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调查甘肃省某贫困农村地区7~12岁学龄儿童维生素A (vitamin A,VA)营养状况,对VA营养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两贫困地区的396名7~12岁学龄儿童进行膳食调查、血清VA水平检测。干预组儿童进行VA营养饼干干预,对照组正常饮食,六个月后再次进行血清VA测定。结果 该地区7~12岁儿童膳食VA平均水平为328.45 μgRE,血清VA平均水平为433.19 μg/L,VA缺乏率为4.29%,VA边缘缺乏率为12.37%。干预六个月后,干预组儿童血清VA水平增长值为(44.03±6.48)μg/L,对照组儿童血清VA水平增长值为(6.65±4.34)μg/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51,P<0.001);干预后干预组儿童血清VA缺乏率为1.06%,对照组缺乏率为3.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0,P=0.204),干预组血清VA边缘缺乏率为3.53%,对照组血清VA边缘缺乏率为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3,P=0.013)。结论 甘肃省某农村地区学龄儿童处于VA轻度缺乏状态,补充红棕榈油营养饼干能明显改善儿童VA营养缺乏的状况,这可能成为当地解决儿童VA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贫困地区学龄儿童体内维生素A水平,评价营养包对学龄儿童维生素A改善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某贫困县3所小学,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基线、干预完成时和干预结束后一年分别进行学生血清维生素A水平检测(UPLC法),对维生素A营养状况改善的近期及远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有737名学生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520名,对照组217名。基线调查中,学龄儿童干预组和对照组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为36.7%和37.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0.86±0.40μmol/L和0.94±0.46μmol/L,对照组优于干预组(P0.05);干预结束时,干预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17±0.41μmol/L,高于基线水平(P0.05),维生素A缺乏率为8.8%,低于基线水平(P0.05);干预结束1年后,干预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04±0.30μmol/L,低于干预完成时(P0.05),维生素A缺乏率为9.2%,与干预完成时无差别。结论营养强化配方粉能够改善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降低维生素A缺乏率,具有一定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A(VA)和维生素D(VD)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琼中县和白沙县1~9年级中小学生(6~18岁)1055名,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血清VA和VD水平。结果中小学生血清视黄醇浓度为(1.17±0.29)μmol/L,初中生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A缺乏率3.8%,边缘缺乏率35.6%,小学生VA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均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缺乏:P=0.001;VA边缘缺乏:P0.001)。学生血清VD平均浓度为(0.066±0.014)μmol/L,小学生血清VD浓度高于初中生,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VD缺乏率为0.0%,不足率12.1%,初中生VD不足率高于小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学生血清视黄醇浓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市县来源、供餐模式和民族,年龄越大血清视黄醇浓度越高,琼中县学生浓度高于白沙县,学校食堂供餐学生浓度高于企业供餐,汉族学生浓度高于少数民族;影响VD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供餐模式和民族。男生血清VD水平高于女生,年龄越高VD水平越低,学校食堂供餐的学生VD水平高于企业供餐,少数民族学生VD水平高于汉族学生。结论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中VA缺乏较少,但边缘缺乏较普遍;VD营养状况总体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VD不足,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保山市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和消除碘缺乏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保山市施甸、腾冲、龙陵、昌宁县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20名8~10岁学龄儿童的随意尿样;另在保山市隆阳区水碘<150μg/L的乡镇,随机抽取1所行政村小学的12名8~10岁学龄儿童的随意尿样。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水平。结果调查的8~10岁学龄儿童总体尿碘中位数为319.59μg/L;尿碘低于50μg/L的构成比为2.18%(9/412),50~<100μg/L为1.94%(8/412),100~<200μg/L为12.38%(51/412),200~<300μg/L为28.64%(118/412),≥300μg/L为54.85%(226/412)。不同县(区)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9,P=0.049),不同年龄组、性别学龄儿童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32,8.17,P值均>0.05)。