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药作为多成分药物,其代谢与吸收相关性问题,可以通过序贯代谢方法开展,并为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决定吸收的肠渗透性成分选择提供遴选依据。该研究以川芎为研究载体,采用在体封闭肠环的实验方法,并且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川芎水煎液中的多成分口服给药吸收和序贯代谢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川芎水煎液中鉴别了14个主要成分,其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F,G,I,J,3-羟基丁基苯肽6个成分以原型吸收入血,可作为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首选肠渗透性评价成分。正丁基苯酞,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新蛇床内酯,洋川芎内酯A,Q,在所有样品中均不存在,说明这6个成分不吸收或者在进入肝门静脉血前已经被代谢;洋川芎内酯H会被肝代谢;洋川芎内酯M会被肠道菌和肝代谢。通过这一研究,川芎水煎液多成分口服给药吸收代谢变化得以清晰展示出来,从而将静态的吸收入血成分转变为动态地、连续地、整体地多成分吸收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黄芪水煎液多成分肠吸收暴露特征的分析,探讨黄芪多成分在大鼠体外肠吸收以及体内代谢情况。方法:采用翻转肠囊法和腹主动脉取血等试验,结合HPLC指纹图谱,研究黄芪水煎液化学成分在肠吸收与体内代谢情况。结果:通过翻转肠囊实验,明确了16种通过肠吸收的成分,其中成分1、2、4、6(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7(芒柄花苷)、11以原型成分被肠吸收。成分M1、M2、M3、M4、M5、M6、M7、M8、M9、M10是通过肠壁代谢的新成分。HPLC分析腹主动脉采血明确了8种成分入血,其中M9为可通过肠壁代谢吸收入血的成分,成分R1、R2、R3、R4、R5、R6、R7为经过代谢吸收入血的新成分。结论:综合肠吸收、入血成分分析,肠道和肝脏对黄芪水煎液化学成分具有一定代谢作用,十二指肠段与回肠段是对黄芪成分吸收较好的部位,空肠段是代谢的主要部位,且肠道和肝脏存在明显的吸收代谢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当归水提物多成分体内代谢动态变化过程,筛选当归的质控成分,寻找中药质量评价新方法。方法采用肠系膜静脉和腹主动脉取血的方法,运用HPLC对比分析当归经肠代谢和肝代谢的化学成分特征谱,推断当归水提物中多成分的代谢变化过程。结果分析的15种成分在消化液中均基本稳定,其中有4种成分可能被肠道代谢,7种成分被肝脏代谢。并发现1种新成分是肝代谢产物,7种新成分是肠代谢产物,但其中5种肠代谢产物经肝脏又被代谢转化,未能吸收入血。最终确定了当归水提物中的4种原型成分和3种肠肝代谢产物能吸收入血。结论综合分析当归各成分的代谢轮廓,初步筛选出包括洋川芎内酯I在内的4种原型成分作为质控成分,建立了"质代关联"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12)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舒脑欣滴丸的入血及入脑成分。方法大鼠灌胃舒脑欣滴丸后,采用UPLC-Q-TOF-MS法对给药、空白血样和脑组织进行分析,通过基峰离子(BPI)图寻找差异峰,并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舒脑欣滴丸给药后,有4种成分能吸收入血,经鉴定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H、洋川芎内酯A和Z-藁本内酯;2种成分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经鉴定为Z-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I/H。结论本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舒脑欣滴丸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健  张越  王洪兰  李俊松  池玉梅  狄留庆 《中草药》2019,50(20):4942-4949
目的建立当归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为当归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5批当归标准汤剂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探讨影响当归标准汤剂质量的主要色谱峰,并同时测定这些主要色谱峰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藁本内酯及色氨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2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建立的当归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7个共有峰,15批样品相似度在0.788~0.983;CA、PCA将样品大致分为3类,结合PLS-DA,筛选出7个标志性化合物,其中指认出阿魏酸(8号峰)、藁本内酯(17号峰)、洋川芎内酯I(10号峰)、洋川芎内酯H(12号峰)。定量分析条件通过方法学验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3%~104.35%。15批样品中阿魏酸为0.041%~5.596%、洋川芎内酯H为0.026%~1.583%、洋川芎内酯I为0.201%~6.461%、藁本内酯为0.126%~4.942%、色氨酸含为0.481%~2.753%。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当归标准汤剂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当归药材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评价不同产地样品的质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0.2%甲酸(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当归不同产地样品质量。结果所测当归药材中的9种成分(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分离度良好,10个不同产地的当归药材质量有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得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8.043%。10个产地中岷县麻子川乡绿叶村一社的当归药材质量最优。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可综合评价当归药材的质量,且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为当归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明惠  朱田田  晋玲  王富胜  徐丽  康舒淇 《中草药》2022,53(19):6187-6199
