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初探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补肾阳中药的成分库、表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男性不育的药物靶标库;再应用通路分析软件(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将成分库投影靶标库,筛选出可作用于靶标及通路的成分,预测分子成分功能,构建“成分-靶标”分子网络。结果分别建立了补肾阳中药成分库(242个化合物)与FDA批准药物靶标库(565个靶标),成分库与靶标库投影后发现补肾阳中药成分库中的30个化学成分可直接激活或抑制药物靶标库中的60个靶标,参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信号途径,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抑制血管生成途径,芳基烃受体信号途径,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类视黄醇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激活等18条通路的直接调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成分-靶标”分子网络,分析其治疗效应机制,为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冰黄肤乐软膏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提出重金属元素的限量标准,为冰黄肤乐软膏的质量标准的完善和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冰黄肤乐软膏的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建立了冰黄肤乐软膏中2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实验结果均符合药典相关规定。结论:建立的冰黄肤乐软膏无机元素检测方法可行,为冰黄肤乐软膏的质量标准的完善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中药珍珠层粉HPLC氨基酸指纹图谱,进行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研究,并测定珍珠层粉的氨基酸含量,为珍珠层粉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enusi1-AA 氨基酸分析柱(4.6 mm × 250 mm,5 μm,柱号:AA952505-0),柱温:28℃,进样量。10 μL,波长:254 nm,流速:0.9 mL?min-1,以pH为6.5的醋酸钠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80%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B。运用SAS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珍珠层粉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建立了珍珠层粉氨基酸指纹图谱,以及氨基酸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检测出23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15个共有峰相似度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保持一致,不同产地的珍珠层粉氨基酸成分差异不大,但不同基源的珍珠层粉氨基酸成分差异明显。本研究测定17个批次珍珠层粉中17种氨基酸(Asp天门冬氨酸、Glu谷氨酸、Ser丝氨酸、Gly甘氨酸、His组氨酸、Arg精氨酸、Thr苏氨酸、Ala丙氨酸、Pro脯氨酸、Tyr酪氨酸、Val缬氨酸、Met蛋氨酸、Cys胱氨酸、Ile异亮氨酸、Leu亮氨酸、Phe苯丙氨酸、Lys赖氨酸)的含量。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珍珠层粉氨基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及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对珍珠层粉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模式生物斑马鱼幼鱼为模型,评价甘遂不同溶剂连续提取物毒性差异及毒性特征。[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甘遂不同溶剂连续提取物。通过预实验,确定各提取物72 h最大不致死浓度和最小全致死浓度。在此区间设定6~8个药物浓度,建立致死曲线,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毒性最大提取物的10%致死浓度(LC10)、最小致死浓度(LC1)、1/3 LC1和1/10 LC1为给药浓度,同时设立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连续给药72 h,观察甘遂毒性特征。停药后将幼鱼置于养殖水中恢复48 h,观察毒性可逆性。[结果]甘遂不同提取部位毒性顺序为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乙酸乙酯 > 乙醇提取物。甘遂的主要毒性为肝毒性和胃肠道刺激性。肝毒性既可造成肝肿大,又可导致肝变性,肝肿大不可逆,而肝变性具有可逆性。[结论]本实验首次利用单个模型以相同浓度单次给药,同时评价了甘遂对心脏、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等脏器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可逆性。实验结果证实了甘遂的毒性集中于石油醚提取部位,并可对肝脏和胃肠道造成实质性损伤。本实验为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18批水蛭药材游离类氨基酸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并完成对水蛭中16种游离和水解氨基酸成分的同时定量。方法加水超声提取游离氨基酸,以6 mol/L盐酸提取水解氨基酸;基于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法,以氨基酸分析专用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A为0.1 mol/L无水乙酸钠(pH 6.5)-乙腈(93∶7),B为乙腈-水(4∶1);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进行梯度洗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A版)”、SAS和SIMCA-13.0进行药材的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18批水蛭药材中游离氨基酸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定25个共有峰,并指认16种氨基酸成分;18批药材相似度均高于0.960;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均将药材分为3类;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的药材中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水解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谷氨酸范围为7.26~18.36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丙氨酸范围为1.43~4.39mg/g。