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TH)治疗纵隔肿瘤的优缺点,探讨VATS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3月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3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154例行VATS手术,176例行TH手术,所有病例经病理诊断为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随访1年。结果 VATS组和TH组无一例死亡,VATS胸腺瘤手术1例术后1年内复发,TH胸腺瘤手术2例术后1年内复发。VATS组与TH组比较,胸腺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100.0±35.0)mL vs(150.0±40.0)mL]d、术后第1日胸管引流量[(80.0±30.0)mL vs(100.0±36.0)mL]min、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0±0.5)d vs(4.0±0.8)d]、术后住院时间[(5.0±0.6)d vs(6.5±0.7)d]min、术后24 h VAS评分[(3.0±0.5)vs(5.0±0.9)]均少于TH组;畸胎瘤切除手术时间[(70.3±15.4)min vs(86.5±20.6)min]、术中出血量[(100.0±35.0)mL vs(150.0±40.0)mL]、术后第1日胸管引流量[(80.0±30.0)mL vs(100.0±36.0)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0±0.5)d vs(4.0±0.8)d]、术后住院时间[(5.0±0.6)d vs(6.5±0.7)d]、术后24 h VAS评分[(3.0±0.5)vs(5.0±0.9)]也均少于TH组;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手术时间[(112.3±48.8)min vs(135.3±60.8)min]、术中出血量[(94.0±82.5)mL vs(398.7±202.2)mL]、术后第1日胸管引流量[(110.5±80.6)mL vs(160.8±110.7)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5±0.8)d vs(4.3±1.9)d]、术后住院时间[(4.7±2.4)d vs(6.5±1.8)d]、术后24 h VAS评分[(2.7±0.5)vs(4.6±0.9)]仍均少于TH组。结论 VATS治疗纵隔肿瘤,在术后复发率方面与开胸手术无差别,在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评价优于常规开胸。  相似文献   

2.
罗猛  陈臣  刘迪  刘波  龙谦  胡剑  张庆斌  梅宏 《重庆医学》2017,(35):5000-5002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疗效,以明确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16例行胸腔镜肋骨切除术,开胸组26例行开胸肋骨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程度、术后活动情况、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6.2±1.6) vs.(12±2.2)cm,P<0.05]、术后住院时间[(5.4±1.6)vs.(9.3±2.7)d,P<0.05]均明显小于开胸组;胸腔镜组术后第1、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小值、术后第1~3天及术后第7天VAS最大值均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第1、2天自主下床活动患者百分比及术后切口满意度均高于开胸组(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切除术安全可行,且与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黄刚   《中国医学工程》2013,(8):21-21,24
目的讨论胸腔镜在纵膈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受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开胸术治疗,统计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切口疼痛评分情况,以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51.1±172.3)mL,手术时间为(163.2±24.7)min,切口长度为(6.7±1.6)cm,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1±1.27)d、(3.79±1.28)分和(6.45±2.74)d;观察组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胸膜腔粘连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胸腔镜,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传统开胸组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电视胸腔镜组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止痛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与传统开胸组相比,电视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止痛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切口长度较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P<0.05);电视胸腔镜组治疗满意度(94.74%)高于传统开胸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止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汪强  庞奇  宋超  李志强 《安徽医学》2019,40(8):930-93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36例)和标准开胸手术组(32例),胸腔镜手术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标准开胸手术组采用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手术组[(126. 73±192. 69) m L比(301. 30±380. 66) m L],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10. 89±4. 01) d比(14. 06±6. 61) d],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5. 17±2. 41) d比(6. 75±3. 7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胸腔镜手术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 3%)低于开胸手术组(34.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4),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传统开胸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6.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纵隔肿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切除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8月-2009年11月,我院采用单操作孔VATS手术切除纵隔肿瘤32例,其中胸腺瘤15例,胸腺囊肿6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3例,支气管囊肿3例,心包囊肿1例。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92.7±16.2)min;术中出血(110.5±24.6)ml;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2.1±1.3)d;术后住院时间(5.2±1.2)d。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操作孔VATS切除纵隔肿瘤技术上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附10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两孔法全胸腔镜行肺部疾病手术治疗105例患者,其中肺叶切除术19例,肺楔形切除术34例,气胸52例行肺大疱切除术及胸膜粘连术.结果 全组患者两孔法手术101例,1例中转开胸手术,3例改为三孔手术;手术时间20~~200 (50.6±36.8) min,术中出血量10~300 (70±56.9) 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14 (4.2±3.2)d,术后住院时间3~16 (5.4±3.8)d.术后肺持续漏气6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2例,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两孔法全胸腔镜行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随志辉  朱胜  王鸿  高涛涛 《安徽医学》2018,39(4):486-487
目的 探讨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微胸引管后的引流效果及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术后胸腔镜切口留置内径为24 Fr的胸管引流,B组除了胸腔镜切口留置内径为24 Fr的胸管外,另在腋后线第8肋间留置内径为8 Fr的微胸引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引流量、肺部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胸痛时间(10.2 ±2.89)d,B组(7.8.±3.48)d;A组共引流(348.2 ±71.0)mL,B组(403.8 ±130.4)mL;A组出现6例肺不张、7例肺部感染,B组仅出现1例肺不张及1例肺部感染;A组住院时间(17.17 ±5.88)d,B组(14.03 ±3.8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后应用微胸引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纵隔肿瘤治疗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05年1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的48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32例常规开胸手术.结果:经电视胸腔镜手术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都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8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粘连、肺不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疼痛评分、皮质醇(cortisol,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轻,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纵膈肿瘤患者40 例(研究组)前瞻性实施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膈切除术治疗,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实施开胸手术治疗40例纵膈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术后1d、术后3d研究组切口疼痛评分(VAS),血浆中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微创胸腔镜纵膈切除术治疗纵膈肿瘤疗效好,创伤小,患者应激反应低,并发症少,临床应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12.
