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刘秀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588-59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76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41例),DR组又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NPDR,45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PDR,31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分析对比。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P〈0.01)。结论血清VEGF、TNF-α及CRP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血浆中VEGF的含量,PDR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结果血浆:NPDR组VEGF含量(88.17±25.8)pg·mL^-1,明显高于NDR组(37.49±16.6)pg·mL^-1和PDR组(63.12±16.25)pg·mL^-1,PDR组VEGF含量高于NDR,以上三组中VE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39±10.48)pg·mL^-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63.12±16.25)pg·mL^-1、房水(291.21±45.04)pg·mL^-1、玻璃体(527.62±79.00)pg·mL^-1中VEGF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三者比较,玻璃体〉房水〉血浆(P〈0.05)。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细胞因子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T2DM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它在DR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T2DM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者,采用RIA法测定血清TNF-α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VCAM-1、血浆VEGF水平,同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T2DM各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与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sVCAM-1呈正相关;②T2DM组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各组间亦有显著差异;③T2DM各组血清sV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组水平最高,与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NPDR)组未见差异,但NPDR组高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P〈0.05);④PDR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DR及NPDR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2DM血清TNF-α、sVCAM-1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测定可作为早期预测DR和病情分析的指标:而VEGF可能主要在PDR期发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对早期检测DR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血浆VE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290例2犁精尿病患者(其中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NPDR组112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PDR组70例、无视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即NDR组108例)的血浆VEGF水平与50例正常对照者(NC)进行比较.结果 (1)糖尿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NC P<0.001; (2)DR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显著高于BDR组,P<0.001; (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EGF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VEGF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Ⅱ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Ⅱ型糖尿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R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增殖性DR组(PDR组)31例、非增殖性DR组(NPDR组)34例和无DR组(NDR组)30例。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VEGF、ACE、IGF-1水平,分析PDR组和NPDR组VEGF、ACE、IGF-1之间相关性。结果:PDR组VEGF、ACE、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NPDR组和NDR组,NPDR组VEGF、ACE、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DR组与NPDR组间VEGF、ACE、IGF-1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VEGF、ACE、IGF-1水平与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康俏玲  符艳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150-1151,116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尿酸(UA)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44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眼底结果分为无DR组(NDR)、非增殖期DR组(NPDR)及增殖期DR组(PDR),观察各组临床生化指标并分析DR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40.41%(179/443),NPDR的患病率为34.76%(154/443),PDR的患病率为5.64%(25/443).NPDR组及P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DR组(P<0.05).PDR组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NDR组(P<0.05),血肌酐(Cr)、UA、UAER高于NDR及NPDR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低于NDR及NPDR组(P< 0.05).随着UAER的增加,DR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DR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UAER、UA、eGFR为影响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UAER及UA与DR发生密切相关,对其进行联合筛查有助于早期检出D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分别就其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NPDR组及PDR组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NDR组(P〈0.01),各组年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R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高血压对DR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预防上述危险因素,可减少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方法:测定66例1DR患者、30例无DR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观察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DR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An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血清Visfatin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较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明显升高(P〈0.01)。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较BDR组明显升高(P〈0.01)。血浆AngⅡ水平BDR组较NDR组明显升高(P〈O.01),PDR组较BDR组明显升高(P〈0.0)。DR患者血清Visfatin与血浆Ang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98,P〈0.01)。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患者血清Visfatin、血浆AngI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在DR痛查中发挥重耍作用。瞥素血管翳张素系统影响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  相似文献   

9.
