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以18F-FDG PET显像进行体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86例健康人的体检18F-FDG PET显像的资料,定性和半定量分析PET重建图像,并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8F-FDG PET显像发现恶性病变8例(0.74%),良性病变63例(5.80%);受检者年龄分布以41~60岁组最多,恶、良性病变发现率分别占受检者总人数的0.55%和3.50%.结论 18F-FDG PET显像在健康人群,尤其是中年人筛查肿瘤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为合理有效地使用该设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18例健康体检者行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过程中提供完善的护理,对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18例体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PET/CT结果显示,418例中有病变者408例,占97.61%,其中恶性肿瘤9例(2.15%),6例为肺癌,1例为甲状腺癌,1例为胰腺癌,1例为肝癌,均无转移;良性病变399例(95.45%),包括副鼻窦炎、肺炎、脂肪肝、前列腺增生及钙化、肝囊肿、骨关节退行性变、肾结石及肾囊肿、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结论 18 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完善的护理工作是PET/CT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受检者体内18F-脱氧葡萄糖使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进行扫描,评价技术因素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充分理解获得高质量PET/CT图像的必要条件,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采用GE公司Discovery LS16型PET/CT一体扫描仪对患者进行2D数据采集,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使用CT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随机选取2005~2009年期间受检患者900例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 伪影分为自身因素和设备技术因素,自身因素所致伪影中以运动伪影和高密度物质伪影最常见;设备技术因素伪影以截断伪影、放射性污染及注射点外漏较多见.不常见的生理性摄取包括乳腺摄取、子宫内膜摄取和脂肪摄取.结论 受检者体内足够的放射性计数以及规范化操作是获得高质量PET/CT图像的前提和保证,且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显像在健康人群中筛查肿瘤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以18F-FDG PET显像进行体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6例健康人的体检18F-FDG PET显像的资料,定性和半定量分析PET重建图像,并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显像发现恶性病变8例(0.74%),良性病变63例(5.80%);受检者年龄分布以41~60岁组最多,恶、良性病变发现率分别占受检者总人数的0.55%和3.50%。结论18F-FDG PET显像在健康人群,尤其是中年人筛查肿瘤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7例以健康体检为目的的受检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结果在317例体检者中检出有病变者310例,检出率为97.79%,检出常见病为脂肪肝(24.29%),其次为椎体骨质增生(17.98%)、椎间盘膨出(17.03%)、上颌窦炎(14.51%)、上颌窦囊肿(12.30%)、肝囊肿(9.15%)、子宫肌瘤(7.26%)、肾囊肿(6.31%)。检出恶性肿瘤2例,其中1例为甲状腺癌.1例为胃间盾瘤。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道准备对18F-FDG PET/CT显像胃肠道摄取的影响.方法 60例PET/CT受检者随机分为肠道准备组和未准备的对照组,每组30例.肠道准备组于检查前1天晚8点服用硫酸镁溶液,静脉注射18F-FDG 20 min后所有检查者分次大量饮水充盈胃肠道;肠道准备组于图像采集前30 mi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 mg.对两组图像的胃、小肠、回盲部、升结肠的18F-FDG摄取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结果 肠道准备组与对照组的胃、小肠、升结肠的18F-FDG摄取有较大差异,肠道准备后三者的SUVmax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检查前进行肠道准备可减少18F-FDG PET/CT显像时胃肠道的18F-FDG生理性摄取,有利于正确判读图像,减少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受检者PET/CT显像的护理。方法 210例因血清肿瘤标记物增高而常规影像检查未发现肿瘤病灶,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结果经过规范的围检查期护理,210例受检者都顺利完成了18F-FDG PET/CT显像,有76例(36.2%)受检者发现了肿瘤病灶。结论规范的18F-FDG PET/CT显像的围检查期护理直接关系到诊断报告的质量,关系到受检者的依从性等各个方面,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18F-FDG PET/CT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18F-FDG PET/CT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09年7月637例以健康体检为目的行18F-FDG PET/CT显像者的影像资料,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共发现恶性肿瘤10例,分别为甲状腺癌、肺癌、结肠癌各2例,食管癌、肝癌、肾癌、宫颈癌各1例。除肝癌与肾癌外,均表现为病灶局部18 F-FDG代谢增高。结论 18 F-FDG PET/CT显像可以在健康体检中有效地筛查恶性肿瘤,尤其对于肿瘤高危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8)氟去氧葡萄糖PET/CT显像对胃癌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对胃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临床怀疑胃癌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31~82岁)行18FDG PET/CT显像,显像前饮水600ml扩张胃腔,PET图像对目测阳性病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CT图像测量胃壁增厚的最大厚度,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或胃镜取得病理结果. 