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皮肤黑素瘤A375细胞株增殖及细胞周期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375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小檗碱(0,20,40,60,80,100μmol/L),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小檗碱对A37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周期;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小檗碱对A375细胞miRNA-34a,miRNA-154,miRNA-26a,miRNA-124及其对应靶基因CDK4,Cyclin D1,CyclinE,CDK2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小檗碱抑制A375细胞增殖,具有时效依赖性和量效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实验表明低浓度(20,40μmol/L)小檗碱作用后细胞周期呈S期阻滞和G2/M期阻滞(均P0.05),高浓度(60,80μmol/L)小檗碱作用后细胞周期呈G_2/M期阻滞(P0.05)。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小檗碱作用后随着浓度的增加miRNA-34a,miRNA-154,miRNA-26a,miRNA-124表达增加(均P0.05),其对应的靶基因CDK4,CyclinD1,CyclinE,CDK2表达减弱(均P0.05)。结论小檗碱对A37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小檗碱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对黑素瘤A375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姜黄素联合热疗治疗人恶性黑素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处理因素对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A375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30μmol/L姜黄素联合热疗的细胞抑制率高于单纯姜黄素组和热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7,P0.01);A375细胞增殖抑制率与姜黄素浓度呈正相关(rs=0.95);30μmol/L姜黄素联合热疗组细胞早期凋亡率高于单纯姜黄素组和热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5.37,P0.01)。结论姜黄素联合热疗对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的毒性起协同相加作用,细胞毒性与姜黄素的剂量成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对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系A375和M14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黑素瘤A375和M14细胞,采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10μmol/L 5-氮-2'-脱氧胞苷处理前后A375和M14细胞中IGFBP7mRNA和蛋白的表达,噻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5-氮-2'-脱氧胞苷对A375和M1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10μmol/L 5-氮-2'-脱氧胞苷处理A375和M14细胞48h后,IGFBP7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得到恢复.不同浓度的5-氮-2'-脱氧胞苷分别作用24、48、72、96和120h后,呈时间(F=141.35,P<0.01;F=549.33,P<0.01)和剂量(F=561.12,P<0.01;F=271.43,P<0.01)依赖性抑制A375和M14细胞增殖.结论 DNA甲基化参与调控IGFBP7基因的表达,5-氮-2'-脱氧胞苷具有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抗恶性黑素瘤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全硫代修饰的C myc反义寡核苷酸体外转染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HLA Ⅰ抗原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①30μmol/LASODN组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且发生G1 期阻滞;②ASODN组细胞上HLA Ⅰ抗原的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C myc反义寡核苷酸可能通过抑制A375M细胞的增殖和上调HLA Ⅰ抗原水平的双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0、20、40、80、160μmol/L浓度槲皮素作用于A375细胞24、48和72 h后细胞增生水平。用0、20、40、80、160μmol/L浓度槲皮素作用24 h后,以Annexin-V/PI法观察A375细胞凋亡,分别测定Caspase 3、Caspase 8和Caspase 9的活性,并以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53,Bax及Bcl-2的基因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40、80、160μmol/L槲皮素作用24、48和72 h后均对A375细胞的增生有抑制作用,且有时间、浓度依赖性。0、20、40、80、160μmol/L槲皮素在作用24 h时,A375细胞早期凋亡率由(3.02±0.49)%分别上升至(11.20±1.68)%、(12.44±1.68)%、(24.55±0.58)%和(47.68±0.79)%,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80、160μmol/L作用组的Caspase 3,Caspase8,Caspase 9活性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53及Bax的蛋白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Bcl-2的蛋白水平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槲皮素对黑素瘤A375细胞具有抑制增生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53及Bcl-2/Bax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的氧化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A375黑素瘤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损伤组、不同浓度槲皮素预处理组(槲皮素终浓度为5、10、25、50μmol/L)。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显色法测定细胞增殖,NaOH法测定黑素含量,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法)测定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结果与H2O2损伤组相比,25μmol/L槲皮素组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余槲皮素各组与H2O2损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2O2损伤组相比,各浓度的槲皮素均对细胞的黑素合成有促进作用(P0.05)。各槲皮素预处理组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均低于H2O2损伤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减轻H2O2对人黑素瘤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和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蒜油对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凋亡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恶性黑素瘤进展和转移的机制。方法实验分对照组和大蒜油处理组2组。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大蒜油对黑素瘤B1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黑素瘤B16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黑素瘤B16细胞P16和C-myc的表达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黑素瘤B16细胞VEGF信使核糖核酸(m 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在50~100 mg/L范围内,大蒜油可显著抑制黑素瘤B16细胞增殖(P0.01),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TUNEL染色显示,100 mg/L大蒜油诱导48 h后,黑素瘤B16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表明,100 mg/L大蒜油组P16蛋白的表达增强,C-myc蛋白的表达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 mg/L大蒜油处理48 h后,VEGF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油可抑制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myc蛋白的表达、上调P16蛋白的表达有关;大蒜油还可下调黑素瘤B16细胞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croRNA-136(miR-136)基于Wnt信号通路在黑素瘤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常规培养正常小鼠A9细胞(阴性对照组)和小鼠黑素瘤B16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16细胞分为空白组(只转染试剂,无转染序列)、NC组(转染miR-136 nc)、miR-136模拟组(转染miR-136模拟物)、miR-136抑制组(转染miR-136抑制剂)。