目的 建立当归Angelicae sinensis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分析,确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岷归1号、岷归2号)当归差异成分,为当归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品种当归的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不同品种当归中的16个共有峰,指认出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8个色谱峰。岷县产区当归的2个品种当归间存在差异的成分是绿原酸(P<0.01)、洋川芎内酯I(P<0.01)、洋川芎内酯H(P<0.01)、藁本内酯(P<0.01)和丁烯基苯酞(P<0.05),渭源产区的是洋川芎内酯I(P<0.01)、洋川芎内酯H(P<0.01)、洋川芎内酯A(P<0.01)、藁本内酯(P<0.01);临洮产区的是绿原酸(P<0.01)、阿魏酸(P<0.01)、阿魏酸松柏酯(P<0.01)、丁烯基苯酞(P<0.05);通渭产区的是阿魏酸(P<0.01)、洋川芎内酯H(P<0.05)、洋川芎内酯A(P<0.05)、藁本内酯(P<0.01)。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CA、因子分析、PCA、OPLS-DA分析可以客观、全面、有效地确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当归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差异,可为当归品种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施钾量对不同生长期当归根系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松柏酯,丁烯基苯酞及欧当归内酯A等苯酞类成分含量动态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当归施用钾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施K_2O量为0 kg·hm~(-2)(K_0),150 kg·hm~(-2)(K_1),300 kg·hm~(-2)(K_2),450 kg·hm~(-2)(K_3),600 kg·hm~(-2)(K_4)和750 kg·hm~(-2)(K_5)对当归苯酞类成分动态含量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期当归根中上述7种成分含量。结果:施钾并不改变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不同施钾量对当归苯酞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K_2O以450 kg·hm~(-2)处理对增加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的效果最好。结论:施钾能提高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但施钾不会改变整个生育期内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不同药用部位水煎液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全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水煎液的分析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1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采用HPLC-MS联用技术分析其所含化学成分。结果以阿魏酸为参比峰,标定了24个特征峰,聚类分析表明全归和归身聚为一类,归头和归尾为一类。定性鉴定出8种化学成分,分别为色氨酸、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丁基苯酞、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当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川芎治疗偏头痛效应组分的体内移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借鉴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探讨川芎效应组分在血液及靶组织脑脊液中的移行成分(即药物以原型进入到体液的化学成分),从而为快速、有效地确定川芎效应组分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建立其完善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HPLC指纹图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比较空白血清、含药血清,空白脑脊液、含药脑脊液成分异同,确定川芎效应组分的血中移行成分与脑脊液移行成分,并采用HPLC-DAD-MS/MSn分析技术推测移行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为川芎效应组分的血清移行成分,洋川芎内酯Ⅰ为其脑脊液移行成分,即洋川芎内酯Ⅰ为川芎效应组分即入血又入脑的化学成分。结论洋川芎内酯Ⅰ很可能是川芎效应组分治疗偏头痛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药物药效的发挥与其在机体内始终处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这种动态变化的过程密不可分,而吸收作为口服药物进入机体的首要环节格外受到重视。中药作为多成分与多靶点的药物,单一成分的性质与其在多成分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会有差别。该文以黄连提取物中的生物碱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黄连中生物碱成分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并通过离体翻转肠囊实验及肠道灌流并行采血实验初步锁定黄连水提液中可透过肠壁吸收并吸收入血的成分,为后续对黄连多成分的吸收代谢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在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中药的多成分环境特点。该文采用封闭肠环法,同时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葛根水提液多成分肠吸收代谢情况加以研究分析,为中药多成分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渗透性评价方法提供遴选依据。结果在葛根水提液中推测并鉴别出36个成分,其中17个成分可在血浆样品中检测到,表明其可以吸收入血,可初步作为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肠渗透性评价成分;另外有19个成分未在血浆样品中检测到,表明其可能未吸收或与肠壁酶结合、代谢。  相似文献   

13.