结论保山市8~10岁学龄儿童尿碘含量达到我国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但仍然存在部分儿童碘摄入过量或不足的情况,需关注和预防碘盐摄入过量和不足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福建省大城市点居民血清维生素A(VA)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实施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福州、厦门2大城市监测点的血样中,按VA测定采样要求随机抽取总计392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及内标定量法测定血清视黄醇水平并评价人群VA营养状况.结果 福建省大城市点居民VA平均水平为(0.458 ±0.174) mg/L,不同性别、年龄VA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福州、厦门2大城市点V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的392名居民中,VA缺乏者占3.3%,边缘性VA缺乏者占14.3%,VA充足者占82.7%;不同年龄VA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0,P=0.001),VA缺乏和边缘性VA缺乏所占比例均随着年龄上升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城市点VA营养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州、厦门2大城市点居民维生素A营养状况不容乐观,随年龄的增长,VA缺乏和边缘性VA缺乏所占比例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膳食抗氧化维生素摄入对儿童抗氧化能力影响.方法 选择河北省唐山市3所小学382名1-6年级学生进行一般情况、食物摄取频率和膳食调查,经家长知情同意后采静脉血测定其血清维生素、抗氧化酶和过氧化产物水平;采用营养计算器V1.6转换数据,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当维生素A(VA)摄入水平>60%且≤80%推荐摄人量(RNI)时,血清VA、丙二醛(MDA)分别为(267.30±80.77)μg/L和(2.52±0.48)μmol/L,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类胡萝卜素摄入量<440 μg视黄醇当量(RE)时,血清VA低于参考值,MDA高于参考值;<260 μg RE时,血清β-胡萝卜素低于参考值;当维生素C(VC)摄入水平分别<100%RNI和<120%RNI时,血清V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参考值,<140%RNI时,MDA高于参考值;当维生素E(VE)摄入水平<100%适宜摄入量(AI)时,血清VE水平<参考值;<120%AI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于参考值,MDA水平高于参考值.结论 当VA摄人量≥80%RNI、类胡萝卜素摄人量≥440 μg RE、VC摄入量≥140%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8~10岁学龄儿童尿碘水平,为制定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门头沟区923名学龄儿童尿碘进行测定。结果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91.00μg/L,尿碘值100μg/L的占17.12%(158/923),50μg/L的占3.25%(30/923),500μg/L的占2.49%(23/923),100~300μg/L之间占63.27%(584/923)。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9.242,-2.234,P值均0.05),不同性别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1,P0.05)。结论门头沟区学龄儿童尿碘水平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判定标准,碘营养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的现状,为促进孕期及新生儿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295例,其中早产儿组189例,足月儿组106例,分析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包括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血清指标包括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碱性磷酸酶(ALP)、钙、磷以及母孕期添加维生素D情况。并比较不同出生体重及胎龄早产儿血清25OHD的差异。结果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间血清磷及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35、-0.591,均P0.05),早产儿组血清钙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P0.05)。早产儿组25OHD(17.05±8.14)μg/L,处于明显低水平,虽低于足月儿组水平[(18.31±8.99)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3,P0.05)。295例新生儿血清25OHD最低为3.00μg/L,最高为71.78μg/L,维生素D缺乏占70.17%,血清25OHD5μg/L:4.07%(12/295);30μg/L:93.90%(277/295)。其中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占72.49%(137/189),足月儿维生素D缺乏占66.04%(70/1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9,P=0.289);30μg/L者,早产儿占95.24%(180/189),足月儿占91.51%(97/1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8,P=0.213)。但是早产儿有12例(6.35%)维生素D严重缺乏,足月儿无。母孕期累积补充了3个月以上的早产儿组仅占16.40%,足月儿组占13.2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50),孕期补维生素D不足与患维生素D缺乏直接相关,是其的危险因素[早产儿不同出生体重血清25OHD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62,P=0.029)。