通过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36的表达,q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Wnt3a、β-catenin、Ecadherin及N-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差距。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miR-136表达均显著降低,空白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相对于空白组与NC组,miR-136模拟组miR-136表达显著增加(P 0. 05); miR-136抑制组miR-136的表达明显降低(P 0. 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 05)。β-catenin、Wnt3a、N-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均0. 05)。空白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空白组和NC组相比,miR-136模拟组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 05);β-catenin、Wnt3a和N-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 05)。miR-136抑制组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 05),而β-catenin、wnt3a和N-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 05),组间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黑素瘤细胞中miR-136水平较正常细胞降低,过度表达的miR-136通过下调Wnt信号传导途径,抑制黑素瘤细胞的EM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A375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酶学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465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 As2O3浓度<0.01μmol/L时,随As2O3浓度的增加,促进黑素瘤细胞的增殖、黑素的合成及上调酪氨酸酶的活性;As2O3浓度等于0.01μmol/L时作用最强。0.1~1μmol/L则表现为抑制作用;>1μmol/L则出现细胞毒性作用。结论 经As2O3处理后A375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的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的生成与As2O3浓度呈双相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catenin与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感染的HPV分型,将HPV16/18型皮损分为高危型组(CA1),HPV6/11型皮损分为低危型组(CA2),每组30例;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及β-catenin mRNA在CA1组和CA2组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阳性物质均表达于胞膜;CA1组和CA2组中主要表达于胞核和胞质,CA1组和CA2组角质形成细胞中β-catenin蛋白均呈异常表达,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6.70%,40.0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CA1组和CA2组角质形成细胞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阳性分别为23例,18例)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阳性10例)。结论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β-catenin表达异常,在胞膜、胞浆及胞核的分布与正常角质形成细胞不同,可能与细胞过度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黑素瘤细胞Hs294T生物学活性及其Wnt/β-连环蛋白通路的的影响。 方法 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黑素瘤细胞Hs294T后,用MTT实验、Annexin V-PI双染色法、基质胶侵袭实验分别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Wnt通路关键性蛋白分子β-连环蛋白定位的改变。用Western印迹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β-连环蛋白,靶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的表达变化,及通路转录因子LEF1、靶基因C-myc 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4 ~ 10 μmol/L浓度药物能使细胞增殖活性呈梯度下降(P < 0.05);用10 ?滋mol/L药物可使细胞增殖能力呈时间梯度下降(P < 0.01);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比例均明显增加,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约48%(P < 0.05),同时β-连环蛋白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但其胞核定位相对减少,LEF1、C-myc、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均下调。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可能通过下调Wnt/β-连环蛋白通路而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降低侵袭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恶性黑素瘤体外抗癌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系A375及小鼠恶性黑素瘤细胞系B16-F1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及时效关系.25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即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为16.7%±2.1%.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时B16-F1细胞凋亡率可达39.6%±3.3%.10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12 h时A375细胞凋亡率为17.2%±1.7%,作用72 h时达52.3%±4.1%;相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12 h时B16-F1细胞凋亡率为18.4%±1.6%,作用72 h时达56.7%±4.5%.白藜芦醇处理组A375及B16-F1细胞周期均发生变化,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此阻滞效应随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5 μmol/L、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时,A375 G1期比例分别为40.51%±3.97%和55.64%±4.95%.B16-F1细胞分别为41.34%±3.12%和53.93%±5.12%.白藜芦醇明显下调A375及B16-F1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而有效抑制A375及B16-F1的增殖,其机制与调节Bel-2、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楼提取物单体重楼皂苷Ⅱ在体外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375人黑素瘤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重楼皂苷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IC50值;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重楼皂苷Ⅱ干预后A375人黑素瘤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重楼皂苷Ⅱ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h的IC50值为12.04μmol/L。