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根据患者术前的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KI的发生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关系.结果 入选的1 056例患者中,328例(31.1%)术后发生了AKI;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AKI的发生率分别为49.3%和2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非尿酸升高组比较,尿酸升高组患者术后ICU滞留时间延长(P <0.001),存活率降低(P =0.001).校正了年龄、术前肾功能、左心功能不全、CABG联合瓣膜手术、手术时间和术后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尿酸升高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97,95% CI 1.22 ~ 3.18,P=0.006).结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术后AKI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心脏手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早期的体外循环(CPB)对肾脏的损害较多且程度较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随着体外循环在基础理论的深入及技术的改进,现在体外循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相似文献   

3.
吴德华  谭钢  吴镜湘  徐美英  吴玉兰  李琼珍 《重庆医学》2023,(14):2159-2163+2169
目的 探讨输注利多卡因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1 408例,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n=704)和对照组(C组,n=704)。L组采用三阶段注射利多卡因:负荷量、3 h和21 h维持量。C组采用生理盐水替代。记录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率。结果 与C组比较,L组术后房颤发生率降低(10.0%vs. 24.7%,P<0.001)。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和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L组术后ICU停留时间缩短[(1.75±0.87)d vs.(1.99±1.32) d,P<0.001],住院时间缩短[(10.15±2.69)d vs.(10.99±4.09) d,P<0.001],总费用降低[(11.43±3.45)万元vs.(11.79±3.33)万元,P=0.045]。结论 围术期输注利多卡因可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缩短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但对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78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分为AKI组(24例)及非AKI组(54例),分别留取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尿液标本,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和Scr水平,ELISA法检尿IL-18水平。结果 AKI组血清Scr在术后24~48h内显著升高,上升≥26.5μmol/L或较基础Scr水平增加≥50%,符合AKI诊断,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AKI发生率为30.77%;与术前相比,血清CysC在术后4h及尿IL-18在术后2h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术后4h后各时间点血清CysC和术后2h后各时间点尿IL-18水平都之对应时间点显著升高。结论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AKI发生率较高,检测血清CysC和尿IL-18水平对预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2002年1月~2008年6月间收治连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127例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VAP与否将其分为VAP组及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并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VAP总发病率5.1%,发生VAP患者死亡率为28.1%.单因素分析显示:VAP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围手术期血液制品用量、术后CSICU入住天数(P<0.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率、气管切开率(P<0.01),大动脉手术率、术后死亡率(P<0.05)均高于对照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氧合指数(PaO2/FiO2)低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120 min(OR=6.352,P=0.000)、术后PaO2/FiO2低于300 mm Hg(OR=3.642,P=0.017)、血液制品用量≥1500 mL(OR=5.083,P=0.039)、机械通气时间≥5 d(OR=9.074,P=0.047)、气管切开(OR=19.899,P=0.021)与VAP的发生明显相关.64例VAP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60.8%),革兰阳性菌19株(18.6%);真菌21株(20.6%).结论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低氧血症、大量血液制品应用,长时间机械通气和气管切开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35-40
目的 探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245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45例患者中90例(36%)患者发生AKI,其中AKI 1期、AKI 2期及AKI 3期的发生率分别为20.4%、7.3%、9.0%;19例(7.8%)患者需行肾脏替代治疗。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急诊手术、围术期应用造影剂、围术期输血、术前肌酐水平、术前白细胞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值等与心脏术后AKI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输血(OR=2.609,95%CI:1.203~5.699,P=0.015)、体外循环时间长(OR=1.395,95%CI:1.125~1.730,P=0.002)、术前肌酐水平高(OR=1.016,95%CI:1.002~1.031,P=0.024)是患者发生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高(LVEF)(OR=0.955,95%CI:0.924~0.987,P=0.004)是AKI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术后AKI是心脏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改善围术期心、肾功能,减少术中输血的需求是降低心脏手术术后AKI发生率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急性肾衰竭(ARF)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6例CPB心脏手术后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6例中有5例死亡,病死率为83.3%。2例未来得及透析治疗即死亡;3例血液透析者均死亡,1例经腹膜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治愈出院。