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严重下颈椎疾患的一期前后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全麻下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及自体植骨或钛网加自体骨移植,后路侧块钢板固定9例和颈椎椎弓根固定8例。10例为严重的颈椎骨折脱位,7例为钳夹型颈椎病。结果 本组17例经3~36个月的随访,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脊髓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严重下颈椎疾患的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具有稳定性好、病人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内固定14例,其中前路Orion带锁钢板9例,Zephir带锁钢板固定5例,前路减压后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10例,钛网加自体骨4例,后路采用Axis侧块钢板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的改善,其中3例Frankel C级患者接近E级。植骨在2~4个月融合。结论: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促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1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其中前路采用Orion带锁钢板5例,Zephir带锁钢板7例;前路减压后采用自体骨移植4例,采用钛网加自体骨移植8例;后路均采用Axis钛板螺钉,其中采用侧块螺钉4例,颈椎椎弓根螺钉8例。结果 术后随访4~18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改善,其中有3例Frankel C级患者术后接近E级。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有1例发现椎弓根螺钉紧靠椎间孔上缘进入椎体,但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固定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前路采用带锁钢板结合钛网自体骨移植固定;后路均采用侧块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4~18个月,不完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级以上改善。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对于脊髓前方有致压物的不完全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选择前后联合手术入路应严格遵循前路-后路-前路的顺序进行,以免进一步加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5.
重视脊柱外科技术在临床中的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荣明  马维虎  胡勇 《中国骨伤》2007,20(3):145-147
近十几年来,随着脊柱生物力学和内置物的发展,手术技术的提高,脊柱外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一些过去认为部位特殊、手术风险高、并发症高的疾病,目前得到了有效解决。《中国骨伤》本期刊登有关《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疾病》等几篇文章便颇有代表性。1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疾患通过《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疾病》一文评价了一期前后路手术可行性与安全性。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将平时的颈椎前路手术和颈后路手术一期完成,单个手术技术并无改变。主要的难度在于手术创伤增加、一期手术时仰…  相似文献   

6.
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疾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严重下颈椎疾病,包括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采取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探讨该疗法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本组48例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21~75岁,平均48岁。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1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 d~3周;钳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夹持型颈椎病)19例;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本组均采用全麻下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前路带锁钢板固定,自体植骨或钛网加自体骨移植。本组前路采用O rion带锁钢板17例,AO带锁钢板3例,Zephir带锁钢板28例;前路减压后采用自体骨移植9例,采用钛网加自体骨移植39例。后路采用Axis钛板螺钉固定45例,Vertex系统3例,其中采用侧块螺钉9例,颈椎椎弓根螺钉39例。结果:随访6~36个月,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者术后经斜位及CT检查发现有7个椎弓根螺钉位置稍差,其中6枚穿破外侧皮质,1枚穿破内侧皮质,但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假关节形成1例,而且1枚螺钉断裂。钳夹型颈椎病19例和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术后疗效按JOA评分标准评定,术后1周及1、3、6个月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严重下颈椎疾病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术后稳定性好,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7.
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全麻下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后路侧块固定,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5例。结果本组25例经7 ̄30个月随访,未见颈椎内固定及植骨块松脱移位,植骨在3 ̄4个月内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具有减压彻底、稳定性好、利于脊髓功能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总结采用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和后路侧块钢板联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11 例严重下颈椎损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5~24个月,全部植骨均获得牢固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平均有一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对于严重下颈椎损伤实施前后路一期手术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疾病的价值。方法1期前后路联合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前路自锁钢板固定;后路侧块钢板、钢丝或椎板夹固定治疗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7例及钳夹样脊髓型颈椎病4例。观察颈椎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7~26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损伤节段稳定,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无明显并发症。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彻底,稳定性好,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观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和后路侧块钢板、钢丝或椎板夹联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 ,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 9例 ,随访 4~ 2 1个月 ,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 ,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后 ,损伤节段稳定 ,无须外固定 ,脊髓功能平均提高 1 2级。结论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中的价值。方法1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钛网或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完全复位151例,复位90%以上17例。平均随访80.7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140例脊髓损伤者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钉棒或钉板Ⅰ期联合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8~62岁,平均39.6岁。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16例,C级20例,D级4例。先采用俯卧位,植入侧块螺钉、减压,复位后,植入板或棒,植骨融合后拆除颅骨牵引置仰卧位,行前路椎体复位、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8例均获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个级别恢复,其中Frankel C级28例,D级14例,E级6例。植骨均在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一过性喝水呛咳3例,术后3个月恢复。咽喉部异物感2例,术后1个月消失。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选择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Ⅰ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治疗7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10例,B级24例,C级31例,D级11例;术后A级4例,B级8例,C级27例,D级24例,E级13例。植骨均在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本组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I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能够获得较好的脊髓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严重上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后路手术以及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钉棒枕颈融合联合复位技术治疗32例严重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前后路联合手术均在颅骨牵引下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先采用俯卧位,后路植入侧块螺钉、减压、复位,恢复颈椎的序列,植骨融合后拆除颅骨牵引改置仰卧位行前路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Frankel分级除6例A级者及3例D级者外,其余患者均有1~2级提高,其中9例达到E级。32例中有3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29例获得6~32个月随访。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上颈椎骨折脱位,能完全恢复颈椎序列,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张功林  章鸣 《中国骨伤》2006,19(11):700-702
对颈椎前路钢板在下颈椎损伤国外应用进展进行综述。颈椎前路钢板在设计上有限制性与非限制性两种类型,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前者的固定强度明显优于后者,但易于在固定阶段对植骨块产生应力阻挡。手术指征主要为颈椎前柱损伤或颈椎后部骨与韧带复合体的损伤。但颈椎损伤存在高度不稳定时,前路钢板固定应联合颈椎后路稳定性手术。否则,术后须应用头环背心支具固定。对撑开屈曲型损伤,应警惕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以免在牵引复位过程中发生严重的神经损伤。操作时应彻底解除脊髓前方压迫,植入三面皮质骨块,恢复前柱正常前凸,再行前路钢板固定。该方法的优点是达到了固定阶段即时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有利于康复。但加重了手术创伤,有发生与钢板或螺钉有关并发症的可能,晚期在临近融合区相邻椎间盘有退行性改变发生。因而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要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6.
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4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完全复位17例,复位90%以上15例,平均随访28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2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严惩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前路钢板固定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 方法 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单纯脱位者,先行后路复位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再改行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椎体骨折伴脱位者,前路先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然后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脱位节段,小关节间行植骨融合.术前ASIA分级:A级21例,B级6例,C级3例,D级1例. 结果 12例患者获6~21个月(平均14.8个月)随访,椎间及小关节间植骨全部愈合.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余11例均有一级以上恢复.术后ASIA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4例,D级4例,E级2例. 结论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联合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患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或后路减压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以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26个月。56例患者均损伤节段稳定,植骨愈合良好,无内置物并发症,脊髓功能JOA评分平均提高5.78分,取得满意疗效;前路术式与后路术式在改善脊髓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和后路术式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解除颈髓压迫,为颈髓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