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接枝共聚法合成了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物质,沸石为骨架的PEG沸石固固相变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测试手段对PEG-沸石固-固相变材料的结构、相变行为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PEG的分子量,可以得到不同相变焓和不同相变温度的PEG沸石固-固相变材料,其相变焓可达105.41 J/g,热稳定性良好,起始分解温度高于300 ℃。  相似文献   

2.
以一种新型含四重氢键脲基嘧啶酮单元(2-脲-4[1H]-嘧啶酮,UPy)的二元醇为扩链剂,扩链异氰酸酯基封端的1,6己二异氰酸酯(HDI)与聚乙二醇(PEG)合成的聚氨酯预聚物,成功合成了含四重氢键单元的相变保温聚氨酯。通过DSC、XRD、黏度测试及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对聚氨酯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具有较好的相变保温性能,相变焓高达142 J/g;同时,四重氢键形成后,其拉伸强度比烷基扩链剂1,4-丁二醇(BDO)合成的聚氨酯增加了56%,比苯环扩链剂间苯二酚二羟乙基醚(HER)合成的聚氨酯增加了19%。  相似文献   

3.
以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混合溶剂,实验室自制固-固相变材料为相变工作物质,醋酸纤维素(CDA)为高分子载体,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相变调温纤维,研究了溶剂配比、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等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为溶剂(体积比为1/4),在纺丝液质量分数为22%、纺丝电压为16 kV、接收距离为16 cm的条件下,制备的相变调温纤维的平均直径约830 nm,其相变焓为30.396 J/g,表现出较好的相变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4.
温控储热相变材料及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变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面广的新材料。温控储热相变材料是利用储热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吸收和放出热量来储能和释能,相变可以是固-液、液-气、气-固及固-固,在4种相变形态中,由于固汽和液气相变的体积变化大,使用时要用很多的装置,实际运用上有相当的困难,固固相变其潜能储存不高,可利用的体系较少。只有固液相变时,其相变体积小,储存潜热高,相变温度大都在可用范围内,且可选用的体系较多。在通常可  相似文献   

5.
以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赖氨酸乙酯盐酸盐(Lys-OEt)作为扩链剂合成一种新型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分析和细胞培养,探讨了聚氨酯弹性体软硬段比例、扩链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和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聚氨酯的机械性能提高.采用Lys-OEt扩链的聚氨酯弹性体拉伸强度达到18.6 MPa,在Lys-OEt、1,4-丁二醇(BDO)、二羟甲基丙酸(DMPA)3种扩链剂中力学性能最佳.初步的细胞培养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两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用聚乙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作为软段的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硬段含量和聚醚添加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记忆回弹性能和耐水解老化实验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硬段质量含量为31%~35%时,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优,形状回复率可以达到75%~85%;软段中聚醚添加量在4%~5%(占软段的质量分数)时,弹性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水解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聚乙二醇(PEG)比浊法和固相酶联免疫法(ELISA)结合,建立了—较灵敏的免疫复合物(IC)直接固相吸附抗原特异性检测法。利用牛清蛋白(BSA)为已知抗原组份的IC模型,分别对IC直接固相吸附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IC在解离状态下直接固相吸附后的抗原特异性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未解离者。该法具有简单易行,灵敏度较高、适于临床测定大量血清样品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将4-胺基-4′-(N, N-二苯基氨基)-1,2-二苯乙烯(ADAS)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后分别以混合和接枝的方式引入水性聚氨酯,制备了不同软段和扩链剂的水性聚氨酯荧光材料(FWPU)。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了FWPU的结构和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的软段和扩链剂结构均可影响FWPU的荧光强度;与溶解同样浓度ADAS的DMF溶液相比,混合法制备的FWPU其荧光强度最大可以增加76倍,接枝法制备的FWPU最大可增加47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Fomc法固相优化合成胸腺五肽(TP5)并对其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以延长TP5在体内的半衰期。方法:采用固相合成技术合成PEG化TP5,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和纯化,氨基酸测序仪测序。结果:经鉴定,合成的TP5和PEG化TP5与理论值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得到的产品纯度较高、易于纯化。  相似文献   

10.
以低聚物多元醇、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亲水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组不同组成的聚氨酯乳液。通过粘度测定、粒度分析、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测试、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研究了软段类型、软段分子量对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结构规整、易结晶的软段合成的聚氨酯树脂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都较好,对聚己二酸酯而言,分子量减小,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拉伸强度提高,耐水性能却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59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按产程进展正常、潜伏期异常,活跃期异常三组分别进行观察、处理和统计。认为潜伏期正常界限以12小时为宜,提出以8~9小时作警戒点,对进入潜伏期3~4小时而宫口无进展者应给予处理,并拟定出处理产程异常的常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蓝相小板块液晶单体反式4-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3HHV)和反式-4-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4HHV)同时接枝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上,制备了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液晶单体及相应的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对单体和聚合物的液晶行为及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晶单体3HHV显示蓝相镶嵌织构,液晶单体4HHV显示胆甾相油纹状织构,它们的介晶区间温度分别为30.6 °C和49.7 °C,且均在低于室温就显示出液晶性。相应的液晶聚合物显示向列相纹影织构,介晶区间温度为192.6 °C,在低于室温时也显示出液晶性,且热分解温度达到310 °C以上,比其他环芳烃类介晶基元接枝聚硅氧烷主链的液晶聚合物具有更优越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胆囊癌的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胆囊癌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行CT检查,其中11例单相扫描(平扫+普通增强扫描+延迟扫描);25例行多相扫描(平扫+动脉相+门脉相+延迟扫描)。结果 根据CT表现,胆囊癌可分为3型:第1型为胆囊腔内肿块型;第2型为胆囊壁增厚型;第3型为浸润性生长型。胆囊癌以中度-明显强化多见,且门脉相强化明显,持续至延尺相,不同类型胆囊癌强化形式不同。胆囊癌伴肝脏侵犯常见,此时,强化形式与胆囊癌类似,与原发性肝癌不同;胆囊癌的其他表现尚有结石,淋巴结肿大及胆道梗阻等。结论 胆囊癌病人行CT多相扫描,可以明显胆囊癌的特征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正确诊断。CT对胆囊癌的定位及分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小分子蓝相的研究现状及聚合物稳定的小分子蓝相和聚合物蓝相的研究进展.通常小分子蓝相温域较窄,仅1℃左右.聚合物稳定的小分子蓝相温域达66℃,而我们展现的聚合物蓝相宽达300℃以上,甚至低于室温也有蓝相存在.所有的蓝相全部展示可见光的布拉格反射.  相似文献   