周静  孙仲涛  陈晓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8):1279-1282
目的 比较单孔法胸腔镜手术(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与传统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探讨SPVATS的操作要点、临床疗效以及推广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64例(SPVATS组,采用单孔法胸腔镜手术)、传统组42例(VATS组,采用传统胸腔镜手术),比较2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分析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 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死亡;SPVATS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与VAT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0,P<0.001),SPVATS组手术时间[(50.39±9.58)min]、手术出血量[(42.70±9.54)ml]、引流管放置时间[(3.31±0.90)d]、术后引流量[(235.62±74.38)ml]、住院时间[(4.73±1.38)d]与VAT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SP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与VATS相比同样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且具有术后疼痛轻的优势,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作为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切除手术(VATS组)26例和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手术(开胸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VATS组术中出血量比开胸组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胸组缩短(P均<0.01)。结论 VATS同样可取得与传统开胸切除术的清除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02例,分为常规正中开胸手术组(常规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胸腔镜组),两组各5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危象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总有效率。术前正确处理合并症及控制肌无力症状,术中完整切除胸腺并清扫前纵膈脂肪,术后联合使用激素、胆碱酯酶抑制剂及血浆交换疗法防治肌无力危象。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死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8.14±34.82),(130.46±28.71) min]和术后1年总有效率(分别为85.8%,8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危象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93.77±21.64) mL,(174.65±39.18) mL,7.84%,(14.23±3.17) d]均高于胸腔镜组[(45.42±10.96) mL,(101.33±28.76) mL,1.96%,(8.37±1.1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失血少,结合细致的围术期处理,能减少术后危象的发生,血浆交换是治疗术后危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全胸腔镜治疗肺隔离症的治疗效果。结果:19例肺隔离症患者均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23.9±10.2)min,术中出血量为(55.3±6.9)mL,术后胸管引流量为(565.8±15.8)mL,拔管时间为(3.9±0.7)d,住院时间为(8.8±2.6)d,19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胸,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隔离症安全可靠,并且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切口愈合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肺部结节诊治中的临床疗效,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相比传统开胸手术的优点、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淮南新华医院2015年1月—2018年5月50例肺结节患者,通过术前检查,影像学表现恶性征象明显或要求手术者入组,未见手术禁忌证,术前告知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风险和获益,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25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25例采用胸腔镜手术,其中1例低肺功能及1例高龄患者入组腔镜组。腔镜组根据肺部结节的位置、术中冰冻的性质,选择了“单孔法”“二孔法”及“三孔法”3种手术方式。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引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结果 腔镜组与开放组的相关观察指标分别如下所示,手术时间:(116.12±46.28)min vs.(142.96±46.27)min,术中出血量:(55.80±54.80)mL vs.(172.40±102.48)mL,胸引管留置时间:(3.40±0.65)d vs.(4.28±0.46)d,术后住院时间:(6.12±4.28)d vs.(7.92±1.66)d,腔镜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胸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明确诊断,早期发现癌变,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治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对肺叶切除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行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32例(观察组),收集同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胸引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等;采用Logas疼痛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138.24±38.37)mL比(175.62±30.66)mL]、术后胸腔积液[(1058.80±259.68)mL比(1458.32±297.19)mL]、胸引管带管时间[(5.6±1.8)d比(7.2±1.5)d]、切口疼痛评分[(5.8±1.6)分比(7.5±1.8)分]、术后住院时间[(6.3±1.5)d比(7.6±1.9)d]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漏气>1周、咯血>1周、皮下气肿、肺部感染等单项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合计发生率[12.50%(4/32)]低于对照组[25.00% (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21,P=0.049).结论 VATS用于肺叶切除患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电视胸腔镜(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方法分别应用VATS对82例急性脓胸患者及传统手术对75例急性脓胸患者行脓胸病灶清除、纤维板剥脱术,使被压缩的肺组织充分膨胀,观察两种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以上两种方法均无手术及麻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VATS与开胸手术比较,手术时间缩短[(51.38±14.38)minvs.(106.07±46.19)min],术中出血[(168.23±17.62)mlvs.(235.98±46.02)ml]、术后胸腔引流量[(210.62±17.35)mlvs.(280.80±26.78)ml]、术后置管时间[(13.33±2.29)dvs.(14.56±3.2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00±2.78)dvs.(16.64±2.71)d]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VATS手术治疗脓胸安全可靠,同时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使用抗生素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无切口感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不使用一次性消耗品的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治疗各种胸外科疾病的经验。方法:90例VATS手术只使用常规VATS及开胸手术器械,部分病例作一5~10cm长的小切口辅助。病种包括:自发性气胸、肺癌、胸腔积液、胸外伤、肺良性肿瘤、纵隔肿瘤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5m in(25~155m in),术后平均胸腔引流时间2.5d(1~25d),术后平均住院日9d(7~26d),因胸膜粘连中转开胸6例,发生胸部并发症10例,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开展不使用一次性消耗品的VATS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难度不大,病人住院费用减轻,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