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穿山龙总皂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的影响,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新生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机制.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60只CIA大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雷公藤组(阳性对照组)、穿山龙总皂苷组、薯蓣皂苷元组、穿山龙水溶性皂苷片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治疗35 d.应用TransAMTM NF-κB p65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滑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核蛋白提取物中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和滑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A模型组相比,穿山龙总皂苷组、雷公藤组、薯蓣皂苷元组、穿山龙水溶性皂苷片组的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和STAT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山龙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NF-κB p65的活性和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底物STAT3蛋白的表达,起到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穿山龙水溶性总皂苷对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系RSC-364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7(IL-17)刺激RSC-364细胞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模型,并以不同剂量穿山龙水溶性总皂苷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MMP-2和MMP-9的水平。结果:穿山龙水溶性总皂苷各剂量组(10、20、30mg/L)在不同时间点(24、48、72h)均可明显降低TNF-α和IL-17刺激的RSC-364细胞分泌MMP-2、MMP-9水平的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穿山龙水溶性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RSC-364细胞分泌MMP-2和MMP-9发挥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氢青蒿素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的信号机制。方法 无菌条件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关节滑膜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Akt活化。电泳迁移率变动(EMSA)检测NF-κB活性。结果 在2.5μmol/L-1~10μmol/L-1质量浓度范围二氢青蒿素呈剂量依赖性诱导体外培养的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5μmol/L-1和10μmol/L-1的二氢青蒿素与关节滑膜细胞共培养24小时显著抑制Akt激酶473位丝氨酸磷酸化及NF-κB的活化。结论 二氢青蒿素通过Akt信号途径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 【关键词】二氢青蒿素;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Akt/蛋白激酶B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穿山龙总皂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的影响,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新生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机制。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60只CIA大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雷公藤组(阳性对照组)、穿山龙总皂苷组、薯蓣皂苷元组、穿山龙水溶性皂苷片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以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治疗35天 d。应用TransAMTM NF-κB p65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滑膜组织中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滑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核蛋白提取物中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和滑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A模型组相比,穿山龙总皂苷组、雷公藤组、薯蓣皂苷元组、穿山龙水溶性皂苷片组的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和STAT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山龙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NF-κB p65的活性和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底物STAT3蛋白的表达,起到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立论依据】 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IκB-α是调节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核心蛋白;VD3可以通过影响IκB-α、转录因子等方式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萜类化合物是目前医药研究中很有前景的化疗药物,NF-κB的抑制可以增强其抗肿瘤效应。 【设计思路】 选取低分化、中分化胃癌细胞与正常胃组织细胞,给予其不同VD3作用环境(时间、浓度),从mRNA、蛋白水平上测定NF-κB途径的表达活性。通过阻断VD3和IKKβ的相互作用,研究VD3调控IκB-α含量的主导因素。协同施用二萜类化合物--紫杉醇与VD3,探究两者的协同作用与最佳浓度。 【实验内容】 (1)将人胃癌中、低分化的细胞株系与正常胃组织细胞(空白对照),并分别用10-9、10-8、10-7mol/L培养0、4、16、24 h后用RT-PCR检测IΚB-α的mRNA含量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α蛋白的含量变化,以ChIP检测NF-κB转录因子与DNA结合活性。(2)降低IKKβ与VD3的结合活性,阻断VD3对IκB-α降解的抑制,定量检测IκB-α的蛋白质和mRNA含量。