杜颖红  郑海华 《浙江医学》2016,38(6):393-397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视网膜厚度(RT)两项指标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MPV与RT在糖尿病各期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黄斑水肿、判断DR严重程度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DM)患者80例(159眼),其中男42例(84眼),女38例(75眼),将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检测DR患者不同分期的MPV,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中的形态,定量测定黄斑区RT,并与3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4组M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DR组和PD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DR组与NP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及NPDR组与PD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以中心凹1mm为直径RT对照组为(243.35±11.76)滋m、NDR组(249.95±10.81)滋m、NPDR组(279.50±34.67)滋m、PDR组(305.12±66.01)滋m。4组A1~A9的RT比较,NPDR、PDR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与NPDR、PDR组及NPDR与PD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DR、NPDR和PDR组的MPV与黄斑区中心凹的RT均呈正相关(r=0.54、0.72、0.85,均P=0.00)。对照组的MPV与黄斑区中心凹的RT不相关(r=0.27,P=0.14)。结论MPV增大是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黄斑区RT与DR严重程度有关,DR程度越重,RT增大的概率就越大,RT大小与是否发生DME相关;DR患者MPV和RT呈正相关,且随着DR分级的加重,相关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VEGF、ICAM-1水平变化及与微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眼科协会制定的DR分期标准分为NDR组(n=32)、NPDR组(n=31)及PDR组(n=33).比较3组血清VEGF及ICAM-1水平,分析DR患者血清VEGF及ICAM-1水平与微血管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VEGF、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NDR组、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VEGF及ICAM-1水平低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EPC、CPC明显低于NDR组、NPDR组,CEC明显高于NDR组、NPDR组(P<0.05).患者血清VEGF及ICAM-1水平与EPC、CPC呈负相关,与CEC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及ICAM-1水平呈高表达,与微血管损伤密切相关,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脂氧素A4(LXA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0例糖尿病患者按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SDR)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LXA4和VEGF浓度,并研究LXA4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  ①NDR、SDR和PDR组血清LXA4水平均低于NC组;SDR、PDR组血清LXA4水平低于NDR组;PDR组血清LXA4水平均低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NDR组血清VEGF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DR、PDR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NDR组、NC组;PDR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血清LXA4和VEGF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血清LXA4水平下降、VEGF水平上升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血中VEGF,IGF-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2例正常对照组、29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on-diabeticretinopa-thy,NDR)、30例单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ackgrounddiabeticretinopathy,BDR)和2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血浆中VEGF与血清中IGF-1的含量。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VEGF与IGF-1在NDR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DR组和P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NDR和BDR两组VEGF与IGF-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0.371;r =0.364,P<0.05)。结论VEGF和IGF-1是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21例糖尿病视网膜无病变组(NDR组),又将DR组分为背景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19例和增值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2例。分别检测各组VEGF值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NDR组、BDR组及PDR组VEGF含量(pg/ml)分别为108.4±27.2、185.2±32.6、162.3±28.7、220.3±44.6和201.9±31.7。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BDR、PDR与ND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R与BDR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作为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8例(58眼)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其中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16例(16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21例(21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21例(21眼)。以无糖尿病且年龄相仿的健康人15例(15眼)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各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CNFD)及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NBD)。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NDR、NPDR和PDR患者的CNFL、CNFD、CNBD均下降(P均<0.01)。病例组中,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CNFL、CNFD逐步降低(P<0.01,P<0.05);CNBD在NDR患者与NPDR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患者CNBD低于NDR和NPDR患者(P<0.01,P<0.05)。结论 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纤维存在损害,它的出现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细胞黏附分子(CAMS)浓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2例DR病人血清CAMS和OX-LDL浓度的变化,并与82例非DR(NDR)糖尿病病人及6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对32例增殖型DR(PDR)病人与30例非增殖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和IGF-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试验组;试验组再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3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组2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和IGF-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型DR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及增生型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和增生型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IGF-1水平随着DR的发生、黄斑水肿以及DR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62例DR病人血清APN和hs-CRP浓度的变化,并与82例非DR(NDR)糖尿病病人及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对32例增殖型DR(PDR)病人与30例非增殖型DR(NPDR)病人血清APN和hs-CR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DR病人血清APN浓度明显降低,hs-CRP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ND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0.581、84.789,q=12.942~19.021,P<0.001),PDR病人血清APN浓度明显低于NPDR病人,hs-CRP浓度明显高于NPDR病人(t′=3.725、4.811,P<0.001)。DR病人血清APN与hs-CRP浓度呈负相关(r=-0.554,P<0.01)。结论血清APN和hs-CRP浓度变化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Zhu H  Shi C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37-2839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DR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调查研究。散瞳眼底镜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作为分组金标准,在2型糖尿患者群中测定96例存在视网膜病变患者(病例组)及144例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浆ET-1与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结果血浆ET-1在DR不同临床分型的组间[轻度非增殖性DR(NPDR),中、重度NPDR和增殖性DR(PDR)组分别为(178±24)、(197±51)、(231±7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86,P〈0、01),而外周血VEGF组间[分别为(31±10)、(31±8)、(32±10)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9,P〉0.05)。与DR临床分型相比,血浆ET-1、病程均呈正相关(r=0.504,0.291,均P〈0.01),外周血VEGF呈负相关(r=-0.252,P〉0.01)。DR不同临床分型的ROC曲线分析,血浆ET-1均位于机会对角线以上,而外周血VEGF曲线均位于机会对角线以下。血浆ET-1轻度NPDR曲线下面积为0.742,中、重度NPDR为0.723,PDR为0.857。而外周血VEGF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96、0.297、0.293。血浆ET-1在DR不同分型的诊断界点分别为173、197、180ng/L。结论外周血浆ET-1在DR不同临床分型的检测价值均明显优于VEGF,对于确定DR高危人群和预测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外周血VEGF浓度与眼局部VEGF表达可能并不一致。DR的发病及病情随DM病程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