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25OHD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4,P=0.045)。结论现阶段足月儿与早产儿一样存在普遍且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孕期维生素D补充不足与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需加强母孕期及新生儿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6岁健康人群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 B-SCY)20微克/毫升(μg/ml)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筛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且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10毫国际单位(mⅠU)/ml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20μg/ml Hep B-SCY和10μg/ml Hep B-SCY,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每剂接种后30min和6、24、48、72h以及4~28d进行安全性观察,完成3剂接种后1~2个月采血。采用化学微粒子发光法,对同一观察对象免疫前、后双份血清,同时检测免疫前HBsAg、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Anti-HBs和免疫后Anti-HBs,免疫前Anti-HBs10mⅠU/ml的、免疫后Anti-HBs≥10mⅠU/ml判定为阳转,Anti-HBs≥100ml U/ml判定为高应答反应。结果 1350名观察对象中,44人报告不良反应,其发生率:Hep B-SCY 20μg/ml组为3.11%,且不高于Hep B-SCY 10μg/ml组(3.41%),其中1级2.67%,2级0.15%,3级0.30%,无3级严重反应;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红斑、红肿、瘙痒和轻度体温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及其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0,P=0.7592;χ~2=1.2095,P=0.2714)。1117名完成全程免疫者,分别按照免疫前对象全数据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免疫前HBsAg阴性和Anti-HBs10m IU/ml对象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1(PPS1)、免疫前HBsAg阴性和Anti-HBs10m IU/ml以及Anti-HBc阴性对象符合方案集2(PPS2)进行免疫原性分析。FAS、PPS1、PPS2的Anti-HBs阳转率,20μg/ml组分别为98.25%、98.53%、98.66,10μg/ml组分别为98.53%、99.02%、98.9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4,P=0.7099;χ~2=0.5243,P=0.4690;χ~2=0.1834,P=0.6685);免疫后高应答反应率20μg/ml组分别为90.21%、90.07%、91.40%,分别高于10μg/ml组87.89%、88.26%、89.77%,两组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438,P=0.2141;χ~2=0.9008,P=0.3426;χ~2=0.7770,P=0.3781)。FAS、PPS1、PPS2的免疫后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20μg/ml组分别为1070.50m IU/ml、1048.48m IU/ml、1112.34m IU/ml,10μg/ml组分别为681.14m IU/ml、675.12m IU/ml、718.86m IU/ml,20μg/ml优于10μg/ml(t=22.9581,P0.0001;t=19.9813,P0.0001;t=19.4190,P0.0001)。结论≥16岁健康人群接种20μg/ml和10μg/ml HepB-SCY同样安全有效,且接种20μg/ml HepB-SCY产生的Anti-HBs GMC明显高于10μg/ml HepB-SCY。  相似文献   

10.
生物强化高β-胡萝卜素甘薯对儿童维生素A营养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通过生物强化技术培育的高β-胡萝卜素甘薯对儿童维生素A营养的改善作用,探讨解决人群维生素A缺乏的新途径。方法抽取四川省某县2个乡111名3~10岁维生素A缺乏和边缘性缺乏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血清维生素A水平随机分为干预组(n=56)和对照组(n=55),干预组每人每日食用高β-胡萝卜素甘薯(110g,β-胡萝卜素含量为52.8μg/g),对照组食用等量当地普通甘薯(β-胡萝卜素含量为2.3μg/g),干预期56d;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24h膳食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清维生素A含量,干预期间记录儿童膳食和患病情况。结果最终样本量为98人(干预组49人,对照组49人);干预期间儿童膳食和疾病情况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117μg/L)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58μg/L)(P<0.01);维生素A缺乏改善率干预组(63.3%)明显高于对照组(42.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强化高β-胡萝卜素甘薯能明显改善维生素A缺乏儿童的营养状况,这可能成为解决儿童维生素A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北京石景山区疾病死因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石景山区1984~1993年死亡资料分析,提示10年中全区总死亡率为401.35/10万。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是主要死因,位居前三位。占总死因的59.06%  相似文献   

12.