结论CPB心脏手术后发生ARF与CPB时间长、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心功能差、老年及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因素有关,围术期对上述高危因素需充分重视;术后一旦发生ARF宜及早行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89例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实验室以及临床影像数据,进行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中,43例(48.3%)患者术后发生了AKI,其中12例(13.5%)为AKI 1期,5例(5.6%)为AKI 2期,26例(29.2%)为AKI 3期。AKI是移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log-rank:17.697,P=0.001),并且AKI分期与术中术后体外膜肺氧合风险呈正相关(P=0.003)。术后AKI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外循环时间>170 min (OR:5.663;95%CI:2.282~14.051;P<0.001)以及术中输注红细胞>4 IU(OR:10.687;95%CI:1.883~60.657;P=0.007)。结论 心脏移植患者术后AKI发生率较高,是影响心脏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体外循环时间>170 min、术中输注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80岁以上行非心脏手术的高龄患者828例。记录患者术前数据、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ICU情况、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4%(111/828)。与术后无并发症患者比较,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术中经历了更长时间的低血压(P<0.01或0.05),术中出血量更多(P<0.001),术后入ICU比例更高(P<0.001),ICU停留时间更长(P<0.001),住院时间更长(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01),术后死亡率更高(P<0.001)。术后并发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手术、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肝功能不全和更高的ASA分级。结论 80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加的危险因素包括更长的手术时间、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肝功能不全和更高的ASA分级。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 纳入患有心脏瓣膜病并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共106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40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7.8±10.9)岁。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以便尽早给予患者肾脏功能保护策略,改善预后。结果 106例患者术后发生AKI 24例,AKI发生率22.64%,术后院内死亡2例,院内死亡率8.33%;非AKI组82例,院内死亡2例,院内死亡率2.43%,2组之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肌酐>130μmol/L、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SIE)、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70 mmHg、尿量<0.5 mL/(kg·h)、肺部感染、低心排、术后菌血症是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OPCABG).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1 650例男性患者施行OPCABG和不停跳ONCABG临床资料进行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2007年至2009年CABG数据库的有关数据.比较OPCABG组和不停跳ONCABG组近期疗效,并分别以术后死亡和术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危险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OPCABG组搭桥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小于ONCABG组(P〈0.01).OPCABG组搭桥数大于3的病例明显多于ONCABG组(20.9% vs 13.3%) (P〈0.01),应用CRRT(1.33% vs 3.98%)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23% vs 6.63%)患者的比例较ONCABG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术后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P=0.000,OR=8.321)、年龄〉70岁(P=0.003,OR=4.870)和术后应用CRRT(P=0.000,OR=45.500).术后应用CR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高血压病史(P=0.049,OR=2.665)、术前肾功能异常(P=0.045,OR=3.598),OPCABG可以减少2/3的术后CRRT的使用率(P=0.008,OR=0.333).结论 OPCABG可以降低术后CRRT和IABP的使用率,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在年龄〉70岁,术前肾脏功能下降,心功能差等患者施行OPCABG手术对早期恢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S100蛋白在体外循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S100蛋白水平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4例,分别于CPB前5min(T1)、CPB后30min(T2)、CPB结束时(T3)、术后6h(T4)、24h(T5)和48h(T6)6个时点采血测定S100蛋白浓度。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9天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9项测验,使用Newman评定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并将患者分为正常组(A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B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2例患者完成了术后测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48.4%(30/62例)。CPB期间,两组S100蛋白浓度较CPB前明显升高(P〈0.01)。A组和B组比较,T1时点两组S100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各时点两组S100蛋白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浆S100蛋白水平在CPB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中具有良好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利钠肽和呼吸指数在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首次择期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5例分别于术前30min、转机30min、停机时、停机1h、术后1d、术后7d各时点同步监测脑利钠肽、心肌钙蛋白T、呼吸指数的变化,并进行各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脑利钠肽水平在体外循环后及手术后均明显升高,至术后1d达到高峰值,术后7d水平脑利钠肽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后及手术后均明显升高,至体外循环10min时达到高峰值(P〈0.05或P〈0.01),术后7d回落至术前水平(P〉0.05)。脑利钠肽变化与心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r=0.48,P〈0.05);呼吸指数变化与脑利钠肽、心肌钙蛋白T均未显示相关意义(r=0.23,r=0.17,P〉0.05)。