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高效的乙型肝炎预防性疫苗已经普及了30多年,但HBV感染仍在继续蔓延。每年约有90万人死于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慢性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肝脏瘢痕形成)、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HCC)等。HCC作为一种主要由HBV慢性感染所导致的癌症,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也在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降解纳米银/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纳米银/PLGA)复合纤维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方法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银/PLGA复合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纤维的形貌以及纳米银的分布;体外实验研究纳米银的释放行为和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能力。结果纳米银/PLGA复合纤维和银粒子直径分别约为600nm和30nm,随着增加银的浓度,纤维导电性能增强,纳米银在缓冲溶液中持续释放,累积释放量达到ppm级(百万分之),体外培养12h后,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率为99%。结论综合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和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研究手段制备的纳米银/PLGA复合纤维具有强大的抑制大肠埃希菌生长效果,可以用作组织工程支架和体内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及免疫清除期肝组织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iRNA芯片筛选9例HBV感染免疫耐受期、8例HBV感染免疫清除期及6例健康对照者肝组织miRNA分子表达谱,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后,筛选出肝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肝组织中miRNA分子上调9个,下调6个;慢性HBV感染免疫清除期肝组织中miRNA分子上调8个,下调6个。与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相比,免疫清除期肝组织中miRNA分子上调6个,下调1个。结论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肝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与HBV感染后的免疫清除过程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临床鉴别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和免疫清除状态的新型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为病理基础的缺血性卒中为其最常见的临床发病类型。因此,及时识别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即显得愈发重要。颈动脉MRI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手段,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检测具有独特优势,对显示斑块形态和成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对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价和分层,进而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宿主细胞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制滴菌素A(TSA)和尼克酰胺(NAM)刺激HBV复制细胞模型Hep G2.2.15和Hep AD38,并检测细胞内的HBV复制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广谱乙酰化蛋白和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水平。结果 TSA和NAM刺激细胞会引起细胞内蛋白质的乙酰化水平升高,且乙酰化修饰水平增高呈时间和浓度依赖的变化趋势。两种细胞受TSA和NAM刺激的影响,培养上清中的HBs Ag水平降低,而HBV DNA水平升高,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而两种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e Ag和细胞内核心颗粒DNA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宿主蛋白质的乙酰化可能参与和影响了细胞内HBV的复制过程,进一步深入分析和鉴定影响HBV胞内复制的宿主乙酰化蛋白质将有助于加深对HBV复制调控的认识,为开发特异性抗病毒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是钙粘附蛋白分子家族中跨膜蛋白亚型一种,是钙依赖性同种上皮亲和粘附分子,在维持正常上皮完整性和极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继发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组了来自3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77份临床标本,所有标本均经过热灭活后进行基于磁珠富集的总核酸抽提,构建DNA文库,通过纳米孔测序技术进行病原体检测。测序数据采用Centrifuge软件进行病原体数据库比对和R语言差异分析,以获得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结果。比较纳米孔测序结果与呼吸道病原体筛查多重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同一时期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以验证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有效性。结果:纳米孔测序结果显示,44份标本检出病原体(阳性率为57.1%),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狡诈菌等。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均在基于微生物培养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在呼吸道病原体筛查多重定量PCR检测中检出;狡诈菌仅在纳米孔测序中检出,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结论:纳米孔测序可快速鉴定临床标本中的潜在病原体,辅助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种进展迅速的肺血管疾病,预后不良,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小动脉的重塑是PH的重要病理特征。位于肺动脉中层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PASMCs)表现出类似于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抗凋亡特征,是肺血管重塑的主要启动因素。本文主要讨论在PASMCs增殖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通路以及对细胞增殖通路为靶点的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PH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迄今尚无治愈药物。干扰素(interferon,IFN)由于HBeAg/HBsAg血清转换清除率较高、获得疗效后复发率低,成为临床抗乙肝病毒药物之一,但由于仅约20%~40%的患者对IFN有较好应答,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阻碍。鉴于此,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利用体外HBV复制感染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与临床乙型肝炎患者队列,采用多种研究手段,一方面研究IFN及IFN诱导的细胞基因在抗HBV及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及新机制,另一方面研究HBV复制和蛋白表达对天然免疫信号通路、IFN诱生和抗病毒效应的影响,同时以此为基础探索优化干扰素治疗及治愈慢性乙肝的新型措施和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