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寻找并鉴定CNE2细胞在EB病毒感染后表达发生变化的功能蛋白质,为阐明该病毒诱导鼻咽上皮细胞发生生物学变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从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中抽提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运用软件比较分析上述两组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寻找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点.从凝胶上切下差异蛋白质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结果]图像分析显示,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之间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通过MALDI-TOF-MS成功地鉴定了其中4个蛋白质点,EB病毒感染CNE2细胞后蛋白质GRP78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表达上调,蛋白质肌动蛋白胞浆组分2和蛋白酶体l链表达下调.[结论]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后引起生物学变化的分子机制可能包括:①诱导细胞大量合成蛋白质以促进增生,同时上调蛋白质GRP78的表达而抗凋亡;②提高细胞内氧化状态而诱导蛋白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该蛋白质调控NF-κB和AP-1来影响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并鉴定在TPA处理后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中表达发生变化的蛋白质,为阐明TPA在诱导细胞发生生物学变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用TPA刺激NIH3T3细胞,分别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NIH3T3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硝酸银染色后用软件分析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结果】软件分析显示TPA处理后的NIH3T3细胞中有明显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质谱鉴定表明TPA处理后,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线粒体基质蛋白P1前体、微管蛋白beta-5链;TPA处理后明显表达下调的蛋白质有galeetin一1、N.mye下游调节基因1蛋白。【结论】TPA刺激NIH3T3细胞后可以下调生长抑制基因的表达,同时上调与细胞增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促癌剂TPA可能对NIH3T3细胞有促进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艳  王硕  刘英  文军  张余琴  陈佩娟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1324-1327,1421
目的 构建过表达miR-145的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miR-145的鼻咽癌细胞株.方法 构建慢病毒表达质粒pLVTHM/miR-145;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生产的慢病毒感染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经流式细胞仪筛选后,建立稳定表达miR-145的鼻咽癌细胞株;最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感染后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中miR-145的表达水平.结果 荧光定量PCR结果和测序验证pLVTHM/miR-145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包装生产的慢病毒感染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表达水平分别升高4000倍和4500倍.结论 成功构建了pLVTHM/miR-145慢病毒重组质粒,建立稳定表达miR-145的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为研究miR-145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调控和相应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用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EB病毒LMP1反义基因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 用反义LMP1DNA的腺病毒载体AdEasy -GFP-ALMP1转染人鼻咽癌细胞CNE2,Western2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瘤细胞的LMP1表达;用MTT法和细胞生长曲线实验观察转染前后细胞体外生长增殖特性。结果 建立反义CNE2细胞;转染后LMP1蛋白表达降低;转染后细胞活力和生长速度均有下降。结论 将反义LMP1腺病毒载体导入细胞能成功抑制CNE2细胞的生长,逆转其恶性表型。本研究还为鼻咽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EB病毒 反义LMP1基因 鼻咽肿瘤 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5.
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并无EB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的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在广州地区约3万例鼻咽癌活检中收集到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5例,除H—E和Alcian蓝染色外,用核酸原位杂交、巢式PCR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了EB病毒相关指标及上皮性标志的检测。结果 5例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均位于顶后或/和侧壁,呈外生性生长,除1例外均无颈淋巴结转移。光镜下肿瘤由分支复杂的乳头构成,被覆柱状或立方上皮,胞浆可见粘液,2例可见砂粒体,5例均见癌组织与鼻咽粘膜被覆上皮相过渡。EMA阳性信号位于癌细胞的近腔面胞膜。所有病例的癌细胞均无EBERs及LMPl的阳性表达,也未检测到HPV抗原。结论 在鼻咽癌高发区,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非常少见。这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与鼻咽非角化性癌不同,鼻咽原发性乳头状腺癌并无EB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珍珠梅黄酮纳米粒(TTF1-NP)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内质网应激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MTT法观察不同时间(24、48、72h)、不同浓度(50、100、200 μmol/L)的TTF1-NP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影响;通过H-E、Hoechst和AO/EB染色观察TTF1-NP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凋亡技术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TTF1-NP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内质网应激起始蛋白GRP78及内质网应激凋亡蛋白CHOP、JNK及caspase-4的表达情况。 