(3)以不同浓度比例、作用时间方式的紫杉醇与VD3刺激胃癌胃癌,检测其存活率与细胞周期分布。 【可行性】 预实验中已证实VD3可以使胃癌细胞中IκB-α含量上升,且刺激时间为4h的组中最为显著。 【创新性】 (1)VD3的部分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我们猜想VD3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上某些具体的信号分子而发挥作用,并期望在胃癌细胞中得以验证。(2)VD3可以通过促进IκB-α的生成以及抑制IκB-α的降解来提高其在细胞中的含量,从而抑制细胞周期。但是哪种因素占主导作用却鲜有研究。我们设计IKKβ抑制实验来探究影响IκB-α含量的主导因素,从而为更有效地调节NF-κB信号通路提供实验依据。(3)选用萜类化合物中的紫杉醇,利用NF-κB通路为其与VD3作用机制的交叉点,进行探究。如果确认VD3对紫杉醇杀伤癌细胞产生增敏作用,将对胃癌的临床化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移植期间供肝组织中核因子NF-κB的激活特征及其活性调控机制.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按供肝在4℃乳酸林格液中的冷保存时间,实验分冷保存2 h组和6 h组,凝胶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移植期间不同时相供肝组织中NF-κB的活性变化及其主要抑制蛋白IκB-α、IκB-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供肝组织在冷缺血保存期间其NF-κB活性与正常肝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后30 min至6 h两组的NF-κB活性均出现显著的诱导激活(P<0.01),其中冷保存2 h组供肝组织的NF-κB活性高峰出现在再灌注1 h;而冷保存6 h组在再灌注30 min即达到活性高峰,并维持在较高的激活水平;供肝组织中抑制蛋白IκB-α的含量显著高于IκB-β,两组的IκB-α蛋白在再灌注30 min至1 h均有明显降解(P<0.05),而IκB-β蛋白仅在冷保存6 h组有较明显的降解(再灌注30 min).结论:核因子NF-κB仅在供肝的再灌注早期呈诱导性激活,其激活特征与供肝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有关,抑制蛋白IκB-α在供肝的NF-κB活性调控中可能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芒柄花素-3′-磺酸钠对小鼠胶原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采用鸡Ⅱ型胶原诱导C57小鼠成功建立了类风湿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芒柄花素-3′-磺酸钠(50,100,200 mg/kg),治疗前后观察所有组小鼠体重、食物摄入量和足肿胀情况。CB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0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脾脏组织中NF-κB p65、p-NF-κB p65 (p-p65)、TIPE2、PCNP、IκB-α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小鼠的脏器指数、踝关节软骨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踝关节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重及食物摄入量有所升高,足肿胀程度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表达水平降低,抑炎因子IL-10表达上升;脾组织中NF-κB p65、p-p65、PCNP蛋白表达降低,而TIPE2、IκB-α蛋白表达上升;给药组CIA小鼠的脾和胸腺指数降低,踝关节中炎细胞浸润减少,滑膜组织及软骨破坏程度减轻,NF-κB p65阳性表达水平下降;其中芒柄花素-3′-磺酸钠高剂量组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提示芒柄花素-3′-磺酸钠对CIA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 p65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H22移植性肝癌小鼠模型50只,随机分为HSYA高剂量组(4.5 mg/kg)、HSYA中剂量组(2.25 mg/kg)、HSYA低剂量组(1.125 mg/kg)、阳性对照组(50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14 d.免疫印迹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及NF-κB抑制蛋白(IκB-α)的水平.结果 HSYA高、中、低剂量组能够下调细胞核p65蛋白的表达,抑制活化p65核移位,抑制IκB-α的磷酸化和胞质内IκB-α的降解即降低NF-κB的转录活性,尤以中剂量组效果最显著.结论 HSYA能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NF-κB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溃结通是否可通过抑制上游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核转录因子-κB p65(IκBα/NF-κB p65)磷酸化,从而达到抑制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水建立UC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溃结通高剂量组(灌胃剂量为15 g·kg~(-1)·d~(-1))、溃结通低剂量组(灌胃剂量为5 g·kg~(-1)·d~(-1)),柳氮磺吡啶(SASP)组(灌胃剂量为0.3 g·kg~(-1)·d~(-1)),治疗2周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结肠组织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结果】溃结通高剂量组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溃结通可能是通过阻断NF-κB经典炎症通路的活化起到抗UC炎症作用,且高剂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对光老化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调节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的方法建立光老化HaCaT细胞模型,并给予含不同浓度绞股蓝总皂苷的大鼠血清进行干预,12 h后采用ELIS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TNF-α含量及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紫外线(UV)模型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及细胞NF-κB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UV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及细胞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苷抑制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F-κB反义寡核苷酸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病理过程中NF-κB/IκB的影响。