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5岁.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24例,合并明显脊柱后凸畸形(SI>15°)者38例.CT或MRI显示所有患者病灶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不同程度脓肿形成,无巨大脓肿的患者.术前给予2周以上的抗结核化疗.研究观察的指标包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神经功能的恢复、成角畸形的矫正及植骨融合率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251 min,平均失血量780 ml.后凸畸形矫正率79%,矫正角度平均25°,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1.2°.神经功能改善率90.1%.术后3个月内ESR及CRP恢复至正常水平.植骨融合率100%,治愈率为100%.无脊髓功能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术式能满意地清除病灶,安全地进行椎体间植骨,脊柱稳定性能得到有效重建,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有关中长期临床效果及钢板置入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报道很少。目的:观察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1湘雅医院一附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12例,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锁定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获随访一两年,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4~8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锁定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锁定钢板置入前Frankel A级2例,置入后2例脊髓损伤无恢复;置入前B级4例,置入后恢复至C级2例,D级2例;置入前C级3例,置入后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置入前D级3例,恢复至E级。1例置入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置入后3~6个月恢复。提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锁定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49例腰骶段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所有结核患者术前、术后3月以及末次随访时ASIA损伤分级、腰骶角、椎间隙高度及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9~27月,平均15.7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结核脓肿复发,1例规范化用药后治愈,1例经前路手术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出现。神经功能ASIA分级:术前有神经障碍者41例,术后3月29例改善;末次随访时39例改善。术后3月、末次随访腰骶角分别为(27.13±3.78)°、(25.93±3.75)°,高于术前(19.08±4.32)°(P<0.001)。术后3月、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0.40±0.50)mm、(9.90±0.48)mm,高于术前的(7.92±0.45)mm(P<0.001)。血沉由术前(49.6±14.8)mm/h减小至末次随访(5.2±2.1)mm/h,C反应蛋白由术前(18.3±7.5)mg/L降至末次随访(1.8±0.7)mg/L改善明显(P<0.0...  相似文献   
4.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与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针对老年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6例老年胸椎结核并发脓肿、死骨形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平均年龄65.6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病变累及单节段者4例(15.4%),2~3个节段14例(53.8%),3个节段以上8例(30.8%).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26例患者中21例有1种以上合并症.其中10例患者接受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6例接受一期后路内固定和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术后持续化疗11.5(9~12)个月,定期复查血沉及肝功能.对比两组患者愈后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植骨块融合满意,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内同定引起的持续或继发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及影像学未见明显区别.[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术后规范化疗对于老年胸椎结核有确切疗效,与分期前后路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等优势,可作为老年患者一种多样化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有关中长期临床效果及钢板置入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报道很少。 目的:观察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1湘雅医院一附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12例,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锁定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获随访一两年,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4~8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锁定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锁定钢板置入前Frankel A级2例,置入后2例脊髓损伤无恢复;置入前B级4例,置入后恢复至C级2例,D级2例;置入前C级3例,置入后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置入前D级3例,恢复至E级。1例置入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置入后3~6个月恢复。提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锁定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6.
背景:前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有关中长期临床效果及钢板置入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报道很少。目的:观察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1湘雅医院一附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12例,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锁定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获随访一两年,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4~8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锁定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锁定钢板置入前Frankel A级2例,置入后2例脊髓损伤无恢复;置入前B级4例,置入后恢复至C级2例,D级2例;置入前C级3例,置入后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置入前D级3例,恢复至E级。1例置入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置入后3~6个月恢复。提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锁定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后路颈椎管扩大减压、骨折复位、侧块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盘切除以及钛网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技术在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56例,患者入院后即安装头环行颅骨牵引,适度复位后早期手术。先取俯卧位行后路手术,植入钉棒系统实现损伤部位的减压、复位和固定。通过部分切除关节突和撬拨、撑开等方法使骨折复位,采用旋棒技术维持并稍加大颈椎在矢状面上的生理前凸。患者改仰卧位,拆除颅骨牵引装置,行前路椎体或椎间盘次全切除,再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及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CT,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及椎管减压情况,以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37例获得随访,失访19例,其中因死亡失访8例。随访时间9.0~35.0(平均13.7)个月。颈椎均获复位,损伤节段稳定,无植骨不融合病例。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或脱出,未出现血管、食道损伤等并发症。12例末次随访时仍残留颈部疼痛,12例并发颈后伤口感染,经抗炎治疗后I期愈合,13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大多数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对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采用I期后路侧块钉棒联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获得良好复位,椎管前后方压迫均能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即刻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总结分期后路融合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儿童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15例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患儿,男10例,女5例;年龄5~10岁。入院时血沉22~65mm/h,平均42mm/h。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2 例,C级5 例,D级8例。术前腰椎后凸Cobb角16°~48°,平均30.3°。均采用一期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两次手术间隔6~10d。其中6例后凸Cobb角大于40°的患儿术前行Halo-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应用于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2月,对5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路减压 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术前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CT、MRI并进行颈椎病JOA评分。术后1周复查颈椎X线片以了解假体位置及其活动功能情况;复查颈椎MRI,了解颈段脊髓减压情况。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重新进行JOA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MRI示所有患者颈脊髓减压彻底,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6周及3个月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复查,手术节段活动度无明显丢失,假体均无偏移、下沉等。结论对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时,在满足假体骨床的前提下,仍可获得充分的颈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术式治疗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单纯环锯减压柱状植骨与椎体次全切除块状植骨加内固定治疗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91例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环锯减压柱状双面皮质骨植骨术(45例)及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块状双面皮质骨植骨加内固定术(46例)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环钻减压组平均改善率为45%,优良率64%,3例并发颈脊髓损伤致瘫痪;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改善率为72%,优良率86%,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环锯减压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的丢失(平均2.1mm)明显大于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0.71mm)(P<0.0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术术中减压更为安全有效,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更为可靠,疗效优于单纯环锯减压植骨术。双面皮质骨植骨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