结果:经18FDG PET/CT检查的32例患者中,发现胃癌24例.18FDG PET/CT对胃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2.3%、100%和93.8%.胃癌患者的SUVmax与胃壁厚度呈正相关,有无淋巴结转移与SUVmax及胃壁厚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根据PET/CT检查结果对24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期:Ⅰ期9例,Ⅰ~Ⅱ期1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0例. 结论:18FDG PET/CT显像对胃癌的诊断、生物学行为评价及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PET/MR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CSCC)的图像,探讨PET/MR在口腔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同时接受体部PET/CT与头颈部MR检查的OCSCC患者,对PET阳性病灶在PET/CT、PET/MR上的图像质量、融合准确度及病灶清晰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22例患者共有35个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22个、阳性淋巴结13个。PET/CT、PET/MR T1WI和PET/MR T2WI在图像质量及融合准确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显示阳性原发灶的清晰度方面,PET/MR T1WI和PET/MR T2WI均优于PET/CT(P<0.05);在显示阳性淋巴结的清晰度方面,PET/CT、PET/MR T1WI和PET/MR T2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道准备对18F-FDG PET/CT显像胃肠道摄取的影响。方法60例PET/CT受检者随机分为肠道准备组和未准备的对照组,每组30例。肠道准备组于检查前1天晚8点服用硫酸镁溶液,静脉注射18F-FDG 20 min后所有检查者分次大量饮水充盈胃肠道;肠道准备组于图像采集前30 mi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 mg。对两组图像的胃、小肠、回盲部、升结肠的18F-FDG摄取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肠道准备组与对照组的胃、小肠、升结肠的18F-FDG摄取有较大差异,肠道准备后三者的SUVmax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检查前进行肠道准备可减少18F-FDG PET/CT显像时胃肠道的18F-FDG生理性摄取,有利于正确判读图像,减少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过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且临床高度怀疑为小肠肿瘤的2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双气囊小肠镜、活检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经病理证实为肠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被排除.22例小肠肿瘤患者中,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出小肠恶性肿瘤16例(小肠恶性肿瘤病灶17处,淋巴结受累27处);小肠良性肿瘤及良性病变4例;1例肠结核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阳性;1例小肠印戒细胞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阴性.18F-FDGPET/CT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0.00%,诊断准确率为90.91%.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小肠恶性肿瘤检测、良恶性鉴别、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对小肠肿瘤患者无创、无痛、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显像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皮革胃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在皮革胃与胃充盈不良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皮革胃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特征,统计胃壁SUVmax,并与46例胃充盈不良的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18例皮革胃患者中,有12例胃FDG摄取不高或仅有轻度摄取。PET/CT能明确诊断胃癌者仅9例,误诊为生理性摄取者2例,7例结果不能与生理性摄取或炎症鉴别。皮革胃与胃充盈不良者两组间补充饮水前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9,P=0.407);补充饮水后皮革胃组SUVmax变化不明显,而胃充盈不良者胃壁FDG摄取减低,两组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26,P=0.001)。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皮革胃FDG的摄取与胃充盈不良时胃壁的FDG生理性摄取鉴别困难,补充饮水是鉴别两者的简单方法。对CT怀疑胃壁增厚患者,建议补充饮水后再次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PET/CT)和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检查在宫颈鳞癌复发或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顺序入选山西省肿瘤医院46例宫颈鳞癌术后可疑复发的患者,分别行18F-FDG PET/CT及血清SCC-Ag检查,经过二次手术或穿刺者与病理结果对照,未经手术证实者结合随诊(>6个月)或临床诊断.结果术后可疑存在复发或转移者46例,其中30例患者最终出现复发或转移,16例患者未出现;在30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出28例,2例假阴性,血清SCC-Ag检查检出18例,12例假阴性;在16例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18F-FDG PET/CT出现1例假阳性,血清SCC-Ag检查出现1例假阴阳性.结论18F-FDG PET/CT与血清SCC-Ag检查均是检测宫颈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有效方法,但血清SCC-Ag检查较PET/CT检查假阴性率高;宫颈鳞癌术后患者应定期行18F-FDG PET/CT检查,尤其是血清SCC-Ag升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邱贵华 《医学争鸣》2007,28(13):1193-1195
