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分别采用疏水性的1,2-二乙烯苯(DVB)和水溶性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制备了温度敏感水凝胶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DEA).制得的PDEA水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在30 ℃附近,初步讨论了交联剂的用量和性质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在不同温度下达到溶胀平衡时的溶胀比,去溶胀动力学及干凝胶的再溶胀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疏水引发剂引发的半连续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Z均流体力学直径约70 n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乳胶。以PMMA纳米乳胶为种子,采用疏水引发剂引发的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MMA 聚丙烯腈(PAN)核壳结构复合乳胶。采用动态光散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了各种乳胶粒的组成、尺寸、结构和微观形态。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PMMA-PAN复合乳胶粒的结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 PAN复合乳胶粒为核壳结构,其壳层厚度可通过改变单体用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量的0.4%,乳化剂用量为单体量的0.6%。结论利用乳液聚合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5.
用分散聚合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双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一次加料法在醇水介质中制备数个微米交联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苯乙烯(St)、丙烯酸(AA)、EGDMA的用量对粒子大小,粒径分布的影响。测量了微球表面羧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照射下光敏引发聚合技术,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水溶性光敏剂为引发剂,合成了分子量较高的聚丙烯酰胺(PAM)。探讨了光敏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Na2CO3浓度、pH、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浓度等因素对PAM分子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光敏引发合成的PAM黏均分子量可以达到1.7×107,溶解性能良好,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铈盐引发体系制备海藻酸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A-g-PNIPAAM),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利用FTIR、DSC对SA-g—PNIPAAM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铈盐引发体系可制备接枝率高的SA-g—PNIPAAM,具有温度、pH敏感特性的SA-g—PNIPAAM可望用于新型温敏/肠溶生物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苯乙烯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性的聚苯乙烯(PS)微球,然后以PS微球作为种子、丙烯酸(AA)进行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PS/PAA微球。考察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用量,反应介质极性和交链剂等因素对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分散聚合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工艺条件,能够制备粒径为1.0~3.0μm、单分散性很好的PS微球;通过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得到的核壳结构的PS/PAA微球粒径为2.50μm,多分散系数(PI)为0.0325,酸值为10.27mgNaOH/g,其表面带有羧基的特性能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固定反应单体物质的量之比,采用一步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粒径不同的聚(苯乙烯-N- 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粒子,研究了反应单体用量对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然后利用简单的垂直沉积法,在载玻片上自组装光子晶体薄膜。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单分散性并呈明显的核 壳结构,其粒径与反应单体用量呈线性关系;薄膜中纳米粒子呈面心立方紧密堆积,薄膜厚度约8 μm;薄膜光子禁带的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且禁带与纳米粒子粒径呈线性关系;当反应单体的总物质的量分别为20,25,30,35 mmol时,自组装成的光子晶体薄膜的颜色分别呈蓝紫、蓝绿、黄绿和橘红色。  相似文献   

10.
制备并表征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热敏凝胶(NIPAm-Am),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和温度对其溶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PAm-Am热敏凝胶是由亲水和疏水基团组成的非晶高聚物。mAm/mNIPAm越大,凝胶的平衡溶胀率越大;增加交联剂的用量,凝胶的溶胀率减小,当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008时溶胀率达最大值;温度的增加会使凝胶的溶胀率减小,在相转变温度时,溶胀率的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11.
新藤黄酸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流提取新藤黄酸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新藤黄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溶剂的浓度对提取量有显著影响,其次的影响因素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的量。结论:提取新藤黄酸的最佳工艺为:12倍量的甲醇,提取3次,每次3 h。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5例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常被误诊为多种疾病,其中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者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甘草浸膏的喷雾干燥丁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设计法,以喷雾粉出粉量、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以及水分为检测指标,考察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浸膏比重对甘草浸膏喷雾干燥的影响。结果优选、喷雾干燥工艺为:进风口温度150℃、出风口温度90%、浸膏比重1.15。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润肺散结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人参皂苷RM的含量和水提浸出物得率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煎煮工艺;以浓缩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3次,第1、2次分别为1.5 h,加8倍量水;第3次1 h,加6倍量水;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醇沉浓度为60%,醇沉18 h。结论该工艺简便,方法准确可靠,制成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骨折56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林  吴钢  张彬 《重庆医学》2008,37(11):1162-1163
目的探讨分析踝关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56例各种踝关节骨折及脱位的手术治疗。结果56例中随访42例,术后疗效为优31例、良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必须注意以下要点:下胫腓联合的处理,外踝的重要性及处理,复位固定顺序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发无菌物品质量追溯系统过期预警模块。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采用JAVA语言和Web Services技术,利用移动网上终端、无线网络、条形二维码打印机构建过期预警模块。结果过期预警模块的应用降低了无菌器械包过期未用率。结论该模块的应用保障了消毒供应产品的质量和医疗安全,实现了感染控制的追溯管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留学生现状入手,分析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招生政策、年龄结构、生源地、学历结构、语言状况及留学动因;并揭示当前我国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语言能力差异及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等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不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不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对26例不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甘情愿26例中,误诊为慢性肾炎7例,贫血8例,冠心病3例,慢性胃炎4例,非特异性心包炎1例,抑郁症1例,营养不良1例,OSAS1例。误诊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5年。结论 不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极易误诊,仔细询问病史,全面综合分析,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4例垂体脓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结果4例中术前诊断为垂体脓肿2例,误诊为垂体腺瘤2例。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脓肿,术后均予抗生素治疗,无脓肿复发。结论垂体脓肿的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与垂体腺瘤等其它鞍区肿瘤不易鉴别,易误诊。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术后应用抗生素,可治愈垂体脓肿。  相似文献   

20.
《千金要方》的内科脏腑病证辨治特点为:以脏腑为核心,以阴阳为大纲,以寒热虚实辨证旨,以脏腑所属表里疾病为具体对象。其创立脏腑病证名方以及所倡导的脏器疗法等是其内科脏腑病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