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云芬  钱晓萍 《广东医学》2007,28(9):1523-1524
目的 探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并随访患者生育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孕激素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孕激素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病理确诊,治疗后每3~6个月诊刮以评价疗效,对有生育要求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 治疗后78例缓解,15例有效,3例无效,4例复发.其中60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经孕激素治疗及辅助生育治疗后,40例成功受孕.结论 对于要求保留子宫功能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孕激素治疗是一种治疗选择,辅助生育措施的介入可以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和手术完全一次性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根据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类型不同,决定术后是否配合孕激素治疗。结果:16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95例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8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单纯型增生患者,术后给予配合孕激素类药物周期性治疗3个月~6个月(安宫黄体酮片6mg1次/d口服),经随访观察(12例失访),84例无复发;有5例因未按正规方案口服孕激素治疗,术后6个月~14个月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予宫腔镜复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复发。42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膜复杂型增生患者,术后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36例随访观察(6例失访),无复发病例。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的29例患者中,输卵管开口附近息肉者21例,术后成功妊娠23例。结论: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盲目辅助孕激素类药物治疗没有必要;宫腔镜手术去除内膜息肉可以明显提高内膜息肉导致不孕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0例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静宁县中医院妇产科行全子宫切除术,且术前诊断性刮宫(诊刮)提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类型分为子宫内膜癌组(25例)和子宫内膜增生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41.7%合并子宫内膜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年龄≥48岁和诊刮病理为重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重度AEH)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P<0.05)。不伴任何危险因素、伴有1个危险因素和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分别为5.0%、46.2%和81.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显著升高(P<0.05)。25例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均为早期子宫内膜样癌。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高龄(≥48岁)、诊刮病理为重度AEH的患者合并风险显著增加,但合并的子宫内膜癌多为分化较好的早期子宫内膜样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6例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2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正常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内膜ER、P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内膜与内膜癌、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ER、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ER、PR含量SP法测定对临床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患者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时机及预后分析。方法 分析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因异常子宫出血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3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不同治疗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94例纳入患者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组258例和子宫内膜复杂增生组136例。两组无妊娠史分别是10.85%(28/258)和19.12%(2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始治疗方式选择口服孕激素药物治疗分别占73.25%(189/258)和57.35%(78/136),子宫切除术占12.1%(31/258)和25%(35/136),两组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孕激素口服治疗3~6个月后子宫内膜随诊显示对孕激素反应良好者两组分别为85.7%(162/189),59.0%(46/78),内膜单纯增生组明显优于复杂增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激素治疗方案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增生组以孕激素周期性应用为主。单纯增生组3种孕激素治疗方案对孕激素的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1,P=0.161),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连续应用孕激素的反应率明显高于天然黄体酮连续应用者(χ2=6.390,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分组是子宫内膜对孕激素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OR=0.233)。初始治疗为子宫切除术者子宫内膜标本组织学诊断分布显著不同,复杂增生组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增生组(χ2=35.620,P<0.001)。单纯增生组2例诊断升级,1例复杂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复杂增生组2例子宫内膜癌(5.71%),8例不典型增生(22.8%)。两组病理升级发生率分别6.45%(2/31)和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对孕激素的反应性总体良好,单纯增生患者对孕激素后半期周期序贯疗法反应良好,可作为临床初始治疗的首选。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反应性良好。复杂增生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单纯性增生。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复杂增生患者约30%并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刮宫病理存在明显的过低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非典型增生组)的病理结果、临床特点、B超检查结果、FBG、性激素、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及治疗、妊娠结局.设同期就诊的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23例为对照组.结果 1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轻度不典型增生5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0例(合并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重度非典型增生3例.非典型增生组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值、月经紊乱发生率、阴道不规则流血发生率、子宫内膜异常发生率、空腹血糖水平、雌二醇水平均大于/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非典型增生或复杂型非典型增生5例患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其余13例给予大剂量孕激素治疗病情缓解后行助孕治疗,获得妊娠4例(30.77%).结论 不孕症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多表现为月经混乱、子宫内膜结构异常及部分内分泌指标异常.轻中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可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加助孕治疗,而重度患者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王金娟  成九梅 《北京医学》2015,37(10):967-96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adenomyom-atous endometrial poly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行TCRP手术并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的年龄为33~66岁,平均年龄48.72岁,其中绝经患者21例(占67.74%).21例绝经期患者中非典型腺肌瘤性息肉8例,其中4例合并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4例合并子宫内膜轻-中度非典型性增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中冰冻其中2例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术.10例生育年龄患者中非典型腺肌瘤性息肉3例,1例合并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例合并子宫内膜复杂性及非典型性增生,口服高效孕酮治疗后再次内膜活检无异常.结论 宫腔镜结合病理是诊治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可靠方法,非典型腺肌瘤性息肉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或辅以高效孕酮治疗.  相似文献   

8.
