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P2X_7受体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表达下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P2X_7受体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型脑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择出生7 d的SD大鼠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缺氧缺血前后脑皮层、白质、海马P2X_7受体表达.结果 缺氧缺血后2 h,患侧皮层、白质和海马P2X_7受体蛋白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P<0.01);免疫组化也显示患侧皮层、白质和海马P2X_7,受体表达下降.结论 P2X_7受体可能参与了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特性。方法:对出生后7—28d龄大鼠进行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并根据输入阻抗的大小对神经元进行分类,以及分析其突触后电流的特性。结果:随着输入阻抗减小,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的峰值、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增大。结论:在大鼠生后早期的发育过程中,视觉经验调制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3.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的发育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揭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和发育不同步性。方法 对出生后14、28d龄大鼠视皮层进行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神经元标记,并根据输入阻抗对神经元分类及电生理特性分析。结果 当视皮层神经元的输入阻抗(Input tesistance,IR)减小时,突触后电流(Postsynaptic currents,PSCs)的峰值增大,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延长。在出生后14d(睁眼前),以中间型为主(59.2%),成熟型为14.9%;28d(睁眼后2周)以成熟型为主(56.3%),幼稚型为12.5%。结论 在大鼠生后的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学特性逐渐成熟,但成熟程度与年龄并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4.
实验大鼠泰泽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消化及机械分离法分离出生10~15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从形态学及电生理学方面鉴定细胞活性。结果表明,该法可获得形态和生理特性良好的单个海马神经元。用0.5μmol/L的TTx阻断Na^ 通道后,分别记录到典型的全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电流以及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证实该方法适用于海马神经元膜片钳研究,对深入探讨药物和毒物对海马离子通道及信号转导机制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发育过程中大鼠视皮层2/3层锥体神经元的白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变化,以及在生后早期自发性突触活动情况,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m—DIC)结合电荷耦合式摄像机(CCD—Camera)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生后2—7、8~14、15-21、22-28d各组sEPSCs变化。同时于电极内液中加入虫荧光黄,对所记录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景:视皮层神经元sEPSCs幅值随发育逐渐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视皮层神经元sEPSCs频率随发育逐渐提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但2~7d组与8—14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皮层2,3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生物电学特性随发育逐渐成熟。结论: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突触后膜AMPA受体功能表达随发育逐渐成熟,生后早期突触并非完全处于静息状态,具有一定的早期白发突触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6.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盲法)获得4~2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0.1—1.0mA刺激来引起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Post synaptic currents,PSCs)。结果 15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PSCs可分为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3种类型。大鼠睁眼后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所占的百分率显著增加。某些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有不同的突触反应;个别细胞在相同刺激强度下,多突触反应的曲线不同。双脉冲刺激视皮层神经元引起的时间整合作用的形式表现为突触反应增强型、压抑型和无影响型3种类型。结论 多突触反应的神经元可接受两个或多个延时不同的突触输入。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视觉刺激下,视觉依赖性突触的重新分布,表明了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年龄大鼠前皮质与海马内noggin mRNA与BMP4 mRNA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RT-PCR技术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大鼠前皮质,noggin mRNA的表达在P1W明显降低,BMP4 mRNA在P1M、P3M呈高表达。而在大鼠海马,noggin mRNA的表达在胚胎期(E13、E16)表达最高,随着发育的进行逐渐降低;BMP4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海马内的表达模式和noggin相反,即在胚胎期及新生期呈弱阳性表达,生后1周表达开始升高,生后2周明显升高,并维持这一较高水平,在生后18月大鼠仍维持较高的水平。结论Noggin mRNA与BMP4 mRNA在不同发育年龄大鼠的海马与前皮质均有表达,表达水平与发育年龄密切相关。Noggin基因与BMP4基因与海马及皮层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内侧内嗅皮层浅层主要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特性。方法:选用出生后14~21d的SD乳鼠,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切取脑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内侧内嗅皮层内浅层两类主要投射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内嗅皮层浅层星型神经元呈星状或方枕型,其超极化激活的HCN通道所产生的电位“Sag”和“Ih”电流显著大于三角形的锥体神经元。结论:在膜片钳实验中可以从形态学和电生理特性上区分内嗅皮层浅层两类主要神经元,为两类细胞在海马依赖性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学习能力与大脑神经元凋亡状况及血糖的关系。方法采用电迷宫法测试26只糖尿病大鼠(糖尿病组)和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的学习能力,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其额叶皮层和海马发生细胞凋亡的神经元数目,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调节基因Bcl 2、Bax的表达,并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能力与额叶皮层和海马凋亡细胞数目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电迷宫测试成绩明显下降,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训练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额叶皮层和海马细胞凋亡数高于对照组,Bcl 2表达减少,而Bax表达则增加(P均<0.01)。糖尿病大鼠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训练次数与额叶皮层和海马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410,P<0.05),且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额叶皮层与海马凋亡调节基因表达改变引起的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NPase在正常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动态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将15只正常新出生大鼠分为生后天数(P)1、3、5、7、14 d 5个组(P1,P3,P5,P7,P14,每组n=3),经心腔灌注固定后摘取眼球进行冰冻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NPase在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中表达的变化.