方法 C57BL/6肺纤维化模型小鼠造模前6 h,尾静脉注射NF-κB反义寡核苷酸,取肺组织,模型组及对照组分别行原代培养。肺组织及培养细胞进行NF-κB、IκB-α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细胞化学染色,并行图像分析,以平均光密度(MOD值)表示各指标的表达量。结果在肺组织及培养细胞中,模型组NF-κB、IκB-α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干预组各项指标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减少(P<0.05)。NF-κB蛋白与IκB-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NF-κB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抑制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病理过程中NF-κB/IκB的表达,从而起到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防风野生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和对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防风组和高剂量防风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尾根部和左后足跖处皮内注射Ⅱ型胶原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地塞米松组大鼠给予地塞米松(2mg·kg-1),低和高剂量防风组大鼠给予防风野生品(0.45和0.90 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和足肿胀程度,计算各组大鼠脏器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F-κB、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IκB-α激酶β (IKK-β)、环氧化酶2 (COX-2)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移植期间供肝组织中核因子NF-κB的激活特征及其活性调控机制.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按供肝在4℃乳酸林格液中的冷保存时间,实验分冷保存2 h组和6 h组,凝胶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移植期间不同时相供肝组织中NF-κB的活性变化及其主要抑制蛋白IκB-α、IκB-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供肝组织在冷缺血保存期间其NF-κB活性与正常肝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后30 min至6 h两组的NF-κB活性均出现显著的诱导激活(P<0.01),其中冷保存2 h组供肝组织的NF-κB活性高峰出现在再灌注1 h;而冷保存6 h组在再灌注30 min即达到活性高峰,并维持在较高的激活水平;供肝组织中抑制蛋白IκB-α的含量显著高于IκB-β,两组的IκB-α蛋白在再灌注30 min至1 h均有明显降解(P<0.05),而IκB-β蛋白仅在冷保存6 h组有较明显的降解(再灌注30 min).结论:核因子NF-κB仅在供肝的再灌注早期呈诱导性激活,其激活特征与供肝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有关,抑制蛋白IκB-α在供肝的NF-κB活性调控中可能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小福  蒋琼  罗心静 《浙江医学》2014,(11):933-936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RA滑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和丙酮酸乙酯+TNF-α组;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HMGB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IL-6和IL-8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滑膜细胞胞质和核内NF-κB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 丙酮酸乙酯可抑制TNF-α诱导滑膜细胞IL-6、IL-8、HMGB1的分泌和HMGB1 mRNA的表达,以及NF-κ B(p65)在滑膜细胞核内的表达和移位.结论 丙酮酸乙酯能下调滑膜细胞HMGB1表达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可能对RA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A/R)损伤ECV304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ECV304细胞株.实验分为两部分:(1)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TNF-α不同持续时间刺激组共6组,用West-ernblot法分析NF-κB的抑制因子IκB蛋白的降解和磷酸化。(2)将细胞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Ⅰ组)、A/R组(Ⅱ组)、A/R TNF-α10ng/mL刺激组(Ⅲ组)、地氟醚1.0MAC预处理 A/R组(Ⅳ组)和地氟醚1.0MAC预处理 A/R TNF-α10ng/mL刺激组(Ⅴ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NF-κB/p65亚基的定位。结果TNF-α刺激ECV304细胞后,IκB-α蛋白降解的时间高峰为30min,而IκB-α磷酸化的时间高峰为1h。A/R损伤可激活ECV304细胞中NF-κB的活性,而经1.0MAC地氟醚预处理后,由TNF-α激活的上述变化可受到抑制。免疫荧光分析显示,TNF-α刺激可使NF-κB/p65荧光标记由胞浆区转入胞核区,而经地氟醚预处理后,NF-κB/p65入核明显减少。结论抑制NF-κB的激活可能是地氟醚预处理减少ECV304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立论依据】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致残率在关节病中高居首位。四大血流传于西南苗族地区,在风湿类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研究显示,炎症因子(如:TNF-α、IL-1β等)及信号通路(如:NF-κB等)的上调及激活与RA发病密切相关,且RA临床症状的改善与炎症因子的下调及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因而我们提出猜想:四大血能否下调TNF-α、IL-1β表达、抑制NF-κB激活?若能下调,该作用是否与抑制NF-κB有关? 【设计思路】 首先用四大血作用于RA模型动物及关节滑膜细胞,观察其能否下调TNF-α、IL-1β表达;若能,则对另一组RA模型动物及滑膜应用NF-κB抑制剂,去除NF-κB在四大血作用RA过程中的影响;之后,应用四大血观察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是否下调,若未下调,说明四大血下调TNF-α、IL-1β的作用只与其抑制NF-κB有关,若部分下调(与应用NF-κB抑制剂之前相比,下调幅度减少),说明四大血下调TNF-α、IL-1β与抑制NF-κB部分有关,若完全下调(下调幅度与应用NF-κB作用前相同),说明四大血下调TNF-α、IL-1β的作用与其抑制NF-κB无关。 