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CD4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胃癌CD44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11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D44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灶中CD44表达阳性率为53.64%(59/110);CD44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胃壁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胃癌临床病理学分期的进展呈密切正相关(P<0.05)。CD44表达阴性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44表达阳性组(P<0.01)。结论CD44可能参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CD44表达阴性患者预后好。检测胃癌CD44的表达,有助于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CD44s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CD44s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明确CD44s在胃癌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应用抗CD44s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97例胃癌标本。结果显示部分正常胃腺体中下2/3的细胞膜和23.71%的胃癌细胞被染成棕红色,免疫反应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膜上;硬癌CD44s表达率较高,浸润型胃癌CD44s强表达率较显著;CD44s表达与胃癌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CD44s强阳性表达胃  相似文献   

3.
粘附分子 CD44S 和 CD44V6 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CD44S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4例人胃癌组织及其27例转移淋巴结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CD44S和CD44V6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4%(16/44)和38.6%(17/44),且CD44S的表达与Lauren分型有关,其在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3.6%(7/11)明显高于肠型胃癌27.3%(9/33) (P〈0.05),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44V6单克隆抗体,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观察。结果:70例胃癌中24例(34.3%)CD44V6阳性。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45.7%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的12.5%(X^2=11.24,P〈0.01);结论:提示CD44V6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中CD44s及CD44v6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L。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且与PCNALI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高于良性病变组(32.5%)且与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  相似文献   

6.
胃癌nm23,CD44v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 23 和肿瘤转移基因CD44v 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 )对50 例胃癌组织进行了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荧光指数(FI)。结果 胃癌组织nm 23、CD44v 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当胃癌组织分化差、浸润加深、淋巴结转移时,nm 23 表达逐渐降低,而CD44v 则随着淋巴结的转移而增高。结论 nm 23基因在胃癌的局部进展和组织分化中可发挥调控作用,并且nm 23、CD44v 基因与肿瘤转移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LI(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胃癌及癌旁异型增生和癌旁正常胃粘膜上皮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3.2%,明显高于癌旁异型增生癌旁正常胃粘膜上皮的32.4%和9.1%阳性表达率。胃癌侵及浆膜层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及临术TNMⅢ、Ⅳ期病人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层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及临床TNMⅠ、Ⅱ期  相似文献   

9.
CD44是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在介导淋巴细胞归巢中起着重要作用,探讨CD44变异体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从而对预后进行预测,对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变异体(CD44V)在宫颈癌的表达,发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中呈明显过表达,阳性率为78.9%,结果表明CD44V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CD44基因在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Hof.  M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9):525-528
为探讨CD44基因在脑肿瘤的表达形式。作者用Northern,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huthern(RT/PCR-Southern)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转移相关因子CD44v在脑转移瘤和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和产生。结果显示,76例原发性脑肿瘤患者全部表达CD44标准型(CD44s),无1例表达CD44v;相反,26例脑转移瘤中,22例表达CD44v。本研究提示:(1)CD44v普遍存在于转移性肿瘤;(2)无CD44v可能是原发性脑肿瘤罕见转移的原因;(3)CD44v作为转移促进因子可能成为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新的、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癌CD44V4、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胃癌CD44V6、nm23-H1阳性率分别炎61.4%和45.2%,伴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nm23-H1阳性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失衡是导致胃癌淋巴转移机制之一,CD44V6、nm23-H1,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CD44变异体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B淋巴细胞性NHL,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CD44V6表达情况。结果:B细胞性NHLCD44V6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CD44V6阳性表达与病理分期、恶性度有一定关系。结论:CD44V6与B细胞性NHL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4蛋白表达与人胰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特异的鼠抗人CD44标准型,变异型单抗及流式细胞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CD44蛋白在人胰腺癌细胞株和胰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人胰腺癌组织CD44变异型之一的CD44v9表达较非肿瘤组织明显升高(P〈0.05),CD44v9的表达与胰腺癌的浸润,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结论:CD44变异型表达可作为胰腺癌分化,浸润和转移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CD44v6在口腔鳞癌原发组织和转移组织中的表达,以期明确CD44v6在口腔鳞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评估染色强度和测算阳性染色细胞后统计分析。结果:CD44v6分子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基底层、基底上层、棘层细胞胞膜表达;不同部位口腔粘膜上皮的阳性表达模式基本一致。在口腔鳞癌原发组织中,CD44v6表达减弱,表现为阳性反应产物形态的改变和CD44v6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正常组织(P<0.05)。口腔鳞癌转移组织中,只有肿瘤细胞表达CD44v6,CD44v6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少于其原发组织(P<0.05)。结论:CD44v6在口腔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以下行调节(downregulation)的方式表达,CD44v6在口腔鳞癌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东辉  马志敏 《浙江医学》1999,21(7):387-388,401
为研究血清可溶性CD44V6在胃癌诊断,手术切除彻底性判定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采用sCD44V6 ELISA试剂盒对66例胃癌患者,30例胃癌患者和32名正常健康献血者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浓度显著高于胃溃疡患者及正常健康献血者,根治术后患者血清sCD44V6浓度较术前降低,呈浸润生长者较呈局限性生长者高,且随淋巴结转移程度加重而明显上升,但与胃癌病期,细胞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乳癌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名单组化染色方法和微波抗原修复检测78例原发性乳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分别各病理因素和CD44V6表达与乳癌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55.1%,腋淋巴结阳性乳癌中的表达率为72.78%,明显高于阴性乳癌中CD44V6表达率32.4%,P〈0.01。CD44V6阳性乳癌患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组差。结论  相似文献   

17.
CD4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CD4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高压锅抗原修复免疫组化技术,研究82全原发性肝癌手术标本中CD44的表达.结果 在41%的肝癌组织上可见到CD44的表达。CD44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无门静脉瘤栓形成呈密切正相关(P〈0.01),CD44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CD44赋予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D44在胚胎肾组织和肾小球疾病患儿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以探明CD44在肾组织损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技术,观察CD44在胚胎肾组织和肾小球疾病患儿活检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在胎儿和正常人肾组织中,肾小球内CD44表达阴性,间质弱阳性;(2)肾小球疾病患儿肾活检组织中,CD44表达异常,其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系膜细胞严重增殖的区域、硬化病灶形成处和明显纤维化的间质,且表达强度与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结果提示CD44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进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CD44v表达与抑癌基因DCC表达、癌细胞DNA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中CD44vmRNA和DCCmRNA的表达情况,并根据CD44vmRNA的表达情况取20例标本(阴性及微弱表达者10例为Ⅰ组;高度表达者10例为Ⅱ组)检测其癌细胞DNA干系水平。结果:30例受检标本中,CD44vmRNA中度以上表达23例(76.67%),DCCmRNA表达缺失者18例(60%),且两者基本重合。在DNA干系水平方面,Ⅰ组病例二倍体明显高于Ⅱ组病例,异倍体则明显低于Ⅱ组的病例(P<0.01);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Ⅱ组亦较Ⅰ组为重。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CD44vmRNA的高表达与DCCmRNA的表达缺失关系密切,两者间可能有协同关系。此外,CD44vmRNA表达与肝癌细胞DNA干系水平的变化一致,再次证实了CD44vmRNA表达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CD44及其变异型在大肠癌浸润转移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远舰  何金  陈泳莲 《上海医学》2000,23(3):151-153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D44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杭CD44标准型(CD44s)和变异型v9(CD44v9)的单抗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全面分析。结果 CD44s在大肠癌原发灶中呈中等到强烈的表达,而且大肠癌转移灶均有CD44s表达。CD44v9与肿瘤的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