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大栀子普通粉与超微粉中栀子苷的体外溶出情况。方法: 采用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色谱条件为依利特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238 nm,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测定大栀子普通粉和超微粉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并对体外溶出行为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 普通粉和超微粉中栀子苷的溶出量分别为34.019,52.638 mg·g-1,二者中栀子苷的体外溶出曲线均符合Weibull分布,普通粉的t50,td,t70,t80分别为1.501,14.211,70.877,2 339.955 min,超微粉则依次为1.339,1.505,1.637,1.964 min。超微粉中栀子苷的溶出速率明显高于普通粉,最高累计溶出率较普通粉约提高了30%。结论: 超微粉碎能明显促进大栀子中栀子苷的体外溶出速率及溶出量,揭示超微粉碎技术可用于蒙药大栀子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平糖胶囊B方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平糖胶囊B方,以栀子苷提取量为检测指标,选择微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微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TM R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11:89),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 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5 kW,料液比1:5,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数2次,栀子苷平均提取量9.08 mg·g-1结论: 优选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具有高效、节能、省时等优点,具有极大的工业化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茵陈四苓颗粒的乙醇提取工艺。 方法: 以栀子苷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乙醇回流法、乙醇超声法和乙醇渗漉法,确定茵陈四苓颗粒中部分药材的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泡时间、加醇量、渗漉流速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色谱条件为UltimateTM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1 mL·min-1,柱温40 ℃,检测波长238 nm,进样量10 μL。 结果: 采用乙醇渗漉法提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70%乙醇浸泡12 h,渗漉流速5 mL·min-1,栀子苷提取量达42.524 4 mg·g-1结论: 该工艺客观可行、稳定合理,可为茵陈四苓颗粒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微粉碎提升散结镇痛胶囊活性成分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实验主要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散结镇痛胶囊活性成分溶出度的影响。运用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细粉和超微粉后充填胶囊,再将超微粉湿法制粒后充填胶囊,制得的散结镇痛胶囊用浆法测定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度,比较3种胶囊溶出差异。结果显示细粉、超微粉、超微粉制粒制得胶囊的白藜芦醇体外溶出度分别为26.11%,63.27%,67.49%;龙血素B的体外溶出度分别为7.160%,20.29%,23.05%。超微粉制粒制得的散结镇痛胶囊溶出度最高。超微粉碎粒径D90为13.221 μm,可以显著提高散结镇痛胶囊活性成分白藜芦醇和龙血素B的溶出度(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完善栀子药材的HPLC质量控制指标. 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6%~16%A;15~22 min,16%~21%A;22~34 min,21%~24%A;34~50 min,24%~42%A),京尼平苷、西红花苷-1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38,440 nm. 结果: 不同产地栀子中京尼平苷质量分数23.025~53.693 mg·g-1,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1.8%的规定;其中2批栀子的外观颜色为灰棕色、棕黄色,西红花苷-1的含量极低,分别为1.963,3.434 mg·g-1,应为不合格药材. 结论: 仅以京尼平苷作为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合理,建议增加西红花苷-1的含量测定,为新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乐脉分散片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阿魏酸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三者的溶出特点。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阿魏酸含量,色谱条件为AlltimaTM OD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320(0~10 min),286(10~20 min),270(20~30 min)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采用小杯法测定体外溶出度,以0.1 mol·L-1 HCl为溶出介质,转速50 r·min-1,取样时间60 min,考察不同时间内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阿魏酸的累计释放度,通过相似因子(f2)法对各成分的溶出度曲线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 丹酚酸B、丹参酮ⅡA、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0.15~301.48,0.15~1.52,0.66~6.55 mg·L-1。以丹酚酸B为参比,乐脉分散片中丹参酮ⅡA与阿魏酸的f2分别为70.35,82.49。结论: 乐脉分散片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阿魏酸具有相似的溶出特点。  相似文献   

7.
热毒宁注射液与栀子苷单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栀子苷质量浓度的方法,比较热毒宁注射液中栀子苷与栀子苷单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 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热毒宁注射液和栀子苷单体,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以紫丁香苷为内标,血浆用乙腈沉淀蛋白,流动相乙腈-水(14:86),经Agela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分离,检测波长238 nm,采用PhoenixTM WinNonlin 6.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栀子苷在0.100~12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8 7),定量下限0.100 mg·L-1,低、中、高质量浓度的血浆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5.9±1.7)%,(96.6±2.3)%,(97.4±1.1)%。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和栀子苷单体后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t1/2分别为(0.58±0.11),(0.55±0.20) h,MRT0-t分别为(0.41±0.05),(0.33±0.05) h,二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建立的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中其他成分对栀子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蒙成药三子汤散常规粉与超微粉中栀子苷的体外溶出度,探索超微粉碎技术对蒙成药三子汤散中有效成分栀子苷的溶出的影响,为蒙成药三子汤散粉碎粒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蒙成药三子汤散超微粉和常规粉中有效成分栀子苷的体外溶出情况,绘制溶出曲线,比较蒙成药三子汤散不同粒径粉末的溶出特征。结果:蒙成药三子汤散超微粉和常规粉10min时累计溶出率分别90%,68%,20min时累计溶出率分别为98%,79%。结论:超微粉碎能明显提高蒙成药三子汤中有效成分栀子苷的体外溶出量及溶出速率,表明超微粉技术可用于蒙成药三子汤散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栀子不同饮片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张村  肖永庆  李丽  逄镇  李桂柳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1138-1140
目的:对栀子不同饮片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同时测定2个主要成分(京尼平龙胆二糖苷,京尼平苷)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乙腈-0.3%甲酸水(12∶88),检测波长238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2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99.1%。栀子不同饮片中2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有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栀子不同饮片的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和比较不同基质、不同药材粉碎度的新工艺三黄栓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制备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6000)三黄细粉栓及微粉栓,油脂性基质(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三黄细粉栓及微粉栓。采用UV测定体外溶出度,检测波长272 nm,计算累积溶出率,通过威布尔分布模型提取溶出度参数,考察并比较各三黄栓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新工艺三黄栓较传统油脂性基质三黄栓的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三黄微粉栓(聚乙二醇-6000)的T20(药物溶出20%所用时间),T50(药物溶出50%所用时间),Td(药物溶出63.2%所用时间)分别为3.84,11.34,16.09 min。结论:基质及药材粉碎度对三黄栓体外溶出度均具有显著影响,水溶性基质三黄微粉栓释药迅速而充分,传统油脂性基质三黄栓中药物难以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1.