六种鳞翅目昆虫的食用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叶兴乾  胡萃 《营养学报》1998,20(2):224-228
目的:分析6种鳞翅目昆虫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氨基酸的组成。结果:6种昆虫均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除亚洲玉米螟、棉红铃虫和米蛾的幼虫以外,其余的蛋白质含量均在41%以上,最高的达75.2%。脂肪的含量变化较大,菜粉蝶、桑蚕的含量在8.52%~15.67%之间,其余的在19.35%~49.48%之间。氨基酸含量为25%~71%;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2.50%~49.76%,除5龄桑蚕外,其余的种类均在40%以上。6种昆虫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其氨基酸分(AAS)在31~66之间。桑蚕、菜粉蝶、亚洲玉米螟、米蛾等幼虫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棉红铃虫则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6种昆虫均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中桑蚕含有较高的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否建立了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掌握防治工作进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以区县为单位自评,在自评基础上市级抽查。采取核实资料的方法对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健康教育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自评三项综合指标评分40个区县均在85分以上;2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达90%以上;全市36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39个区县,占97.5%;居民户合格率>90%者35个区县,占87.5%;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0%者11个区县,占27.5%,10%-19.9%者27个,占67.5%,>20%者2个,占5%。市级抽查20个区县,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者19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个区县有19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18个占94.74%,零售单位经均>90%,居民户合格率>90%者18个,占90%,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肿率无<10%的区县,10%-19.9%者19个,>20个者1个。结论:对照消除磺缺乏病阶段目标标准判断,无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区县,实现基本消除目标的有17个区县,未实现阶段目标者23个区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SF-36量表分析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为今后制定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唐山市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对居住满30年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登记造册,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20~40名老年人,共抽取370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影响生命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生活来源、生活事件、心理及健康状况等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些人口社会学特征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家庭和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及心理卫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且从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出发制订老年卫生保健政策,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社区卫生保健项目,以促进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市体检人群的血糖代谢状况,探讨糖代谢异常和耱尿病的发生率.[方法]体检人群中符合条件的参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测OGTT(0 min)的同时作TG,CHO,HDL-C测量,了解该人群的糖代谢情况以及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IGR)的血脂代谢情况.[结果]在参加OGTT试验的1 033例人群中,符合单纯空腹高血糖型糖尿病(IFH)和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诊断的共84例,占8.13%,糖调节受损(IGR)184例,占全部人群的比例为17.81%;HDL-C在统计的各组中其结果与糖耐量正常(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G除IPH组外、CHO除IFH/IPH外其结果与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市成人DM人群中,IFH人群比IPH人群的比例高,且发病年龄更早;TG,CHO,HDL-C在DM组和IGR组均较NGT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DM和IGR者多合并血脂紊乱,具有高度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居民主要死因潜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PYLL指标,对蒜处1986 ̄1988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死亡、恶性肿瘤、传染病、呼吸系疾病、循环系疾病、寿命损失男性高于女性,以婴幼儿及中青年为甚。胃癌的减寿年数,减寿率明显高于肝癌、肺癌等,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癌症。为减少人口寿命损失,应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开展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知识普及和防治工作,搞好传染病的监测、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2008年初常州市麻疹流行情况及发病年龄进行分析,根据发病年龄变化的原因,对初免月龄及再免问题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5月31日所有在感染科住院的麻疹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对不同年龄发病情况和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麻疹发病年龄呈现两极分化,小婴儿和成人发病率明显上升.[结论]提前初免,坚持原有再免,加强二次强化免疫及婚前再免,以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症22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因素与诊治方法。方法对228例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流史占57%,妊娠3次以上占67.5%。 B超诊断率42.5%。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小于开腹手术,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与多次妊娠,宫腔操作及雌激素有关。目前仍需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如B超或阴道B超进行诊断。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某市性病流行特征及数学模型在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近5年性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近5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近5年性病报告发病率进行曲线拟合,运用线性模型预测未来3年广州市性病发病率。结果:广州市近五年性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AIDS/HIV、胎传梅毒及三期梅毒发病数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人群中老年患者人数增加。拟合的4种数学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直线模型为佳。经预测,未来3年性病发病率仍保持下降势态。结论:根据近几年性病流行特征及未来几年发病趋势,该市应及时调整性病工作防治策略及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百忧解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日央 《现代医院》2007,7(12):55-56
通过对61例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给以百忧解(盐酸氟西汀)20mg,每日1次的6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减少率显效72.1%、有效26.2%;临床症状减轻程度显效62.3%、有效26.2%;不良反应发生较轻,分别是活动增加、头晕、便秘等,不影响治疗。提示应用百忧解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具有肯定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