【结果】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TF1-NP抑制人肝癌HepG-2的生长,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形态学检测结果:TTF1-NP作用后细胞数减少,形态改变,细胞变圆,变小,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深染(H-E染色);随着TTF1-NP浓度增加,细胞染为红色(AO/EB染色);随着TTF1-NP浓度增加,细胞减少,细胞核内可见颗粒块状蓝色荧光(Hoechst染色)。流式凋亡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4.9%;50、100、200 μmol/L的 TTF1-NP作用人肝癌HepG-2细胞后,凋亡率为凋亡率为20.1%、86.2%、93.8%。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内CHOP、GRP78、JNK及caspase-4表达量很低,随着TTF1-NP浓度增加,上述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结果与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基本相同。 【结论】 TTF1-NP可以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内质网应激途径是其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诱导人鼻咽癌细胞(CNE-1)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用0.5ug/ml丹参酮ⅡA处理CNE-1细胞4天,而后应用光镜,电镜,集落形成试验,DNA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分析CNE-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改变。结果:经丹参酮ⅡA处理后,CNE-1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镜下可见典型典型的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细胞DNA呈现“梯状”断裂现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的指数为16.9%,而对照组为6.4%,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bax,p53及细胞周期负调基因p21表达明显增加,bcl-2表达明显降低。结果:丹参酮ⅡA具有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某些凋亡及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鼻咽高分化鳞癌细胞系CNE1和低分化鳞癌细胞系CNE2细胞化疗药物作用后放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对CNE1和CNE2细胞以及经阿霉素作用后的细胞射线照射,应用集落形成实验方法绘制细胞存活曲线,得出放射生物学参数,比较化疗药物作用后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CNE1细胞化疗药物作用后放射敏感性增高;而CNE2细胞化疗药物作用后放射敏感性降低。结论临床上对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应根据其不同病理类型考虑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负载鼻咽癌细胞(CNE)可溶性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诱导自身淋巴细胞,使之活化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vtotoxic T lymphocyte,CTL),观察其对鼻咽癌细胞的体外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使其分化为高纯度DC。用鼻咽癌细胞(CNE)可溶性抗原负载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负载前后DC的表型特征,MLR检测负载前后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在白细胞介素-2(IL-2)的作用下,用负载鼻咽癌细胞可溶性抗原的DC诱导自身淋巴细胞成NPC特异性CTL,通过杀伤活性实验观察它对鼻咽癌细胞(CNE)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果: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在GM-CSF、IL-4、TNF-α诱导下获得具典型表型特征的成熟DC。负载CNE可溶性抗原对成熟DC表面共刺激分子及特异性表面标志无影响,仍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所诱导的CTL对鼻咽癌细胞(CNE)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负载鼻咽癌细胞(CNE)可溶性抗原的DC所诱导的CTL在体外对鼻咽癌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对NPC的临床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入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s)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差异,寻找hMSCs成骨分化相关蛋白质.方法 体外培养hMSCs并诱导成骨分化,收集hMSCs和成骨诱导分化3d的细胞的全蛋白,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和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蛋白质点的识别和检测,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找出凝胶上差异2.0倍以上的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蛋白质的鉴定和分析.结果 hMSCs在体外成功诱导成骨分化,通过2-DE分离、MALDI-TOF-MS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了38种差异蛋白,其中22种蛋白质在成骨诱导3d后表达明显上调,16种蛋白质在成骨诱导3d后表达明显下调.利用Gene Ontology对所鉴定的蛋白质按分子功能和生物学途径进行分析显示,参与体内代谢、发育过程、催化反应和酶调节活性的蛋白质分别占29%、32%、44%、16%.结论 蛋白质组学较好地显示了hMSCs诱导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表达差异,这为进一步阐明h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β-榄香烯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的产生的差异性蛋白质表达,筛选β-榄香烯防治肝癌的作用靶点。【方法】于体外常规条件下,以0、10、30μg/m Lβ-榄香烯培养基孵育人肝细胞癌Hep G2 24 h,提取蛋白质后采用十二烷基硫酰钠—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离蛋白,选取表达量升高或降低3倍以上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随后运用Protein Chip PBS1j-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将其检测绘制成蛋白质质谱。