结论同步监测脑利钠肽和呼吸指数的变化为围术期如何保护心肺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风湿性或退行性瓣膜病人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应用PiCCO监测仪监测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连续心排血量(CCO)、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指标,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CPB前(T1)、CPB后(T4)及术后12h(T,)数据,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30例病人成功完成手术。T2时MAP较T1时明显降低(P〈0.05);T4时ITBI较其他时点明显增多(P〈0.05),SVRI较其他时点明显降低(P〈0.05)。30例病人未发现置管即时和延迟并发症。结论PiCCO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普胸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预警系统。方法:对412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建立预警评分系统。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普胸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因素为:术前肺功能(P〈0.01)、术前心功能(P〈0.01)、手术类别(P〈0.01)和手术时间(P〈0.01)。根据心律失常发生可能性方程,建立普胸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危险评分系统如下:术前肺功能异常(10分)、术前心功能异常(8分)、肺和食管切除手术(26分)、手术时间≥4h(12分);根据方程预测率来绘制ROC曲线,所对应的预测普胸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得分为26分,敏感度为92.4%,特异度为51.4%,26分以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6%(27/185),26分以上的发生率为52.9%(120/2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胸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预擎评分系统简单易行,结果比较可靠,能给术后心律失常的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沈展  汪思阳  沈婷婷  邱凌  曲毅 《医学综述》2014,(14):2670-267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CKD患者的早期评估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00例CKD患者(CKD组)和100例非CKD患者(非CKD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脉搏波速度,踝臂指数)、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指标数据,收集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CKD组脉搏波速度显著高于非CKD组[(1955.12±254.48)cm/s vs(1480.46±235.12)cm/s](P<0.05),踝臂指数显著低于非CKD组[(1.005±0.114)vs(1.297±0.112)](P<0.05);CKD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非CKD组[(49.7±5.5)μmol/L vs(58.1±7.9)μmol/L](P<0.05),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非CKD组[(66.2±9.6)ng/L vs(51.3±10.2)n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KD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硬化(OR=2.233,95%CI 1.7062.551)、内皮功能紊乱(OR=1.761,95%CI 0.9132.551)、内皮功能紊乱(OR=1.761,95%CI 0.9133.217)、心血管事件(OR=3.067,95%CI 1.3883.217)、心血管事件(OR=3.067,95%CI 1.3886.431)。结论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动脉硬化程度重且多合并有内皮功能紊乱,需提早发现及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在体外循环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作用.方法通过对32例体外循环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床旁血液净化系统,行前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肝素抗凝,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肾功能指标(Bun、C)r、血钾、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左室射血分数(EF)、氧和指数(PaO2/FiO)2等指标.当尿量〉0.5mL/(kg.h),且循环功能平稳后停止CRRT.结果 32例患者存活25例,其中1例肾功能未恢复需间歇透析治疗,其余24例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死亡7例,病死率21.7%.CRRT治疗前后Bun、Cr、血钾、MAP、CVP、EF、氧合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行CRRT对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患者有较好疗效,掌握好恰当的时机和方法能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林琦  覃家锦  冯旭 《广西医学》2009,31(6):788-790
目的观察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对血小板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停跳组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停跳瓣膜置换术;不停跳组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于术前(T1)、转机后20min(T2)、转机后40min(T3)、转机终了(T4)、手术终了(L)、术后12h(T6)、术后24h(T7)分别采集静脉血,立即离心分离血清后置入-20℃冰箱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选择素的浓度,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组P-选择素表达水平在心内直视术转机后开始升高,术后逐渐减弱,至术后24h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但停跳组的升高和减弱程度均较不停跳组明显(P〈0.01);两组血小板计数在心内直视术转机后开始下降,术后回升,至术后24h仍低于术前(P〈0.01),但停跳组的下降和回升程度均较不停跳组明显(P〈0.01)。经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心内直视术下血小板计数变化与P-选择素表达变化呈高度负相关(r=~0.964,P〈0.01)。结论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及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均可使血小板计数降低、P-选择素表达增强,其中前者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及P-选择素表达增强程度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81例先心病患几分别于转流前、转流毕、术后早期进行TEG检测,收集的病例分为紫绀组(12例)和非紫绀组(69例),比较围术期各个时间点凝血功能变化。结果两组TEG各参数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紫绀组转流前纤维蛋白原缺乏发生率高于非紫绀组(P〈0.05),紫绀组转流毕及术后早期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非紫绀组低下(P〈0.05),且CPB时间长,术后4h引流量多,术后24h血浆用量高于非紫绀组(P〈0.05)。结论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存在较高比例凝血功能异常;紫绀患者纤维蛋白原低下发生率高,应给予针对性血液成分补充;TEG对分析先心病患儿术后异常出血原因及指导合理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