重楼皂苷Ⅱ对人A37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另外重楼皂苷Ⅱ引起A375黑素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重楼皂苷Ⅱ对A375人黑素瘤有潜在的抗癌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黑素瘤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L其特异性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表达的影响.方法 放免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恶黑细胞株A37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Ⅱ表达水平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细胞AT1R表达的影响.结果 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后,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后,AT1R在A375细胞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参与对恶性黑素瘤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控.其调控机制不是通过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效应,而是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海藻糖对过氧化氢诱导的M14黑素瘤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处理后的M14黑素瘤细胞加入0.5μg/mL、1μg/mL、10μg/mL海藻糖,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处理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浓度为1μg/mL的海藻糖抗氧化作用明显,可提高低浓度过氧化氢(小于400μmol/L)损伤后的M14黑素瘤细胞存活率约33%,可提高SOD活力约20%。当过氧化氢浓度大于400μmol/L时,各浓度海藻糖对提高细胞存活率无明显作用。结论:1μg/mL海藻糖对低浓度(小于400μmol/L)过氧化氢诱导的M14黑素瘤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elecoxib(塞来考昔)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诱导和周期阻滞作用及对A375细胞表达Cox-2和分泌型MMP-1蛋白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Celecoxib对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诱导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作用;细胞爬片SABC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elecoxib对A375细胞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分析Celecoxib对A375细胞分泌型MM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80μmol/L的Celecoxib明显抑制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凋亡率35.91%)和G2/M期阻滞,减少A375细胞表达Cox-2蛋白和分泌型MMP-1蛋白。结论人黑素瘤A375细胞表达Cox-2蛋白和MMP-1蛋白,Celecoxib是一种有潜力的抑制黑素瘤增殖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c-myc mRNA表达及c-myc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设空白和混杂链(SODN)对照,人工合成c-myc ASODN,以30μmol/L ASODN转染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分别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myc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结果转染24 h后,ASODN组细胞c-myc mRNA较空白对照组、SODN组均显著下调(P均<0.01);转染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SODN组相比,ASODN组细胞的c-myc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c-myc ASODN可下调A375细胞c-myc mRNA的表达和c-myc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的表达与黑素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OPN在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30例)、正常皮肤组织(15例)以及在黑素瘤A375细胞株和不同浓度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裸鼠黑素瘤移植瘤中的表达。结果 OPN在黑素瘤、黑素细胞痣及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26/30),13.33%(4/30)和0(0/15),黑素瘤组与黑素细胞痣组及正常皮肤组OPN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种不同浓度的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在转染的裸鼠体内恶性黑素瘤移植瘤中表达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0μmol/L实验组的抑制作用最强。OPN在人黑素瘤A375细胞株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OPN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黑素细胞痣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体内黑素瘤移植瘤中OPN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OPN在A375细胞株中呈强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4):206-213
目的:研究核糖体蛋白60 S L34(RPL34)对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比较20例皮肤黑素瘤和正常皮肤组织内RPL34蛋白表达,采用慢病毒感染法构建人黑素瘤细胞A375 RPL34稳定干扰的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RPL34基因的干扰效率。用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RPL34干扰对A375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细胞迁移、侵袭和划痕试验观察RPL34干扰对A375细胞迁移运动和侵袭能力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患者黑素瘤组织中RPL34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A375细胞中干扰RPL34后,细胞增殖(F=25.362,P0.05)和克隆形成的能力(t=23.171,P=0.00065)明显减弱,细胞迁移运动能力(t=6.99,P=0.00185),侵袭能力(t=7.576, P=0.00156)亦显著减弱。A375细胞中干扰RPL34后,TWIST 1基因、波形蛋白(vimentin)、组织抑制因子(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和MMP13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细胞(P0.05)。结论:在黑素瘤中降低RPL34表达抑制了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的能力,影响细胞上皮间质化的进程,从而抑制黑素瘤细胞的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20.
皮肤肿瘤     
20100256内皮素对黑素瘤A375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磷酸化Smad B蛋白表达的调节/黄巍(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方险峰,杨凌云…∥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7).-463~166ELISA、RT-PCR技术测定不同浓度ET-1,EF3及其与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Q123、BQ788联合干预下MM细胞TGF-β1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联合干预下A375细胞Smad3蛋白磷酸化的表达。结果,EF-1对A375细胞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上调,100nmol/L浓度下达1289.38±89.42ng/L;ET-3的作用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