC)、医用骨水泥Ⅱ(PMMA)]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合理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行双侧胫骨髁钻孔,3组中每只兔子双侧分别植入n-HA/PA66复合材...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成骨过程中,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探讨NGF对BMP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右侧股后部肌间隙内植入rhBMP-2胶原复合物。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7d,在实验组和对照组rhBMP-2植入部位,分别注射NGF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第10、20和30天取材,进行放射学、生化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两组均于术后第10天有新骨形成,但实验组新骨生成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第10和第20天,实验组局部组织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实验组局部组织钙和磷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0天,实验组骨组织胶原纤维排列明显较对照组规则。结论NGF具有协同rhBMP-2诱导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牵引成骨(DO)区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5 只大耳白兔随机分5 组,分别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术,一侧下颌骨牵引间隙放置PRF 膜,作为实验组,对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牵引稳定期1、3、7、14 和28 d 各处死一组动物,将下颌骨DO 区骨块制成脱钙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OPG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牵引间隙处骨痂OPG 表达情况。结果 下颌骨牵引处形成新生骨,免疫组织化学OPG 染色主要表达在成骨细胞的胞浆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稳定期1、3、7、14 和28 d 的OPG 阳性表达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RF 能促进兔下颌骨DO 区新骨的生成,OPG 可能在DO 过程的早期调控组织细胞应力信号传递,发挥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对假体-骨界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Yan MN  Tang TT  Zhu ZA  Zhou XS  Jia QW  Yu CF  Lou JR  Dai KR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1521-1525
目的观察假体周围骨缺损重建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治疗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影响。方法14条成年Beagle犬,于双侧股骨外髁造成横向骨缺损,植入光滑面钛合金假体后保持假体周围3mm骨缺损。共28侧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2侧),缺损区未行处理;其余分3组为无细胞组(8侧)、细胞组(8侧)和基因组(10侧),采用压缩植骨技术重建股骨髁假体周围骨缺损,分别植入犬异体冻干骨、复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冻干骨以及复合转BMP2基因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冻干骨。通过组织学、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评估假体骨界面的愈合和整合。结果术后6周,基因组假体表面明显较多的新骨沉积,可见散在的假体与新骨间点状接触,假体骨接触率(BIC)达10%左右,而空白对照组、无细胞组和细胞组界面为厚薄不一的软组织,BIC为0;12周时,空白对照组界面仍是较厚的软组织,无细胞组和细胞组的界面主要为结缔组织纤维膜,少量点状骨接触,BIC均未超过10%,基因组的假体骨界面主要为骨组织,假体骨界面可见连续性骨接触,部分BIC达50%,远高于前两组(39.2±7.5比8.4±1.3、7.2±1.5,均P<0.01)。各组的界面推出强度随时间增加,基因组的强度在各个时间段均远高于前两组(1.40±0.22比0.09±0.04、0.08±0.04,均P<0.01)。结论BMP2基因治疗可明显提高假体骨界面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用于研究应力对大段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兔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20只健康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在右侧肱骨中下段制造13 mm的大段骨缺损后植入泡沫碳化硅人工骨,实验组选用具有固定和持续轴向加压双重作用的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对照组选用同种材料和规格的仅有固定作用的接骨器,术后常规护理,待取材观察.结果 20只实验兔中,7只在苏醒后当天,10只术后1~3 d,3只术后4~7 d,出现植入体从植入部位脱出游离至皮下现象.结论 用于研究应力对大段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兔动物模型未成功建立,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对兔肱骨大段骨缺损处人工骨的固定和持续加载,在实验兔肱骨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重组合异体冻干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透明质酸凝胶 (HAG)复合异体冷冻干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能力 ,并探讨它们的作用机制。方法 :于 36只新西兰大白兔两侧桡骨干处造成 15mm缺损 ,采用 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A组 ,植入bFGF ,HAG与冻干骨的复合物 ;B组 ,植入吸附bFGF的冻干骨 ;C组 ,单纯植入冻干骨作为对照。在术后不同时间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和核素扫描检查 ,并测定钙含量。结果 :A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的骨代谢活性 ,新骨生成量和钙含量均高于B组 ,B组高于C组 (P <0 .0 5或P <0 .0 1)。A组和B组缺损分别于术后 8周和 10周完全愈合。结论 :bFGF作为一种骨生长因子 ,促进新骨生成 ;HAG作为缓释载体 ,提高bFGF的效能 ,三者结合可有效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疏丹对糖皮质激素强的松龙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骨疏丹大、中、小剂量(3、1、0.3 g/kg)组及骨疏康组。