目的:探讨全身18氟[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56例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分别对单独PET图像、单独CT图像及PET/CT融合图像进行判读,所得结果与病理和/或随访结论比较.结果:PET/CT对原发灶检出率优于单独PET及单独CT(检出率分别为58.9%(33/56),44.6%(25/56),及35.7%(20/56),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0.4%患者(17/56)经PET/CT检查后发现分期改变(含6例未找到原发灶患者).PET/CT,单独PET及单独CT假阳性率分别为5.4%(3/56)、16.1%(9/56)及7.1%(4/56).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于寻找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灶及全身侵犯情况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PDCA管理对降低PET/CT受检者显像剂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 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ET/CT检查的939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行PET/CT检查的1 905例受检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流程,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流程基础上加以PDCA管理进行流程改造。比较两组受检者显像剂外渗发生率及外渗严重程度。结果:对照组受检者发生显像剂外渗13 例(1.38%),实验组受检者发生显像剂外渗11例(0.58%),实验组受检者的显像剂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显像剂外渗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PDCA管理能够有效降低PET/CT受检者显像剂外渗发生率,提高受检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CT显像在肺癌治疗后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PET/CT显像对53例肺癌治疗后的患者(28例手术治疗 化疗,11例单纯化疗,4例化疗 放射治疗,10例手术治疗)进行疗效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0.5~10年.所有患者均行PET/CT和CT检查,并将PET/CT结果与同期的CT结果进行双盲比较.结果 53例患者中,有15例PET/CT显像结果阴性,CT检查亦阴性.有12例PET/CT提示原发肿瘤病灶区复发,表现为阳性显像,SUVmax 3.5~8.3,CT提示2例.PET/CT提示19例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共发现80个转移的淋巴结,CT提示12例,共发现25个转移的淋巴结.PET/CT提示肾上腺转移6例,CT提示2例.PET/CT提示骨转移13例,CT提示5例.PET/CT提示肺内转移2例,肝脏转移1例.CT提示肺内转移2例,肝脏转移灶未发现.其他:如胸膜、膈肌、腹腔软组织及颅脑转移7例,而CT提示4例.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治疗后病灶的复发或转移的监测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在评估乳腺癌术后转移灶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手术后半年至5年,PET/CT显像诊断有转移灶且经病理证实的病例16例,经3个月至1年的治疗后,再行第2次PET/CT显像,通过2次显像的对比,观察病灶的18F-FDG的摄取变化及形态学的改变情况来评估疗效,并与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对照。结果16例病例中,PET/CT显像为疗效好的12例中,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PET/CT显像为疗效不好的3例,临床症状有2例好转,另1例无改善;PET/CT显像病灶增多、无疗效1例,此病例7个月后死亡;PET/CT显像的临床符合率为87.5%(14/16),阳性预测值为100%(12/12),阴性预测值为50%(2/4)。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评估乳腺癌术后转移灶治疗后疗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11C-胆碱(11C-choline)与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的对比研究,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21例肺癌患者行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分别分析11C-胆碱及18FDG PET/CT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瘤/非瘤(T/N)组织,对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肺癌患者中,17例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表现为代谢增高(80.9%).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明显低于18FDG PET/CT显像结果(P<0.05);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与18FDG PET/CT显像呈正相关关系(r=0.57和0.52,P=0.007和0.016); 11C-胆碱PET/CT显像中SUV、T/N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99、0.45 ,P=0.008 4、0.039),18FDG PET/CT显像中SUV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68 ,P=0.000 7),而18FDG PET/CT显像T/N与病灶大小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1C-胆碱反映肿瘤细胞细胞膜的合成情况,在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葡萄糖类似物( FDG) PET/CT在胸部肿瘤放疗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12月,42例胸部肿瘤患者在我院接受PET/CT(GE Discovery)定位.图像传至Varian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及治疗计划设计.分析PET/CT图像融合对认定肿瘤靶区范围及对总体放疗方案和治疗计划的影响.结果 42例患者共确诊肿瘤病灶109个,其中,80.7%病灶在CT和PET图像均明确显示;19.3%病灶通过融合PET图像而确诊.融合图像在明确小的转移性淋巴结方面有显著优势.在肺部病灶大小和范围的显示上PET图像与CT图像常有一定差异,可能与呼吸运动或/和化疗影响肿瘤糖代谢有关.通常FDG PET/CT不能有效鉴别肿瘤与合并的炎症和手术创伤.结论 FDG PET/CT应用显著提高了肿瘤的诊断水准,并对放疗方案和治疗计划产生积极影响,但仍需探求排除假阳性信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