复方贝母散超微粉的制备及粉体表征和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复方贝母散为研究对象,探讨复方中多种类多质地药物超微粉的制备及其性质.通过对细粉和超微粉的粉体表征及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研究,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复方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粒径和细胞破壁率为指标,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药物各级超微粉的粒径,筛选超微粉碎工艺.从外观性状与显微形貌、粉体粒径与比表面积等方面对药物细粉和超微粉进行比较.以吸湿率和休止角为指标,考察超微粉与细粉的吸湿性与流动性变化.结果:平贝母、麻黄、甘草、炒苦杏仁振动磨粉碎60 min,炙百部振动磨粉碎40 min,细胞破壁率>95%.物理性质研究表明,药物经超微粉碎后,外观颜色呈变浅趋势,更均匀细腻,扫描电镜显示,颗粒粒径分布更窄,失去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植物药的流动性减小,矿物药的流动性增大.平贝母、麻黄和甘草的吸湿性呈减小趋势.结论:与细粉相比,超微粉的外观、显微特征、流动性与吸湿性均发生改变,为中药超微粉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感冒后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畴,多由风邪夹杂寒邪、燥邪致病,外感邪气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服药后解表不彻,导致肺气不宣,出现咳嗽。杏苏散主治外感凉燥证,是治疗凉燥咳嗽的代表方,也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止嗽散主治风邪犯肺证,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宣降之咳嗽常用方。方中诸药药性平和,性温质润,顺应肺的生理特点。杏苏散合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林培英  王洪  董昕  吴玉田  娄子洋 《中药材》2005,28(3):177-179
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天然牛黄粉中人工牛黄粉掺入量的方法.方法:在天然牛黄粉中掺入不等量人工牛黄粉(质量百分数范围为0%~100%),采集近红外光谱,建立校正样品集与测试样品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结果:校正样品集的最佳主成分数(Rank)=7,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1.93,决定系数(R2)=99.42;测试样品集的预测误差均方差(RMSEP)=0.797,决定系数(R2)=99.9,评估均方差(RMSEE)=2.07.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天然牛黄粉中人工牛黄粉的掺入量结果可靠,可用于天然牛黄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消水散治疗结核性胸水的机制。方法运用灌胃给药途径观察其对小鼠在促进结核性胸水的消退、抗慢性增生性炎症中的作用及其对小鼠胸腺、脾脏的重量和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该制剂具有良好的加速结核性胸水的消退及一定的抗慢性炎症作用,并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结论消水散对结核性胸水的治疗作用主要在于能加速消水、抗炎及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伊布海-12散钙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EDTA(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法。结果:样品中方解石和紫贝齿中的钙(Ca)含量126.50mg·g-1,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0.5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的控制伊布海-12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复方贝母散超微粉体、细粉的化学性质与药效学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复方贝母散细粉和超微粉的化学性质和药效学.方法:通过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TLC鉴别和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探讨平贝母、麻黄、甘草细粉和超微粉的化学性质变化.以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为指标,采用小鼠氨水引咳试验比较超微粉和细粉的止咳效果.结果:化学性质研究表明超微粉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复方贝母散超微粉形式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显著抑制作用,与等剂量复方贝母散细粉形式相比,作用更明显.结论:与细粉相比,超微粉主要化学成分未出现明显变化,但药效增加>2倍,可减少服用剂量,为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复方中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张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千古名方,随着人们对五苓散更加深入的理解,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涉及到五苓散的条文一共11条,将这些条文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将五苓散证归纳为脉浮、发热、口渴、烦、呕吐、小便不利,将这些症状与脱水过程中出现的症状相比较,发现其中有好多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将从病因、症状和临床应用以及对五苓散证的思考几个方面来从方证对应的角度来探讨五苓散证和脱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白虎羚退热散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虎羚退热散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平皿法和试管内药液稀释法观察白虎羚退热散的抑菌作用。结果:白虎羚退热散对肺炎双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对乙型链球菌敏感,对大肠杆菌不敏感。结论:白虎羚退热散对其敏感的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喷雾干燥法制备阿胶粉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喷雾干燥法制备阿胶粉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干粉得率和含水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出风口温度、进风口温度、胶液相对密度和进料速度对阿胶粉喷雾干燥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相对密度1.20(60℃),进料速度40 mL·min-1,进风口温度165℃,出风口温度65℃;干粉得率和含水量分别为81.6%,4.26%。结论:优选的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为阿胶颗粒、片和胶囊等剂型产品开发过程中原料干燥方法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为动物胶类中药干燥方法选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如意金黄散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例褥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如意金黄散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如意金黄散治疗褥疮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