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2cm的模型,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 ACS,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C组植入异体骨 ACS,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3、6、9、12周照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并测量骨痂形成面积。术后12周处死动物,对标本进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检测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结果 A组在X线表现、骨痂形成面积、三点弯曲破坏负荷、新骨形成率及骨孔隙率等方面均优于B、C、D组,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2和ACS复合移植既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又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铮青  徐靖宏  林军  陈小刚 《浙江医学》2011,33(4):492-495,498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杜仲微囊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最佳比例.方法 在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髁部形成洞型骨缺损,实验侧骨缺损分为A、B组,分别置入含0.304、0.608mg/ml微囊杜仲提取物的CPC复合材料,对照侧置入CPC为C组,空白侧不填充为D组.在术后2、4、8、12周时取出股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病理学观察及骨形成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X线摄片提示术后12周B组植入材料无残留,A组有少量材料存留,C组材料明显存在.病理学观察术后4周B组骨水泥材料中成骨细胞生长活跃,A、C组仅在宿主骨表面有成骨细胞和新生血管 12周时A、B组髓腔贯通,C组髓腔未贯通,同时B组材料完全降解,A、C组材料未完全降解.统计学分析术后4周BMP-2因子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杜仲提取物给微囊包裹,以0.608mg/ml比例与CPC复合修复兔股骨髁缺损使杜仲有效成分缓释,诱导新骨形成作用强、降解时间快、优于CPC且比例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β-磷酸三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β-TCP/PLGA)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高压氧修复海水浸泡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复苏和传代的BMSCs接种于pTCP/PLGA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骨.60只新西兰兔在双侧桡骨制作1.5cm的骨缺损,经海水浸泡3h后,分成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单纯BMSCs组;C组:BMSCs+高压氧组;D组:β-TCP/PLGA+ BMSCs高压氧组.分别于术后4、8A2周分别X射线摄片处死后取桡骨.通过X线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价各组海水浸泡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影像学检查,术后12周A组骨缺损未完成修复,断端硬化;B组骨缺损部分修复;C组骨缺损基本完成修复,髓腔未通;D组骨缺损完成修复,髓腔再通.各个时间点骨痂灰度值D组>C组>B组>A组(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12周,A组少量板层骨;B组少量板层骨形成,少量骨小梁生成;C组大量板层骨形成,骨小梁排列欠规则;D组大量板层骨形成,骨小梁排列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表达骨钙素(OCN)强度,术后4周最强,术后8周减弱,术后12周达到最低.术后4周和8周,OCN表达强度D组>C组>B组>A组(P<0.05),术后12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TCP/PLGA复合BMSCs联合高压氧是修复海水浸泡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及其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植人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B组植入深冻异体骨,C组植入自体骨。术后不同阶段分别行大体、组织学及x线检测。结果:(1)3组骨缺损均有成骨现象发生;(2)A、C组骨生成、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B组;(3)A、C组骨缺损愈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A、C组骨缺损均于术后8周愈合.B组骨缺损在术后10周仍未愈合。结论:提示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其取代自体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组织计量学效果 ,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 2cm的模型 ,分别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和Ⅰ型可吸收胶原海绵 (ACS)对各组移植骨进行处理 ,其中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ACS ,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C组植入异体骨 +ACS ,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 1 2周处死动物 ,移植骨和宿主骨远、近结合部及移植骨中段分别取材 ,做不脱钙磨片 ,在荧光显微镜和普通光镜下测量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结果 :A组在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等方面均优于B、C、D组 ,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 2和ACS复合移植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 ,能平衡骨吸收 /骨形成活动 ,移植骨愈合质量好 ,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基因rhBMP-4/VEGF121混悬液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成年兔20只,制作40侧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A组植入rhBMP-4+VEGF121+明胶海绵,B组植入rhBMP4+明胶海绵,C组植入VEGF121+明胶海绵,D组只植入明胶海绵.并于术后4、8、12周对骨缺损区进行大体、X线片、组织形态学观察,图像分析新生骨小梁的面积.结果 A组在12周内骨缺损完全修复,髓腔再通,且同时期内新生骨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优于其他组;B、C组骨缺损为未完全成熟的板层骨修复,髓腔部分再通,B组骨愈合成熟度较C组佳;D组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 双基因rhBMP-4/VEGF121治疗骨缺损比单基因具有更好的促进骨修复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7.