使用GPS Explore V 3.6软件对所有蛋白质质谱进行分析,并通过MASCOT V 2.1搜库软件进行检索,以鉴定蛋白质质点。【结果】通过对β-榄香烯处理前后肝癌Hep G2细胞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共得到91个差异蛋白质点。选择表达量差异明显的53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点9个,其中表达上调3个,分别是UBE2V1、SF1、Annexin V;表达下调6个,分别是β-Actin、S100A6、HSP70、Keratin4、FUBP1、Keratin18。【结论】β-榄香烯可影响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这些蛋白质可能是β-榄香烯防治肝癌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我们利用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的EB病毒和TPA的协同作用,观察原代人胚鼻咽上皮细胞逃避老化期后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人鼻咽上皮细胞在EB病毒和TPA感染后形态上的变化,同时通过检测群体倍增检测细胞体外培养寿命的变化。我们应用老化相关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SA-β-Gal活性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测定p16^INK4a蛋白的表达。此外,我们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EB病毒LMP1是否在EB病毒和TPA感染的细胞中有所表达。结果:EB病毒感染的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在原代培养后期SA-β-Gal活性表达降低(4.8%),形态上发生了改变,出现转化灶样集落,其体外培养寿命延长,并且不表达抑瘤基因产物p16^INK4a。结论:EB病毒和TPA的协同作用能促使部分原代人胚鼻咽上皮细胞逃避老化期,进入永生化早期阶段。这些研究资料为进一步阐明上皮细胞永生化的分子机制、建立人鼻咽上皮细胞永生化模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 CTS)对谷氨酸(glutamate, Glu)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PC12细胞,用1 μmol/L Glu处理,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以CTS(5 μmol/L或10 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12 h后,再用Glu刺激12 h,采用TUNEL染色分析CTS对Glu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TS预处理前后Glu刺激的PC12细胞中糖蛋白调节78(78 ku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GRP78)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sh-RNA干扰细胞内GRP78表达,观察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Glu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抑制胞内GRP78的表达;经CTS预处理后Glu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现象得到缓解,GRP78表达增加;干扰PC12细胞内GRP78表达后,可逆转CTS的抗凋亡作用。结论:CTS可通过上调GRP78的表达从而保护PC12细胞抵抗Glu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基因对人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阐明GRP78基因沉默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构建pSilencerTM3.0-H1-GRP78 siRNA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至SKOV3/DDP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RP78基因的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4和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转染GRP78 siRNA重组质粒的SKOV3/DDP细胞GRP78基因和蛋白表达较转染空质粒组明显降低(P<0.05);加用顺铂后,转染GRP78 siRNA重组质粒细胞组较未转染GRP78 siRNA重组质粒细胞组caspase-4和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抑制GRP78基因表达能通过上调caspase-4和caspase-3表达及增加顺铂诱导的SKOV3/DDP细胞凋亡率,降低SKOV3/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诱导人鼻咽癌CNEl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DADS对CNE1细胞生长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研究DADS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Bcl-2、Bax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DADS能抑制CNE1细胞的生长.DADS处理CNE1细胞后,细胞呈凋亡特征性改变.流式细胞分析显示DADS呈浓度依赖性诱导CNE1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DADS处理细胞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随药物浓度的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DADS具有诱导CNE1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下降,促进Caspase-3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STGC3基因高表达对CNE2细胞系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cDNA3.1 ( + ) STGC3的表达质粒导入鼻咽癌细胞系CNE2 ,经G41 8筛选、RT -PCR技术鉴定阳性克隆,建立稳定高表达STGC3的细胞系;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CNE2、pcDNA3.1 ( + ) CNE2和pcDNA3.1 ( + ) STGC3 CNE2细胞的总蛋白质,图像扫描后用ImageMaster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结果 CNE2、pcDNA3.1 ( + ) CNE2和pcDNA3.1 ( + ) STGC3 CNE2细胞的蛋白质点分别为675±2 7、660±2 3和662±1 8个,蛋白质点主要分布在等电点为3.5~8.5、分子量为2 2~80kD的范围内。去除空白载体所致的蛋白质的差异后,在pcDNA3.1 ( + ) STGC3 CNE2细胞系中,确立了1 5个上调的蛋白质点和8个下调的蛋白质点。结论 STGC3基因高表达能引起鼻咽癌细胞系CNE2的蛋白质表达谱改变,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TGC3基因的抑瘤分子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7.