观察骨疏丹对强的松龙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液、骨组织指标及骨密度,骨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8周后,骨疏丹可明显增加强的松龙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以及血骨钙素,骨钙、磷的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骨疏丹可使强的松龙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钙、骨磷,血骨钙素的量提高,骨密度增加,骨生物力学提高,有明显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松质骨骨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倍美力组和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正常组仅行假手术,其余3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91 d开始给药,连续90 d,处死,取出腰椎,用电镜观察第2、3腰椎形态结构,测定第2、3腰椎的骨质密度、第2腰椎骨质的钙、磷、有机质含量,并进行第3腰椎骨质的生物力学性能测定与分析。结果:仙灵骨葆能明显提高大鼠第2、3腰椎骨的骨质密度和第2腰椎骨质钙、磷含量,调整有机质含量,修复骨小梁三维结构,改善第3腰椎骨生物力学性能。结论:仙灵骨葆能够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松质骨的骨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式选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益可  沈国芳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07-1209,1220
目的探讨兔下颌骨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截骨术式。方法取术前1个月已完成一侧下颌骨50Gy放射的雄性成年新西兰兔8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只,双侧下颌骨截断,放射侧牵引,对侧不固定;对照组4只,放射侧下颌骨截骨、牵引,对侧不截断。两组在术后8 d后开始牵引,骨段牵引距离0.4mm/次,2次/d,连续牵引10 d,固定6周。通过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离体标本等评价结果。结果 8只兔均存活。对照组4只兔下颌没有明显的偏斜和伸长;X线检查和离体下颌骨显示下颌骨未能牵开。实验组4只兔下颌明显偏向对侧;X线检查显示牵引侧成功牵开,对侧截骨间隙没有明显变化;离体下颌骨实验侧延长(7.1±1.2)mm,对侧截骨线临床愈合。讨论单侧下颌骨截断不能确保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成功,双侧下颌骨截断、单侧牵引的截骨方式可作为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截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大肠杆菌表达的hBMP2在小鼠体内进行剂量依赖性研究,并观察其在大鼠和家兔体内异位诱导成骨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大鼠、家兔股部肌袋植入rhBMP21.5和3.0mg,植入后1、2、4周取材观察成骨情况;小鼠股部肌袋植入100~1000μg的rhBMP2,植入后1、2、3周取材,行组织学检查,成骨量分析,碱性磷酸酶和钙含量测定。结果大鼠植入1.5mgrhBMP2植入2周、家兔3.0mgrhBMP2植入4周表现为高效成骨活性。rhBMP2小鼠体内诱导成骨实验表现为成骨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原核表达的hBMP在小鼠、大鼠和家兔体内有高效的诱导成骨活性,小鼠体内实验rhBMP2表现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cm骨缺损,海水浸泡3 h,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兔。A组为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B、C、D三组为实验组,B组植入自体髂骨/可吸收胶原海绵(ACS)/BMP-2;C组植入自体髂骨/ACS/VEGF;D组植入自体髂骨/ACS/BMP-2/VEGF。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切取标本,每组每个时相点根据随机原则取6个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痂灰度值、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各时相点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①1、2周时,四组X线差异不明显,4、8、12周时B、C、D三组与A组的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骨缺损修复早期BMP-2、VEGF二者相互促进,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①BMP-2、VEGF单独应用均能促进海水浸泡兔桡骨开放性骨缺损的修复。②BMP-2和VEGF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修复,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组织工程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兔颅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用价值及合理应用BMP的方法。方法 将自体成骨样细胞即刻种植在复合BMP的胶原包埋的聚羟基乙酸(PGA)的基质材料和不含BMP的基质材料上,然后将不同的复合体或单纯基质材料移植到兔颅骨的一侧全层骨缺损区,作为实验侧Ⅰ、实验侧Ⅱ或实验侧Ⅲ。对侧设对照,不作任何植入。将60只新西兰兔分别于术后2,6,8及12wk处死,标本行大体组织学检查,X线摄片及灰量测定检查。结果 表明实验侧Ⅰ成骨量明显大于实验侧Ⅱ或实验侧Ⅲ(P<0.01),而对照侧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组织工程骨可修复自体的兔颅骨缺损,应用外源性BMP可促进骨再生,为组织工程化骨在颅面外科及整形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骨室种植体体内检测技术探讨骨周围骨骼肌收缩对骨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10月,3~3.5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所有动物均于右侧胫骨植入骨室种植体。实验组于术后第2周开始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刺激腓肠肌收缩,频率4Hz,1h/d,每周6日;对照组无刺激。术后3周起,每周通过骨室种植体行体内显微观察至第10周,光镜下通过荧光染料FITC和RITC观察血管生长情况,运用Metamorph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由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引起腓肠肌收缩,随着腓肠肌收缩时间延长,实验组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骨室种植体体内检测技术能够较好在体检测骨内毛细血管通透性,骨骼肌收缩能提高骨毛细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纳米珍珠层人工骨(NNAB)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成骨作用及降解情况。方法 将NNAB植入新西兰白兔1.5cm的桡骨缺损内,同时与微米珍珠层人工骨(MNAB)作对照,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当天及4、8、16、24周作X线、骨密度测量,动物处死前予四环素注射活体荧光标记,然后动物取材作大体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NNAB植入动物体内后显示与组织相容性良好,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NNAB的骨化及降解能力均优于MNAB。NNAB植入区愈合较好,MNAB植入区次之,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愈合。结论 NNAB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能力,可在体内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