15.
A method of nylon solid phase radioimmunoassay(SPR)was developed andus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α-fetal protein(AFP).Nylon grains were activated and con-jugated with IgG to form a solid phase IgG.The activity of solid phase IgG was stableand it can be maintained for near 3 years at 4℃.At room temperature the activity didnot obviously change in 13.7 months.The method is simpler and more convenient thanliquid phase radioimmunoassay(LPR).The reactive error relation(RER)of this methodwas 0.01 and the precision curve was perfect.Sixty seven samples were measured withboth the solid phase method and double antibody-PEG(polyethylene glycol).Results ofthe two methods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difference(P>0.05).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of the two methods was 0.97(P<0.01).It was proved that nylon was a very good solidphase carrier for SPR.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放射治疗病例的增多,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急性放射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慢性放射性肠炎的腹泻和腹痛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主要为口服药物、局部肠道内给药、内镜下及高压氧治疗等,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背景期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背景期(n=54)与增殖期(n=41),另从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9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血糖指标(FPG、2h PG)、凝血功能(a PTT、TT、Fbg)与血小板参数(MPV、PLT)。结果对照组FPG、2h PG均为最低,背景期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FPG、2h PG均高于背景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 PTT最高、Fbg最低,背景期及增殖期a PTT低于对照组、Fb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Fbg高于背景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LT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PV最低,背景期及增殖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高于背景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功能改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患者凝血指标等的测定可有效发挥监测患者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急性期及非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集2012年5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76例,将患者按照治疗的不同时间分为两组,急性期手术组91例,手术治疗时间为发病后0~3 d内,非急性期手术组85例,手术治疗时间为发病3 d后。两组患者均行动脉瘤夹闭术。比较两组术前再出血率、术中完全夹闭率、术后常见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结果 (1)急性期手术组患者的术前再出血率(1.10%)与非急性期手术组(9.41%)比较明显较低,术中完全夹闭率(92.31%)与非急性期手术组(81.18%)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手术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13.19%)、术后脑积水发生率(8.79%)较非急性期手术组(5.88%、4.71%)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期手术组预后良好率(73.63%)与非急性期手术组(69.41%)比较较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可明显降低术前再出血率,提高术中完全夹闭率,明显降低患者由于再出血导致的死亡致残率,有利于疾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锤状指分期方法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48例51指锤状指患者,病程1-7d为急性期,7-21d为修复期,21d以上为陈旧期,对于急性期患者,局麻下用克氏针固定末节指间关节,固定后在关节处扳弯克氏针,使手指末节过伸位,3周以后取出克氏针(伴撕脱骨折6周拔出),然后加强锻炼;修复期不作处理,建议陈旧期手术;陈旧期在局麻下于中节远端切断伸指肌腱,逆行松解瘢痕至末节指间关节,保持肌腱与瘢痕的连续性,末节指间关节克氏针过伸位固定,然后折叠缝合肌腱,3周后拔出固定,再加强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7例急性期骨折愈合,2例陈旧期骨折给予摘除。48例中无1例出现感染,创面均一期愈合。21例23指远侧指间关节的范围与对侧未受伤关节相同,患指无疼痛,患者对外形很满意。1例急性期患者,拔出克氏针1周后再发锤状指,1月后按照陈旧期处理,与另外26例27指有少于10。的主动伸展限制,屈曲正常,无疼痛,患者对外形满意。结论:急性期克氏针过伸位固定,陈旧期瘢痕松解、肌腱折叠缝合是治疗锤状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出一种家兔急性脑缺血早期检测的新方法,建立一套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系统.方法 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未结扎组、单侧结扎组和双侧结扎组.采用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magnetic induction phase shift spectroscopy,MIPSS)方法的检测系统,对3组家兔模型进行60 min的相位差检测.结果 在特征频率下,60 min测量时间内未结扎组的相位差为-0.195° ±0.099°,单侧结扎组的相位差为-4.862°±1.150°,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为-9.303°±3.186°;与未结扎组相比,单侧结扎组与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随着缺血时间明显增大(P<0.05);而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相比于单侧结扎组也明显增大(P<0.05).结论 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方法的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家兔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以及对家兔不同缺血程度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