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近年来,生物医学迅猛发展,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在特定微环境中可以横向分化,因此干细胞应用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干细胞应用应符合安全和有效两大原则,安全包括致畸、致突、致癌三大安全评价试验。有效治疗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仍成为世界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较传统方法有很多优点,如低毒性或无毒性,长期有效;应用自身干细胞移植,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等。下面就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与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Zhang B  Wang RZ  Yao Y  Wang X  Li GL  Dou WC  Tian SQ  Zheng T  Ti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1975-1979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和分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112只,分对照组(12只)、脑梗死后1d组(20只)、脑梗死后3d组(20只)、脑梗死后7d组(20只)、脑梗死后14d组(20只)、脑梗死后28d组(20只)。大鼠于不同的时间处死,并取出大脑,处死前均注射5-溴胱氧腺苷嘧啶(BrdU)。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BrdU、Musashi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性蛋白(NeuN)的表达。BrdU、Musashil确定神经干细胞的增殖,GFAP、NeuN确定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海马BrdU^ 细胞和BrdU^ /Musashil^ 细胞数在脑梗死后1d组开始增加,7d组达到高峰,28d组接近正常水平;BrdU^ /GFAP^ 细胞数无明显变化;BrdU^ /NeuN^ 细胞数在脑梗死后14d组开始增加,28d组最多。结论大鼠脑梗死激活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且大多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生命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脐带、胎盘、脂肪组织及部分成年人细胞中.干细胞移植已在血液病、心脏病等领域得到应用,而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对骨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移植途径、作用机制、在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等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4例脑梗死后遗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1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14例脑梗死亚急性期)给予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中神经干细胞5×106个/次,间充质干细胞1×107个/次,每疗程进行4次治疗,每周一次,两种干细胞间隔进行。3个月后进行下一次治疗,每个病人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大鼠原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原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法运用BrdU标记法检测脑局灶梗死大鼠侧脑室下区(SVZ)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SGZ)原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运用荧光双标法检测其分化的细胞表型。结果SVZ BrdU 细胞数量于脑梗死后1 d开始升高(P<0.01),而SGZ BrdU 细胞则于梗死后4 d开始升高。SVZ与SGZ BrdU 细胞均于7 d达到高峰(P<0.01),14 d开始下降(P<0.01),至28 d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半定量显示脑梗死7 d后,SVZ与SGZ BrdU 细胞数分别较假手术组升高5倍和8倍。对原位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发现,脑梗死后35 d在梗死侧大脑半球,BrdU 细胞总数中约(73.5±15.7)%表达神经元细胞表型NeuN,(37.6±9.9)%表达胶质细胞表型GFAP。结论大鼠脑梗死能刺激原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了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介入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待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达30×109/L左右后可抽取自体骨髓200 ml。自体骨髓经干细胞分离试剂盒处理获取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干细胞介入移植术,将间充质干细胞超选入脑病变供血动脉。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FIM评分,应用国际通用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定其运动和认知能力。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移植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MSCs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腰椎穿刺术鞘内注射神经干细胞治疗4例脑梗死为对象探讨临床护理体会。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有效地促进了患者肢体协调能力的恢复。结论:做好神经干细胞移植前、中、后护理,提高移植后疗效。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神经元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即失去再生能力,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为不可逆性死亡。随着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冲破了成年生物体内神经细胞不可再生的传统观念。干细胞移植治疗逐渐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迄今已有多篇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动物模型的文献报道[1-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脑梗死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4周、12周和5个月Fugl-Meyer运动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4周、12周和5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明确,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是指通过短暂的非致死性低氧刺激诱导内源性保护性信号途径来抵抗随后发生的致死性低氧损伤的一种现象。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区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通过低氧预适应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作用的研究可以为脑血管病时干细胞移植提供思路。本文对低氧预适应及其影响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能力的相关机制以及在脑梗死治疗的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及其可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并探讨其可塑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68只,分对照组(n=8),脑梗死后1、3、7、14、28 d组,每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Brdu/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室下区和海马BrdU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1 d开始增加(P<0.05),7 d达到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28 d后接近正常水平;室下区和海马BrdU/PSA-NCAM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7 d开始增加(P<0.05),14 d达到高峰,28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大约占同期BrdU阳性细胞数60%.结论脑梗死可激活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且大多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获得性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常合并栓塞症状。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PNH的方法。我们对1例合并脑梗死的PNH患者行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术,术后随访3年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1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成年大鼠脑梗死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方珐: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观察LIP后不同时段的脑梗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数量的变化。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n=12),假预处理+脑梗死;(2)LIP+脑梗死,根据LIP与脑梗死间隔时间不同,分为12、24、48h组。所有大鼠在脑梗死后24h,断头取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高倍镜下观察梗死侧海马Nestin阳性细胞数,随机3个视野,取其平均数。结果:对照组Nestin阳性细胞数为(27.33&#177;3.38);LIP12、24、48h组分别为(32.94&#177;6.12)、(50.61&#177;6.11)和(52.17&#177;6.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LIP后使脑梗死大鼠海马的神经干细胞数量增加,且在12~48h内持续增加。结论:LIP后12~48h可以激活脑梗死大鼠海马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可能对脑梗死后机体自我修复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性.方法从孕16 d的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其特征.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 d后移植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于梗死灶同例的侧脑室内.记录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不同时间杀死大鼠,研究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迁徙、分化的情况.结果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自我繁殖能力,体外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结论大鼠神经干细胞能在缺血区内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移植后能有效穿透室管膜进入脑组织,迁徒至脑缺血病灶,侧脑室移植神经干细胞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动物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陈样新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04,26(4):318-320
近年来,对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当今国内外医学和生物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将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角膜病变、糖尿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脑梗死、心肌梗死、肿瘤等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笔者参阅了较多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及相关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周瑞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04-1406
从传统的发生生物学观点来看,成年受损伤大脑不具备结构上有意义的自身修复功能,成熟脑细胞一旦受损就不能再生。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应用于细胞替代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已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现根据文献资料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研究显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CNS)在经历缺血性脑损伤后某些脑区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NSC)能够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脑梗死后内源性NSC在增殖、存活、迁移和分化等水平调节修复脑损伤方面的文献,分析了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室周带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方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为脑梗死后3、5、7和14d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双皮质素(DC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室周带BrdU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逐渐增加,并于7d达高峰,14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梗死后不同时间组室周带BrdU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DCX阳性细胞具有迁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向损伤区迁移,于术后5d迁移细胞的数量达高峰。结论:脑梗死可激活室周带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向损伤区迁移。  相似文献   

19.
廖少华 《重庆医学》2012,41(2):196-198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于1997年首先被Asahara等[1]描述,被发现参与了缺血后血管新生。Lapergue等[2]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EPCs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在分化过程中,逐步失去干细胞的特征,成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在损伤后内皮修复和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EPCs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对EPCs的基础研究现状及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的益气活血化瘀方剂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NSC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Wistar大鼠,采用改良Longal法造成实验性脑梗死模型,在造模后第1,3,7天即症状的急性期分别取材,观察实验性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整体动物行为学指标在益气活血化瘀法的影响下的变化;观察实验性脑梗死大鼠NSC增殖、分化在益气活血化瘀治法影响下的变化。结果在给药第3,7天实验方剂药组可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高剂量组Nestin阳性细胞总面积及光密度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中剂量组Brd U阳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方剂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增值、分化及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