【实验内容】 (1)建立RA动物模型——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用于体内实验,并培养AA大鼠滑膜细胞用于体外实验;(2)灌胃给予AA大鼠及滑膜细胞一定浓度四大血;(3)观察给药后TNF-α、IL-1β变化情况;(4)若TNF-α、IL-1β下调,则用NF-κB抑制剂(BMS345541)对另一组AA大鼠及滑膜细胞进行预处理;(5)预处理后的AA大鼠及滑膜细胞给予一定浓度四大血;(6)观察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 【材料】 试剂:四大血、TNF-α、IL-1β等。动物及组织:SD大鼠、滑膜细胞。仪器:酶标仪、细胞培养箱等。 【可行性】 (1)本实验组前期成功建立AA大鼠模型并通过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及病理形态学观察,证实了四大血最RA确切的治疗作用,具有较为扎实的实验基础;(2)所需实验器材易于获取;(3)采用常规实验手段,方法稳定可靠;(4)小组成员掌握所需实验技术手段,技能可靠。 【创新性】 (1)本实验研究对象为西南民族草药,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性;(2)应用信号通路抑制剂,从而在去除NF-κB的基础上,单方面的探讨四大血对TNF-a、IL-1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对光老化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调节核因子-κB (NF -κ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的方法建立光老化HaCaT细胞模型,并给予含不同浓度绞股蓝总皂苷的大鼠血清进行干预,12 h后采用ELIS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TNF-α含量及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紫外线(UV)模型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及细胞NF-κB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UV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及细胞NF -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抑制NF -κB信号通路可能是绞股蓝总皂苷含药血清苷抑制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及其机制,以明确HCY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用电泳迁移率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F-κB的活性;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κB抑制蛋白(IκB-α)的磷酸化。结果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EMSA)证明HCY可以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地激活血管内皮细胞NF-κB;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见在HCY刺激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大量的NF-κB-P65蛋白从细胞质转移入细胞核内,故NF-κB-P65蛋白染色在细胞核内呈强阳性,而细胞质内染色较弱;Western blot证明HCY能明显地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κB-α的磷酸化。结论HCY可能通过增强IκB-α的磷酸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IκB-α的活性,从而激活NF-κB,在转录水平对下游的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产生调节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COX-2和iNOS表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增殖和表达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合成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用TNFα(20 μg/L)刺激,同时加或不加雷公藤内酯醇(TP,0~100 μg/L).分别用3H-TdR法、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硝酸酶还原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细胞酶免疫法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滑膜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和NO的水平,滑膜细胞COX-2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提取各组细胞蛋白,测定其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结果:TP(>20 μg/L)能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RASF COX-2和iNOS表达,并明显减少PGE2和NO的生成,抑制作用与TP浓度呈明显相关性.同时观察到,TP对TNFα激活的RASF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35 μg/L),TP对RASF NF-κB活性的抑制程度与其抑制RASF COX-2和iNOS表达的效应相一致.实验未观察到TP对RASF增殖的影响.结论:TP可显著抑制TNFα刺激的RASF COX-2和iNOS的表达及其诱导产物PGE2和NO的生成,这种作用可能通过TP抑制RASF NF-κB的活性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脉复生(主要由牛大力、熟地黄、白花蛇舌草等组成)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内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LPS诱导组(终浓度为1μg/m L),LPS诱导+脉复生高、中、低剂量组(终浓度分别为10、1、0.1μg/m L),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加氧酶-2(COX-2)、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ICAM-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诱导组细胞上清液中NF-κB p65、TNF-α、i NOS、COX-2、ICAM-1、VCAM-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脉复生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减少LPS诱导细胞中NF-κB p65、TNF-α、i NOS、COX-2、ICAM-1、VCAM-1蛋白表达水平,其中中、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脉复生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ECV304细胞中NF-κB、TNF-α、i NOS、COX-2、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调节NF-κB信号通路,从而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