结论建立了18批水蛭药材中游离类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了18批水蛭药材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全面反映水蛭药材的氨基酸信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药引起的肝损伤报道时有发生,已成为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病因之一。大多数中药的成分复杂,其产生疗效/毒性的物质基础与对应的临床症状和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不明确。目前中药肝毒性的研究策略简单地遵循传统毒理学的基本原则,导致中药毒性被夸大或错误的解释。对中药肝毒性物质基础分类及可能的毒性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整理中药致肝损伤危险因素的分类、机制和靶点,以进一步指导中药的安全应用。根据中药所含成分的化学结构,中药中潜在的毒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糖苷类、萜类和内酯类、蒽醌类。根据中药诱导肝损伤过程中药物代谢是否被激活或肝细胞是否受到直接攻击,高危物质可分为代谢激活型、非代谢激活型和混合型。此外,从脂肪代谢,细胞色素P450(CYP450)、线粒体功能、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和特异质反应等角度总结了中药诱导肝毒性的潜在机制,并提出了毒性成分所涉及的靶点,主要包括代谢酶、核受体、转运体和信号通路。通过对中药诱导肝损伤(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duced liver injury,TILI)危险信号的回顾和总结,讨论了中药肝毒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药肝毒性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对中药致肝毒性的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为肝脏毒性中药的毒性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选取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红外光谱数据与黄芩中总黄酮的含量之间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个不同样本的黄芩,测定其红外光谱,比较得出800~1 800 cm-1其峰位置与吸收强度具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作为模型建立的基础,故选取此处为特征差异处,每隔4 cm-1取一点,共选取250个点作为输入数据.提取20个黄芩样本中总黄酮,通过对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神经元数目进行训练.结果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得知,在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神经元数目分别为(3,1,1)时,最佳模型训练集RMSE最小为0.000 820047,以此对监控集进行预测得RMSE为0.101 761,相关吸收R2为0.999 3.结论 利用黄芩红外光谱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黄芩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模式生物斑马鱼幼鱼为模型,评价甘遂不同溶剂连续提取物毒性差异及毒性特征。[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甘遂不同溶剂连续提取物。通过预实验,确定各提取物72 h最大不致死浓度和最小全致死浓度。在此区间设定6~8个药物浓度,建立致死曲线,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毒性最大提取物的10%致死浓度(LC10)、最小致死浓度(LC1)、1/3 LC1和1/10 LC1为给药浓度,同时设立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连续给药72 h,观察甘遂毒性特征。停药后将幼鱼置于养殖水中恢复48 h,观察毒性可逆性。[结果]甘遂不同提取部位毒性顺序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提取物。甘遂的主要毒性为肝毒性和胃肠道刺激性。肝毒性既可造成肝肿大,又可导致肝变性,肝肿大不可逆,而肝变性具有可逆性。[结论]本实验首次利用单个模型以相同浓度单次给药,同时评价了甘遂对心脏、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等脏器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可逆性。实验结果证实了甘遂的毒性集中于石油醚提取部位,并可对肝脏和胃肠道造成实质性损伤。本实验为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斑马鱼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进行肝脏疾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肝胆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深入理解肝病发展过程中分子、细胞和生理因素在中医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合适的动物模型能够帮助针对性的识别相关疾病的可能机制。斑马鱼Danio rerio模型传统上主要用于研究胚胎发育,近些年已经被逐渐的用于肝脏疾病、相关药物筛选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斑马鱼胚胎发育迅速,5日龄幼鱼的消化器官全部成熟。在此阶段内,它们可发展为由发育缺陷或化合物诱导的肝胆疾病。斑马鱼肝脏在细胞组成、功能、信号传导、对损伤的反应以及介导肝脏疾病的细胞过程等方面与人类相似。不仅如此,人类和斑马鱼之间基因、蛋白的高度保守性,使其成为研究肝脏疾病基本机制的一个可替代系统。因此,可以通过基因筛查以鉴定涉及特定疾病过程的新基因,通过化学筛查作用于特定过程的药物。该文介绍了斑马鱼作为模式系统的实验属性,并强调斑马鱼模型在肝脏疾病等方面的,尤其是脂肪肝方面,相关病理机制以及药物筛选、评价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中医药肝毒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