黄翎 《医学文选》2006,25(4):897-899
子宫内膜癌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美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0880例,死亡约7310例。大约75%的患者为早期(Ⅰ期),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80%~90%。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对于晚期(即肿瘤病灶超出子宫体)和复发患者,以及合并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需辅助放疗、化疗和(或)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的发生是在高雌激素状态作用下的一个渐进过程,现有的治疗理论认为孕激素与孕激素受体(PR)结合,拮抗雌激素作用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较有争议的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激素辅助治疗的适应证、常用药物及临床疗效等。现就子宫内膜癌激素辅助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9月行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6例,术后随机分为孕激素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孕激素组术后给予安宫黄体酮周期性治疗3个月,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5年对照组自然妊娠35例,妊娠率为67.3%(35/52);孕激素组自然妊娠40例,妊娠率为74.1%(40/54).术后1.5年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孕激素组(17.3%与3.7%,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诊断及治疗效果明确,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 HCG 和 CD44v6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不同,探讨 HCG 和 CD44v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0例、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38例中 HCG 和 CD44v6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8.57%,58.33%,88.89%,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G 阳性表达分别为35.71%,66.67%,91.67%,三者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 <0.05).结论 CD44v6和 HCG 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不同,可作为良性增生和子宫内膜癌鉴别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勤  佘远萍 《华夏医学》2009,22(4):609-61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在5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80%、46%,其中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肌层浸润有关(P<0.05).结论:PTEN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并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应用曼月乐和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9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随机分成曼月乐组和孕激素组,分别予曼月乐和孕激素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刮宫组织病理检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曼月乐组总有效率91.66%显著高于孕激素组75.00% (P<0.05);曼月乐组总满意度93.75%高于孕激素组75.00(P<0.0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曼月乐环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能有效抑制,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Cyclin D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引侠  王淑莉  樊江波 《医学争鸣》2003,24(12):1127-112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蛋白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正常子宫内膜,25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43例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D1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加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14.3%, 43.8%, 77.8%, 72.1%.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加复合增生Cyclin D1过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Cyclin D1过表达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Cyclin D1异常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其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对内膜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估计其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transcervica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联合高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0月28例因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行TCRE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预后及子宫内膜转归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26例患者均一次手术顺利,2例患者因术中怀疑内膜癌变,病理确诊为重度非典型增生后3个月行TCRE,28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月经及贫血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2.86%。术后1年1例患者因工作调动失访,术后2年1例患者因车祸死亡。术后6月28例患者好转率为100%(28/28);术后1年好转率为85.71%(25/28),复发率为14.29%(3/28),癌变率为0;术后2年好转率为80.76%(21/26),复发率为19.23%(5/26),癌变率为0;术后3年好转率为85%(17/20),复发率为10%(2/20),癌变率为5%(1/20);术后4年好转率为72.22%(13/18),复发率为16.67%(3/18),癌变率为11.11%(2/18)。结论对有随访条件的患者,TCRE术联合孕激素是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7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治疗3例,1例随诊治疗中,2例诊刮结果为良性病变。手术治疗17例,随诊患者均无复发。外地患者4例未随诊。结论:通过普查筛选,检查出癌前病变及早期内膜癌,使多数患者在早期得到及时诊断、治疗,以预防其向内膜癌过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丛生蛋白(CLU)在子宫内膜各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预警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研究组(包括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8 例和子宫内膜癌25例)和对照组(包括正常子宫内膜28例和子宫内膜增生29例)进行Clusterin蛋白受体测定。结果:CLU在研究组中表达阴性、+、++分别为16例、14例、23例,而在对照组则为38例,17例,2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44.278,P<0.05);且CLU在子宫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亚组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8.010,P<0.05)。结论:CLU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是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不典型增生继而癌变,这是一个长期的细胞生物学行为由正常演变为异常的过程。子宫内膜癌除了有年轻化的趋势,2008年后更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1]。早期的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好,晚期则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对各种治疗不能满意。丛生蛋白(clusterin,CLU)与多种肿瘤关系密切,参与一些肿瘤的形成,但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特别是早期癌变方面研究较少[2]。本研究检测CLU在子宫内膜各种病变组织表达,探讨其在预警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的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探讨Maspin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内膜不典型增生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内膜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55.6%和42.5%,3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2,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spin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Maspin的表达降低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PTEN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在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8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PTEN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PTE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内膜(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PTEN的失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PTEN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08年6月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并在宫腔镜下行息肉电切的患者38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术后月经的改善情况及息肉有无复发判断疗效.结果 所有贫血患者术后3个月血红蛋白均恢复正常,1例痛经患者术后痛经消失.术前不规则阴道出血的34例患者,经手术后2例仍有出血现象,予以药物治疗,6个月后B超复查发现宫内占位,宫腔镜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复发,视为治疗无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总有效率94.7% .结论 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选择,通过宫腔镜彻底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