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两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用聚乙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作为软段的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硬段含量和聚醚添加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综合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记忆回弹性能和耐水解老化实验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硬段质量含量为31%~35%时,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优,形状回复率可以达到75%~85%;软段中聚醚添加量在4%~5%(占软段的质量分数)时,弹性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水解性能。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不同软链段长度的聚醚型、聚酯型嵌段聚氨酯脲弹性体,以及聚醚-聚酯软链段聚氨酯脲弹性体(PUU)。借助SEM、DSC以及拉伸试验机分析其结构、形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分离程度随软链段分子量的提高而提高。在软链段分子量相同时,聚醚为基础的PUU的相分离程度较聚酯为基础的PUU高。以聚醚-聚酯为软链段的PUU呈现了聚醚型和聚酯型PUU的各自形态,有较大的相区尺寸和较明显的相界面。力学性能数据证实了形态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分子量的对-氨基苯甲酸酯封端的聚(四次亚甲基)醚和均苯甲甲酸二酐反应,合成了聚醚聚酰胺酸;然后以不同重量比将聚醚聚氨酯和聚醚聚酰胺酸溶液混合反应亚胺化,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醚聚氨酯-聚醚聚酰亚胺合金。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广角X-衍射、应力应变试验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醚聚氨酯-聚醚聚酰亚胺合金具有很好的相分离结构,是一类新型耐高温、有韧性的热塑性弹性体。聚醚分子量相同的聚氨酯和聚酰亚胺形成的合金软段相容,合金具有两相结构;聚醚分子量不同的聚氨酯和聚酰亚胺形成的合金软段存在相分离,合金具有三相结构,表现在材料外观上分别为透明不透明的韧性膜,少量聚酰亚胺的掺入,能大大增加材料的耐热性能,而合金的材料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实验室自制的聚酯多元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一缩二乙二醇(DEG),通过聚合反应合成了结构相似的软段磺酸盐型聚氨酯分散体(SSSPU)、硬段磺酸盐型聚氨酯分散体(SHSPU)和硬段羧酸盐型聚氨酯分散体(CHSPU)。通过FT-IR、DSC、TG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链段间氢键化程度和离子基团的种类及位置对聚氨酯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SSSPU的硬段之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呈现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胶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SHSPU的氢键作用弱,呈微相混合结构,胶膜力学性能差;CHSPU的氢键作用不仅存在于硬段之间,还存在于硬段与软段之间,呈微相混合结构,由于氢键及羧酸盐的离子缔合作用,其胶膜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聚碳酸酯二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小分子二元醇反应,制得聚醚、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清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其机械力学性能、耐水性等的测试结果,探讨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清漆的结构对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树脂涂膜的微相分离程度增加,机械性能提高;组分摩尔比例相同时,软段分子量的降低有利于提高树脂的软硬段相容性,增加树脂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组分摩尔比例相同时聚酯型聚氨酯树脂的微相分离程度低于聚醚型聚氨酯树脂;MDI基溶剂型聚氨酯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高分子量聚乙二醇(PEG)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 I)、1,4-丁二醇(BDO)为硬段,采用两步溶液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固-固相变储能性能的聚氨酯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分析了该材料的形态结构和相变行为,并对其储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型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相变焓较大,相变温度适中,热性能稳定,相变过程中不产生液体,其相变实质是聚氨酯软段PEG由结晶固态转变为非晶固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赖氨酸乙酯盐酸盐(Lys-OEt)作为扩链剂合成一种新型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分析和细胞培养,探讨了聚氨酯弹性体软硬段比例、扩链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和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聚氨酯的机械性能提高.