复合PRP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和纤维蛋白胶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并探讨其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36只新西兰兔分为A、B、C3组,每组12只。A、B组动物术前4h抽取耳背中央动脉血提取PRP。A组于术前1-2个月抽取双髂骨处骨髓并培养出BMSCs,在体外与纤维蛋白胶(FG)及自体PRP构建成可注型组织工程骨,植入自体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为实验组。B、C两组分别植入PRP+FG、FG于同样骨缺损处为对照组。另取4只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观察其一般情况并于4、8、12周取材做组织学切片,术后12周取尺桡骨做生物力学测试。分别从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方面评估比较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组织学观察见A、B组各时间点新骨形成均优于C组。生物力学比较:12周时A组桡骨生物力学强度与正常桡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PRP对骨缺损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复合PRP的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及构建的含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均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种子细胞的添加可明显促进新骨成熟度和增强其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HA-bBM P仿生骨作为替代骨对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实验组:MHA-bBM P仿生骨+钛网管;对照组:自体髂骨移植+钛网管。于股骨干中段截除10mm,建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将MHA-bBM P仿生骨/自体髂骨植入骨缺损处加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修复骨缺损。观察兔一般情况,检测血碱性磷酸酶,进行X线片、病理组织、电镜等观察。结果:钛网管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稳定有效,两组均修复了骨缺损。两组血碱性磷酸酶,X线片表现,病理组织,电镜检查的数据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HA-bBM P仿生骨联合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能有效修复兔股骨干骨缺损模型;钛网管固定对外骨痂的形成无不良影响;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对植入物和骨缺损断端起到可靠的固定作用;MHA-bBM P仿生骨与自体髂骨植入相比较,诱导成骨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骨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36只家兔的双侧桡骨均建立1.0 cm的骨缺损实验模型后随机分为A,B,C,D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于骨缺损部位植入单纯磷酸钙骨水泥(CPC);B组植入复合bFGF的CPC,C组植入复合VEGF的CPC,D组植入联合应用bFGF和VEGF的CPC。分别于术后3,6,12周切取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X线摄片显示12周时D组骨缺损完全修复,材料基本降解;B,C组骨缺损基本修复。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12周时D组骨密度明显高于B,C两组(P<0.05)。生物力学测试(12周时)显示D组最大抗折载荷明显高于B,C两组(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12周时,编织骨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D组中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以及骨小梁正常的排列结构重新恢复,B和C组则未见骨髓腔再通。 结论:CPC/bFGF,CPC/VEGF和CPC/bFGF+VEGF 3组复合物均能促进骨组织生长及加速骨缺损的修复;CPC/bFGF+VEGF复合物促进骨组织生长的能力明显优于CPC/bFGF和CPC/VEGF复合物,说明bFGF与VEGF促进骨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体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将自体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移植于兔桡骨的骨缺损,研究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45只兔,年龄在1岁~1.5岁,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只,造成两侧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其中一组植入CPC/自体颗粒骨为B组,其他两组分别植入单纯CPC为A组和单纯自体颗粒骨为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通过大体标本、X线片,组织学检查评估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在术后各时期,CPC/自体颗粒骨组的新骨形成量均优于单纯CPC组,骨缺损修复的方式和速度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组相似。组织学检查表明,CPC/自体颗粒骨组CPC的降解率快于单纯CPC组,这更符合骨缺损修复的需要。结论:CPC/自体颗粒骨复合物的新骨形成能力优于单纯CPC,并与单纯自体颗粒骨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的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38只新西南大白兔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将髂骨块与股骨应力骨小梁方向一致植于股骨缺损靶区域;B组垂直方向植骨;C组随机植骨.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测定X-ray、新生毛细血管、新生骨生成量等指标.结果 股骨骨缺损缺损范围:13~14mm.三组骨缺损靶区域骨痂生长及X-ray:术后2周有少许程度区别,4周时差别明显,8周无明显差别.