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基于肠道菌群的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了其治疗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发展,但其尚不明确的作用机制极大限制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化。随着2代/3代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肠道菌群已成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热点和新途径。为此,探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从中药复方、药对、单味药和活性成分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阐释中药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效应成分当量的黄连饮片调剂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调剂是中药面向临床的最后一关,中药调剂的稳定性保证是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以临床功用为导向,建立基于效应成分当量的中药饮片质量评控,不仅能保证中药调剂的稳定性,更能关联药效的精准性。该研究选取黄连为模式药,结合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黄连效应成分指数,建立关联药效的黄连效应成分当量,并根据不同规格黄连饮片的临床量取均一性和煎煮顺应性,研究不同规格黄连饮片的调剂一致性,用于指导黄连饮片规格优选和临床调剂。结果表明,效应成分当量能直观的表征规格、量取和煎煮波动对中药药效的影响;依据效应成分当量所筛选的黄连饮片,具有临床调剂均一性高,煎煮顺应性好,效应成分当量高的特点。效应成分当量能提高中药调剂一致性评控的临床关联性;依据效应成分当量研制的"精标饮片"具有质量好、剂量调节性强等优点,该饮片的研制能促进中药饮片向精准稳定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根据不同规格何首乌的煎煮成分对肝细胞毒性的差异,探讨何首乌饮片规格对其安全性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建立何首乌8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不同规格何首乌水煎液样品中各化学成分的含量,并以其对正常人L02肝细胞的抑制率作为肝毒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多元相关分析,试图找出与毒性相关的化合物。结果显示不同规格何首乌饮片成分溶出差异较大,何首乌打粉饮片的肝细胞毒性显著强于何首乌块状饮片;通过多元相关分析发现了3个与何首乌肝毒性密切相关的成分。结果揭示了饮片规格与何首乌肝细胞毒性的关系,其中粉状规格饮片毒性相对较大,有一定的肝损伤风险,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紫苏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也是前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中药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中紫苏叶的应用相较紫苏的其他药用部位更加广泛.据报道紫苏叶合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有酚酸类、挥发油类和黄酮类.研究表明,紫苏叶具有抑菌、解热、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作用.除了药用价值以外,紫苏叶还可以用作色素、香料、防腐剂等,有巨大的开发价值.本文综述紫苏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紫苏叶进一步开发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研究谱效关系。方法 以DPPH法和ABTS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筛选木芙蓉叶抗氧化活性最佳部位,测定13批不同产地木芙蓉叶最佳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热图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其谱效关系。结果 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强弱依次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石油醚部位。13批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有17个共有峰,共指认出5个成分,峰4为秦皮素,峰6为芦丁,峰8为异槲皮苷,峰10为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峰15为银椴苷,13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912~0.995。聚类热图分析和PCA将13批木芙蓉叶样品聚为两类;PLSR分析表明,峰3、峰4(秦皮素)、峰6(芦丁)、峰10(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峰12回归系数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且贡献度较大(VIP>1),为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 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木芙蓉叶抗氧化活性为多个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了木芙蓉叶抗氧化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杂柑皮与陈皮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相对含量,比较其差异性,为杂柑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GC-MS法,得到10个品种杂柑皮与12个品种陈皮的挥发油主成分面积归一值,并对比分析杂柑皮与陈皮各自挥发油的共有成分及其平均相对含量。结果 杂柑皮与陈皮均以柠檬烯为各自挥发油的主成分,并且杂柑皮中柠檬烯的平均相对含量(92.87%)远大于陈皮(84.4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除此之外,α-蒎烯(P < 0.01)、桧烯(P < 0.05)和癸醛(P < 0.05)在平均相对含量上也有显著性差异。12种陈皮挥发油中还共同含有3-崖柏烯、β-蒎烯、萜品烯、异松油烯、4-萜烯醇等成分,而这些成分在10种杂柑皮中并不是共有成分。结论 3-崖柏烯、β-蒎烯、萜品烯、异松油烯、4-萜烯醇等5种共有成分的有无以及柠檬烯等4种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的差异,可联合作为杂柑皮与陈皮挥发油的区分,但杂柑皮是否可以直接替代传统陈皮使用,亟待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联用正交实验考察各影响因素显著性,筛选出川牛膝多糖制备最佳工艺,为其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主要影响因素,以洗脱液浓度、洗脱剂用量、洗脱流速为考察因素,浸膏收率及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利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工艺,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川牛膝多糖的最佳纯化工艺:S-8大孔树脂用4BV的0.3mol/LNaCl溶液以洗脱流速为4BV/h条件下富集纯化。多糖含量达到90%,浸膏收率为45%。结论: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联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川牛膝多糖的纯化工艺,该方法稳定,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冯五文  乐世俊  刘娟  李芸霞  敖慧  彭成 《中草药》2020,51(7):1914-1923
随着现代慢性复杂性疾病发病率的攀升以及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中药的国内外地位与日俱增。而中药活性成分、效应物质及相应作用机制的未知性极大限制了中药的临床接受度与国际化进程。发现直接关切中药药效的活性成分及效应物质是中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在回顾目前中药活性成分发现模式的基础上,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结合中药成分特征,依据大多数中药通过口服给药的特点,结合课题组相关研究基础,探讨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中药活性成分与效应物质发现研究模式,以期为中药新药研发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提供新思路,助力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蜘蛛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药材采用乙醇渗漉提取,利用ODS反相柱、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提取分离,根据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蜘蛛香根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rinsepoil(1)、8-羟基松脂醇(2)、松脂醇(3)、2,5-methanocyclopenta-1,3-dioxin-7-ol(4)、松柏醛(5)、vibutinal(6)、缬草醛(7)、11-ethoxyviburtinal(8)、5-羟甲基糠醛(9)、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7S,8R)-dehydroconiferyl alcohol-8,5′-dehydroconiferyl aldehyde-4-O-β-D-glucopyranoside(11)、厚朴酚(12)、胡萝卜苷(13)。结论化合物11、12为首次从败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5、6为首次从缬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