采用Lys-OEt扩链的聚氨酯弹性体拉伸强度达到18.6 MPa,在Lys-OEt、1,4-丁二醇(BDO)、二羟甲基丙酸(DMPA)3种扩链剂中力学性能最佳.初步的细胞培养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以聚醚烽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以二羟甲基酸为亲水单体制备了一组不同配方组成的聚氨酯乳胶粘剂。通过粘度测定、粒度分析、力度性能的测试以及DSC分析,研究了新水剂含量、软链段的类型和加料方法对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羟甲基丙酸含量在3%-8%之间可获得比较稳定的乳液,并且两步法较一步法制得的乳液分散性好,但胶膜力学性能方面,一步法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亲水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然后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不外加乳化剂的条件下,运用物理共混、化学复合和化学共聚三种方法对该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改性研究.用FTIR技术对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结构进行了对比与表征;通过粘度测定、粒度分析、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测试、DSC分析,研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对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共聚的改性方法对原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的改良效果最好,能够得到稳定且综合性能较优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子量为3 000的聚己内酯二元醇作为软段,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为硬段用预聚体法合成了形状记忆聚氨酯,在合成过程中原位加入经KH550表面处理后的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制备了新型形状记忆聚氨酯/TiO2-Si2纳米复合颗粒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形状回复测试、循环形变记忆分析及偏光显微镜考察了改性形状记忆聚氨酯样品的力学性能和形状回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较纯SMPU提升90%,形状固定率Rs在90%左右,形状回复率Rf保持在94%以上,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降低循环形变后损失的形状回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肪乳对Sysmex XE-2100血液细胞分析仪中网织红细胞检测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将健康志愿者血液样本与一定比例的脂肪乳混合,配制系列浓度的血液/脂肪乳混合液,于血液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测试,观察不同浓度脂肪乳对网织红细胞(Ret)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脂肪乳浓度的增高,血液/脂肪乳混合液的Ret参数中的MFR、IFR以及PLT-O趋向升高。结论脂肪乳会对血液细胞分析仪中网织红细胞测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制备的莪术油亚微乳理化性质,并与高压乳匀法制备的莪术油亚微乳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采用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和高压乳匀法制备莪术油亚微乳,比较其形态和粒径分布,HPLC法测定了其含药量,并进行稳定性比较.结果 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和高压乳匀法制得的亚微乳平均粒径分别为188.14、277.78 nm,含药量分别为9.240 1、8.743 6 mg/mL.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制备的亚微乳的稳定性和粒径分布有了显著提高.结论 转相超声乳化技术制备的莪术油亚微乳平均粒径更小,粒径分布更窄,含药量更高,稳定性更好,而且制备工艺设备简便,对改进亚微乳生产工艺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蓖麻油乳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74名足月妊娠需引产的初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实验组37例用蓖麻油乳引产、对照组37例用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两组的一般情况无差异.蓖麻油乳引产的总有效率为30/37(81.1%),催产素组的总有效率为24/37(64.9%)。两组无差异.用药至规律宫缩时间及用药至分娩时间,蓖麻油乳组为39.19±36.27及49.03±37.27 h,对照组为13.39±18.62及21.51±20.13 h,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为:蓖麻油乳引产的效果与催产素相同,但起效慢,作用持续时间也长。  相似文献   

14.