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及新生骨量:术后2、4周AB、BC两组差别明显(P〈0.05),8周三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不同方式的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影响骨缺损的早期愈合,移植骨沿骨小梁方向与成骨方向一致植入骨缺损靶区域,在骨愈合早期要优于另两种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复合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cyclosporine-impregnated allograft bone,CAB)与冻干同种异体骨(freeze-dried allograft bone,FDAB)移植后的免疫学反应。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材料提供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取材料提供组双侧髂骨制备CAB及FDAB。实验组、对照组动物制备右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与骨膜缺损,实验组植入CAB修复,对照组植入FDAB修复。术后2周、4周、8周、12周每组各取5只动物,进行全血及移植部位骨组织IL-2、TNF-α浓度测定。结果术后2周、4周、8周、12周血中IL-2、TNF-α浓度两组之间无差异。术后2周、4周移植部位骨组织中IL-2、TNF-α浓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15),术后8周、12周移植部位骨组织中IL-2、TNF-α浓度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移植后不会引起全身免疫反应,其引发的移植局部免疫排斥反应弱于FDAB。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浓缩自体骨髓移植结合金葡液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及其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5月龄雌性家兔80只,体重2.5-3.0kg,采用去势法建造OPF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浓缩自体骨髓移植结合金葡液局部注射治疗组(A组)、浓缩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组(B组)、金葡液局部注射治疗组(C组)、未治疗组(D组),每组20只。分四个时间点(2W、4W、6W、8W)处死动物取材,进行X线摄片、测定骨痂CT值、BMP-2及VEGF染色阳性细胞计数观察。[结果]各取材时间A组X线表现明显优于其它三组,A组第8W时骨折线基本消失。CT值对比显示各组CT值呈递增趋势,A组递增幅度最大,D组递增幅度最小,同一时间点取材各组骨痂CT值比较发现A组骨痂CT值均高于其它组(P〈0.01)。HE染色显示A组在2、4W时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较多,6、8W取材时可见细胞都已经成熟;D组第8W时仍较多软骨细胞存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W时A组骨痂细胞中BMP-2、VEGF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它组;第8W时A、B、C组表达量均极少,D组表达量高于前3组。[结论]浓缩自体骨髓移植结合金葡液局部注射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骨髓移植治疗或单纯金葡液局部注射治疗,其机理可能是提高了骨折早中期BMP-2和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能,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与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复合培养,测定细胞黏附率及细胞毒性,应用电镜观察细胞在骨材料表面生长情况.并饲养3月龄新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痛膏对实验性家兔骨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骨痛膏外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再将每组15只随机分成3个亚组,即第1周取标本组(A组)、第2周取标本组(B组)、第4周取标本组(C组),均以手术造成双桡骨中段宽约3 mm、深达髓腔的骨缺损模型,空白对照组以石膏固定,用药组外敷骨痛膏后以石膏固定,用药组每2 d换1次药,1周处死A组,2周处死B组,4周处死C组。原位杂交法检测BMP-2mRNA。结果骨痛膏可以明显促进家兔骨愈合过程中BMP-2mRNA的表达。结论骨痛膏具有明显促进骨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海水浸泡与低温对腹部开放伤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腹部开放伤合并常温生理盐水浸泡组(对照组)、腹部开放伤合并低温生理盐水浸泡组(低温组)、腹部开放伤合并常温海水浸泡组(常温海水组)和腹部开放伤合并低温海水浸泡组(低温海水组),各组浸泡1h后,分别检测实验大鼠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海水浸泡、低温及其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大鼠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海水浸泡可引起大鼠血清VEGF含量升高,低温不能独立促使血清VEGF含量升高,但是可以加重海水浸泡引起的血清VEGF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7.
HLA—A2表达沉默的MSCs对兔桡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郑仕杰  秦书俭  李霞  邓桂  梁届东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7):824-827,F0004
目的探讨沉默人白细胞抗原-A2(HLA-A2)基因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兔桡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将HLA-A2沉默后的MSCs经体外诱导成骨后,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培养,形成MSCs/HA复合体,并植入骨缺损中。将日本大耳白兔24只分为2组:HLA-A2沉默后的MSCs/HA复合体修复桡骨缺损为实验组(n=12),自体MSCs/HA复合体修复桡骨缺损为对照组(n=12)。于术后2、4、8周比较两组饮食与伤口的愈合情况、X线检测、HE染色结果,综合评价HLA-A2沉默后的MSCs/HA复合体对桡骨缺损修复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伤口无明显渗出、红肿,愈合好;X线结果显示,2、4周骨缺损处有纤维骨痂形成,8周骨缺损处密度增高,骨痂形成;两组细胞钙结节数量、X线评分、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A2沉默后的MSCs免疫原性低,不影响其成骨能力及骨缺损的愈合,为同种异体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