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炒决明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炒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的化学成分,为阐明炒制前后的成分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的谱学数据和化学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炒决明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1)、大黄素甲醚(physcion,2)、8-甲氧基大黄酚(8-methoxylchrysophan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大黄素(emodin,5)、钝叶决明素(obtusin,6)及钝叶素-2-O-β-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obtusifolin-2-O-β-D-(6'-O-acetyl)glucopyranside,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炒决明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建立芥子不同品种的化学色谱对应鉴别方法。方法:以4-羟基-苄基芥子苷、4-羟基苯甲酰胆碱和芥子碱复盐为对照品,采用TLC和HPLC鉴别。结果:黄芥子、白芥子的TLC和HPLC图谱有明显差异,白芥子能检出3个对照品,黄芥子仅能检出芥子碱复盐,2种色谱方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图谱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快速地鉴别区分黄芥子和白芥子,为芥子不同品种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建立白芥子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以4-羟基-苄基芥子苷、4-羟基苯甲酰胆碱和芥子碱复盐为对照品进行TLC鉴别,同时以芥子碱复盐为对照品进行HPLC含量测定,Agilent TC-C18(2)柱,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6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白芥子炒制前后的TLC整体图谱没有明显差异,芥子碱复盐的含量略有下降。结论:TLC鉴别方法简便,专属性强;HPLC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白芥子饮片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栀子饮片二萜色素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栀子不同饮片二萜色素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同时测定4个主要成分(crocin1,crocin2,crocin3,crocetin)含量,Kromasil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3%甲酸水不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440nm,流速1.0mL·min^-1,柱温35℃。结果:4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7%,100.05%,98.40%,101.0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栀子炮制前后色素类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栀子不同饮片的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栀子饮片二萜色素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栀子不同饮片二萜色素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同时测定4个主要成分(crocin 1,crocin 2,crocin 3,crocetin)含量,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3%甲酸水不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44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 ℃。结果:4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7%,100.05%,98.40%,101.0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栀子炮制前后色素类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栀子不同饮片的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防风色原酮成分群的分离制备及其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6种色原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防风色原酮有效部位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6种色原酮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 ℃。结果:6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7%,RSD均小于5%。各样品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防风色原酮成分群的制备方法以水煎醇沉树脂分离结合硅胶纯化法较好。  相似文献   
7.
大黄5种饮片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大黄不同饮片中各色谱峰峰面积的变化情况,探讨饮片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HPLC指纹图谱法,以甲醇-1.0%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nm.对大黄5种饮片各10批次样品进行分析,比较同一成分在不同饮片中峰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已归属的24个色谱峰中没食子酸(1)在熟大黄中含量最高,5种游离蒽醌,即芦荟大黄素(20)、大黄酸(21)、大黄素(22)、大黄酚(23)、大黄素甲醚(24)在熟大黄中含量最高,4'-羟基苯基-2-丁酮-4'-0-β-D-(6"-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6)、大黄素8-O-葡萄糖苷(17)及芦荟大黄素-3-CH2-O-β-D-葡萄糖苷(18)在生片中较高,其余成分均以酒大黄含量最高.结论 辅料的种类、炮制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是不同大黄饮片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高温或长时间加热会导致大黄中蒽醌苷类成分含量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游离蒽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决明子炒制前后2类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HPLC测定生、炒决明子中2类成分的方法,以期了解生、炒决明子中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使用Alltima C_(18)(4.6 mm × 1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色谱条件I乙腈-四氢呋喃-0.1%磷酸水溶液(17:3:80),检测波长278 nm;色谱条件Ⅱ甲醇-0.1%磷酸水溶液(79:21),检测波长254 nm,分别测定2类成分的含量.通过结果分析比较2类成分在生、炒决明子中的差别.结果:2类成分5个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精密度可靠RSD<1.6%;重复性好RSD<1.8%;样品在24 h内基本稳定.2类成分5个化合物在生、炒决明子中的含量均有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决明子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大黄不同饮片大孔树脂分离部位的提取物总量及其HPLC比较,确定饮片炮制前后成分变化明显的组分,探索导致大黄药性变化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以75%乙醇提取大黄各种饮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D101分离,分别制备成水、20%乙醇、50%乙醇和95%乙醇部位,以HPLC对各部位进行比较。结果:饮片总提取物重量由高到低为生片、酒片>醋片>熟片>炭片。酒片、醋片及炭片均为50%乙醇洗脱物最多,生片和熟片均为H2O洗脱物最多,但生片20%和50%乙醇洗脱物的重量基本一致,而熟片则呈依次递减趋势。各饮片4个洗脱部位中均为95%乙醇洗脱部位的洗脱物最少。HPLC比较结果显示,各组分分离良好,各饮片间的20%和50%及95%乙醇洗脱部位色谱峰变化显著。结论:随着炮制条件的加剧,各饮片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提取物重量及HPLC比较结果提示,20%,50%及95%乙醇洗脱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大黄不同饮片药性变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黄5种饮片中游离蒽醌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对大黄5种不同饮片中游离葸醌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5个主要成分含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5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4%,98.11%,99.30%,98.00%,97.86%.结论:大黄炮制过程中5种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熟片、炭片含量较生品明显增加,而醋片、酒片含量下降,大黄不同饮片的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