天麻粉改善脂肪乳剂灌胃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麻粉对脂肪乳剂灌胃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以脂肪乳剂灌胃建立高血脂和脂肪肝模型。共2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基础饲料对照组、脂肪乳剂灌胃组、脂肪乳剂灌胃+天麻粉250mg/kg和525mg/kg组,每组7只,疗程28d。实验前后测定大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肝脏称重并计算肝指数。取肝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并照相。另取部分肝组织提取脂肪测定其中CHO和TG含量。结果脂肪乳剂灌胃28d后大鼠出现显著高脂血症,肝脏重量和肝指数显著增加;与基础饲料对照组比较,脂肪乳剂灌胃组7只大鼠均出现中、重度肝脏脂肪变性,肝脏CHO和TG含量增加以及肝功能损害。脂肪乳剂灌胃+天麻粉525mg/kg组大鼠血清中CHO、LDL—C和TG水平较脂肪乳剂灌胃组分别降低24.6%、23.2%和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脂肪乳剂灌胃+天麻粉250mg/kg组大鼠肝脏重量和肝指数较脂肪乳剂灌胃组分别减少约15.4%和14.8%(P〈0.05),脂肪乳剂灌胃+天麻粉525mg/kg组则分别减少25.1%和24.2%(P〈0.01)。脂肪乳剂灌胃+天麻粉250mg/kg组7只大鼠中有3例轻度和4例中度肝脏脂肪变性,较脂肪乳剂灌胃组有改善(P〈0.05);脂肪乳剂灌胃+天麻粉525mg/kg组7只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均轻度,较脂肪乳剂灌胃组有极显著改善(P〈0.01)。与脂肪乳剂灌胃组比较.脂肪乳剂灌胃+天麻粉250mg/kg组大鼠肝脏TG含量减少约19.0%(P〈0.05);脂肪乳剂灌胃+天麻粉525mg/kg组大鼠肝脏CHO和TG含量分别减少约21.2%(P〈0.05)和33.3%(P〈0.01)。相应的,天麻粉治疗后大鼠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脂肪乳剂灌胃+天麻粉250mg/kg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较脂肪乳剂灌胃组分别下降20.1%和19.0%(P〈0.05),脂肪乳剂灌胃+天麻粉525mg/kg组则分别下降33.1%和28.3%(P〈0.01)。结论天麻粉在脂肪乳剂灌胃的大鼠中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减少肝脏脂肪蓄积、减轻肝脏脂肪变性以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袁亮  李玉伟 《当代医学》2009,3(5):67-69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首选治疗方法,其最常用的栓塞剂是碘油乳剂,常分为混悬型乳剂和油包水型乳剂两大类。在碘油中加入各种化疗药物、无水乙醇、可降解淀粉微球、放射性标记物I^131、基因药物等可形成不同的乳剂。这些碘油乳剂对非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栓塞治疗效果各有不同。研究碘油乳剂经动脉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进展,对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运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人胆囊结石标本的成份分析,进而选用对各种主要成分有良好的溶解作用的药物配成4组复方溶石液,通过体外溶石实验,筛选出复方右旋柠烯乳剂的溶石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用家兔作动物体内溶石实验及动物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试验。结果证明,自制复方右旋柠烯乳剂对CS有显著的溶解作用,溶石速度快,且毒副作用小,是一个很有前途的CS接触溶解剂。  相似文献   

17.
华啸  王闯 《医学综述》2014,(22):4120-4122
脂肪乳作为肠外营养支持中主要的能量来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发展出多种不同配方的制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为大豆油长链(LCT)和中长链(MCT/LCT)脂肪乳,大豆油LCT和MCT/LCT脂肪乳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橄榄油脂肪乳由橄榄油和大豆油以4∶1的比例混合而成,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脂肪乳对免疫细胞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更小,其效能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半边旗提取物5F祛瘢乳膏,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5F瘢痕乳膏涂敷于实验动物的完整和破损皮肤上,24h后观察其局部刺激作用、过敏反应和急性皮肤毒性,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局部应用半边旗祛瘢乳膏后对大鼠皮肤无刺激性,及在大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见毒性作用,并且对豚鼠也不起过敏反应。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半边旗乳膏是一种安全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脂肪乳,并对其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二步乳匀法制备尼莫地平脂肪乳,并对其pH值、粒径分布、Zeta电位、酸值、过氧化值和药物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所制备的乳剂外观呈乳白色,pH值为6.5-7.0,平均粒径约为180 nm,Zeta电位约为-45 mV,酸值为3.87 mmol/L,过氧化值符合规定,药物质量浓度约为0.8 mg/mL。结论自制尼莫地平脂肪乳的理化性质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检查项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C6胶质瘤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法显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浓度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能通过促进凋亡基因caspase-3蛋白表达的上调,从而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