卜俊国  袁亚维 《广东医学》2007,28(6):863-864
目的 检测鼻咽癌CNE1和CNE2细胞在阿霉素(adriamycin,ADM)作用前后多药耐药基因(mdr1 基因)及其编码产物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否表达及功能变化.方法 利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NE1和CNE2细胞在阿霉素作用前后的mdr1基因和P-gp的表达及对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的外排功能.结果 鼻咽癌CNE1和CNE2细胞在阿霉素作用前mdr1基因、P-gp不表达;阿霉素作用后较长时间内mdr1基因、P-gp均明显表达,对柔红霉素的蓄积较阿霉素作用前低.结论 化疗可能诱导鼻咽癌细胞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咽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EMP)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其与EB (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关系&#65377; 【方法】 对15例鼻咽EMP进行临床分析&#65380;病理检验&#65380;随访观察&#65380;EBERS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65377;【结果】 15例鼻咽EMP,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男女比1.5 ∶ 1;中位年龄47岁&#65377;影像学资料显示鼻咽黏膜隆起&#65380;结节或肿块,未有其它骨组织病变;病理组织学形态呈现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单克隆性,并表达B细胞及浆细胞抗原特性,EBERS原位杂交除1例阳性外,其余14例均阴性&#65377;【结论】 EMP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它主要发生在头颈部,以上呼吸道尤其是鼻咽部多发,其确诊须综合影像学&#65380;实验室检验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呈单克隆性浆细胞特点;EMP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但约13%的病例可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须长期密切随访监测病情的发展;EB病毒在EM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6537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重组表达腺病毒pAd-GRP78,并感染HepG2细胞建立能够高表达GRP78的细胞模型,同时在HepG2细胞中研究重组表达GRP78腺病毒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腺病毒穿梭质粒pAd Track-TO4构建载有GRP78基因的穿梭质粒pAd Track-TO4-GRP78载体,并通过基因测序鉴定载体序列正确。将载体用PmeⅠ酶切线性化,与Ad Easy-BJ5183感受态细胞进行基因同源重组。将重组后的腺病毒载体经Pac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到HEK293细胞中进行包裹,根据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表达判断重组腺病毒的包装情况。通过反复离心和低温裂解细胞提取GRP78重组表达腺病毒。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目标,进行病毒感染。通过qRT-PCR检测GRP78基因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GRP78蛋白的表达。最后感染HepG2细胞,通过MTS比色法检测重组表达GRP78腺病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测序验证pAd Track-TO4-GRP78构建成功,酶切验证重组腺病毒载体pAd-GRP78构建成功。在HEK293细胞中将pAd-GRP78包裹,GPF荧光检测结果表示病毒包装成功。使用pAd-GRP78感染人肝癌HepG2细胞,qRT-PCR检测到细胞中GRP78基因的过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GRP78蛋白的高表达。MTS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表达GRP78腺病毒对HepG2肝癌细胞有促增殖作用。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GRP78重组表达腺病毒,并验证了构建的腺病毒载体可以收集并感染HepG2细胞表达GRP78蛋白。证明了重组表达GRP78腺病毒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研究GRP78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观察不同恶性程度和侵袭力的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T24和BIU-87蛋白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人膀胱癌细胞(BIU-87和T24)经培养后提取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比较两者蛋白图谱寻找差异表达蛋白质.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蛋白质数据库检索鉴定差异蛋白.结果 比较T24和BIU-87的蛋白质斑点发现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153个,对其中94个差异蛋白斑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和肽质量指纹图分析.相对于BI-U-87,恶性度高的T24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1、组织蛋白酶D、细胞角化蛋白19、ACTG1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热休克蛋白、ACTB蛋白和硫氧还蛋白4等;表达下调的蛋白有14-3-3 δ蛋白、orphan hormone nuclear receptor RORalpha3等.结论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和BIU-87细胞有153个蛋白质的表达发生变化.深入分析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与调控,有望为寻找恶性程度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