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斑马鱼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实验动物模型之一,具有繁殖能力强,可视性好、实验周期短、成本低和可体外受精等特点。中药成分复杂,治疗心血管病药理学机制和靶点多样。近几年,斑马鱼作为一种新颖的实验动物模型,在中医心血管病药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现从心肌损伤、高脂血症、促血管新生、心力衰竭等几个方面综述斑马鱼模型在中药心血管药理学中的应用现状,并认为斑马鱼模型在中药心血管药理学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骼微结构改变和骨质脆弱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由于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重,OP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中药在预防和治疗OP中表现出极好的前景和临床效果,然而传统动物模型具有耗时长、费用昂贵、无法准确概括骨疾病复杂性等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前OP疾病的研究进程。而斑马鱼模型可有效模拟人类骨质减少和OP表型,通过对斑马鱼模型在治疗OP研究中的优势和适用性及该模型在中药抗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斑马鱼模型的广泛使用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效物质研究亟需合适的高通量整体动物模型以体现其整合调节作用。斑马鱼模式生物具备体型小、繁殖能力强、体外发育等独特优势,且其遗传生物特性与人类高度保守,是研究人体多系统病理过程的理想疾病模型,在中药药效物质研究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应用。该文对近年来发表的使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中药药理效应多模态研究的相关文章进行回顾,总结了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在血管新生、炎症、神经行为学病变、心脏损伤、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血脂及肿瘤等疾病中的应用,阐述了斑马鱼模型在中药多模态研究中的优势与主要发现,展望了运用免疫组化、荧光探针及转基因斑马鱼品系,在活体动物中动态观测并定量分析目标器官或细胞的变化,从而实现中药药效物质多模态辨识,并进一步结合生物标记物表达水平的检测,探索中药药效物质机制。  相似文献   

4.
斑马鱼模型作为一个整体的动物模型,其体积小、高通量、费用低、周期短,且实验结果可靠,在药物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中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先进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斑马鱼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逐渐深入,并且已经在活性筛选、毒理、代谢研究等方面表现出优越性。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斑马鱼在中药研究中应用的概况,以期能为中药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高效、低毒等优势。使用动物模型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对于指导临床用药、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所采用的动物模型、中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借鉴。但是同时应注意到,实验采用的动物模型均为疾病模型,没有显示出中医证候特征,与中医临床实际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6.
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动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近些年,斑马鱼的研究已经拓展和延伸到中药领域。作为一种整体动物模型,斑马鱼能够全面地检测、评估中药的活性和毒性,进而实现高通量筛选。概括介绍了斑马鱼模型的特点及其在中药毒性、活性物质筛选和中药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陈荣荣  郭浩  徐砚通  贺爽  朱彦 《中草药》2013,44(23):3413-3421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在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和抑制血管新生已分别成为治疗缺血性血管损伤疾病和抗肿瘤的新策略。中医药在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发现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一些中药复方是通过影响血管新生来发挥药效的,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对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正/反双向调节。总结归纳近年来中药对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相关中药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斑马鱼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进行肝脏疾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肝胆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深入理解肝病发展过程中分子、细胞和生理因素在中医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合适的动物模型能够帮助针对性的识别相关疾病的可能机制。斑马鱼Danio rerio模型传统上主要用于研究胚胎发育,近些年已经被逐渐的用于肝脏疾病、相关药物筛选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斑马鱼胚胎发育迅速,5日龄幼鱼的消化器官全部成熟。在此阶段内,它们可发展为由发育缺陷或化合物诱导的肝胆疾病。斑马鱼肝脏在细胞组成、功能、信号传导、对损伤的反应以及介导肝脏疾病的细胞过程等方面与人类相似。不仅如此,人类和斑马鱼之间基因、蛋白的高度保守性,使其成为研究肝脏疾病基本机制的一个可替代系统。因此,可以通过基因筛查以鉴定涉及特定疾病过程的新基因,通过化学筛查作用于特定过程的药物。该文介绍了斑马鱼作为模式系统的实验属性,并强调斑马鱼模型在肝脏疾病等方面的,尤其是脂肪肝方面,相关病理机制以及药物筛选、评价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中医药肝毒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微血管新生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研究方法、检测指标、临床与实验等方面总结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微血管新生的研究现状,并对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微血管新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斑马鱼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基因组学、遗传学优势及其高度保守的疾病信号转导通路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作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随着转基因、诱导突变和反义morpholino knockdown及活体成像等技术的应用,使斑马鱼成为在基因组上研究人类炎症免疫疾病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及在活体内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良好模式生物。本文介绍斑马鱼免疫应答体系特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炎症感染模型,以展现斑马鱼作为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模式生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研究思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肖林  马世堂  狄留庆  陈志鹏  刘陶世 《中草药》2018,49(22):5229-5234