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成分的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芍药甘草汤配伍机制与适宜的配伍比例,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从肠吸收角度研究芍药甘草汤SG11(白芍-炙甘草1:1)、SG31(白芍-炙甘草3:1)、白芍水煎液S及炙甘草水煎液(G)中主要指标成分在大鼠离体、在体肠吸收情况,并进行比较。以HPLC测定上述供试品以及肠囊吸收样品、肠灌流样品中芍药苷(paeoniflorin,PF)、甘草苷(liquiritin,LQ)、甘草酸单铵盐(glycyrrhizin single ammonium salt,GL)的浓度,并计算肠吸收量及吸收参数。发现在外翻肠囊模型中,3种成分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均有吸收,最佳吸收部位均为空肠,且SG11中相应成分的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单煎(P<0.05),与SG3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单向在体肠灌流模型中,SG11中相应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各单煎液,SG11中PF,GL的各参数均显著高于SG31,LQ,各参数无差异。说明白芍炙甘草配伍有助于PF,LQ和GL的肠吸收,SG11较SG31各指标成分的吸收好。  相似文献   

14.
外翻肠囊法发现元胡止痛片吸收成分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发现元胡止痛片吸收成分群的外翻肠囊模型法,研究元胡止痛片主要化学成分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3个浓度元胡止痛片饮片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进行检测分析,并计算其有效成分的累计吸收量,同时比较元胡止痛片样品与吸收成分间比例。结果:元胡止痛片中8个成分可进入肠囊,分别为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黄连碱、欧前胡素、盐酸小檗碱、白当归素、α-别隐品碱、延胡索乙素,此8个成分在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元胡止痛片提取物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结论: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有选择性,选择外翻肠囊法可评价元胡止痛片多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5.
刘艺  程梅梅  董健健  周安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3):2571-2576
为了探究复方肝豆汤醇提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肠吸收特性,该文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肝豆汤醇提物中盐酸小檗碱、槲皮素、山柰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6种主要成分作为考察对象,评价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肝豆汤醇提物中6种成分均可进入肠囊,在高、中、低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肝豆汤醇提物中,盐酸小檗碱、槲皮素、山柰素3种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符合零级吸收速率,且在空肠与回肠中吸收速率常数K_a随着剂量增加均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而大黄酸在空肠和回肠中的K_a随着剂量增加并无显著性差异,符合主动转运。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2种成分在肠段中吸收均较差。提示肠囊对肝豆汤醇提物中药物成分吸收具有选择性,各成分在肠囊中的吸收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BCS)构建的复杂层面为中药复方研究,在坚持多成分同时测定的前提下,开展渗透性研究时,其首要任务是明确透过肠壁而被吸收的成分来源,即具体归属于中药复方中的哪味药材。该研究利用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技术(chemical fingerprint),采用离体翻转肠囊实验技术对经典名方葛根芩连方中的肠渗透多成分进行直观来源归属,为下一步的肠渗透性定性及定量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天麻苷元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天麻苷元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为其口服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应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与在体肠灌流模型,考察天麻苷元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采用UPLC测定样品浓度,并计算相关肠吸收参数。结果:外翻肠囊实验结果表明,天麻苷元在各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其累积吸收量随药物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高质量浓度(400 mg.L-1)时,天麻苷元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结肠的累积吸收量(Q)分别为224.33,225.81,233.18,189.25μg;在体肠灌流实验结果也证实天麻苷元的吸收不存在肠段差异性,药物在各肠段的吸收率(A)分别为45.8%,48.39%,47.00%,54.35%。结论:天麻苷元在肠道中主要以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体内,在各肠段中吸收均较好,不存在肠段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MMBCS)的顶层研究之一是中药复方对单一成分的影响研究,除单成分自身溶解性和渗透性外,需结合复方中多成分环境下其溶解性和渗透性各自提升度来进行分类。该文主要是研究葛根芩连复方中小檗碱的CMMBCS分类属性的变化,即小檗碱在葛根芩连汤中的溶解性和渗透性,考察其在整个复方环境中的变化及分类。采用经典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复方中的溶解度变化,并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实验进行小檗碱肠吸收定性,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小檗碱肠吸收定量研究,同时和肠道血管并行采血实验进行吸收入血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成分煎出和的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探讨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的机理。方法:以HPLC测定黄连生物碱成分含量,采用大鼠非翻转肠囊实验和翻转肠囊实验,考察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小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随吴茱萸配伍比例的增加黄连煎液中生物碱成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黄连配伍吴茱萸后可使小肠吸收黄连生物碱作用得到改善,当黄连与吴茱萸配比为6:1时,黄连生物碱成分的小肠吸收最为明显。结论:黄连吴茱萸配比为6:1时,吴茱萸促进黄连生物碱的小肠吸收最强,小肠吸收是黄连吴茱萸配伍作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