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占同期妇科手术的7.3%,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症195例,诊断符合率68.2%.随访1~5年,经腹及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痛经缓解率100%,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痛经缓解率95.3%.保守性手术配合药物治疗术后1年痛经缓解率91.4%,术后2年缓解率81.0%.有生育要求者共58例,术后妊娠22人次,足月妊娠14例,自然流产7例,孕6个月子宫破裂1例.结论 子宫腺肌症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子宫切除可达根治目的.对于年轻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探究腹腔镜下保守手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29例;给予对照组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比较,研究组93.1%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2%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归纳统计了265例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其发病年龄、主要症状、体征、B超声像图特点、合并症、病理结果、手术治疗、术式选择情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40岁患者痛经发生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下降;31~40岁患者慢性盆腔痛发生率最高;≤30岁患者不孕发生率最高;≤30岁患者月经改变发生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下降。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少于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少于阴式手术组,但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和阴式手术组,开腹手术组和阴式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组和阴式手术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和阴式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5例患者中,术前正确诊断率为80.1%,误诊和漏诊率为19.9%。结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发病年龄向后推迟;痛经、月经异常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慢性盆腔痛及不孕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年龄与病变程度是决定子宫腺肌病手术术式的关键,子宫切除术最终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腹腔镜手术及阴式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正逐步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整理我院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将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作为对照组,术后的临床指标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月经量、痛经情况等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月经量、贫血情况、子宫体积以及痛经情况均明显由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保留子宫的前提下治疗患者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在下腹部作横切、纵切、斜切扫查。结果 65例子宫腺肌症术前超声确诊59例,正确率达90.7%。结论 B超可以作为诊断子宫腺肌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子宫大小如2+月孕,无生育要求且具有明显痛经和经量增多的子宫腺肌症和/或腺肌瘤患者13例,行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了解痛经和经量改善情况. [结果]13例患者术后经量均明显减少.10例术后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痛经症状(症状轻于术前),经药物治疗后改善.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可尽可能剔除子宫腺肌瘤及腺肌症病灶,是子宫腺肌瘤和腺肌症患者保留子宫血管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但手术的远期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角部妊娠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子宫角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子宫角妊娠患者中有明确停经史11例,不规则阴道流血6例,下腹痛6例,失血性休克4例。所有患者均予B超检查,其中发现宫角妊娠7例,5例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误诊为稽留流产,误诊率46.15%。3例在B超或腹腔镜下行清宫术,1例合并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切除术,9例行经腹或腹腔镜下一侧宫角楔形切除术。结论 宫角妊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病例也可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联合术对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于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妇科微创医学研究所就诊的10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患者需求和手术方案分组进行治疗。将无妊娠及生育功能要求接受USLPPA为A组,将希望保留生育力且接受USLPPA为B组,将希望保留生育力但拒绝行USLPPA为C组。比较3组手术质量、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指标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3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月经量均明显减少、痛经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子宫体积均显著缩小,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P0.05),术后缓解率和复发率无差异(P0.05)。但术后妊娠率B组(76.5%)高于C组(44.1%)(P0.05)。结论:腹腔镜下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联合术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术后妊娠率提高,适合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子宫腺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术后确诊为子宫腺肌症患者发病年龄、主要临床特征及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腺肌症发病年龄多在35~45岁之间.经超声确诊率为87%.结论 临床症状、主要体征、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孔小娟 《现代保健》2012,(28):116-117
目的:探讨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29例,随访手术前后月经量、妊娠情况、痛经改善情况。结果:29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高。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许为  丁桂春  徐影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745-4747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定位诊断和治疗宫颈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宫腔镜技术联合B超检查对2007年12月~2008年11月收治的5例宫颈妊娠患者进行定位诊断;经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药物辅助治疗后,在B超监护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宫腔镜联合B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均为胎盘绒毛及其机化、坏死组织;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清除宫颈胚物,术后异常阴道流血停止,月经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查尿HCG阴性,血HCG正常,避免了全子宫切除。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能准确、直观地对宫颈妊娠残留物进行定位与定性,并能准确、完整地取出残留胚物,可作为宫颈妊娠的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腹部B超检查和经阴道B超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行腹部B超进行检查诊断,观察组52例患者行阴道B超进行检查诊断.患者均采取了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同时送病理检查进行确诊.然后将腹部B超和阴道B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6.2%,对照组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73.1%,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超检查的附件包块、心血管搏动、胚芽、宫内假孕囊、盆腔积液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B超检查,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B超对于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较腹部B超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较高,附件包块、心血管搏动、胚芽、宫内假孕囊、盆腔积液的检出率较高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超声介导下注入甲氨喋呤(MTX)对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确诊并适合行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行超声下介入治疗,B组行肌内注射MTX杀胚治疗。观察血β-HCG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A组28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3.3%,2例行手术治疗。B组20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66.7%,10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超声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是一个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对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住院的110例异位妊娠患者,术前每个患者均行腹部彩色超声及阴道彩超检查,术后均由病理证实。结果:结合超声显像特征,82例经腹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106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符合率(96.3%)明显高于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符合率(74.5%),两种诊断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阴道超声平均诊断时间比腹部超声提前。结论:阴道超声相对腹部超声是诊断异位妊娠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丁永坚 《现代医院》2004,4(2):28-30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高频二维超声对201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及有无微小钙化灶。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着重观察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01例乳腺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者140例,良性61例。超声对恶性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93.6%,误诊率为6.4%;良性符合率为91.8%,误诊率为8.2%。结论高频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对乳腺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微小乳腺癌的诊断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刘华  张卉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425-242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检查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6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早期异位妊娠的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6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病例,218例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符合,诊断符合率为96.4%,漏诊率为1.77%(4/226),误诊率为1.77%(4/226)。结论经阴道彩超诊断异位妊娠技术操作简单,图像显示清晰,对异位妊娠的检出率非常高。同时对异位妊娠发生的部位定位较准确,对病变的进展程度也可作出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胡锦海 《现代保健》2014,(15):139-141
目的:探讨经腹部B超检查和经阴道B超检查在诊断孕妇异位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来本院就诊且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部B超检查组和经阴道B超检查组,每组63例,利用HD7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进行腹部B超检查和阴道B超检查,根据B超诊断标准,以确定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腹部B超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为74.61%,经阴道B超检查组为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声图像的各种指标检出率方面,经阴道B超检查组均明显优于经腹部B超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部B超检查相比,经阴道B超检查的优势更为明显:诊断符合率高、快速、简便,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在输卵管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用超声诊断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B超检查,观察组3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与总结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B超诊断30例中,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输卵管异位妊娠21例,宫颈妊娠6例,卵巢妊娠3例,诊断率为70.00% 观察组30例中,确诊输卵管异位妊娠28例,宫颈妊娠1例,卵巢妊娠1例,诊断率达93.3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比普通B超具有显著优越性,是诊断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就B超诊断异位妊娠50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妇科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异位妊娠的50例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1.14岁。采用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 B超仪来进行检查,频率为3.5MHz,弧形线阵探头,异位妊娠患者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取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采取斜、横、纵多方面扫查异位妊娠患者的下腹部,务必要让异位妊娠患者的子宫及附件都明显地显示出来。结果本组资料的50例异位妊娠中,其中有5例(10%)为卵巢妊娠,有45例(90%)为输卵管妊娠。本组共误诊3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阑尾炎,2例患者误诊为黄体破裂,误诊率为6%,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为94%,这与国内报道的异位妊娠诊断B超准确率82%~94.6%相似。结论 B超诊断异位妊娠诊断率高,操作简便,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