中药及其复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多样,药理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综述并归纳了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思路及进展,指出应建立多学科交叉、多维立体筛选和评价的研究模式,以期为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中医药作用机制和配伍规律,以及构建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龚莉虹  郭朝成  何林峰  赵兴桃  李芸霞 《中草药》2019,50(24):6125-6134
与哺乳动物相比,斑马鱼在药物药效筛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已受到医药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对斑马鱼的探索已延伸和扩展到中药领域,特别是对我国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作用的传统单味中药、复方和中成药等药效物质的筛选。作为一种完整的动物模型,斑马鱼可以对中药中发挥作用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研究,进而实现对中药药效物质进行便捷、快速和高通量的筛选。结合国内外近5年文献报道,综述了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药效物质筛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从筛选心血管药物、调脂保肝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和其他药物6个方面和独特优势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及为研究人员在中药新药研究方面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中国临近加入 WTO的中药界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指出目前中药科研与开发存在的问题:1.产业政策;2.病证错位及疗效指标;3.中药质量;4.低水平重复;5.多方联合攻关;6.科研及产业投资,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中药科研与产业的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中国临近加入WTO的中药界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指出目前中药科研与开发存在的问题:1.产业政策;2.病证错位及亨效指标;3.中药质量;4.低水平重复;5.多方联合攻关;6.科研及产业投资,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中药科研与产业的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冯五文  乐世俊  刘娟  李芸霞  敖慧  彭成 《中草药》2020,51(7):1914-1923
随着现代慢性复杂性疾病发病率的攀升以及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中药的国内外地位与日俱增。而中药活性成分、效应物质及相应作用机制的未知性极大限制了中药的临床接受度与国际化进程。发现直接关切中药药效的活性成分及效应物质是中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在回顾目前中药活性成分发现模式的基础上,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结合中药成分特征,依据大多数中药通过口服给药的特点,结合课题组相关研究基础,探讨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中药活性成分与效应物质发现研究模式,以期为中药新药研发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提供新思路,助力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资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优化中药农业一中药工业一中药商业等相关领域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有利于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一经济一生态综合效益。“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集聚行业内优势资源和紧密合作,有利于大学/科研院所研究目标向延伸资源产业链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聚焦;有利于大学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本文论述、规划“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思路、目标、任务等,通过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实现多学科互补交融,为中药行业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一学科建设一科学研究提供示范和引领。  相似文献   

17.
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中药生产技术创新与中药现代化提供参考。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2000年以来的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2000年以来,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机械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高速离心分离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技术、酶工程技术、超细粉碎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冷冻干燥、高速逆流色谱等。新技术在中药工业化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技术难点。有待进一步完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和有关部门日益重视,必将在中药制剂的制备和生产中广泛应用,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陈磊  陆茵  郑仕中 《中草药》2009,40(6):841-843,882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经典方剂二次开发,尤其是针对已有中成药进行的二次开发,成为许多制药企业研发重点.在经典方的二次开发中,药物代谢动力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对经典方的药动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解释方剂配伍的合理性,以及指导临床用药这两方面上,较少的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经典方的二次开发.尝试从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分类的角度.浅析药动学在经典方二次开发中的应用.以探寻可以申报新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赵天增  秦海林  张海艳 《中草药》2009,40(7):1012-1014
指出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存在与中医药理论脱节、过分强调中药复方(名方)的研究两个误区和中药质控体系的建立、中药评价体系的建立两个难点.由于中药饮片是中医辨证施治、配伍用药的主要手段,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切入点应是中药饮片.现代中药饮片的研究应为中药现代化重中之重,现在已具备了成熟条件.建议现代中药饮片的研究分3步完成,即"标准提取物"的研究、"有效部位"的研究和"有效部位"中药药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