结果与P3,P5,P7,P14相比,P1组视网膜CNPase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贯穿于视网膜外成神经细胞层.与P1相比,P3、P5和P7组CNPase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并向神经节细胞层靠近,而且呈现递减的趋势.P14组CNPase阳性细胞消失,视网膜分层结构初步形成.结论 CNPase短暂表达于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提示其可能帮助诱导发育中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化,促进视网膜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镉染毒大鼠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分两批,随机分成5组。用原花青素灌胃受试组,用CdCl2染毒阳性组与受试组。7d与14d后取大鼠肝脏与血清测定SOD活性、MDA含量,最后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镉染毒7d:与镉染毒组比较,肝脏SOD活性对照组、OPC三剂量干预组、血清SOD活性OPC低剂量干预组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DA含量对照组、OPC中、高剂量干预组、血清MDA含量OPC低剂量干预组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镉染毒14d:与镉染毒组比较,肝脏SOD活性OPC低剂量干预组、血清SOD活性OPC高剂量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DA含量OPC中、高干预组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花青素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老年大鼠脑细胞凋亡,采用提取大鼠脑细胞进行DNA电泳的方法,结果显示老年大鼠细胞DNA电泳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梯状电泳条带,说明老年大鼠脑细胞的凋亡率增高是衰老的特征之一。可利用这一方法研究中医药抗衰老的药物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TNF -α的表达 ,并与假手术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 -α表达及细胞凋亡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含量水平亦明显上升 ,P均 <0 .0 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TNF -α表达及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白雪  左英  罗钢  杨思进 《西部医学》2010,22(3):403-405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方法将15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按成人用量的10倍给药每天一次,动物经给药10次,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脑缺血大鼠的行为状态、脑组织形态学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行为状态,缩小缺血范围,降低缺血程度,使病变的脑组织得到明显地改善,减少缺血区神经元的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脑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预组用美金刚溶液灌胃,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Caspase-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dammonii glycyrrhizinatis,DG)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witar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给药组(DG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缺血2h再灌注12h,24h后,分别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DG组脑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减少。结论:DG可明显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起到一定的社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雪旺细胞系RSC96细胞条件培养液(RSC96-CM)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粘附法从胚胎15d的SD大鼠脊髓分离OPCs,应用BrdU掺入实验检测OPCs的增殖,应用RT-PCR技术检测PDGF-AA和bFGF在RSC96细胞的表达,应用ELISA技术检测RSC96-CM中PDGF-AA和bFGF蛋白的浓度,以特异性抑制剂阻断观察PDGF-AA和bFGF在RSC96-CM诱导OPCs增殖中的作用,以特异性抑制剂观察ERK和JNK信号途径在RSC96-CM诱导OPCs增殖中的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的RSC96-CM培养的OPCs,其BrdU+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在含50% RSC96-CM的培养液中培养的OPCs的BrdU+细胞的比例达高峰.RT-PCR证实RSC96细胞显著表达PDGF-AA和bFGF的mRNAs,ELISA结果发现,RSC96-CM中PDGF-AA和bFGF的蛋白浓度分别是我们前期报道的B104CM中PDGF-AA和bFGF的蛋白水平的0.87倍和0.92倍.PDGFR的特异性抑制剂AG1295和bFGFR特异性抑制剂PD173074均显著降低RSC96-CM诱导的OPCs增殖;此外,Erkl/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和JNK特异性抑制SP600125的预孵也显著降低RSC96-CM诱导的BrdU+ OPCs的比例(P<0.01).结论 RSC96-CM显著诱导OPCs的增殖,其通过RSC96分泌的PDGF-AA和bFGF激活Erkl/2和JNK信号途径而发挥作用;RSC96-CM也可以作为OPCs常规培养的扩增剂.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高血压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肾性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HIR),正常血压缺血再灌注组(IR)和假手术组(N),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h,再灌注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bcl-2、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正常血压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肾性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P<0.05)。肾性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血压缺血再灌注组比较,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5),Bax表达明显增多(P<0.05),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结论:高血压通过增加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促进脑细胞凋亡,加重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心康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雄性60只,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即脑心康片高剂量组、脑心康片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银杏叶片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分别给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给药5 d后,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不完全脑缺血模型,RT-PCR法检测脑心康片对脑缺血后脑组织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脑心康片能明显抑制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论:脑心康片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脑心康片通过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henolic alkaloids fromMenispermum dauricum,PAMD)预处理对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细胞凋亡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并用受试药物术前连续预处理模型大鼠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PAMD高、中、低剂量组,尼莫地平、银杏叶片预处理组大鼠缺血后24,48,72 h大脑皮质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KB表达变化。结果:行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大鼠大脑皮质PKB均被诱导表达,PAMD预处理7 d后,缺血后各时间点大鼠大脑皮质PKB表达明显升高。结论:PAMD能明显促进缺血脑损伤后抑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KB表达水平,从而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